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良英
摘要:在伴隨新課改的推進與不斷深化探索的步伐,小學數學的教育模式與教學課堂也亟待轉變。“學思課堂”本質上是讓教師重視學生的自學能力,減少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時間,尊重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打造良好的學習條件,把課堂留給學生,為學生創建更為理想、舒適的學習空間、條件。促進學生創新思維,深入進行探究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應用學思課堂這一理念,需要不斷優化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后,思維、認知等各方面能力得到鍛煉,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以此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學思課堂;小學數學;教學模式
引言:小學生的年齡一般在8-14歲之間,處在這個階段,學生們并沒有一個系統性的思維方式與理解能力,而這種偏向立體、抽象這方面的數學思維對于學生來說,往往難以理解透徹,從而導致平時考試中的數學成績并不理想,長此以往,同樣會消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同時也阻礙了教師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師應該針對于這種情況改善數學教學的理念,從提高學生積極性入手,在課堂上多增加一些互動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參與者。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數學歷史知識、數學典故等帶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來促使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更好的印象。便于學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把“學思課堂”的思想引入到數學教學實踐當中,不僅可以極大的增加課堂上學生所獲得的知識效益,提高課堂效率,同樣也可以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他們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自主思考與探究問題上,從而培養學生們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提高認知水平,也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創設思維情境
能否成功地進行數學教育,建立有效的課堂,首先要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學生如果對數學有學習興趣,他們對于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自主性會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們能夠自發的參與到課堂當中,并積極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多方面思考,從而提高整體的數學教學質量。數學與其他小學科目相比,本身是一門高難度的學科,老師如果只是傳統的照本宣科,講授數學知識,小學生活潑好動,對事物充滿好奇,注意力無法集中到課堂上,無法專心思考,從而導致不能很好的掌握和領悟數學知識,也會間接影響到教師的教學。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自主發問,逐漸改變以往對于數學學習“枯燥無味的印象,實踐教學中,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心理特點等因素,把數學抽象。復雜的知識,用具體化,形象的手段展示給學生。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理解這些問題。
二、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要想讓學生投入到課堂中,首先要給學生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的學生是充滿積極與主動的,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學思課堂”,給學生們充足的空間,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感。在這種積極的學習環境下,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和對數學知識的把握程度也會更好,對數學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入。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使用輕松、活潑的語言對數學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并通過一些生動的例子和例子來引導學生的學習。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營造和諧、探索性強、有趣味的課堂氛圍,例如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一些相關的知識拓展,類似對于于華羅庚這類歷史人物的講解,讓學生從中體會數學魅力,提高學生們的課堂參與感。另外,課堂在教學的過程設計中也應盡量保證整個課堂的人性化,按照學習者個性化的原則科學地設計每個課堂環節,發揮每個學習者自身的學習主體優勢。切實地貫徹學而思于課堂上的教學思想,必須始終著眼于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身心的發展,并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對所學基礎知識內容的掌握熟悉的程度等來合理設計好課堂的教學任務目標,并要對每個課堂任務中的重要難點進行加以控制,使其能夠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在進行“長度單位”的相關知識的傳授時,要讓學生掌握米、厘米、分米等基本知識,并對其進行概念的介紹。老師可以提出幾個長度單位變換的問題,借助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在指定的時間里,可以要求同學們進行搶答,答對的同學就是勝利者。在此過程中,老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與評價,不管答案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都要給他們以正面的回饋,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自信,并以此來激勵他們的積極性。
三、開展數學實踐教學
學習的知識源于生活,最終也要應用于生活。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必要的實踐教學,來讓學生理解數學與他們的生活是緊不可分的,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教師也應當拋棄往日那些較為刻板、低效的教學方式,更多地使用啟發式教學。多發問,培養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引誘學生提問、去解決問題。在自主思維的基礎上,注重協作和交流。同時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參與感。教師也應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進行實踐性的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參加各種活動,培養他們學習知識的自覺性,豐富他們在生活中的學習經驗。同時,通過與父母的積極溝通交流,聯合家校,引導父母進行正確的教庭教育,家長在監督學生學習數學時,不應只注重分數,更應該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家長應多鼓勵自己的孩子,給孩子學習的自信心,擺正對失敗的態度。家長不但要關注孩子的學習,而且要關注他們的心理,使家庭的教育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讓學生進行有實踐性的學習,提升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講授「資料搜集與整理」課程時,老師可以給學生安排家庭作業,搜集家庭成員一天所喝的水的杯數,并將問卷資料匯總后交給老師。這讓家長也同樣參與進了課堂,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數據收集和整理能力都會得到提高,從而能夠更好的接受老師課堂上講授的數學知識。
四、結束語
將學思課堂思想納入數學教學,既可以實現學思的有機統一,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可以促進思維的發散性,讓學生得到更為全面的能力提升。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從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入手,積極改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積極的課堂環境,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為高校課堂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魏燕華.小學數學核心問題引領下“學思”課堂教學探析[J].新教師,2021(10):44-45.
[2]基于“學思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C]//.2021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2021:172.DOI:10.26914/c.cnkihy.2021.005073.
[3]王存軍.基于高效課堂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20(14):34-35.
[4]劉楨.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0):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