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唱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學生綜合素養提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傳統教學法限制了合唱教學作用的發揮,所以需要對合唱教學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調整。而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任務教學法,可以提升合唱教學的質量。在對任務教學法的概念進行解析的基礎上,闡述任務教學法的特點,同時分析高校合唱教學中運用任務教學法的意義,最后提出任務教學法在高校合唱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任務教學法;合唱教學;學生主體性;任務設置
合唱教學不僅需要教授學生唱歌的技巧,同時還需要培養學生和他人合作的能力。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任務教學法作為一種探究型教學方法,能夠促使教學質量得到提升,對于合唱教學而言也是如此[1]。因此,在高校合唱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任務教學法的優勢,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動以及交流等來加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而促使合唱教學質量獲得提升。
一、任務教學法的概念
任務教學法又被稱為任務型教學法,是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以實用主義為教育理論基礎而提出的“學生中心,從做中學”的教學模式。其主張以學生為中心來開展教學,即通過完成某種任務的形式來開展教學。對于高校合唱教學而言,應用任務教學法就是緊緊圍繞各種任務來開展教學[2]。從整體上來看,任務教學法的中心是學生的各種學習活動,而所有教學活動都需要以相應的教學任務為基礎和中心來展開,這樣能夠促使教學獲得更好的效果。傳統教學以教師向學生講授各種知識和技能為主。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主要是被動接受,然后在接受的基礎上對教師講授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反復練習,從而達到鞏固知識以及熟練技能的目的[3]。因此,在傳統教學中,學生本身的主觀能動性難以得到發揮。同時,傳統教學法過于重視向學生傳授各種知識,但是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夠重視。而任務教學法整體以學生為中心,提倡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方式去進行學習。總的來看,任務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任務教學法的特點
(一)互動性
任務教學法重視教學過程中的互動,以學生為中心而不是以教師為主導,因此其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清楚自己應該怎樣去進行學習,還能夠幫助學生知道自己這樣進行學習的原因,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合唱教學中,任務教學法的應用可以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合唱嘗試,并且加強和其他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探討[4]。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再是教授者,而是轉變為引導者和協調者。任務教學法提倡個體的融入,所以學生的主動融入可以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更好地理解合唱中的各種技巧。
(二)真實性
任務教學法需要有具體的實踐操作任務,因此其具有真實性的特點。在任務教學法中,無論是任務、場景還是實踐者都是真實的,甚至教學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是真實的[5]。比如,在傳統的合唱教學中,教師往往更加重視最終結果,即學生的學習成效,而較少關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這一點和教學過程中的每一步都保持真實的任務教學法是不同的。正是由于任務教學法能夠保障教學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是真實的,其能夠促使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良好互動,并且幫助學生在這樣的互動過程獲得成就感,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趣味性
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法,任務教學法能夠將課堂教學內容分解成各種任務,對學生的約束較少,使得學生較為自由。正是由于任務可以設置成為簡單或是困難,教學過程中學生組成的小組可以進行自由變化,具有較強的靈活性。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結合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提高任務的趣味性。通常情況下,任務本身的趣味性越足,學生就會越關注,學習興趣就會越高。在合唱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分解為多個任務,引導學生自由進行發揮,完成任務。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會產生更強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合唱教學效果得到提升。
三、高校合唱教學中運用任務教學法的意義
(一)能夠提升合唱教學的質量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推進,任務教學法已經成為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任務教學法能夠通過任務引導的方式促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習知識,同時能夠幫助學生在較為輕松和愉快的環境中去掌握較為復雜的知識或是技能,從而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升[6]。另外,由于任務教學法具有真實性,其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需要學習的知識和技巧,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對于合唱教學而言,任務教學法的運用能夠將合唱中的那些抽象知識直觀展示到學生眼前,促使學生對合唱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幫助學生高效掌握合唱知識及技巧,最終提升合唱教學的質量。
(二)能夠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
相較于一般的音樂教學,合唱教學的難度更高。這是因為在合唱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向學生教授關于演唱的知識以及技巧,還需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與教師合作、與同學配合的能力進行鍛煉,強化學生和教師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默契度。默契度對于合唱而言十分重要,會直接影響到合唱演唱中的聲音效果以及合唱的整體質量。任務教學法的應用不但能夠促使學生通過完成教學任務去感受合唱的魅力,還能夠促使學生在和教師以及同學的溝通交流中產生默契,從而提升學生合唱時的默契度,使學生在合唱方面的綜合素養得到提升。
(三)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合唱往往對學生演唱能力方面沒有硬性要求,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學生不需要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因此,在合唱教學中教師仍然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強化學生的演唱能力,從而促使學生在實際合唱過程中不出現演唱問題,如跑調、忘詞等,保障合唱的完整性[7]。任務教學法的應用可以對學生形成激勵,幫助學生充分釋放自己內心情感,從而引導學生敢于在大眾面前進行演唱。另外,在合唱教學中,教師往往無法同時照顧所有學生,而任務教學法可以通過任務引導的方式促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產生真實的合唱感受,從而積極參與到教學中,最終實現音樂素養的提升。
四、任務教學法在高校合唱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在合唱教學中運用任務教學法需要找到合適的對策。只有合適的對策或是路徑,才能夠促使任務教學法在合唱教學中得到有效運用。從實際情況來看,合唱教學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方式來對任務教學法進行運用。
