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亞敏
摘 要:在面對未來教育挑戰時,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了“教育必須圍繞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這一觀點。由此可見,教育教學不僅僅是為了傳授學生理論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在人際活動中如何與人和諧相處、友好合作,而幼兒園體育活動作為培養和發展幼兒合作意識的良好途徑,是讓幼兒充分感受合作樂趣,學會正確與人相處,不斷提高幼兒合作能力的一種良好活動方式。《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曾指出,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以及幼兒主動、樂觀、合作態度,都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開展實現。因此,本文接下來將會緊密結合現階段幼兒的各方面實際情況,淺要談談如何在幼兒園體育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
關鍵詞:幼兒園;體育活動;游戲教學;合作意識;培養策略
人在社會群體之中生活,合作是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都需要通過人類合作得以延續。合作能力作為新世紀高素質人才必須具備的社會能力之一,需要在學生的幼兒時期就進行培養。而最適合用于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就是戶外體育合作游戲,這一類型的游戲活動往往以群體為單位進行,游戲過程中不僅能教會幼兒如何與同伴平等相處,還能讓他們通過體育游戲活動學習到他人身上的優點,非常有助于幼兒的個性化發展和全面發展。除此之外,擁有獨特規則、情節和活動形式的體育游戲活動,深受幼兒的喜愛,既是幼兒園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教師有效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創設良好合作氛圍,不斷提高其教學有效性主要途徑之一。與其他教學方式相比,帶有濃烈游戲色彩的體育活動,是讓幼兒在學習與鍛煉過程中感到最輕松、自由和愉悅的,同時所起到的教學效果也是最好的。
一、培養幼兒合作意識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幼兒交際能力的提高
以游戲的形式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能夠有效幫助幼兒提升其交際能力。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其實可以輕易發現很多幼兒由于家庭、性格和言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其實很不善于與人進行交流和溝通,但身處于集體之中的幼兒是不可能不與人進行交流和溝通的,所以,為了更大程度上保證幼兒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幼兒教師就可以充分借助體育游戲活動,組織和引導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進行交流合作,這樣一來,不僅幼兒的合作意識能夠得到有效培養,其交際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二)有助于幼兒正確價值觀念的樹立
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產生和形成的關鍵時期正是幼兒期,在這一時期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能夠有效幫助幼兒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就目前大部分幼兒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幼兒由于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在家中常常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狀態,甚至還有一些屬于獨生子女的幼兒已經形成了一些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弊端,具體表現為在幼兒園時搶奪自己想要的玩具,爭強好勝,不遵守游戲規則,沉浸與獨立游戲,不喜歡與人溝通交流,遇事不覺總是直接找老師等方面。這種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情況,如果長期得不到改善,就會嚴重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但如果通過體育游戲活動來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既能夠讓幼兒享受到體育活動帶來的樂趣,又能讓幼兒更真情實感的體會到自身的渺小和集體的龐大,從而有效改變幼兒一直以來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而這一改變也將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帶來重要影響。
