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璐
摘 要: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欣賞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它是一門以美術為核心的學科。欣賞課是一門藝術課程,它可以讓學生在藝術中認識、感受美。教師在進行欣賞課的設計與實施時應認識到,欣賞課不是純粹的藝術作品評析課程。欣賞課具有開放性、創造性、自主性等特點,是一項綜合性的、全面的、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的課程。因此,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力和興趣,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在課后體會到欣賞和領會其內涵,從而培養其基本素質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方法
前言
小學美術課是一門重要的藝術課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欣賞課對學生進行初步的審美教育,使他們從不同的作品中得到美的感覺和經驗,從而有效地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在小學藝術欣賞課的教學中,教師要探索并找到一種合適的指導方式,使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思想和精神上的溝通,從而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念。
一、合理選擇欣賞視角
想要在美術欣賞課的教學過程中真正發揮出“欣賞”的作用,就要促進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思維認同和交流,因為美術欣賞是 無 法 脫 離 欣 賞 主 體 和 對 象 而 獨 立 存 在的。教師在設計美術欣賞課的教學內容時,需要明白其并非單純的藝術作品評述課程,對欣賞課的主體和對象要有深入的了解和自己的見解。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實踐來完成對美術活動和作品的感知、分析、理解、體驗和想象。美術欣賞是一種學習活動,也是一種思想與心靈交流的過程,因此,美術欣賞課的基本追求之一就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例如,“現代建筑”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目標涉及的欣賞內容為:欣賞現代建筑展現出來的藝術形式美和個性美,借此體驗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教師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幾組古代建筑和現代建筑的對比圖片,包括其建材、形式、結構、作用等,讓學生從以上角度結合圖片對兩種建筑類型進行對比和分析,尋找現代建筑的優勢。教師在學生欣賞和分析的時候,要對圖片中蘊含的一些專業知識予以講解,幫助學生進行對比。經過一番欣賞和分析討論,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總結:現代建筑的建材種類豐富,使用的建筑技術較古代建筑更先進,建筑的造型也更加多樣化。教師先展示古代建筑和現代建筑的圖片,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欣賞和分析,讓其既能獲得豐富的欣賞認知,也能在總結現代建筑的獨特優勢中鍛煉欣賞能力。
二、合理教授欣賞方法
教師要教授學生欣賞的方法,讓其擁有自主深入欣賞美術作品的能力。美術課是大部分小學生初次接觸美學的渠道,因此,學生在欣賞教材上的美術作品時,往往只憑借個人的感覺進行欣賞和評鑒。這樣的美術欣賞獲得的體驗是淺顯的,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和綜合能力。深入欣賞美術作品的方法包括問答型、解說型、討論型、自由型等,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特色和優點,教師在運用這些方法時要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的發展特征,以提高欣賞課的教學效率。
三、積極整合欣賞內容
因為人與人之間思想和經歷的差異性,學生面對藝術作品時產生的欣賞體驗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欣賞之后對作品進行品鑒,并將自己的品鑒結果與同學進行交流,讓其在品鑒和交流的過程中獲得啟迪。小學美術教材選取的內容非常豐富,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欣賞時,不妨將教材與網絡資源進行整合,然后利用多種多樣的信息手段將這些內容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例如,教師在進行“聽音樂畫感覺”的欣賞教學時,可以在播放音樂之前,讓學生用色彩和線條將自己在聽音樂時的想法和心情描繪出來,這種動手操作的活動很容易引起小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的氣氛。隨后,教師播放音樂,給予學生一段構思操作的時間。當大部分的學生完成自己的作品之后,教師可以挑選幾幅學生的作品在班級內展示,同時將其作為欣賞對象,讓作品的創作者分享自己創作過程中的感受,隨后自己再和班級里其他的學生對該作品進行中肯的評價。
四、不斷拓展欣賞廣度
教師要擺脫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充分利用發達的信息技術和海量的網絡資源,將更豐富的欣賞內容呈現給學生。美術欣賞課的教學內容不能局限于教材當中,在全社會各領域均在飛速發展的現代,僅僅依靠教材已經無法滿足當下社會對美術教育的要求。此外,教師還需要帶領學生對這些欣賞內容進行更深入、更廣泛的思考,用以拓展學生美術欣賞的廣度,提升其審美品質。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和教輔材料,延長欣賞課的時長,為學生的欣賞學習打下基礎;其次,利用多媒體、網絡等信息技術搜索適合學生欣賞學習的美術作品,經過整合將其展現給學生;最后,讓學生主動去尋找自己生活中存在的美,將審美能力培養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促使其審美品質得到全面的提升。例如,教師在進行“水墨園林”的欣賞教學時,可以先用多 媒 體 向 學 生 展 示 中 國 四 大 名 園———頤 和園、留園、拙政園和避暑山莊的相關圖片,然后讓去過這些景點的學生交流自己在這些景點游玩時的親身感受,激發學生參與互動交流的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氣氛。然后教師可以展示兩幅諧趣園的圖片,讓學生結合這兩幅圖片,再一次對四大名園的園林景色進行評鑒,注意點評要涉及園林中亭臺樓閣、假山池沼等元素。學生們稍加思索就能再次得出自己的理解:拙政園是最典型的蘇州園林,其中也有假山池沼、亭臺樓閣,還搭配有一些花墻將園林分隔開,使得景色更具有深度和層次感……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師將欣賞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給學生帶來直接的心理觸動,讓其在欣賞美術作品時的感受和體驗是鮮活的。
五、結語
教師需要利用多種合理策略提高欣賞課的教學效率,讓學生通過欣賞各種作品獲得美的感受和體驗。諸如利用選擇欣賞視角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觀,整合欣賞內容以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教授欣賞方法以啟迪學生自主欣賞,拓展欣賞廣度以提升學生審美品質。
參考文獻
[1] 趙宇陽. 淺談小學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方法和策略[J]. 明日,2018(13):347.
[2] 許文強. 核心素養下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方法研究[J]. 文淵(中學版),2020(1):333.
[3] 孔妍. 淺談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方法[J]. 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1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