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阿芳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與創造潛能的具體要求,明確了想象作文的教學地位。但是認知的局限性使小學生陷入寫作困境,想象思維受限,想象作文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現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分析學生想象寫作面臨的阻礙,探討有效的干預策略,以期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展,提升想象作文的寫作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想象作文;寫作困境
中圖分類號:G62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23-0043-04
一、 引言
想象是借助固有認知塑造未知新形象的思維過程,小學階段是想象力的爆發期,擁有上至星月下至地心的天馬行空的想象潛能,如何讓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得以充分釋放是語文學科所肩負的重要責任。想象作文作為小學語文的重要教學模塊,是綜合能力的直觀體現,對豐富學生想象力,發展想象思維獨特性大有裨益。然而由于認知能力與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導致小學生的想象作文寫作面臨諸多困惑。基于此,創新課堂指導方式,激發學生的想象潛能勢在必行。
二、 小學語文想象作文的寫作困境分析
(一)素材積累淺薄,缺乏寫作方法
寫作是一項借助自我認知對語文知識加工與重塑的能力,豐富的積累與科學的方法是創作優秀作文的基礎。但是目前小學生的積累意識較為薄弱,尚未形成系統性的寫作方法,無法將自身的想象潛能融入語文習作之中,無從下筆、思維混亂、缺乏新意等問題層出不窮。具體而言,第一,對想象作文的教學,教師將關注點集中于一般性的寫作知識與技巧,而欠缺想象方法的滲透。學生對想象的認知較為狹窄,單純地從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著手,而又缺乏具體的想象支點,導致想象內容無方向。雖然教師嘗試借助教學情境與認知拓展刺激學生的想象力,但是教學實踐存在大而化之的問題,并未根據學生的癥結所在提供精準指導,學生不得要領,想象寫作效果自然差強人意。第二,小學階段的想象作文以再造想象為主,并非是毫無章法的創意堆疊,應結合生活實際與事物發展規律,做到合理、有趣且有意義,需要以豐富的現實素材作為支撐。但是小學生的觀察與積累意識不足,加上閱歷淺薄,認知的局限性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導致想象作文內容空洞無物,想象趨同,缺乏吸睛之處。
(二)思維定式禁錮,表達能力干癟
小學語文的想象作文是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但是小學生或多或少存在思維定式與文筆呆板的問題,影響想象作文的感染力。第一,思維定式的影響。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較為發達,通常借助具體事物理解知識,掌握規律,受到事物表征的影響尤為深刻。同時,想象作文沿用傳統的講練式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形成了套用、模仿的不良寫作習慣,發散思維受到限制。在此情況之下,小學生難以依靠思維能力將碎片化的認知進行整合與重塑,制約了想象力的迸發。第二,表達能力的影響。文字是呈現想象作文核心的重要載體,然而,小學生表達能力與想象能力發展失衡,難以借助富有邏輯性、趣味性的文字表現內心真實想法。一方面語言表達缺乏層次。小學生通常采取平鋪直敘的寫作方式,雖然作文結構完整,但是少了情節的層層遞進,一定程度上影響作文的文學性。另一方面語言表達缺乏情感。想象作文應是學生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但是小學生閱讀積累意識薄弱,表達的藝術性不足,細節刻畫不到位的問題屢見不鮮,甚至存在詞不達意的問題,削弱了想象作文的可讀性。
(三)缺乏寫作習慣,寫作興趣低下
對小學生而言,上寫作課原本應該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和那些稍顯枯燥的文化課比起來,寫作課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大家能夠暢所欲言。然而,長期開展寫作教學,教師卻發現大多數的小學生對寫作并沒有濃厚的興趣。小學階段的大多數孩子都是第一次接觸習作,在開始學習寫作的時候,教師沒有用對方法或者家長缺乏正確的引導,都有可能導致小學生沒有掌握到寫作的方法,沒有在寫作中取得過成就感。這會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尤其是在開展常規的作文寫作時,學生因為個人的想象力匱乏,詞匯量不充足等無法自信地寫完整篇文章。每個學生都認為自己寫的作文還不夠出色,缺乏自信會導致學生越來越不喜歡上作文課。也是在這種因素的影響下,今天的小學生越來越缺乏寫作習慣,日常生活中遇到快樂或傷心的事情,學生永遠不會想著用寫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能力自然更難提升。這一點需要教師深刻反思,盡快找到解決的辦法。
三、 小學語文想象作文的寫作干預策略
(一)整合教材資源,強化想象方法
