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振玉 周芷萱
摘 要:進入全新的教育階段,教師積極把握新時代的教學需求,運用問題教學方法,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可以在展現學習教學思想的同時,加強知識傳遞的精準性。在科學互動的過程中,優化學生的知識建構水平。從這一角度也可以看出,應用問題教學方法,對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有效性進行全面優化具有重要價值。在具體探索過程中,還需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通過廣泛提問,使學生具有更加強勁的學習驅動力。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具體策略
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理念的引領之下,高中物理教學面臨諸多挑戰,既要對目前的教學問題進行深入剖析,也要著手探索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在這個過程中,問題教學方法應運而生。以問題為基本的驅動力,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可以使學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和參與感。所以,針對以上研究特點,本文在對這一課題進行分析和探索的過程中,將重點結合問題教學法的基本應用優勢,研究應用問題教學法,改進高中物理教學水平的方向和策略。
一、問題教學法的概述
(一)問題教學法的概念
從理論層面來探索,問題教學法強調結合教材知識,以問題為基本核心,將重點、難點進行全方位的展現。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可以加強思維活動的整合。通過知識衍生,拓寬學生學習視野,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融入問題情境之中。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主要是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解答,在開放性試題的指引之下,自由地進行溝通、交流、探索和發展,以問題為基本線索,主動探索知識,優化技能。在品嘗成功果實的同時,陶冶自身的情操。尤其是在物理知識學習過程中,沿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向,使問題貫穿于整體的學習過程,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優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意識。
(二)問題涉及的具體原則
在對物理學科內容進行展現和落實的過程中,既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加強問題的科學設計,也要遵循一定原則。首先,在對高中物理教學當中的問題教學模式進行把握的過程中,問題設計要展現一定的趣味性。很多問題不能過于嚴肅,要讓學生對這一問題有興趣,能夠主動探究,才能夠以問題為驅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主動鉆研、優化學習創造力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其次,問題設計規劃也要體現一定的生活性。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實際,讓學生在轉變學習資源的同時,可以選擇貼近生活的案例,觀察生活當中的一些物理現象。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使整體的知識理解更為深刻。最后,問題的設計也要把握具體的科學性原則。在梳理知識點之間重要聯系的過程中,要明確教材當中的不同思維,在延伸發展和優化自身發展過程的同時,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或者易錯點,讓學生在新知識學習中,有更加良好的成長。
(三)問題教學方法應用的基本特征
從教學特征的角度來分析,要對以下基本特點和探討要點進行分析。首先,問題教學方法要以激活學生學習思維為出發點,采用直接或間接提問的方法,讓學生在把握微妙結果的同時,可以進一步推理具體原因。在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讓學生有一定思考。其次,問題情境方法重點凸顯“補白”,追求思維啟發。讓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填補學習空白,引發學生探索和思考。最后,全新的問題教學方法強調學生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學習意識的有效融合,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加強問題內容的整合[1]。
二、問題教學法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價值
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推動之下,高中物理教學面臨重大挑戰。積極了解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方法的價值,可以幫助我們正確調整自身的教學思路。具體來講,主要展現在以下幾個不同的層面:
(一)基于優化學生物理學習思維的價值分析
對于物理學科來講,與其他學科的學習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要嚴格把握物理學習的邏輯性、抽象性和思維性。通過正確的學習,優化自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是單純依靠記憶和簡單的背誦,并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應用問題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正確引導之下,對各項問題進行層層遞進地思考,優化整體的教學效果,可以將問題驅動與物理學習進行緊密結合。通過一系列的課堂追問,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創造性和發散性思維。學生在主動思考、主動判斷的過程中,可以形成自我認知和嚴密的知識邏輯體系。在現代教育思想指引下,思維培養更加科學高效。
(二)基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推動的價值分析
當然,除了上述內容之外,在對問題教學方法進行應用和把握的過程中,加強問題教學方法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融合,也可以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在對物理相關知識進行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精心設計整體教學方案,提出相關問題[2]。通過正確指導和引導,使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由傳統的被動接受、被動思考到主動迎接新的挑戰,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生在探索和學習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能力將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這對于學生物理和計算的優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影響。
(三)基于互動式物理高效課堂構建的價值分析
從宏觀課堂構建的角度來看,在對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內容進行搭建的過程中,積極把握互動式課堂的構建,也可以讓學生在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加強雙向反饋優勢的展現。傳統教學體制之下,教師單方面的輸出,學生單方面的輸入,不能通過良性循環推動學生、教師的科學發展。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更加強調問題驅動力的發揮。通過雙向反饋,學生可以了解教師的所思所想,教師也可以及時把握學生具體的學習狀態。在探討的過程中形成良性互動,可以在構建高效互動式物理課堂的同時,推動學生逐漸向全面化進步與發展。
三、應用問題教學方法,提升高中物理教學水平的重要策略
