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巧紅
【摘要】互聯網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使得互聯網開始和各個領域之間有效結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融入“互聯網+”,使教學的趣味性得到提升,使學生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學之上,從而使教學質量得到保障.因此,如何將“互聯網+”和初中數學教學有效融合成為研究的重點之一,本文對兩者的融合方法進行全面的研討.
【關鍵詞】“互聯網+”;初中數學教學;融合方法
初中數學存在明顯的抽象性,這就要對學生的數學邏輯和抽象思維進行培養,但傳統的教學方式效果相對一般,因此要對全新的方式進行找尋.由于處于“互聯網+”背景下,可以將“互聯網+”和初中數學進行結合,使得相關情境被創設的同時,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方式得到培養,本文對“互聯網+”和初中數學教學融合方法進行詳細闡述.
1 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難點
1.1 教學欠缺趣味性
從初中數學教材中可知,相關知識點的展現形式以公式或數字等為主,這使得數學內容自身的“文字藝術”相對欠缺,從而無法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另外,數學中的知識存在明顯的關聯性,這對學生的數學基礎提出一定的要求.部分學生由于基礎知識的掌握缺乏牢靠性,這樣使其理解和掌握新知識的難度就會增大.同時教材內容相對乏味,并且教師教學方式相對單一,以此來導致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相對較低,從而使學習效果遠遠無法達到預期.
1.2 課堂教學抽象性較強
數學這門學科自身就具有明顯的抽象性,在對初中數學進行學習時,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等能力.但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就會導致相關問題的出現,從而來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比如在對函數或圖形等重點知識進行講解時,教師通常會采用例題講解的方式.同時為了使教學進度得到確保,并使學生能夠對解題思路和過程全面理解掌握,但教師所使用的邏輯語言具有明顯的抽象性和專業性,使得學生無法對知識進行全面掌握,從而使預期教學目標無法實現.
1.3 整體性現象相對嚴重
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使得初中數學教育方式以課堂授課為主,教師起著絕對的主導性作用.教師需要對相關內容進行講解分析,并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使其和教師保持同步性.學生通常處于被動理解的狀態.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無法對所有學生的學習問題全部兼顧,只能開展整體性內容教學,這樣可以使教學質量和進度都得到保障.但該種方式完全忽略學生的學習需求,并且無法及時有效的解決學生的個體學習問題,從而對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起到嚴重的限制作用.
2 “互聯網+”與初中數學教學融合的優勢
2.1 凸顯學生的個性
數學課堂是師生之間良性互動的過程之一,良性互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初中數學存在明顯的邏輯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及時有效的將該抽象性和邏輯性直觀呈現給學生,這樣使學生對知識缺乏自身的理解,從而無法及時有效的掌握該知識,進而使教學效率顯著降低.當初中數學教學和“互聯網+”融合時,可以對該現象或問題進行改善,利用多媒體的形式可以使抽象內容得到直觀的展示,這樣更利于學生的理解.同時學生在所教授的內容或進度基礎上,來將自身對知識的掌握狀況有效反饋給教師.教師在相關反饋的前提下來對自身的教學重點和內容等不斷優化調整,并增加彼此之間的良性互動,從而使知識得到有效傳遞.
2.2 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為了對學生的學習潛能全面挖掘,使其對課堂教學知識全面掌握,教師需要對合理化的措施全面應用,以此來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全面激發.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講,其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相對較重,所以在教學中要對學生的好奇心合理利用.利用多媒體的方式來使教學內容向色彩性和圖畫性內容進行轉變,這樣不僅可以對學生產生較強的感染力,還可以激發學生好奇心,從而使其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顯著提升.
2.3 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當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無法理解時,可以利用互聯網的方式來對該內容反復觀看和講解,以此來學生對該內容全面掌握.教師可以利用PPT的方式來對課堂知識點進行展示,課堂結束后要全面總結學生的狀況.將重點和難點知識以及學生掌握不牢靠的知識提煉出來,并匯總成一個文檔發給學生,學生可以對文檔中的內容反復觀看和思考,不僅使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還可以使課后時間利用效率和有效性得到保障.
3 “互聯網+”與初中數學教學的融合方法
3.1 大數據采集學生的基礎信息,做好教學指導工作
互聯網大數據的出現為教師提供一定的便利性,在極短的時間內,教師就可以對學生的基礎信息全面掌握,使教師能夠對學生的特點合理掌握.教師在互聯網大數據的基礎上來對學生的信息全面匯總,對教學有益的內容有效篩選,之后來進行針對性教學,以此來使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升.與此同時,學生和教師之間展開良性的互動交流,這樣可以使學生形成自身的學習模式,從而對教學內容全面掌握.因此,教師要在初中數學中融入“互聯網+”的方式,從而使教學指導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例如 在對“有理數中的正負數”相關內容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先對相關的調查問卷進行設計,來調查學生對正負數的理解和掌握,從而來知曉學生的預期狀況.之后根據學生課堂的表現以及測試成績等,來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合理化分析,以此來對學生的真實需求有效掌握.然后教師可以將一定的生活案例引入到課堂之中,使學生能夠有效參與其中,從而使其學習興趣得到一定的提升,進而使知識得到有效傳遞.