(二)有助于幼兒團隊意識的培養
一般情況下,提到“合作”二字,就會讓人聯想到“團隊”二字。有此可見,在幼兒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還能促進幼兒團隊意識的形成。一個人的團隊意識是其在社會中生活、學習、工作所必須具備的一種認知觀念,人一旦見識和體會過團隊力量的強大,必然會心生向往并想要融入團隊之中去進一步發揮自身的價值。試想一下,如果幼兒教師可以借助體育教學活動,通過對幼兒合作意識的培養,讓幼兒從小就樹立并形成正確的團隊意識,必將會對幼兒今后的學習和發展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合作意識與團隊意識是密不可分的,幼兒合作意識的培養以及幼兒合作能力的提高,都將是幼兒形成團隊意識的前提和基礎。
二、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合作意識的策略
(一)先通過有效情境的借助,讓幼兒了解何為合作意識
學生的合作精神需要從小培養,而體育運動貴在合作,貴在團結。幼兒教師在面對年齡尚小的學生進行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水平,不能像教初、高中生一樣一上來就從合作的概念和意義進行教學切入,而是應該采取一些更適合幼兒的教學方法來讓幼兒了解合作,以此為后續幼兒合作意識的逐步建立奠定基礎。因此,幼兒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先通過更具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借助精彩的體育視頻、形象生動的繪本漫畫等,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先將幼兒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在幼兒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的前提下,會更有助于后續教師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合作的真諦。合作意識的培養既可以通過體育活動來實現,也需要教師在除體育活動之外的教學中有意識的對幼兒進行引導,比如在日常的閱讀訓練中,刻意引導幼兒去了解合作的形式,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為幼兒以后進行體育活動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
月有陰晴圓缺,天有不測風云。實際教學過程中,一旦遇到下雨天,教師就可以在室內組織幼兒進行閱讀訓練,例如,選擇使用《螞蟻搬家》、《三只小豬》等故事繪本或是《小熊維尼》動畫片段進行教學,構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既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能充分展示合作的意義,非常有助于讓幼兒在繪本閱讀或視頻觀看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當然,除了繪本、動畫視頻等形式,幼兒教師也可以定期組織幼兒觀看一些有合作的體育項目比賽視頻,比如其他幼兒園組織的籃球比賽、乒乓球比賽、羽毛球比賽等視頻錄像,當幼兒看到與自己年齡相仿,興趣愛好相同的其他小朋友在團隊中的表現和展示時,必然也會心生向往,并從心底升起對比賽合作的渴望。由此可見,幼兒教師借助有效情境,可以更好地幫助幼兒樹立合作意識,而當幼兒通過這種方式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時,教師再通過親子主題體育實踐活動的開展,給出活動的目標和要求,讓幼兒與父母一起配合協作進行活動,必然可以讓幼兒對體育合作有更深刻的體會,使其可以在暢談分享體育合作帶來愉悅感的同時,將合作精神更大程度上內化于心。
(二)以規則的嚴格執行,培養幼兒合作意識
體育活動通常以游戲的形式開展,而體育游戲的順利開展,必然離不開游戲規則的制定和執行。體育游戲活動的展開,規則的出現和執行,幼兒慢慢熟悉和適應相應游戲規則的過程,也就是幼兒逐漸形成游戲合作意識的過程。所以,選擇以游戲的形式組織和帶領幼兒進行體育活動時,幼兒教師一定要始終堅持游戲規則的嚴格執行,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除了監督好幼兒之外,還可以讓幼兒與幼兒之間相互監督和提醒,以此來更大程度上保證游戲規則的嚴格執行以及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另外,幼兒教師在這一整個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時刻觀察幼兒的實時情況和狀態,這樣才能在合適的時候給予幼兒合理的暗示和提醒,讓幼兒真正意義上學會合作,并逐漸在體育活動中養成良好的合作意識。