科學的方法是幫助學生掌握想象作文知識精髓、實現寫作能力本質提升的關鍵媒介。對想象作文而言,其方法概括為黏合、夸張與典型化。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循序漸進地滲透想象方法,促使學生能夠快速構建寫作主線,將天馬行空的想象進行整合,轉化為作文內容。以“奇妙的想象”單元習作教學為例,教師結合本單元的閱讀材料對想象方法進行深入解析。首先,課文《我變成了一棵樹》運用了黏合想象方法,將人的特征與樹的特性相融合作為想象支點,講述奇妙的故事,展現“我”變成樹的樂趣。教師引導學生反復閱讀,通過長滿鳥窩、住滿朋友、媽媽等關鍵詞分析變成樹的過程,分析作者想象的支撐點。在此基礎上,嘗試聯想相關聯的事物,如小鳥與恐龍、鮮花與仙子等,進一步深化黏合想象法理解,掌握靈活運用的方式。其次,借助《小真的長頭發》講解夸張的想象方法。此篇課文圍繞長頭發展開充滿童真童趣的奇幻想象故事,將夸張想象法的大膽與神奇生動直觀地呈現給學生。教師從模仿著手,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描寫部分進行仿寫、改寫練習,實現邏輯性語文知識與形象化經驗認知的碰撞、融合,促進方法的內化,為學生想象作文的寫作提供理論支持。
(二)借助問題點撥,明確想象框架
符合邏輯的想象框架是保證作文結構完整性的基礎。教師以問題為載體,通過設疑、追問與探討一系列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梳理想象思路,完成作文的謀篇布局。以“我和 過一天”習作教學為例,此單元的習作主題需要學生將神話人物與自我愿望相結合,對學生的想象能力與寫作能力不失為一項挑戰。首先,教師提出疑問,閱讀習作主題要求找出你認為的題眼。引導學生思考以什么為核心創編故事,想象的著力點是什么,故事主題為了表達什么。讓學生確定習作方向,將題目補充完整,明確和誰、在哪里度過怎樣的一天,奠定習作情感基調。其次,教師進一步追問,想要刻畫怎樣的神話人物形象,運用怎樣的故事情節展現人物特性,怎樣把握細節準確表達內心思想情感。促使學生梳理想象思路,構建習作結構雛形。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問題,如神話故事的六要素有哪些,你能想到哪些人物描寫方法等,引領學生將想象與語文知識掛鉤。最后,讓學生獨立擬定作文大綱,并組織學生展開小組交流,闡述作文想象思路,小組成員進行互評互改,突出學生同層次認知與多元化思維的碰撞,迸發不同的想象火花。同時,各小組匯總意見分歧與疑難問題,教師帶領學生以集中探討的方式解決問題,完善故事大綱,提升想象作文結構的完整性。
(三)錘煉語言表達,豐滿想象內容
習作是以語言文字為媒介傳遞觀點與情感的文學形式,語言表達能力是影響學生想象作文質量的又一重要因素。基于此,教師應加強語言表達的錘煉,讓想象更加豐滿生動,讓習作內容更加自然流暢。以“二十年后的家鄉”教學為例,首先,教師組織口語表達環節,幫助學生梳理習作語言。展示家鄉具有代表性的人事物圖片,給予學生感官刺激,調動學生的固有認知經驗。教師組織學生觀察圖片內容,描述看到了什么內容,回憶起哪些事件,此刻是怎樣的心情。以此為切入點引申為對二十年后家鄉發展藍圖的暢想,在遵循一定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自由分享自我想象。通過學生的口語表達鍛煉想象思維的邏輯性,同時,幫助教師獲取有效信息,了解學生的語言能力起點,便于后續語言指導的精準落實。其次,教師分享相關主題的模范作文,讓學生閱讀與賞析,品味作文語言特色。借此構建想象作文語言表達的源頭活水,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拓展表達視角,豐富語言積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讓想象內容更加生動準確的表達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選定微觀的想象角度,如學校、公園、田野或是經濟文化風貌等,并重新組織語言,完成微習作練習。通過針對性的練習,改善學生語言表達干癟、啰嗦的問題,提升想象作文的文學性與可讀性。
(四)立足生活實踐,培養想象能力
葉圣陶先生將生活比作源泉,而將文章比作溪水,精準說明了習作與生活的內在關聯性。對小學語文想象作文而言,日常生活素材是支持想象能力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基于此,教師應立足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親身經歷構建想象作文的底層建筑,滲透如何讓想象生動有趣的方法,沖破學生想象力的局限性。以“這樣想象真有趣”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實施任務前置,讓學生跟蹤觀察感興趣的動物,如貓、狗等常見寵物,螞蟻、蜘蛛等昆蟲。了解動物的外形特征、生存方式與生活習性等生活化常識,形成觀察日志,為想象作文的寫作積累實用性素材。其次,教師將想象力的培養融入日常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在課前,設計成語接龍游戲,豐富詞匯量,又或是腦筋急轉彎游戲,鍛煉思維的發散性與活躍性。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將日常觀察與訓練所得知識進行整合,打破對動物的表象認知,創編新穎有趣的童話故事。如運用黏合與夸張的想象方法,將螞蟻形象放大并賦予人的思想,構建螞蟻帝國,講述奇異故事。以日常生活素材為基礎創作想象作文,構建想象發展支架,促進關鍵能力的提升。
(五)借助多媒體設備,激發寫作靈感
