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穎慶
摘 要:小學階段作為學生數學思維的啟蒙階段,教師既要把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此組織數學實踐活動,同時也要選擇學生樂于接受的知識講解方式來提高數學對于學生的吸引力。小學生對于有趣的事物有著天生的興趣,同時對于趣味性的課堂也有著參與的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具體,教師可以通過趣味性教學手段的應用,以小學數學課堂趣味性的提高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并提高學生數學學習主動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教學;應用策略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所以,在數學課堂上要采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極大地增強數學課堂的吸引力,使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究。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展開趣味性教學,可以通過創活躍課堂氛圍、創新教學手段、優化作業形式等多種方法進行。
一、活躍課堂氛圍
當前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優化與創新時要有意識地改變傳統應試教育模式所帶來的枯燥無趣的課堂氛圍,通過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的教學實踐中。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在學習過程中對于知識的理解會受限于個體形象化的思維方式而產生理解上的偏差,因此數學教師既要明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形象化思維特點,同時也要有意識地對教學方式加以創新。而趣味性教學方法的使用首先要通過趣味性教學氛圍的營造,以課堂中趣味性教學方式的融入來使整體的課堂設計更加符合學生的興趣需求與身心發展特征。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強調教學方式的改進,同時也要強調教學語言的優化。教師首先可以通過教學中幽默風趣語言的運用來使得整體的知識講解過程更加趣味化。通過符合學生社會經驗與身心發展特征的語言組織方式,在將抽象的數學理論轉化為輕松的生活語言背景下使學生以更加形象化的理解方式來掌握抽象化的數學理論知識。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設置懸念提出問題的方式,以數學問題與生活實際的結合來促進學生主動地在課堂上進行思考,同時也通過在班級中營造溝通、討論的氛圍來促進學生之間的思維交流與碰撞。
二、創新教學手段
構建趣味化課堂,教師要有意識地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而在這種課堂氛圍下,教師也要有意識地對于教學手段加以改進,以現代化、科學化的教學方法,在持續豐富優化創新教學手段的背景下使其整體的課堂設計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思維特征。
在教育信息化持續發展背景下,數學課堂所能應用到的知識講解方式多種多樣,教師既可以在多媒體的輔助下進行動畫視頻的知識呈現,同時也可以通過優質教學資源的使用來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數學思維與方法。在多元靈活的教學模式下提高課堂的趣味性,也保障教學質量。
在具體教學手段的創新背景下,教師對于趣味性教學方法的應用首先要分析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況以及學習需求。新型學習方法的使用會存在一個適應的過程,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對于某一學習模式的接受程度,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環境與實際的生活情況進行學習模式的構建與教學手段的創新。在持續性的教學改進背景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確保教學的設計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能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其次,在對現有教學手段進行創新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對于現代信息化背景下所衍生出來的新型教學手段加以利用,通過形象化的知識呈現方式既能彌補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形象化、思維能力不足的缺陷,同時也能提高課堂的生動性與趣味性。在不同的教學環節,教師對于多媒體手段的應用要具體一定的差異性,課前可以通過多媒體視頻播放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知識講解環節可以通過動畫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識,也可通過創設與生活相關數學情境使學生掌握數學的工具性特點,促進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提高。
最后,對于教學手段的創新也要把握數學教學的人才培養目標,面對當前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人才培養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方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同時也要通過學生在數學實踐中的不斷思考、不斷探究來促進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
三、優化作業形式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所布置的作業更多的是單一的習題訓練的方式,使學生在大量的習題訓練過程中對于所學的數學知識加以鞏固,但在這種背景下,學生對于習題并未開展深入的思考,存在對于數學規律把握不清的問題,難以取得良好效果,在枯燥無趣的數學練習中,學生也會產生對于數學學習的抵觸心理,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在趣味性教學手段的運用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提升作業趣味性的方式。以具有實踐性、生活性的作業布置方式避免枯燥練習所帶來的消極心理,也通過學生樂于接受的作業形式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質量的不斷提升。
為了更好地提高課外作業的趣味,教師的課外作業設計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相聯系。小學數學知識可以被有效應用于具體的生活場景中,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把握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之間的聯系,通過生活化數學作業的布置,使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的過程中既可以深化所學的知識,強化對于數學的認識,也以趣味性的數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數學興趣的提高。
在具體的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既可以設計調查類的課外作業,使學生對某一具體的社會現象進行數據調查,并以調查數據為基礎,在整合分析數據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數學能力。與此同時,對于具有實踐性的數學學習內容,教師也可以設置與生活情境相關的實踐活動,通過對學生日常生活中數學現象的歸納與數學問題的解決,既使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的工具性特征,同時學生在對于生活問題運用數學方式加以解決的過程中也能不斷深化對于數學知識的認識與理解。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趣味性教學的理念,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也極大地滿足了小學生的學習需要。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合理運用趣味數學游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活數學思維,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為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石仲龍.小學數學教學中趣味性教學方法的應用[J].學周刊,2022(10):86-88.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