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保生
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6-029-02
摘? ? 要? 傳統武術長期以來一直都是我國中華民族的至上瑰寶,由于它蘊藏著我國深厚傳統文化和強身健體的良好效果,歷年來受到了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青睞。現階段,越來越多的學校將傳統的武術開設到了校園的課堂中,它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身體、增強了學生的體魄。而在農村的小學中,因為其所處的地理環境和校園條件的差異,在農村的小學中開始引進傳統武術的學習相對較晚。基于此,本文就針對以上問題展開了探討,首先闡述了傳統武術在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的意義,然后分析了影響傳統武術在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主要因素和傳統武術在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最后探究了傳統武術在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創新應用。
關鍵詞? 傳統武術? 農村小學? 體育教學? 創新應用
農村的小學生從他們的活動方式上來看都比較單一,而且活動的內容也僅僅只局限于一定的娛樂性,并沒有太多的教育意義。而對于現階段的小孩子來說,他們身上具備很多良好的品質,他們生性好動、頭腦靈活、憨厚誠實等,恰好這些良好的品質正式開發傳統武術訓練不可或缺的基礎,如果將傳統武術能夠正式的增添到農村小學的體育教學中,不僅可以有效的豐富小學體育教學的活動形式,而且還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完善小學體育教學的內容,同時還有利于推動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的創新。
一、傳統武術在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如果將傳統武術應用到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小學體育教學發揮出其最大的作用,而這個作用既可以表現為小學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又可以表現為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的發展上。在傳統武術教學的實際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師充分領回武術動作的精髓同時還要結合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的分組學習,合理運用情境化教學以及探究式教學等方式,在最大的程度上保留學生個體的差異性,促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所以傳統武術教學的實際過程也是小學體育教師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另一方面在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武術教學,既可以強健學生體魄的同時,還可以加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團隊的寫作意識[1],在這個方面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因此也可以說農村小學生在學習傳統武術的過程就是在領悟傳統文化魅力和發揚名族精神的過程。
二、影響傳統武術在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的主要因素
根據目前傳統武術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的實際情況來看,眾多的學生本身對傳統武術的學習并不感興趣,這就是影響傳統武術在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的主要因素。因此會對傳統武術的教學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從而也影響了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的質量。另外,傳統武術教師的技術水平以及教學內容都是會對傳統武術教學質量產生影響的重要因素。在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對傳統武術教學的教師有相對較高的要求,主要包含教師必須具備一些自己的武術技巧,同時擁有一定的武術功底,且具備較高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技巧,以此才能在傳統武術的教學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現階段,我國農村小學的體育教師大多數都是以運動技能為主的教師,他們雖然在體育的教學上具有相對較高的技術水平和教學優勢,但是難以在傳統武術的教學上向學生傳授專業的武術技巧。另外,傳統武術教學的內容也會對傳統武術的教學質量產生一系列的影響,假如在農村小學的體育教學中設置的武術動作難度系數較大,對于小學生來說就會難以掌握,甚至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導致學生意外受傷,這樣將嚴重威脅到學生的人身安全,也不利于傳統武術在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所以,要想實現傳統武術在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并在最大的程度上發揮傳統武術教學的重要價值,就必須要先解決影響傳統武術在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的主要因素。
三、傳統武術在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所起的作用
首先,將傳統武術應用于農村小學體育的教學過程中,起到了傳承和弘揚我國傳統武術精神和文化的重要作用。在傳統武術中講究的“天人合一”蘊含著我國優良傳統文化中“和諧尚禮”的人生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學校作為傳統文化的橋梁和紐帶,而學生作為學校教育中重點栽培的對象。將傳統的武術應用于農村小學體育的教學中,可以促使學生在對傳統武術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領悟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武術精神,讓學生能夠成為傳承和弘揚我國傳統武術文化的最佳人選。其次,在農村小學的體育教學中融入傳統的武術教學,可以有助于學生堅強意志的培養。因為在傳統的武術文化中非常講究“武德”,它強調了學習武術的人必須重視品德的修養,所以學習武術之人務必要做到能夠吃苦耐勞、不畏艱辛,因此將傳統武術應用于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可以加強小學生意志力的培養,還有助于小學生形成優秀的個人品格,促使他們日后都能夠成為有責任和有擔當的人。
