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連
【摘要】雙減政策的出臺對初中數學教師提出全新要求,教師需在鍛煉學生數學思維、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減輕學生學習壓力.而如何權衡教學進度和教學強度之間的關系,是每位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情境教學有助于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更能讓學生在特定情境下形成對數學內涵的深刻感知,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為此,教師有必要將情境教學融入初中數學課堂中,基于學生學習水平制定教學計劃,以此推動學生在初中數學領域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情境教學;初中數學;課堂實踐
數學不僅在教育體系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更能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問題.隨著初中學習生活的到來,數學知識體系也更為復雜,許多學生皆因數學學習難度過大而逐漸喪失學習熱情[1].
為此,教師教學重點也應從提高學生數學成績,逐步轉變至學生學習過程,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以此保障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使每位學生都能享受學習過程.
應用情境教學方式可以降低數學學習難度,將知識內容以更直觀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既增強學生在數學課上的體驗,又通過歡快的學習氛圍深化學生的知識理解.基于情境教學優勢,將此教學方式融入到初中生數學課堂勢在必行.
1 初中數學情境教學實踐原則
開展初中數學情境教學主要目的在于,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鍛煉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形成[2].所以,教師不僅要注重教學策略的設計,還應根據教學主題制定教學目標.
無論何種教學情境都是為教學活動服務,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認知特點和教學內容確立教學目標,并圍繞教學目標完善教學計劃,構建教學情境,以此凸顯教學服務的價值,保障數學教學能夠充分落實.
同時,教師還需基于科學性原則,合理選擇教學資源,使教學內容能夠與學生學習能力相契合,如此才能實現教學有效性的增強,使學生都能在科學化的數學情境下,形成更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達到初中數學教學目的.
此外,在開展初中數學情境教學過程中,通過討論總結數學規律,掌握數學學習經驗.而生活化情境則可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減輕學生因數學學習難度過大而產生的排斥心理.
為提高教學效果,使每個帶有抽象性的數學知識點都能以更清晰直觀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教師需深度挖掘數學知識中帶有的生活化元素,并結合探究性特點,為學生發布合作學習任務,以此方式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學生都能逐步掌握學習方法,實現數學學習能力和數學素養的提高.
2 初中數學情境教學實踐策略
2.1 營造故事情境,調動學習熱情
許多教師認為,數學相較于其他學科具有較強學習難度,具體體現在數學符號和概念方面.數學涉及諸多知識點,為加深學生對這些知識的印象,教師常以引導學生反復背誦的方式,深化學生對知識點記憶,但此方式也是降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教師有必要將經典故事融入到實際教學中,以此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使學生都能形成正確的學習意識,并產生發憤圖強的學習精神,以此保障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實現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穩步提高[3].
通過營造故事情境,還能打破傳統教學束縛,將枯燥無趣的課堂氛圍逐步變得輕松歡快,既深化學生數學內涵文化,又進一步達成數學教學目標.
例如 教師在開展“幾何”相關知識點教學期間,可先利用信息技術設備帶領學生走進“笛卡爾”的數學世界,展現笛卡爾在研究幾何知識中付出的努力,明確數學家為人類文明所作出的貢獻,以此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以故事情境的方式代入數學知識,更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探索欲望,使學生能夠產生解答數學奧秘的想法.
同時,此方式還能促進學生對數學形成深刻認知,以往學習模式下,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發布的學習任務,認為學習只是為了完成家長甚至是教師的要求.
在故事情境下,學生能夠以正確態度看待數學,并產生學習欲望,進而有助于幫助學生達成數學學習目標.
2.2 打造實踐情境,深化課程理解
雖然初中學生處于成長階段,但大多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并且對于實踐活動的興趣較為濃厚.從實踐教學優勢來看,構建實踐情境還能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生學習經驗的分享,達到強化學生數學學習意識的目的.
實際過程中,教師便可利用實踐教學優勢,打造實踐情境,讓學生自主獲取學習情境,掌握數學知識內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促進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開展深度學習.
但教師在創設實踐情境的過程中需注意,實踐活動主題需與學生認知能力和教學主題相符,避免因學習難度過大而打擊學生信心,使每位學生邏輯推理能力都能在實踐活動中得到加強.
例如 在“軸對稱圖形”相關知識點教學期間,教師需明確本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元素,符合實踐教學特點.因此,教師可借鑒剪紙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紙張和墨水,組織學生參與數學實踐活動,通過紙張的壓平和對折操作,學生很容易便能理解軸對稱相關概念.此外,教師還可為學生提供一枚蘋果,引導學生從中間切開,并在切開前設想蘋果兩邊是否對稱,最終學生可通過具體實踐來驗證猜想,達到數學知識的積累.由此不難看出,此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在課上的情感體驗,并激發學生產生學習動力,而由學生自主操作所完成的實踐活動結論,更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促進學生更準確地設計出軸對稱圖形,真正達成因材施教、學以致用的目的.