為有效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在對全新的課程標準改革思想進行滲透的過程中,更加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和主動探究十分關鍵。以問題為驅動力,讓學生與教師之間加強互動和溝通,以問題為基本核心,激發學生無限的求知欲望,可以通過雙向知識的傳遞與反饋,推動學生的科學發展。所以,這一部分內容,我們將結合上述理論知識,深入探索運用問題教學方法,提升高中物理教學水平的具體策略,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科學控制提問時機,引發學生主動探究
對于問題教學方法來講,不僅僅是簡單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是要在恰當的時機,提出科學的問題,使學生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到回答問題、解決問題與這一課堂知識學習的重要聯系。在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的同時,要嚴格把握不同的導入階段。首先,在對問題進行導入的過程中,要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將學習重心放在問題解答之中,以飽滿的熱情迎接問題,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優化學生主動思考的意愿。例如:在對圓周運動的相關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在介紹完圓周運動相關理論知識后,可以在多媒體設備當中播放一些與圓柱形運動相關的視頻資料。比如,視頻當中,我們看到了快速行駛的自行車、鐘表、摩天輪等事物,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回答一些問題,這些事物都有哪些共同點?在運動過程中又有哪些規律呢?這樣通過層層問題的設置,使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回答與圓周運動相關的知識。在良好氛圍中,學生可以主動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其次,在授課的過程中,結合重點、難點知識及時進行發問。例如:以力的相互作用這一章節為基本教學案例,在講解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了解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等相關知識。在課堂講解過程中,教師已經為學生展現了彈力、摩擦力等相關的內容。在對力的合成進行展現的過程中,就可以結合前兩個章節的知識,讓學生把握力的合成與力的分解之間的重要聯系,提出問題,這一課堂我們重點講解力的合成。那么什么是力的合成?生活當中的哪些現象可以表現力的合成這一內容?讓學生在把握學習本質規律的同時,可以進一步延伸自身的學習視野[3]。
(二)加強課堂小結
課堂將要結束時,要幫助學生梳理相關知識。比如可以用思維導圖來呈現本堂課的具體知識。例如:在對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相關區別進行探討的過程中,重點在于怎樣從平均速度當中推演出瞬時速度。這時我們可以通過類比推理的方法,使用投影片對質點各式各樣的運動快慢等進行比較。課堂上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推理總結,把握具體課堂重點,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精心設計教學問題,引發學生學習思考
當然,在對問題進行設置的過程中,也要對問題提問的對象、時機、具體內容等進行羅列,充分考慮物理教學問題涉及的關鍵步驟。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整個問題的設計規劃要充分凸顯一定的啟發性。高中學生的思維已經有了一定的邏輯性,要通過正確啟發,使問題的設計有多元化的回答可能,避免一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要通過不同的思考方式,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設計要嚴格把握一定的創新性,避免通過硬背就可以解決相關問題。比如:在對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相關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不能一上來就提問什么是機械能守恒定律。而要通過正確的論證和分析,讓學生大膽地質疑生活當中有哪些現象不能夠體現機械能守恒定律。教師也可以進行反問,哪些屬于守恒定律,哪些不屬于,這樣通過思維升華,可以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和思考。最后,在對整體的物理內容和物理問題進行規劃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層次進行深入探討。針對學習基礎不同的學生,問題的提出可以有一定的區別。例如:在對平拋運動的相關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對于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回答一些基礎性的問題,什么是平拋運動?舉出身邊有哪些物體在做平拋運動。而一些學習基礎比較牢固,就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判斷剛才教師所舉的例子是不是平拋運動?為什么這樣?通過層層遞進,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大大優化了學生的學習成效。
(四)加強課堂總結,開闊學生學習思維
當然,除了上述內容之外,在對課堂總結等相關環節進行優化的過程中,也要讓學生在問題的驅動力之下,更加科學地優化自身的認知能力。尤其是在對課堂進行總結的過程中,要采取科學的方法,讓學生主動探究、主動思考,將物理知識的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將課內外的知識資源進行整合,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比如,在對重力的相關知識點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進行總結,提出一些小問題。我們每天從起床開始就要走路跑步做操,但是無論我們怎么運動,實際上都是在地面上。那么今天學的內容都有什么力在發揮作用呢?生活當中如果沒有了這種力,會有什么不同的現象嗎?學生可以翻閱教材當中關于重力的相關知識,提出如果失去重力我們可能會失重,那么這種失重感我們有沒有體會過呢?學生回答航天員在月球、在外太空可能會有失重的現象。或者我們在坐海盜船,海盜船用力向上擺、向下擺的時候也有失重感,這些都是可以用專業知識來解釋的生活現象。
(五)結合重點、難點,推動問題教學更上一層樓
最后,結合物理學科的基本屬性,在對問題教學方法進行把握的過程中,也要根據教學需求,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整合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可以了解設計這些問題的重要價值。比如:在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中,讓學生更好加深了解力和運動之間的重要聯系,可以將整體的定律轉化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內容。比如,我們在坐車的過程中,如果司機急剎車,車不能馬上就停止,而是會向前行駛一小段的距離,這是什么現象呢?學生就可以通過力與運動之間的關系,來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當中的具體內容,感受知識的奧妙和偉大。
結束語
綜合以上內容研究,在新的發展時代,教師在對高中物理教學內容進行把握的過程中,要勇于創新,勇于思考。通過問題開放性特征的分析,引導學生突破自我,明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從而通過多元化策略的落實,使學生在高效課堂之中開闊視野,提升學習水平,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現實支撐作用。
參考文獻
[1]史婷婷.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淺析[J].試題與研究,2021(36):123-124.
[2]姜扣民.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2021(35):107-108.
[3]李霹.圖片教學法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行動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