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鏡
摘 要:隨著現代化教育進程的不斷發展,小學教學在各個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升,尤其是在“雙減”政策落實以后,學生的學習環境更是有了明顯的改善,從小學的角度來看,現在絕大部分的小學生都不用再面對巨大的學業壓力和課外補課壓力,所以他們會以更飽滿的精神和更積極的心態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對此,作為老師一定要積極面對這種改變,跟隨時代的潮流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優化課堂環境,提高教學效率,進而從根本上實現“減數增效”的根本教育目標。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教育;語文課堂教學;減負提效
語文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點教學課程,屬于語言類學科。根據以往傳統教育觀念以及筆者過去的教學經驗來看,語言類的學科十分考驗學生的記憶能力,尤其是語文這樣大部分都以漢字為教學內容的學科,更是需要學生記住基本的漢字書寫以及古詩詞及其翻譯等等,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絕大部分老師都會給學生布置大量抄寫類型的作業,或者在課堂上利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進行講課。不過,結合學生的學習效果來看,這樣的教學模式并不理想,本文主要結合筆者對自身以往教學過程的反思,簡要探究雙減背景下應該如何開展“高效語文課程”,在減少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進一步推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
一、基于翻轉課堂理念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
預習是學習的一種,可以理解為正式學習某一內容前所做的準備。根據科學研究表明,預習可以顯著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讓他們掌握更多的課堂知識,然而,根據實際情況來看,當前教育環境下小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不樂觀,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很多學生并沒有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對此,老師可以基于翻轉課堂理念,培養學生的預習意識,引導他們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大致的了解,以此來降低他們的課堂學習難度。
比如,在教學《昆蟲備忘錄》這一課時,老師可以通過微課視頻的方式引導學生利用在家的空閑時間進行預習。為了保證預習效果,老師在設計微課視頻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視頻的時間不宜過長,要結合學生的家庭作業情況以及他們的綜合學習能力進行合理安排。②微課視頻的內容要盡可能的貼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確保他們能夠完整的看完整個視頻。③視頻要具有引導性,不要只是讓學生為了看而看,而是要通過提問等方式引導學生查閱課文中的陌生字詞,或者利用互聯網搜索課文中提到的獨角仙、花大姐等昆蟲,對其形態和習性形成大致的了解。
根據教學實踐效果來看,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可以讓有限的40分鐘變得不再那么緊湊,從而讓學生更從容的跟隨老師的講解逐步掌握重難點知識。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好奇心
在以往的語文課堂上,大多數老師都會選擇“直講”式的教學方式(即直接告訴學生那些需要背誦、那些需要理解)或者利用板書向學生講解知識,根據多年來的教學效果來看,這樣傳統式的教學理念的確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但卻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導致他們的課堂學習效果不佳,而老師只能給他們布置更多的作業來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這樣一來便形成了惡性循環,使得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不良狀態。對此,老師要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認真考慮學生是否喜歡自己所用的教學方式,并根據雙減政策的指導,在減少學生課后作業的同時,利用身邊豐富的教學資源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身臨其境”的學習相應的語文知識,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加深他們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
比如,在教學《聽聽,秋的聲音》這一課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情境化教學,通過圖片、聲音或者視頻的形式讓學生從多個角度探索秋天大自然的奇妙。首先,是課件的制作,在選擇好模板并下載好和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以后,老師最好到學校周邊拍攝一些秋天鳥類鳴叫或者農收的場景,讓整個課件更加真實,更具生活氣息;然后,在結合課件創設情境時,老師要和學生保持良好的互動,確保學生能夠融入到所創設的秋風蕭瑟、五谷飄香的情境當中,用心去感受秋天的各種聲音、美景,而不是單純的聽老師的講解;最后,老師再深入講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筆下那專屬于秋天的景象,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對秋天的贊美之情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結束語
綜上所述,“減負增效”是雙減背景下提高教學質量、改善學生學習環境的基本要求,也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關鍵途徑。因此,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應當根據教育部門和學校的指導,積極采取全新、高效的教學方式,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同時增加一些生活化的語文學習材料,以此來鞏固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改善學生課堂學習壓力大的問題,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從而真正實現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栗蓮. 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減負增效”的對策研究[J]. 體育畫報,2021(12):145.
[2] 王春霞. 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減負增效”的對策研究[J]. 好日子,2021(20):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