2.3 運用問題情境,鍛煉數學思維
問題是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思維最為有效的舉措之一,問題情境的創設也能激發學生之間產生激烈探討,有助于迸發出新的學習靈感,真正在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情況下,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通過對問題情境的合理設計,可引導學生將問題作為導向開展深入研究,也可促進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4].為促進學生探究思維的形成,以此鍛煉學生數學邏輯能力,教師有必要結合課程教學主題,為學生打造問題情境,使學生能夠在更為良好的學習氛圍下,完成學習任務.
例如 在“平行四邊形”相關知識點教學期間,教師便可結合學生認知水平和教學主題設計相關問題,達到對學生思考能力的鍛煉.如,“同學們,生活中哪些區域用到平行四邊形知識點?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之間存在哪些不同?”通過以往知識的學習,學生已經對三角形知識點形成一定印象,此問題的提出結合新舊知識內容,促進教學完整性,也喚醒學生對三角形知識的記憶.為保障數學問題能夠帶動學生深入研究,教師可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組織學生利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進一步研究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性質,以此深化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特點的理解.
通過此教學手段可以發現,合理設計數學問題,打造問題情境可以降低學生對新知識產生的陌生感,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遷移和內化,達到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和數學素養的培養.
2.4 通過互動情境,開展合作學習
雙減背景下,為保障學生能夠在相對輕松的環境下學習知識,亦為迎合教學進度,教師有必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但無論是自主學習意識還是學習能力的形成都并非一蹴而就,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打造互動學習情境,先讓學生了解正確學習經驗,有助于學生在課后自主參與課程學習.
合作學習不僅能優化教學氛圍,還能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這一特點也迎合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5].
為打造良好互動情境,使每位學生都能在數學知識的探討中實現共同進步,教師可為學生設計一些小組合作學習任務,以此打造趣味性學習氛圍,達到啟發學生數學思維的目的,使學生都能通過合作形成對數學內涵的深度解析.
例如 教師在開展“有理數和無理數”一課教學期間,教師便可結合分數知識點,提出三個問題:首先,寫出幾個分數;其次,通過小組討論分析還有哪些數可以以分數的形式表示,如果沒有需要解釋具體原因;最后,可以以分數的形式呈現無限小數嗎?每位學生成長環境不同,學習能力也存在明顯差異,這種合作學習方法可以達成學習優勢上的互補,鼓勵學生更深層次探究問題答案,并在交流和討論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模式.為深化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在學生能夠獨立將無限小數分為無限循環和不循環小數后,教師可提出接下來的學習任務,如嘗試定義有理數和無理數.此類學習任務的設計符合學生認知,也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入課程知識,從根本上簡化數學學習難度,促進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
2.5 構建生活情境,促進知識應用
初中數學教學目標不僅在于豐富學生知識儲備,提高學生數學成績,更希望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應用方法,達到知識的內化,通過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也是創設生活情境、開展生活化教學的主要目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將所有的數學知識傳達給學生,這就需要學生具備探查數學知識的能力.
為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能夠透過課本尋找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元素,教師有必要將生活化教學融入課堂中,結合學生所積累的生活經驗,構建生活化教學情境,使每位學生都能在貼近生活的情境下完成知識的獲取,達到數學學習能力的穩步增強.
例如 教師在開展“統計與概率”相關知識點教學期間,可為學生發放標注商品品類和價格的小紙條,同時,引導學生統計紙條中低于100元、100~200元之間以及200元以上的商品數量,以此鍛煉學生學習能力.通過問題形式可以發現,此問題與學生實際生活存在密切聯系,學生在運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強化知識點在腦海中的印象,也能充分知曉生活中潛在的數學元素,更能明確數學對生活、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在問題解答完成后,教師可作為補充為學生介紹更多簡單的統計方式,以此拓展學生數學思維,使學生能夠逐步具備一雙善于觀察生活的眼睛,并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 結語
總而言之,情境教學符合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要求,更能在突出學生課上主體地位的同時,優化學生學習體驗,使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因此,教師應利用情境教學優勢,創建以數學教學為主的互動學習情境、生活教學情境、問題探究情境、實踐操作情境以及數學故事情境,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的距離,開發學生學習潛能,啟發學生數學思維,使每位學生都能在實踐中形成深度學習狀態,進而達成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目標,為學生綜合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常如濤.基于問題學習的初中數學情境教學模式探究[J].亞太教育,2022(08):118-120.
[2]吳建國.初中數學“情境教學”策略探索與實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2(02):217-219.
[3]李秀麗.構筑多彩數學世界,領略精彩數學知識——淺談初中數學情境教學的有效應用[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2(02):89-91.
[4]吳有靜.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數學情境教學的有效途徑研究[J].教育界,2021(37):30-31.
[5]潘金城,王華.“情境-問題”視角下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建構[J]. 教學與管理,2022,(13):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