四、傳統武術在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創新應用
(一)寓教于樂,保障武術傳承的激情
對于傳統武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做好武術的傳承,同時傳承也是學生學習武術的終極目標,但是這個武術傳承的過程并不是單單是為了傳承而傳承。在這個武術傳承的實際過程中,終究是離不開學生的勤學苦練,也離不開學生們對武術學習的那種激情。結合目前小學生處在不同階段的性格特征和認知水平,應用不同形式的趣味性教學,讓學生學習武術時處于一種比較輕松愉悅的環境中,以保證學生能夠在武術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全程保持飽滿的學習熱情,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武術的教學中不能僅僅局限于校園有限的活動范圍內,還可以充分利用校園外面的社區進行武術學習的活動、各種競賽活動的展開和借助校園內多媒體資源進行高效的學習與教學[2]。另外,在學習的模式上不能將動作的掌握只看標準示范和重復練習上,還需要充分結合小學體育教師自身的經驗和學生的體會。同樣不能將學習結果的呈現僅局限在小學體育課堂上學生動作的展現上,需要全方位的對學生掌握到的要領和內涵進行綜合的考察。而在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的實際過程中,在武術球類的教學上還可以充分結合學校當地的文化,合理運用當地的教育資源,去聘請學校當地的武術傳承人來進行武術的傳承,因為他們身上不僅具備高超的武術技能,而且還擁有極為豐富的教學經驗。
(二)文化熏陶,結合實際理解內涵
在傳統武術中對于武術球的學習和掌握,可以有效鍛煉農村小學生的手眼協調能力、肢體的平衡能力以及反應的靈敏度。對于農村的小學生來說,較低年級的小學生可以先從基本功開始學習,中年級的小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項擇合理的器械進行初步練習;較高年級的小學生則可以增加練習器械的難度來進行勤加練習。實際上對于武術球類的初學者而言,首先要進行必要的文化熏陶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比如對武術球類的來源、發展走向以及練習的優劣勢等。另外,如果是對具有一定武術基礎的學習者來說,對其的文化熏陶就更應該注重某一項的練習方向和內容所包括的文化底蘊。一旦農村的小學生對武術球類的內涵及要領領悟越深,其動作就會越到位。
(三)豐富形式,提高武術教學實效
在農村小學體育武術教學中最基礎的教學內容就是武術操,其中包含了很多基本的武術動作,而正由于武術本身在動作上具有一定的連貫性和系統性,所以小學體育教師恰好可以利用情境教學的方法,結合音樂一起給小學生創造一個情境教學。例如,在小學五年級體育青年長拳中的馬步教學過程中,這個馬步中最重要的動作就是右腳著地,身體向左轉轉90度,腳尖向內扣成馬步,與此同時左拳轉變為掌架在人頭部的上面,讓拳與肩齊平,拳心向下,眼睛看向右前方,雖然動作難度大,但其具有鮮明的特點。同時還可以結合音樂《少年中國說》,給小學生創造一個能夠跟武術產生共鳴的音樂情境,以此來提高武術學習的效率和增強氛圍渲染的效果。同樣,在武術的學習上,口訣教學法也是一種特別有效的教學方式。由于口訣本身具有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的特點,非常易于小學生的記憶和理解。使用口訣法教學不但可以提升武術教學的趣味性,而且還會有利于小學生培養清晰的學習思維,從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理論支持,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武術口訣的使用上,務必要做到言簡意賅。
(四)通過日積月累,延長武術傳承時效
小學生在武術的學習上最重要且最實際的還是要通過時間上的積累,然后勤加練習,并且在平日的訓練中要形成常態化,將武術訓練的動作、要領以及細節摳到位,這樣持續練習下去,必將會出現好的訓練結果。例如,在小學四年級的體育教學中,每周有四節專門的體育節課,對于武術的學習就占用了兩節課的時間,假如就僅僅依賴這一周兩節課90分鐘的時間想要在武術的學習上取得一定的成效,基本上是不可能實現的[3]。所以,還可以在學校多利用課間前后的20分鐘時間進行基本功的練習,然后在校外進行其他器械的練習。另外,還可以通過校園的舉行的少年宮等活動,給農村小學生創造更多參加實踐的時間。最后,農村小學生想要真正的學好武術,在平日的練習中就需要多加注意武術的細節,在練習的同時注意多聽、多看、多練,在打下來一定的武術基礎后,就要學會沉下心來,仔細去體會武術給自己在身體上和心理上帶來的改變。
五、結語
總而言之,傳統武術的精髓,對于農村小學生的身體、心理和精神等多個方面的健康成長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小學體育教學作為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和加強學生身體素質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農村小學生的體育教學中應用傳統武術不僅給課堂增添了趣味性,同時還豐富了體育教學的內容,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生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習,最終保障了農村小學生對武術傳承的結果,既達到了農村小學生體育教學的任務,又實現了農村小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鵬.中國武術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傳承研究[J].武術研究,2020,5(06):58-60.
[2]朱保榮,郭書華,孟祥華.讓傳統武術走進課堂——傳統武術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搏擊(武術科學),2012,9(03):75-76+80.
[3]張獻科,陳琳,郭小濤.“六位一體”——當代學校武術教育改革發展對策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8,40(05):6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