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艷
摘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對學生實施教學,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成長之路奠定良好基礎,是新課標新教材對各學科教學的基本要求。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師必須嚴格按照新課標新教材的要求,積極探索高中地理教學改革之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地理學習環境,以切實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文章從高中地理教學進行改革的意義入手,對新課標新課材背景下高中地理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策略進行探究,以期為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高中地理;新課標;新教材;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25-0089-04
新課標是教育教學深化改革下衍生出來的產物,其要求學校應當以時代訴求為基礎,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新課標新教材背景下,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應以學生學情為基礎,充分考慮學生對知識的需求,不斷完善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對學生更具指導意義。高中地理課程是高中階段學生學習地球科學、認識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初步掌握地理學習和地理研究方法、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基礎課程。高中地理教師在實際授課中要嚴格按照新課標新教材的要求全面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并在此基礎上全面優化課程設置,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全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地理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十分密切的學科,通過地理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各地自然風光、地貌地形及風土人情等,從而更好地掌握自然規律。然而,在傳統高中地理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理念影響,部分地理教師更加注重對理論知識的傳授,導致學生難以將所學地理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高中地理新課標新教材要求教師在地理課堂上充分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促使學生能夠對相關地理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學習,這對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都具有積極意義。
2.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傳統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處于教學主體地位,而學生則處在被動學習狀態,這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課堂參與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可想而知。高中地理新課標新教材要求教師必須努力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帶領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用地理眼光看世界,這不但有助于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興趣,還有助于調動學生地理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狀態向主動學習狀態轉變。當學生由被動學習狀態轉變為主動探究學習時,其學習效果必然得到提升。
地理作為一門帶有理科特點的文科課程,對文科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在新課標新課材背景下,為了保證學生的地理學習效果,有效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高中地理教師應深入研讀高中地理教材,充分掌握教材脈絡,科學設置教學目標,合理對教材內容做加減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1.針對教材內容做加法
高中地理教師必須按照新課標新課材的要求,在充分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做好內容加法。例如,在教學“水體”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補充講解21世紀海洋對人類的意義、海洋維權對中國的重要性、海洋資源研發對中國乃至全球的重要性等。高中地理教師立足地理教材,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地理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補充,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興趣,增進學生對相關地理知識的理解,還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加學生地理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2.針對教材內容做減法
高中地理教師按照新課標新課材的要求對高中地理教材內容做減法,不僅可以有效減輕學生在地理學習方面的壓力,還可以避免學生做無用功,這對提高教師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學習效果都具有積極意義。在實際教學中,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對教材內容做減法。1)把握整體地理教學方向,明確地理價值,合理區分地理教材中的重點知識、難點知識、基礎知識及了解知識,使學生在學習和復習時能夠更有針對性。2)根據新課標及高考要求,適當降低地理學習難度,如“地球運動”方面的知識點就可以稍微降低難度。3)認真研讀地理教材,敢于取舍。值得注意的是,高中地理教師在對地理教材內容進行取舍時,應對教材內容十分熟悉,因為只有在十分熟悉的情況下才能有效刪減,并留下精華部分,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真正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1.合理利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1)創設導入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它能夠讓學生迅速調整上課狀態,并集中精神進行相關知識點的學習,從而為正式課程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在實際教學中,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相關情境,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整節課的知識內容。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見的自然災害及成因”一節中“寒潮”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導入階段,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與寒潮有關的圖片或視頻,并向學生講解近期發生過的寒潮,這既能讓學生簡單了解寒潮定義、成因,以及其所具有的危害,又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正式課程學習奠定基礎。
(2)豐富情境類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一直對地理知識充滿學習熱情,進而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高中地理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具體如下。1)詩詞情境。詩詞情境教學法是一種十分有效的營造良好意境氛圍的教學方法,其可以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見的天氣系統”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詩詞創設教學情境:“黃梅時節家家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些詩句分別體現了哪種天氣系統?以此增強地理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主動進行知識探索。2)實物情境法。實物情境法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加直觀的感受,有效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在地理課堂上為學生展示沙土、黑土等土壤標本,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增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3)活動情境法。活動情境法既可以是實驗的形式,也可以是野外考察的形式,其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貌”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用沙土堆和水流展開相關實驗,以此讓學生充分理解侵蝕作用和沉積作用,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都得到滿足,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地理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2.