張宏軍
摘要:以學生發展為本是新課改背景下堅持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推動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主張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學生個體差異、心理特點貫徹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為了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把學生個人成長和發展作為教學重點不斷引導學生樹立自我學習意識,促進個人更全面的成長與發展。
關鍵詞:以學生發展為本;小學數學;有效性
引言:數學作為主科里的一科,在我國飛速發展的趨勢下,數學的學習內容也在不斷優化,這就迫使教師不得不針對,被優化的數學內容制定新的教學模式,以此來提升數學課堂的質量水平。現如今,我國的科技,經濟等種種行業都需要大量的理科人才,數學是學好理科的基礎。而小學生處在思維發展的階段,對其進行有效的數學邏輯刺激,會使小學生對數學產生熱愛,為培養理科人才做鋪墊。因此,必須重視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一、以學生發展為本教育理念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
1.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改革發展
在當今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需要學生學習能力、創造能力、學習習慣培養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與提升。而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正符合當前新課程改革與發展的要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應用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是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先進教育理念,是符合時代社會發展需求的,也是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和效果的重要理念措施。
2.提升課堂效果和針對性
傳統小學數學課堂大多數是一鍋端的教學模式,也就是不管在知識的講授還是作業的布置方面都是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籠統的布置,這樣的模式不具有針對性,不管是知識的講授還是作業的布置都整齊劃一。如果教師能綜合考慮學生心理狀況、個體差異等方面來進行全面分析,進行分層次的教學設計,這樣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無用功的發生,使教學設計更具有針對性。
二、以學生發展為本,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1.以多元化教學設計激發學生興趣
都說興趣是一切學習活動的源泉,他支撐著學生自主去探究思考,雖然高年級學生心智各方面已經發展到更高層次但是貪玩一直是小學階段學生的天性,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利用多元化的游戲創設趣味性的課堂情景讓他們感受數學知識的趣味盎然,并讓他們在游戲中獲得樂趣的同時也能聯系生活實際感知數學知識的內涵意義,從而更深入的理解知識點。
此外通過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一直保持在數學課堂中跟隨老師的步伐完成學習,例如在六年級下冊《確定位置》一節的學習當中可以通過創設游戲情景的方式讓學生保持對課堂的興趣并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保持課堂氛圍的高漲熱情。
首先可以通過微視頻的方式先簡單地向同學們介紹一下應該怎么確定位置,在表述位置的時候該怎樣表達?使他們初步掌握位置的含義以及該怎么表述位置關系;其次可以將教室打造成一個小型的社會,用桌子代替建筑分別表示醫院、超市、游樂場、學校、家等建筑并放在不同的位置,然后4個人為一小組,小組內的同學一人蒙著眼睛另外一人負責指揮告訴蒙眼的學生該怎么走才能到達正確的位置,另外兩位同學則負責和其他小組交叉進行計分,5次為一分,說錯一個扣一分這樣的游戲形式讓學生們在游戲過程中感知如何確定位置,并且如何正確的表述和位置關系,使他們在趣味性的游戲中保持高度的專注力和積極性去更加準確的敘述位置以幫助蒙眼的同學確定方位走向正確的位置。這種游戲方式不僅加強了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而且還使他們對于位置的表述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鞏固,是真正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
2.創新課堂的合作學習模式
小組合作預習這一概念在過去一段時間有諸多提及,但是其落實方式則是以小組共同完成同樣指標的任務,并且實現小組同時達成一致性的學習目標為主。這樣的合作方式,從本質上不需要小組學習,只需要課任教師的個人能力即可。在筆者看來,真正的合作學習應該是有分工、有層次并且具有超越教材知識理解的。
例如,在講圖形計算公式的內容時。教師應該在課程講解前,針對不同知識掌握程度的學生拋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基礎稍微薄弱的學生,只需理解基本的圖形計算公式并能夠做到一一對應即可;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教學任務分配給他們更高的學習要求,如聯系與整合公式、帶領小組成員創新理解公式等。自主學習與創新思維的培養在小組合作中,以各自分工、相互影響、共同進步的方式推進。
3.寓教于樂,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一直以來,感覺學生解題往往離開理論知識,經常有同類型題目講解了一兩遍而下次碰到了卻依然不能解決,習慣于通過機械的大量做題來提高解題能力,難以脫離題海困境,但單純地讓學生記理論知識顯得枯燥,而且不能很好應用于分析解題過程。所以,一直以來如何能讓學生輕松快樂的掌握理論知識且能得心應手地應用成了教師思索的一個內容。我想到只有讓學生自己動手才能真正掌握,因此每學完一章知識,嘗試著讓學生以手抄報這種學生喜愛的一種形式對知識點進行梳理以清晰思路,訓練讓學生自己做總結,開始時學生會模仿老師的總結,就抄寫書上的知識點,但慢慢地就善于把知識總結道自己喜歡的東西上,并不斷地有創新讓人驚嘆!哈,學生有總結成故事型的,有總結成圖像型的,有總結成條文型的,有總結成黑板報型的,有綱要型的,有詳細型的,有總結成知識魚的,有概括成知識樹的,知識花的-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確實是一種創作設計型的作品,學生非常喜歡做,因為這是他們展示自己才華的一次機會!
例如:在學習小學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時,教師準備長方形、方形、圓形、三角形,作為教學道具,并向學生提出問題,你還認識這些圖形嗎?",在學生認出三角形后,讓學生利用手中的鉛筆擺出三角形,并讓學生拿走擺好三角形的一邊,向學生進行提問,你認識這是什么圖形嗎?",通過有趣的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的認識角。
結語:以往的數學教學方法過于單調枯燥,不注重與學生的交流互動。綜上所述,教師要刺激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主動性,創設富有趣味的數學課堂,盡可能地提高數學教學課堂的有效性,為我國培養理科人才做鋪墊。
參考文獻:
[1]張惠雯.以生為本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1(07):149-150.
[2]陳增海.以學生發展為本,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天津教育,2020(33):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