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彬
摘要:新課程的改革已經逐漸深入,在素質教育和以生為本理念的實踐過程中,現代數學教學對老師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如何才能將復雜的數學知識簡單化,如何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學懂數學、使用數學,成為每一位數學老師的教學重點。本文主要以小學數學為例,探究分層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關鍵詞:分層理念;小學數學;因材施教
一、明確教學目標,定制學習任務
目標性原則,是數學老師實施分層教學的基礎。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性,對老師后續的教學方案設計和教學節奏把握具有非常關鍵的指導作用[1]。新時期課程改革的深入和分層式教學模式的提出,數學老師逐漸開始從知識、方法、觀念等角度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以促進學生的多元全面發展。
比如,老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對學生的薄弱項和擅長項進行分析,并結合學生日常的學習習慣,如粗心、樂觀、抗壓能力能力強、空間想象力差等等,幫助學生們制定階段性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們按照目標的規劃來安排每天的數學學習任務。在學生執行計劃的過程中,老師要動態監管學生的情況,當學生取得較大進步或者面臨學習困難的時候給予相應的幫助,并對目標進行調整,從而讓學生能夠在壓力與動力的相互作用之下進行數學學習。
二、選擇有效方式,強化學生互動
主體性原則,是數學分層教學效果得以保證的關鍵。傳統的數學教學,老師更多的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雜糅到一起,灌輸給學生。這樣不僅讓學生無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吸收知識點,而且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無法讓他們主動的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因此,想要最大化的在有限的數學課堂上提高教學的效率,老師就要認識到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態和基礎情況,來開展數學教學。
比如,在學習《圓柱和圓錐》的時候,老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優勢和劣勢,讓每組的成員在學習的自主性、學習進度的組織把控力等方面都能夠保持互補性。老師可以讓各個小組通過探究來發現圓柱和圓錐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并最后以完整的表格展示來進行明細化的表述。其中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對其他成員進行分工安排,并把控討論的節奏;認真仔細的學生可以在大家積極探究的過程中對相關內容進行細化和記錄。這樣能夠拓展分層教學的范圍,讓學生從同學身上學習自己沒有的優點,讓學生的知識體系和數學思維得到完善發展。
三、多元作業形式,側重教學重點
自發性原則,是實現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提升和問題探究意識強化的重要環節。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個性特征可以發現,在同一課堂上進行學習的學生,在面對作業的時候會有不同的感受[2]。為了體現作業的作用,老師要在了解并尊重學生差異性的基礎上,進行課后作業的分層布置,在具體的習題布置中進行難易程度的區分,以確保課后作業的價值得到最大化發揮。
比如,在學完《圖形的運動》之后,老師可以設置以下作業:(1)圖形運動的類型和各自的性質特點(2)結合圖形運動的相關知識發現生活中圖形運動的現實案例(3)依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個基礎圖形,通過結合各種運動共同作用之后設計一個新的圖案。對于基礎較薄弱的學生,老師可以以重點強調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概念內容進行鞏固復習;對于基礎較牢固的學生,老師可以適當的引入生活問題,來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拓展和延伸。
四、靈活評價內容,樹立學習自信
有效性原則,是作業講評開展的目標,也是學生知識復習和鞏固的要點。老師在講評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復習和梳理,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綜合能力得到鍛煉和強化,以講評的方式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為后續教學的調整和創新提供可參考信息。
通常而言,學生的作業主要包括基礎類、強化類、提升類三大類型。對于基礎的題型,老師可以在批改之后,讓學生通過自省自查的方式進行獨立思考,并對學生進行思維的引導。對于強化類的題型,老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讓學生在與同齡人的交流和討論過程中,進行思維的碰撞,從而實現舉一反三。對于綜合類的題型,老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之后,將問題進行匯總,然后由老師牽頭,進行重點講評。這樣按照題目難度進行分層講評的方式,能夠節約老師的教學時間,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加針對性的結合自己學習中的薄弱項進行復習,讓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實現數學知識體系的完善。
五、健全評價體系,促進師生成長
客觀性原則,是老師對分層教學成果進行評價總結、優化提升的落腳點。在教學的最后階段,老師還應當安排相關的評價來進行課堂教學的收尾。分層教學模式需要對應不同層次的教學評價,而分層評價機制又要求老師要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不同難度問題的解答方面進行評價[3]。除此之外,分層教學評價除了需要老師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對學生進行評價,還要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學習狀態,并進行點評。
老師的教學評價可以結合學生日常對于數學學習的態度、學習的狀態、作業的完成程度、提問的次數以及階段性成績狀況來進行綜合評價。小學階段學生受思維模式的局限,在進行數學問題探究的時候容易因為數學知識的復雜而產生畏懼心理,因此老師在點評時盡量以鼓勵為主,增強學生的自信。對于成績提升不明顯的學生,則可以單獨與學生交流最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和學生制定新的學習計劃,讓學生的學習思路更加明確,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結束語:
在素質教育理念和以生為本培養模式深入踐行的過程中,老師在數學教學中以分層教學的方式立足于學生的學習基礎進行教學設計,已經成為了不可逆轉的教學趨勢。老師通過堅持分層教學的原則,對教學的整個流程進行針對性的設計,能夠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的有效提升,讓學生以扎實的數學基礎和綜合素養迎接后續更加深入的數學學習。
參考文獻:
[1]韓麗珍.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的重要作用和有效實施方法[J].讀寫算,2022(06):16-18.
[2]鄭林靜.基于結構化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與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22(04):92-93.
[3]李靜.深度學習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實踐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22(0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