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
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的實行和深入,"減負增效"的教學理念逐漸在小學教學中擴大影響。作業作為小學時期鞏固學生學習實效,培養學生探究思維以及獨立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對小學數學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應當結合教學的要求,既要保障學生的學習負擔減輕,還要確保通過專業的作業設計幫助學生強化對知識的理解,繼而促進學生學習思維和能力的養成和鞏固。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數學;設計策略
引言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但他們的智力卻未完全發育成熟。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該避免過度地為學生灌輸過多的數學知識和技巧,這很難讓他們在短時間內消化和接受。在課堂結束后,則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設計有效的作業,鞏固他們的數學能力。在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更需要做好作業的優化設計,以勞逸結合的教學模式,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
一、注重作業多樣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思維建設和價值觀念培養的關鍵時期,此時期學生對外界的探究熱忱度較高,因此在設計作業時,教師也可以通過豐富作業完成模式,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學習探究模式獲得不一樣的學習體驗,繼而為其后期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具體來說,很多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過于局限在一般的教學框架,認為數學作業的設計就是計算或者應用題等,局限的作業模式也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對其發展不利,所以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當充分考慮此時期學生的發展特征,然后結合學生的學習需要以及發展特征進行教學優化,從而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
就以”觀察物體”為例,教師可以布置開放性的題目,不限制學生思維,就選取生活中的一種物體,通過不同角度進行觀察,然后探究和總結不同角度的不同特征。通過這樣的作業,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歸納能力能夠很好地培養并建設,對學生日后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并且在這樣的教學影響下,學生對數學科目的探究興趣會越來越高,有助于教師以此深化學生的理性思維。也就是說,通過豐富作業的設計類型,能夠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靈敏性,并且在觀察中還能夠建設和提升學生創造性思維。
二、設計分層作業
通過對"雙減"政策的解讀可以發現,"雙減"政策重在改變以往越減負學生負擔越大的現象,讓教育回歸初心——讓學生健康、快樂地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保證中小學生學習質量。所以,小學數學教師不能再沿用傳統"課本習題+課外拓展"的作業設計思路,以關注全體學生學習需求、分層設計數學作業來取締"題海戰術",確保作業內容不脫離教材內容、學生生活實際,也契合小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以及認知水平,更好地發揮作業所具備的"查漏補缺""延伸課堂""拓展應用"等功效。
例如,在"認識厘米和米"這一課中,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小學生已然或多或少接觸過"厘米""米"這些概念,初步了解"厘米""米"是測量長度的單位。因此,在作業設計前,教師要根據學生既有生活經驗以及數學教材內容,以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章節內容為目標,對班級學生個體差異及實際學情展開分析,并遵循"分層教學"原則及觀念,在教學前設計利用信息技術軟件制作了預習資料——課件與微視頻,并將其通過qq、微信分享給了各個層次的學生,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了對應的預習作業,并聯系家長督促學生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對于學困生,應在課前瀏覽課件與微視頻,并明確厘米和米的單位概念,完成對課本內容的預習;對于一般生,應在課前觀看完微視頻同時,嘗試完成對應的預習作業,并提出自己對教材內容的疑問、見解;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應在完成課前預習作業的同時,盡可能地收集生活中關于厘米、米的實例,明確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及用途。
三、控制作業數量適當
以往的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總是以數量為目標,往往覺得作業數量越多越好,機械重復的作業使得學生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學習壓力還在不斷增加。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時候,要對作業完成時長進行控制,避免過度練習,導致學生熟而生厭,同時還要關注題目的思考性,兼顧不同層次的問題。
比如,在完成"100以內加減法的算法”的教學以后,以往的教師就會布置相應的統一的課后習題,忽略不同學生學習情況的差異性,導致未完全掌握計算方法的學生還要完成相應的練習題,這就會導致學生對于數學作業產生厭倦心理,甚至一部分學生會通過網絡或者計算機直接完成作業,敷衍了事。所以這需要小學數學教師了解掌握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習情況的差異針對性地設計作業,讓學生掌握計算規律,打好數學基礎。
四、樹立協同作業觀
作業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學生做作業的過程,可以和教材、同學以及自我之間展開對話,從而對知識加以重新編排。所以,在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更重視在班級內建構"作業共同體",為學生提供一個寶貴的平臺和機會,以供他們開展交流合作。在作業共同體中,學生可以相互幫助以完成個人作業。如此一來,不僅能鍛煉學生與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更可以讓學生在互相協作的過程中做到自身知識的查漏補缺,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五、結語
對于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將"雙減"政策落實到具體工作中,以小學生學習能力、身心特點等因素,科學布置課業。通過多樣化作業模式,讓學生愛上學習,調動其學習激情,從而系統性培養其思考能力,以提高作業壓力,提升學習能力為主要目標,全面推動小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黃朝峰.扣目標,提質量,優化數學課后作業——”雙減”背景下的習題設計與思考[J].福建教育,2021(44):3.
[2]王國慶.讓數學作業綻放新的光彩——談新課程下農村初中數學作業的優化設計[J].求知導刊,2019(7):2.
[3]鄧柳華.”雙減”政策背景下數學作業設計的優化與思考[J].華夏教師,202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