(一)把握任務教學法的原則和根本
在合唱教學中運用任務教學法,需要重視任務教學法的可操作性,這是因為任務教學法的可操作性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的教學效果。
首先,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設置的教學任務需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同時需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考量,既要保障學生本身有足夠的能力完成所設置的教學任務,也要保障教學任務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順利展開。比如在組織學生練習音調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一小段樂曲設置音調練習任務。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練習,還可以在完成教學任務之后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從而實現學習興趣的提升[8]。
其次,教師在運用任務教學法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是否會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厭倦的情況,畢竟在合唱教學中學生不僅需要進行實踐練習,還需要學習一定的理論知識。而這些理論知識對學生的吸引力不高,甚至有時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合理運用任務教學法,使教學氣氛始終保持活躍,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最后,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好任務教學法的邏輯性原則,確保教學過程的條理性,并且使教學任務、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始終保持連貫,不能在教學過程中盲目設計教學任務或是在沒有一定基礎支撐的情況下隨意開始任務教學。
(二)教學內容設計需要符合實際
在合唱教學中運用任務教學法需要有合理的教學內容設計,這是有效運用任務教學法的重要前提。具體而言,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相關教學要求來進行教學任務的設計,從而促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9]。因為教師和學生是教學的主要參與者。
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在課堂之上還是在課堂之外,都需要實現和學生的交流互動,從而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同時,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來定制教學內容,或是讓學生親身參與教學內容設計,這樣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形成關于合唱的知識體系,還能夠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得到提升。比如,教師可以在結合學生實際需求的基礎上設置相對應的教學任務,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合唱樂曲。學生帶著解決問題的需求去學習,往往能夠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教學中需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在傳統教學法下的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占據著主導地位,而學生則是在被動接受的狀態下學習,這是和當前的教學理念相悖的。同時,傳統教學法下的合唱教學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主體性,導致學生往往會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厭惡情緒,學習興趣不高。因此,要想在合唱教學中運用任務教學法,教師需要充分把握任務教學法的教學理念,將課堂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在完成所設置的任務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性,表達自己對合唱的見解。同時,如果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遇到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這樣不僅可以促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還可以促使學生對合唱產生自己的見解,從而更快更好地掌握合唱的技巧。比如,學生在練習合唱《愛的奉獻》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演示一遍,然后設置任務,引導學生去完成任務。如果學生在此過程中遇到氣息、音調等方面的問題,教師可以在學生提出的意見基礎上給予學生指導,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合唱知識,提升教學效果。
(四)充分落實任務項目
要想在合唱教學中運用任務教學法,教師需要設置具有互動性和合作性的活動環節,以此為基礎來促使任務項目得到落實。比如,在聆聽合唱曲目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社交工具,如微信、QQ等,將曲目的相關視頻發送給學生,并且在此基礎上設置學生合作討論的任務,要求學生在合作的基礎上分析這一曲目的特點和表現形式,同時試著去探索曲目的審美特點。
同時,在合唱練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在使用傳統教學方式的基礎上設置相應任務,要求學生能夠初步表演出要進行合唱的曲目。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不同小組進行合唱表演,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合唱的過程。再比如,在學習和曲目相關的文化時,教師可以分小組設置討論交流任務,促使學生在討論音樂文化的基礎上分享自己練習曲目時的感受,從而促使學生對曲目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另外,教師也需要加入學生的討論,為學生提供指導,促使學生更快進步。
總而言之,任務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法,能夠促使高校合唱教學質量得到提升,還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因此,高校合唱教學要對任務教學法進行有效運用。具體來看,在合唱教學中運用任務教學法需要找到合理對策,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而促使任務教學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幫助合唱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談相東.高校音樂專業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的適應性改革探究[J].藝術教育,2019(5):225-226.
[2]楊茂,傅強.論任務教學法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戲劇之家,2019(27):192.
[3]樂庸瑩.高校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合唱課程教學法探析[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92-93.
[4]文靜.淺析任務教學法對高校鋼琴教學方法課程建設的影響[J].才智,2017(25):164,166.
[5]張琳.高校學院合唱與指揮教學在公共藝術教育課程中的作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8(1):431.
[6]米佳.探討任務教學法在大學鋼琴教學中的應用[J].藝術評鑒,2018(7):91-92.
[7]張嫚.淺析高校高專院校非音樂專業學生合唱教學研究[J].北方音樂,2018(6):110-111.
[8]付旭東.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合唱指揮教學改革策略[J].北方音樂,2020(6):152,157.
[9]張佳蕊.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合唱教學優化探析[J].北方音樂,2020(8):174-175.
作者簡介:
王菲菲,碩士,河南開放大學藝術與體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校公共藝術、音樂教育、合唱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