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摘要:道德與法治在初中教學階段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通過道德與法治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正確的觀念可以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觀念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內容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創造條件,進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滲透
引言: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適應素質教育與新課改的要求,以培養關鍵能力和思維品質為目的。道德與法治是初中階段的基礎課程之一,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與政治素養,助力學生形成健全、獨立的人格。因此,如何以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實現道德與法治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已成為教師需要研究的關鍵課題。
1核心素養的基本概念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核心素養的話題從未間斷,教育領域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越來越重視。核心素養的覆蓋面非常廣泛,從多方面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培養學生濃郁的愛國情懷,通過自身的努力付出達成自我心愿,懷揣信念,堅持不懈走下去,敢于創新,敢于嘗試,敢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勇于面對困難,積極解決問題,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實現理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事情,不要急于求成,要讓學生學會從細節入手,穩扎穩打,成為創造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優秀人才。
2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構建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現狀
2.1教學過程中忽視創新教學形式
伴隨著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等快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求越來越高,也促進了教學的轉變。核心素養背景下,部分教師在構建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過程中,缺乏對教學發展的關注,沒有創新教學形式,教學方式較為單一,致使學生缺乏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無法發揮主人翁的意識,難以在學習活動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與道德修養,導致道德與法治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難以實現。
2.2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缺乏興趣
初中生面臨著中考的壓力,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過度重視語文、數學、英語這三門課程的情況。長期處于這種狀態,學生就會出現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缺乏興趣的情況,這樣不僅會影響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還會直接影響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成績。
2.3教學理論脫離實際
理論聯系實際是新課改的關鍵構成部分之一。因此,教師應樹立多元、開放的教學思想,積極豐富教學內容,構建具有深刻內涵的高效課堂。但是,部分教師在構建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過程中,過度重視知識理論的識記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致使學生難以深刻掌握理論知識,無法有效運用理論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無法發揮理論知識指導個人的功能,進而影響學生學習能動性的發展。
2.4學生難以養成良好的道德法治習慣
良好的道德法治習慣對學生而言非常重要,可是在初中階段,部分學生并沒有良好的道德與法治習慣,忽視生活中的道德與法治。盡管這部分學生可以理解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內容,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習慣,這部分學生在明知自身行為不符合道德與法治的要求還會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這給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展開帶來了挑戰。
3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滲透策略分析
3.1強化立德樹人意識,提升學生的認知素養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結合當前育人現狀,積極開展教學理念創新活動,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思想、形成學習能力,為學生高質量、高效率開展實踐學習活動提供知識支撐。因此,教師要秉承“立德樹人”思想,積極培養初中生的學科意識,從而提升初中生的認知素養,以辯證思維進行學習提升活動,彰顯出“立德樹人”意識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學“友誼的天空”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要通過實際學習現狀,有效開展思政知識探索與創新活動,讓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思想,積極開展創新性學習活動,巧妙借助中學生的友誼進行拓展性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友誼”的真正含義,并且找到屬于自己的友誼,有效提升初中生的交際能力、表達能力,讓學生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引導下,提升做人、做事的綜合能力。
3.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有效進行課堂導入
素質教育理念提出,學生的學習方式應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使用科學的方法,為學生合作學習創造有利的條件,讓學生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提升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往往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發散學生思維。道德與法治教師還應重視與學生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和學生有效溝通,善于使用正向的鼓勵語言引導學生,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在課堂上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3.3生活化教學,展開生活化引導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如果缺乏案例引導,就會導致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產生割裂,很容易導致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產生質疑。因此,教師可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構建生活場景,利用生活化的教學加強道德與法治課堂與生活的聯系,加深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理解。
3.4微課教學,常態化提醒學生
學生無法形成良好的道德與法治行為習慣主要是對課堂教學內容不夠重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就以利用微課教學對學生進行常態化提醒,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法治行為習慣,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4結束語
核心素養是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應當利用合理的手段,以核心素養為基礎展開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西傳祥.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情感滲透研究[J].天津教育,2021(29):33-34.
[2]趙春玲.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考[J].新課程,2021(39):47.
[3]王宇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滲透策略探討[J].新課程,2021(39):49.
[4]王愛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政治認同感的策略探析[C]//.首屆"何以為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21:592-593.
[5]韓力.核心素養理念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77):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