例如,幼兒教師在選擇以“布山洞”這一游戲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針對一部分幼兒提出想要自己單獨玩的要求,一定不要馬上否決,反而可以順藤摸瓜,以此為切入點先讓幼兒以個人為單位進行游戲。這樣一來,幼兒就能自己在游戲過程中發現,僅憑個人力量單獨玩這個游戲,會因為游戲道具過于柔軟進而黏在身上或是彼此進行貼合,從而使自身無法順利穿過完成游戲。在第一輪體育游戲活動失敗之后,教師便可趁此機會啟發幼兒進行思考,為什么這項活動沒有辦法一個人完成。而此時已經有過第一輪游戲經驗的幼兒,就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討論當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努力去尋找和探索怎樣才能通過團結合作有效完成目標任務。隨后,幼兒在教師再次引導之下進行嘗試,就會發現只要有人將道具的兩頭固定住,自己便可以順利穿越,快速完成游戲,如此一來,既能讓幼兒享受到體育游戲的樂趣,又能鍛煉幼兒的肢體協調能力,使幼兒充分認識到體育活動中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幼兒對合作認識的加深,恰恰非常有助于教師對幼兒合作意識的培養以及合作能力的提高。
(三)重視非智力因素對幼兒的影響,不斷加強體育教學活動趣味性
以往幼兒園傳統的體育活動教學下,教師完全處于主導地位,整個游戲過程由教師掌控,幼兒則處于被動跟隨和學習的泥潭之中,完全無法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這種嚴重忽視幼兒體育活動自主合作積極性的教學,將會對幼兒合作意識的培養以及合作能力的提高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與此同時,一旦教師習慣在體育活動中向幼兒發號施令,就很難在后續教學中改變這一行為,而幼兒也會因為年齡尚小,無法對教師的指令做出正確的判斷,進而被動的做出反應,只會在體育活動的過程中麻木且機械地跟隨教師。長期下去,只會讓幼兒學習興趣下降,活動積極性變低,由此可見,這種教師急于把活動內容、游戲玩法一下灌輸給幼兒的教學方式,不僅無法有效調動幼兒對體育活動的積極性,甚至還有可能讓幼兒因為這一教學方式對體育活動產生消極的情緒。
所以,幼兒教師一定要跟隨適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積極轉變教育教學的理念,不但要完成自己最基本的教學任務,更需要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重視非智力因素(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對幼兒的影響,并會以此作為依據,想盡辦法不斷加強體育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才有可能讓幼兒更愿意參加體育活動,更樂于參加體育活動。基于此,筆者認為幼兒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盡量采用游戲的方法進行教學,比如選擇“小猴滾球過隧道”這一游戲活動開展體育教學,首先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一段歡快的歌曲,再由教師帶領學生跟隨音樂模仿小猴子的動作活動身體。等幼兒的身體充分活動開之后,教師在將游戲規則和要求告訴幼兒,先讓幼兒練習一邊滾球一邊向前走,期間注意提醒幼兒不要心急,走慢一點盡量不要碰到同伴。通過觀察覺得幼兒的練習程度差不多之后,便可以組織幼兒分成兩隊,相對站立,兩兩為一組,始終保持雙腳分開,兩手搭肩的姿勢,上半身前傾并最終成為一個“隧道”。“隧道”形成之后,教師便可以正式引導幼兒進行游戲,通過這一具有豐富趣味性游戲開展體育活動教學,活動中的幼兒都興致勃勃,把自己當成一只可愛的小猴子,一邊拍球一邊鉆隧道,積極性和參與度都得到有效的提高。而幼兒活動積極性和活動參與度的提高,將會對幼兒合作意識的培養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結語
由于體育活動特有的性質和作用,大部分幼兒教師都會借助這一方式去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但想要充分發揮出體育活動教學的作用,有效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調動幼兒的活動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實際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往往會采用游戲的形式開展體育活動,一是因為游戲是幼兒生活的一部分,以這種形式展開教學能夠讓幼兒更易于接受、樂于接受,二是因為體育游戲能夠更大程度上豐富活動合作的內容,多樣化交往合作的方式。所以,幼兒教師利用體育游戲來培養和提高幼兒的合作意識,是一項正確的決定,通過體育游戲進行教學,不僅可以讓幼兒體會到學習和鍛煉的快樂,還能讓幼兒通過游戲過程真正意義上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平等交流,團結互助。當然,幼兒合作意識與能力的培養肯定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幼兒教師應該在體育活動當中堅持采用恰當的方式方法進行教學,才有可能讓幼兒在教師的刻意引導和培養之下逐漸形良好的合作意識。
參考文獻
[1]李海香.在幼兒園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合作意識[J].教師,2018(13):82.
[2]戈瑤.角色游戲中幼兒合作意識與能力提升策略探尋[J].家庭生活指南,2019(06):103.
[3]張華.淺談幼兒教育中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J].當代家庭教育,2019(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