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彩紅
摘要:積極心理學并不局限于某一群體,而是將這種觀點應用于生活,是對個體深層本性的認識。文章將積極心理學應用于當代大學生就業問題,發現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會產生的認知、逃避、自負、自卑和焦慮等心理問題;目的是逃避一些認知束縛或是阻礙其從已熟知的事物中獲取益處的情緒束縛,抑或是行為束縛;運用樹立職業規劃意識、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確定未來目標和樹立信心等方式幫助學生自我改進。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職學生;就業心理
1、積極心理學概述
1.1積極的思想
積極心理學一直都致力于研究如何引導人們用正向的思維去思考問題。根據Peterson(2010)提到了“樂觀”這一名詞,樂觀主義者通常喜歡運用外在的、不穩定的因素來解釋失敗因素,相反,悲觀主義則將問題歸咎于一些穩定的、可控的因素,他們認為自己已經無力改變事件,從而對事件的結果失去信心,產生無助感,所以那些具有積極解釋風格的群體會低估了未來發生負性事件的概率,更有信心面對困難和挑戰。
1.2積極的情緒
在心理學界,情緒問題一直都是心理學家最關注的問題,培養健康積極的情緒也是心理危機干預中最重要的因素。根據Peterson在對積極情緒的闡述中提到,消極情緒和積極情緒不僅是感覺不同,其機制也不同。消極情緒提醒我們留意環境中的威脅,而積極情緒則告知個體,目前所處的環境是安全的,擴大了個體對于行為的選擇范圍。積極情緒產生的決定作用一般在未來表現出來,其作用在于引導我們參與提高行為和認知能力的活動。通過對積極情緒的研究,受試者能夠感知到積極情緒,他們的認知能力,包括記憶、注意力都有所提升。另外,在Peterson(2010)撰寫的《積極心理學》中也提到,積極的情緒能夠消除消極情緒所導致的生理學反應。
1.3積極的人際關系
據CNNIC最新報道,截至2020年12月,網民的年齡主要集中在20歲~29歲之間,比例達21.5%,即大學生為使用網絡的主要群體。現有研究表明,網絡成癮和手機成癮會降低社會支持,高比例的手機依賴者與現實的社會支持較少,對網絡支持多。同時,社會支持對個體幸福感也有很大的影響,幸福感取決于個體身心愉悅感的主觀感受,有益的社會聯系能提升工作成績,帶來更多晉升的機會和空間,也能增強創造力。反之,孤獨使人苛刻、畏縮、軟弱,從而造成身體不適。另外,能夠與他人保持親密關系的個體,比習慣于獨處的人,他們的主觀幸福感更加強烈,具有更高的成就動機,從而提升個體價值實現的可能性。
2、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就業觀教育
2.1樹立職業規劃意識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社會與客觀世界的信息交互系統的建設,當代大學生就業價值觀由傳統的理想主義向現實主義轉變。職業規劃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對學生的性格、理想、信念、價值觀等進行分析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樹立學生自我預測、自我負責、自我學習的三種思想,培養學生與職業生涯規劃息息相關的洞察力、自我管理能力、創造力等。利用信息時代的便捷快速,通過建立大學生職業心理測評系統,針對不同學段的學生開展相應的教育,及時了解學生的發展需要,培養學生個體良好的品質。
2.2正確應對競爭
競爭是一種社會性刺激,目的在于追求具有吸引力的目標,以獲得個人利益。職業規劃清晰、專業水平高、學習目標明確、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面臨競爭時會顯現出較強的競爭能力。如多伊奇和克勞斯的“卡車競賽實驗”。實驗過程,要求被試者分為兩人一組,兩人都必須以最快的速度使自己的車輛通向終點,速度越快才能獲得更多的金錢。每人都有兩條路線可選,一條是個人專用的但是較遠的通道,一條是兩人共用的但狹窄的近道,每次只可有一輛車通行。顯而易見,雙方應該合作,輪流走近道才能獲得更多的金錢,唯有合作才是上策。實驗證明,雙方都力圖搶先通過,結果狹路相逢。無論在群體競爭或是個體競爭中,合作與競爭是相輔相成的,高尚的競爭是一切卓越才能的源泉。運用積極心理學提高自我效能,才能提升應對新時代競爭的競合觀念。
2.3團體輔導增強大學生就業體驗感
以團體輔導為主要形式增強大學生就業體驗感指的是,利用團體的心理輔導以及積極心理學視野對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進行輔導。通過讓大學生發現自身與團體之間的相通之處,利用趣味性的人際互動,在保證大學生具備積極情緒的條件下對大學生就業心理進行學習。通過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團體輔導促進大學生塑造積極的人格品質,從而引導大學生學會助人與自助。與此同時,可以通過積極心理學創設就業條件,模擬就業情境,讓大學生在積極體驗中釋放自身心理上的就業壓力。通過在不同的就業情境中感受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學會應聘的技巧,使大學生在團體中通過親身體驗解決就業心理問題,進而收獲成長。特別是要大力開展與就業相關的團體輔導活動,使大學生能夠在學會客觀評價自我的基礎上,樹立就業信心。
2.4開展大學生積極就業心理咨詢服務
開展大學生積極就業心理咨詢服務,主要針對教師提出。積極心理學視野最主要的任務就是開發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在開發大學生積極心理的過程中就能夠很大程度上預防大學生就業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通過開展大學生就業積極心理咨詢服務,增強大學生對于就業問題的心理免疫力。因此,要求教師在輔導有就業心理問題的大學生時應該將注意力放在發掘大學生優秀品質以及內在潛力方面,幫助大學生建立就業信心,意識到自己的能力,能夠在面對就業困難時采取積極的態度。要學會設身處地地理解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壓力,動員大學生通過自身力量來解決問題,給大學生灌輸就業希望,進而幫助大學生能夠正確面對就業問題。
結語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作為社會熱點問題,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目前,國內對積極心理學視野在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中的應用大多存在局限性,研究不夠全面。通過進行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研究,希望可以引起更多學者對于積極心理學應用的關注度。本文不足之處在于,沒有針對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研究的指導意義方面進行具體的、深入的研究,期望這一點可以作為筆者日后重點研究的內容。
參考文獻:
[1]高振祿.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創業心理品質培育研究[D].渤海大學,2017.
[2]于丹丹.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就業壓力應對與情緒管理的實證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7(07):58-64.
[3]程族桁.積極心理學視域下貧困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調查和提升研究[J].高教學刊,2015(15):43+45.
注:本文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資助項目(人文社會科學類)課題“積極心理學視域下‘00后大學生就業觀培養的路徑探索B22B7373-4DEC-4753-A110-A474BB5AF2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