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欣
摘要: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也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大難點,部分小學生對于習作學習有畏難情緒。思維導圖的運用是幫助他們訓練思維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主要以思維導圖為教學重點,對小學生在習作教學中的有效性進行研究。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習作;策略研究
習作學習可以使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方式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使學生更好地認識世界和自我,同時也是進行創作的基礎,寫作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的小學習作教學,學生在自主習作的過程中出現了下筆難,沒話說的現象。而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將習作的內容展示出來,使學生對整個習作內容有系統的了解。以下主要為思維導圖教學中的優勢與具體策略。
一、思維導圖在小學習作教學中的優勢
(一)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到拓展
在習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以思維導圖為基礎對學生展開習作教學的內容,可以使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對每個自然段所呈現出的內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思維導圖的使用可以使學生對自己的習作內容進行重新的思考,也可以更好地將文章的主干部分進行區分,學生在此過程中可以將自己真實的習作感受表達出來 。
(二)習作教學的質量得到提升
使用思維導圖開展習作教學,可以使教師對習作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更好地把握,在講授的過程中,學生接收到更加系統的習作信號,這就達到了小學教學中習作教學的目標。在思維導圖的基礎上開展教學內容,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師的全局意識,也可以使教師看見整個階段學生的習作進步。同時,在使用思維導圖開展習作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對其使用的優勢和技巧進行思考,在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進行應用,強化學生對習作內容的總結能力等,學生在自主習作的過程中變得更加體系化和專項化,進而達到高質量習作教學的效果。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習作教學過程中的策略
(一)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對現有的課本素材進行深度挖掘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習作的認知由陌生到熟悉,會經歷漫長的過程。在進行自主習作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千篇一律的寫作內容。對于部分教師來說,在習作教學的過程中不重視對學生觀察周圍事物以及發現生活的美,導致學生在下筆的過程中腦海中全是積累的優秀作為大全中的內容,沒有有關自己的創新內容 。
以部編版本的四年級語文課本中“寫觀察日記”這一習作課為例,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回憶在學校或者在自己所在的社區等參加過的活動內容。與此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交流,將自己參加過的活動先以口語的形式表達出來,然后教師根據學生回憶的結果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由于學生在回憶的過程中已經將關鍵詞從大腦中調取出來,然后在結合游戲中的場景,不同人員的表現以及切身的體會等完成整篇習作的內容。在使用思維導圖對學生進行引導的過程中,學生自身經歷過的事情可以被充分地調動出來,不同的學生也有了不同的素材,整個習作的內容會變得更具個性化。
(二)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為習作奠定布局謀篇的基礎
思維導圖的使用也是對學生思維訓練的一種體現,且思維導圖可以將學生原本混亂的思維理清楚,明確寫作過程中主干和支干之間的區別,寫作的內容也會更具側重點,中心內容也會隨之浮現出來,整篇文章的結構會更清晰明了。
例如:部編版六年級中讓學生寫“感受最深的人和事”時,教師可以先找一篇范圍為學生進行講解,講解的過程中先將文章的主干與支干部分進行區分,在將文中描述的人或者事呈現出來,使學生對整篇文章有大概的了解。再對文中的具體部分以及文章末尾的個人感受進行點評,最終呈現出一篇完整的文章。這樣的講解方式,學生就可以在自己經歷的基礎上,根據思維導圖的寫作構思完成一篇習作,且習作的內容是學生自己深有體會的,學生在此過程中對人物品質、精神,事物的評價的標準也會得到一定的提升。
(三)思維導圖可以使習作的內容更具體
思維導圖的使用可以使學生習作的內容更加具體,尤其在對人物或者事物進行描述的過程中,將其進行分解開來,才能對其進行更好的描述。例如:在對身邊“感受最深的人”進行描述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動作、神態、心理、語言等方面去描寫,也可以將每個動作的描述具體化。而在進行描寫的過程中,思維導圖可以使整個描述的過程更加順暢合理。
三、結語
從以上的論述內容中可知,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對小學生進行習作教學,可以有效地找到教材內容與教學方法的結合點,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同時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這種習作方式的使用,使學生受益無窮。
參考文獻:
[1] 董士靜.探究思維導圖在小學中高年級習作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寫:上旬,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