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思陌
摘要:鄉村旅游精準扶貧作為新時期扶貧攻堅的新路徑和重要舉措,應發揮出旅游產業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驅動作用。以此使鄉村旅游成為精準扶貧工作的內生力量,推動精準扶貧工作的進一步完善。本文以南川區頭渡鎮為例,通過實地考察調研,對其鄉村旅游精準扶貧一體化模式困境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優化戰略
1.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現實需求
隨著貧困評估標準和扶貧開發政策不斷推進和完善,扶貧方式也由“救濟式扶貧”向“開發式扶貧”轉變。自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精準扶貧”概念以來,精準化對扶貧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而鄉村旅游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方式,憑借其關聯度高、造血功能強等較為突出的優勢成為鄉村扶貧的中堅力量。2018年習總書記在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打好脫貧攻堅戰,成敗在于精準。”以此使鄉村旅游成為精準扶貧工作的內生力量,推動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的高效結合。
2.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運行機制
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是在精準扶貧的理念指導下將鄉村旅游產業與扶貧工作的有機結合。具體而言,鄉村旅游精準扶貧以鄉村旅游開發為媒介,通過對村民是否貧困以及貧困戶是否能在鄉村旅游開發中受益等精準識別,堅持分類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來選擇精準幫扶方式,同時運用有效的扶貧管理手段,對鄉村旅游項目和幫扶客體施加影響,從而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目標。與此同時,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動態運行系統還需要對鄉村旅游開發和扶貧工作進行監督與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糾偏追責與改進,實現后續動態化管理。
3.頭渡鎮鄉村旅游精準扶貧一體化模式困境分析
3.1驅動主體單一,鄉村旅游開發資金短缺
旅游精準扶貧目標的實現,需要政府財政支持和多方社會力量的有機結合。頭渡鎮是金佛山南坡重要通道,且金佛山、柏枝山的交界處的斷裂形成了尺度極大的峽谷景觀,然而當地豐富的旅游資源都未得到挖掘。目前頭渡鎮的鄉村旅游開發仍是由區政府主導,然而扶持資金難以滿足旅游項目開發的需求。鄉村旅游項目的開發對當地基礎設施條件和配套設施建設也提出一定要求,前期投入資金也導致開發成本增加。頭渡鎮開發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有限的投入,使得出現鄉村旅游扶貧項目開發不合理、旅游扶貧資金短缺、旅游扶貧效益低下等現實問題。
3.2精準識別偏差,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空殼化
貧困人口難以真正參與當地旅游開發,容易導致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空殼化。調研發現,雖然頭渡鎮旅游開發項目很多,但貧困戶能從中獲得收益的卻很少。盡管頭渡鎮政府為推動當地產業發展實施小額貸款5年免息的創業優惠政策,但大多數貧困人口存在經濟基礎薄弱、勞動技能分缺失以及文化素養較低等多方面的缺陷,很難真正的參與到旅游發展中來。此外,雖然鄉村旅游的發展增加了當地就業機會,但由于工作的不穩定性且工資普遍偏低,導致大部分村民更愿意選擇外出務工,造成鄉村空心化問題,進而對鄉村旅游業發展也產生負面影響。
3.3旅游模式缺陷,產業發展缺乏共識聯動
鄉村旅游扶貧作為典型的“造血式”扶貧方式之一,能通過旅游產業開發帶動其他產業發展,進而促使鄉村旅游扶貧效益最大化的發展模式。然而由于頭渡鎮原生態農產品保質時長較短、且受制于當地旅游模式缺陷,鄉村旅游的發展難以與其他產業產生聯動效應。首先,在特色產業方面,頭渡鎮有重慶市“方竹筍之鄉”的稱號,此外,還包括蜜蜂養殖、中藥材和李子種植等。然而這些特色農產品缺乏相應加工處理未形成特色產業鏈,其銷售范圍和銷售規模也受到保質時長的限制,難以通過旅游帶動銷量;其次,在旅游模式方面,由于當地農家樂、餐飲業等尚未發展成形、接待能力有限使得旅游模式均為過境游而不在當地住宿,難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4.鄉村旅游精準扶貧一體化模式優化路徑
4.1創新宣傳方式,吸引多元化主體共同參與
建立多元化主體參與模式,動員企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廣泛參與到旅游扶貧的行列中來。建立“政府引導”而非“政府主導”的頭渡鎮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多元化參與模式。一方面,政府要轉變角色,做頭渡鎮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引導者,積極發揮其在政策法規制定、規劃布局、統籌協調等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集聚社會多方力量,使他們積極參與到頭渡鎮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工作中來。最后,還應大力鼓勵貧困人口自主參與到脫貧工作中來,増強自我發展能力。
4.2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動態精準管理機制
擴大信息傳播渠道以此滿足貧困人口的脫貧訴求是大數據視域下精準扶貧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首先,頭渡鎮政府應構建面向社會大眾的扶貧信息實時動態服務平臺,為旅游精準扶貧工作的進一步完善提供決策參考;其次,建立動態監管管理機制,不斷加強數據分析以了解貧困人口的動態需求,提高旅游扶貧資源配置的精準性。對于缺乏資金的可以從資金籌集渠道上進行幫扶;對于有能力但是沒有意愿的貧困人口,政府應重點做好動員工作,從思想上對其進行幫扶;對于部分殘、智等實在無法幫扶之人可通過政府兜底保障,以此建立起長效持續的動態精準脫貧管理機制。
4.3打造特色產業鏈,促進不同產業相互融合
首先,基于鄉村旅游游客的休閑、度假、養生、采購等一系列特定需求,打造特色產業鏈。其次,積極利用電商平臺,建立線上營銷模式,鼓勵貧困戶通過電商平臺進行產品的推廣與銷售,同時加大電商培訓,充分利用頭渡鎮的五萬元兩年免息政策解決創業資金不足的問題,根據貧困戶電子商務發展情況和需要,進行各種電子支付方式的拓展,增設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網點及自動存取款服務網點等,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為產業發展有效聯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莫光輝,張玉雪.大數據背景下的精準扶貧模式創新路徑——精準扶貧績效提升機制系列研究之十[J].理論與改革,2017(01):119-124.
[2]宋慧娟,蹇莉,陶恒.景區帶動型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機制及路徑[J].農村經濟,2018(05):46-51.
[3]王慶生,張行發,郭靜.基于共生理論的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模式和路徑優化研究——以山東省沂南縣竹泉村為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9,38(03):108-112.
商業2.0-市場與監管2022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