寫想象作文并不是非常有難度的問題,從整體的寫作教學框架來看,想象類的寫作應該是最為簡單的一種,因為想象類作文并不會對學生的邏輯性提出太多限制,學生完全可以自由發揮,然而,當前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能夠很明顯地感覺今天的小學生思維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學生們總是謀求一種最優解而放棄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應該積極借助媒體設備,為學生尋找更多寫作的靈感。比如,備課階段,教師可以整理一部分科幻類的微電影,作文課的引導時間比較充分,教師可以在作文課上直接播放微電影,引導學生結合電影情節進行寫作,小學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但視頻引導更能激發他們的觀看欲望,也更能走進學生的心中。比如引導學生寫作“假如我成為××”這篇作文,教師可以整理一些想象類的片段,讓學生了解電影情節中的想象,假如有些學生幻想自己以后變成百萬富翁,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引導幫助大家打開格局,提出這樣的思路,核心思想就意味著學生想要變得更加有錢,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將這個夢做得更大一點?用《百萬富翁》電影中的一些片段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將更多的靈感結合在一起,提高作文的質量。
(六)鼓勵小組合作,分享創意思維
想象類作文不同于其他類型的作文,更加考驗學生的創意思維,長期開展語文寫作教學,教師能夠在學生的作文作業中感受到相當明顯的差距,想象作文寫得好的學生不見得掌握了多么巧妙的語文寫作技巧,更多的是,這些學生想象力豐富,想象能力和創意能力十足。比如同樣是“假設有一天我醒來變成了××”,有些學生的思維仍然停留在人類的階段,成為教師、成為警察等。但有些學生的想象力豐富,跨越時代,寫自己成為皇帝;跨越物種,寫自己成為一只老虎。這樣的寫作并不一定需要多少技巧,但由于創意滿滿,自然也能得高分。學生個人的想象往往容易局限在一個小圈子里,為了打破桎梏,教師可以鼓勵小組合作,互相分享創意思維。比如教師在課堂上提出想象類作文的命題,引導大家互相分享思路,有些學生的思路狹窄,但有些學生思路跳躍,這樣的兩類學生就可以形成互補,有利于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七)注重日常積累,培養寫作習慣
小學語文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寫作和閱讀也是語文學科關鍵的核心素養,然而根據教師對學生群體的觀察和了解不難發現,學生的寫作習慣沒有養成,寫作能力的提升之路也走得特別艱辛,為了轉變這種狀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寫多練。誠然,寫作是一件特別考驗天賦的事情,有些學生在寫作方面能夠表現出色是因為天賦很好,但大多數的孩子在小學階段都可以通過努力讓自己的寫作達到標準水平。平時開展語文教學,教師可以鼓勵大家寫日記,記錄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遷,短視頻走進千家萬戶。人們記錄生活的方式,也從寫日記演變成了拍照片、錄短視頻等,教師可以引導大家返璞歸真,就像日常拍短視頻那樣,將今天發生的事情寫成日記。想象也來源于生活,只有學生對生活足夠了解,才能夠在寫作想象作文的時候產生更多創意類的想法。小學階段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形成這樣的習慣,學生可以積累更多的詞匯及寫作經驗,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
(八)堅持激勵評價,培養寫作興趣
通過對小學生多方面的了解與探索,教師發現部分小學生不喜歡寫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寫作過程中沒有取得過成就感。尤其是那些原本成績就不太出色的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常常陷入自我懷疑,有些孩子雖然課堂表現不夠出色,但是思維活躍,寫作想象類的作文往往有與眾不同的表現。但很多時候,學生明明有更加出色的點子,卻因為缺乏自信而放棄,去寫那些平庸卻也相對穩妥、不會出錯的想象類題材,為了轉變這種狀況,教師應當堅持激勵評價,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比如評價學生們的作文內容,教師應該根據創意度進行點評,有些學生創意特別出色,重點給予表揚,并且向全班學生強調,小學階段進行想象寫作,就是要向這些同學學習。當學生產生好點子,教師可以第一時間和學生交流,增強學生的信心,引導他們積極寫作。每一個偉大的作家都是懷揣著對寫作濃厚的興趣,才得以成為作家的,教師應該懷揣著理想,給學生更大的自信,引導他們在寫作中獲得成就感,進而培養寫作興趣。
四、 結語
總而言之,想象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幫助學生擺脫寫作困境,由懼寫向樂寫轉變是當前教學要務。因此,教師應尊重寫作能力發展規律與學生想象能力特性,探索契合的干預策略,助力學生想象力與寫作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秀清.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J].教育觀察,2020,9(31):85-87.
[2]車京京.小學語文想象作文教學策略研究綜述[J].內江科技,2020,41(2):88-89,16.
[3]常志丹.統編小學語文教材想象作文編排特點與教學建議[J].語文建設,2019(2):4-8.
[4]張武國.小學語文教學中指導想象作文的方式探尋[J].華夏教師,2019(3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