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萍
【摘要】小學語文學科是小學基礎教育的關鍵學科,既具有人文主義特色,又有語言工具性特征,在語文科學中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是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也是時代的重要使命。語文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需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需要積極主動培育學生良好價值觀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育接班人。基于此,本文通過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遵循的原則,探究在語文學科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語文學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渲染和熏陶學生的精神世界。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個人思維和個人品格的可塑性較強,語文教師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學科教學的滲透為出發點,培育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與價值觀,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夯實基礎。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循的原則
1. 整體性原則
堅持整體性原則,即家庭、學校、社會各個外部環境主體提供的價值觀念和導向是一致的。學校、家庭、社會及相關單位需要堅持協作與配合的原則,實現多方齊抓共建,教育工作者需要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著手,作為學校和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重要橋梁,以實踐基地、家委會和家長會為載體,實現整體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
2.階段性原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包含多角度、多范疇,各角度都需要實現階段性由淺至深的認知,滲透到學生的語文學科學習當中。例如,以“法治”這一內容為例,低年級學生對法治的理解主要停留在遵守交通規則和班級、學校制度層面,但中高年級的學生可逐步滲透到嚴格執法、法治中國的高度,實現階段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3.踐行性原則
在語文學科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方面是為學生的思想建設,另一方面是為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觀與行動實踐的關聯度較高,前者是后者的指導。小學語文學科的實踐性極強,對學生的精神世界影響較大,語文教師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下組織多元化的實踐活動,以學生的實際感受和體驗為起點,引導學生真正體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養成堅定不移的價值信念。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策略
1. 注重語文教學理念滲透,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內容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公民都需踐行的基本素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呈現。為培育學生良好的思想價值觀和社會主義觀念,語文教師要多溝通、多交流,落實黨和政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使命。五、六年級的小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缺乏判斷力,難以對教材中的元素進行正確理解和學習。語文教師需要發揮正確的引導作用,為學生提供健康的成長環境和陣地。五、六年級的小學生思維活躍,是整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的動力。語文教師要實現內外結合,以教材內容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從書籍中汲取知識和營養,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例如,在學習五年級的《慈母情深》一課時,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愛的教育,融合真善美的價值觀教育,讓學生學會友善對待身邊的親友。語文教師是學生成長路上的重要精神引領者,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和探究并滲透到實踐當中。
2.強化語文教學目標,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識
日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融合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教育元素,推動學生保持良好心態和生活態度。倘若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出現問題,語文教師要合理引導并傳遞正確的行為與思想。五、六年級的小學生思維活躍且敏捷,但個人心理相對脆弱,語文教師需要下意識地融合生活元素,傳遞真善美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意識,達成學科教學和素質教學目標。例如,在五年級的口語交際《制定班級公約》的內容中,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共同制定班級的公約以強化學生的規則意識,深化學生對“法治”的理解。“無規矩,不方圓”,借助班級公約的制定,讓學生了解作為集體的一份子如何促進班風建設,而對于國家這一大集體而言,更需要以法治約束個人行為,內化為個人的道德品質。又如,在學習《將相和》一文時,語文教師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與他人產生分歧或誤解后,孰能大度和忍讓,最終冰釋前嫌,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行為方式。語文教師要運用教學素材結合學生的生活,發揮課內教材和課外讀物的作用,能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基于“完璧歸趙”“澠 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綜合記述,以歷史感的小故事反映人物的性格及特征,表現將相之間從矛盾到和好的過程,引發學生的思考與探索。誠然,單純講課文難以引發學生對思想道德觀念的深刻理解,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表達個人想法,肯定藺相如勇敢機智的性格特點,又能凸顯其愛國主義和個人優良品質。實現代入性極強的故事教學,讓學生內心油然而生愛國和友善之情,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并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3.設置語文情景教學,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設置生動的情境教學能讓學生多思考和探究,在語言情境、多媒體情境下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道德之尺。將學生代入到特定情境之下,學生感同身受般的學習歷史、感悟歷史,往往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學生難以依據現實情況和從文字中感受圓明園被毀滅時的慘狀,語文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就要借助多媒體資源,幫助學生感受圓明園曾經金碧輝煌的過往,能讓學生激發個人的深刻愛國主義,而當回看那些奇珍被戰爭之火毀滅的記錄時,學生又油然而生一種對戰爭的排斥與憤懣。借助這一情境,語文教師引導學生表達自己觀看短片和古今對比圓明園的感受,慢慢地,學生能在汲取語文知識的同時實現情感式語文學習,激發學生的個人創造力。
總的來說,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的時代背景下,學校應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以語文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課堂教學學習中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與思考。新時代的語文教師更需要關注學科教學與時代發展的趨勢,唯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意識,在語文情景教學中、強化語文學習目標中、滲透語文學習理念中,在配合引入語文教學的實例的同時,全方面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秦玉萍. 小學語文課堂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7(4):23-24.
[2]李學峰.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7(2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