3.2 設計微課視頻,深度剖析數學知識點
微課視頻在理解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中應用效果更加凸顯,微課視頻對碎片化知識教學更加重視,并對相關知識進行不斷的豐富,使得知識的價值或作用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師可以將學生掌握不牢靠的內容提煉出來,并與微課視頻進行有效結合,利用微課視頻的方式來進行呈現,不僅使學生能夠對數學學習的技巧有效掌握,使學生的學習阻力得到削弱,以此來使其由淺層學習向深層學習過渡.還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活力全面調動,學生可以對自身的知識掌握情況產生清晰的認知,這樣可以使學生的計劃性得到顯著提升.簡言之,將“互聯網+”和初中數學教學融合,要對微課視頻進行合理化設計,以此來對數學知識點有效深入剖析.
例如 在對“勾股定理”方面的知識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向勾股定理的使用條件、應用公式等利用微課視頻的方式展示,使學生可以對該內容產生基礎認知.之后教師可以拋出問題,如什么樣的三角形能夠應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都具備股溝定理的特點嗎?學生可以相互討論,并利用原有的基礎知識來對自身的想法來進行驗證,從而使其對勾股定理方面的知識全面理解和掌握.
3.3 “互聯網+”深入融合教學模式,改變形式提升能力
由于所處“互聯網+”背景下,網絡上相關資源的開放性得到提升,以此來使教育資源得到豐富,從而為學生開展多樣形式學習提供可能性.初中數學教學的重點是對學生的認知潛能不斷開發,使學生能夠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并在實際中有效應用相關數學知識,從而使學生知識的構建得以完成.在“互聯網+”時代下教師要對多媒體資源合理化利用,在學生自身特點得到確保的前提下,使其能夠進行有效的自主探究學習或合作討論.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來對自由的空間進行創建,學生可以在該空間自由發表自身的觀點,并可以就某個問題進行彼此探討.教師根據學生發表的觀點以及其探討的結果等來為其進行總結,從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3.4 利用信息技術來完成教學情境創設
從初中數學教材中可知,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之一為抽象性空間類知識.由于教材中的圖片都是平面圖,使得學生的抽象性邏輯思維以及立體空間感等都相對薄弱,從而嚴重影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運用.為了使這種現象得到一定的改善,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下來創設相應的情境教學,這樣不僅使教學抽象性得到顯著降低,還可以將充分理解知識的環境提供給學生,從而使學生能夠對知識牢靠的掌握.
例如 再對《走進圖形世界》章節內容進行學習時,為了使學生可以對圖形的運動和折疊等內容產生直觀感受,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倆對教學情境進行創設,利用視頻的方式來呈現圖形運動和折疊,從而使學生可以對知識進行有效掌握.另外,在對三視圖內容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在3D軟件的基礎上來對圖象全面打印和還原,從各個角度來對圖象進行展示,使學生可以對三視圖直觀的觀看,從而來對相關知識進行全面掌握.
3.5 思維可視化來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對相關的技術措施等全面應用,來使內容由不可視向可視化進行轉變,以此來使學生能夠對數學的養分全面吸收.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融入可視化,來對學生的不斷思考分析的思維品質重點培養.同時根據某個主題來對思維進行不斷地擴散,從而使學生可以對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有效找到和掌握.通過思維鍛煉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對數學學習特點有效掌握,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填充思維導圖,還可以對思維框架全面拓展.由此可知,教師要在“互聯網+”下完成思維可視化,進而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以形成.
例如 學習“直線和圓位置關系”相關內容時,想要使學生能夠對兩者之間的位置關系正確判斷,并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框架得到完善,教師可以在信息技術軟件的基礎上,來對思維導圖正確打開,并對研究主題進行明確.之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直線和圓位置關系的剖析工作之中.先利用動畫的方式來對直線與圓之間的交際變化進行全面的展示,之后讓學生對直線與圓之間的關聯性進行判斷.學生在對自身觀點進行闡述的時候,教師要對學生的表述進行整理,并將該表述融入思維導圖之中,使學生的參與感得到顯著提升.除此之外,通過思維導圖的合理化引導,不僅使學生能夠對數學學習的脈絡全面掌握,還可以對其知識框架進行完善,從而來正確判斷兩者之間的位置關系.
4 結語
從本文的論述中可知,將“互聯網+”和初中數學教學進行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調動,使其能夠對數學知識有效掌握.還可以使教學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化,使得知識傳遞的有效性得到提升.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要對“互聯網+”教學融合方法全面研究,從而使其作用或價值得到充分的凸顯,進而為初中數學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楊武.“互聯網+”與初中數學教學的巧妙融合[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09(07):1283.
[2]李紅霞.“互聯網+”與初中數學教學的巧妙融合[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20,11(04):94.
[3]周瑜珍.互聯網+“為”: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38(17):106-107.
[4]王曉濤.初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實踐探究[J].考試周刊,2020,20(15):69-70.
[5]陳福.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的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33):156.
[6]丁豹.信息時代下初中數學與計算機融合的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26):57.
[7]劉洋.分析多媒體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J].神州,2018,11(16):168.
[8]李芳.初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策略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1,09(1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