科學開展生活化教學,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1)創建生活化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高中地理教師以情境教學法為基礎實施生活化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建立起聯系,有效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運用能力。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經緯網”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從實際生活入手,向學生提出引導性問題,如“大家到電影院看電影時,是如何快速找到自己座位的?”“在大海中,搜救隊如何快速定位遇難船只”等。在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后,教師再為學生講解具體的經緯網知識點,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認知,增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2)布置生活化課后作業,深化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它對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枯燥、單一的作業只會讓學生產生反感心理,不利于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提升。在實際教學中,高中地理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多種類型的生活化課后作業,如觀察型作業、觀感型作業和實驗型作業,以激發學生的作業積極性,充分發揮作業的應有效用。具體如下。1)觀察型作業。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地理現象,并將地理現象和地理知識進行有效融合,以此促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地理知識分析和解釋地理現象出現的原因。2)觀感型作業。鼓勵學生在課后觀看與地理知識有關的優秀影視作品,并在觀看之后寫出自己的感想,以此促使學生主動對知識點進行思考,有效提升學生對相關地理知識的學習效果。3)實驗型作業。鼓勵學生在課后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工具模擬地理現象,以有效加深學生對相關地理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生地理知識的應用能力。
3.充分運用合作學習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在新課標新教材背景下,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扮演好教學引導者的角色,對學生進行充分引導,使學生既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又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合作學習法與新課標新教材的這一要求十分契合,它可以改變緊張的學習氛圍,有效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促使每個學生都能暢所欲言,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它還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結精神,促使學生對自身的學習行為進行反思和總結。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高中地理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以達成地理教學目標,有效提升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為保證合作學習法的應用效果,教師可以以下面兩種形式組織學生開展地理合作學習。
(1)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種情境模擬活動,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層結構”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分別選擇想要扮演的角色,如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等,并訴說自己所扮演角色為地球作出的貢獻,最后由全班同學評選出表現最優異的學習小組,給予一定的獎勵。
(2)辯論賽活動。辯論賽是擴展學生思維的最有效方式,它能促使學生養成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農業區位條件及其變化”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賽活動。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為正反兩方,并讓學生對“內蒙古地區是否能夠發展大牧場放牧業”這一問題展開辯論,以此促使學生充分理解“農業區位條件及其變化”的相關知識。
4.有效采用分層教學法,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且每個學生的學情都不相同,因此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接受能力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在地理教學中,如果教師沒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模式,那么很可能會導致學生學習動機不足,學習效果不理想。為了避免此種狀況的發生,高中地理教師可采用分層教學法進行教學,以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優發展。
(1)教育對象分層。在開展地理分層教學之前,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并在此基礎上科學劃分學生的層次。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其中A層次學生指那些地理學習興趣不足、地理學習成績不理想、地理知識接受能力不高,以及對地理學習有抵觸心理的學生。B層次學生指那些地理學習熱情較高,但地理學習成績一般,知識應用能力一般的學生。C層次學生主要指那些地理基礎知識扎實、地理學習興趣濃厚、地理學習成績優秀、地理知識接受能力較強,并且想要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的學生。教師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有助于自己充分掌握學生的群體特征及個性特征,從而根據學生的不同特征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
(2)課堂提問分層。合理的提問能夠促使學生緊跟教師步伐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從而使學生的思維一直保持在活躍狀態。在實際教學中,為保證所有學生都能跟上教師的步伐,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提問目標,展開不同的內容提問。對于A層次學生,教師提出的問題應以幫助其鞏固基礎知識,增強其記憶能力為主。對于B層次學生,教師提出的問題應以培養其思考能力為主。對于C層次學生,教師提出的問題應以培養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能夠有效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為主。這種分層次的提問方式,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地理水平基礎上得到有效提升。
(3)教學目標分層。教學目標分層指的是教學目標應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可量性,即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梯度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中,高中地理教師在設定分層教學目標時,應有所側重。對于A層次學生,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設定為:培養地理學習興趣,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對于B層次學生,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設定為:夯實地理知識基礎,有效解決基礎地理問題。對于C層次學生,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設定為:能夠有效進行知識遷移。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氣壓帶風帶”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目標。A層次:能夠簡單繪制氣壓帶和風帶的模式圖。B層次:能夠解釋氣壓帶和風帶的成因。C層次:能夠根據所學知識具體解決某一地區的地理問題,并分析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分層次的教學目標更具有針對性,能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4)課后作業分層。作業是夯實學生知識基礎的有效手段,教師在為學生布置作業時應當具有合理性,合理的作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作業興趣,還能夠讓學生從作業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并針對自身的不足進行相應強化。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充分考慮作業難度和學生的接受程度,并將課后作業進行科學分層。A層次:對基礎知識進行練習,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B層次:在完成基礎作業后,還應對拔高題進行思考,以幫助學生在夯實基礎的同時提高知識應用能力。C層次:對思維拓展題進行練習,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環”這一知識點后,教師可以這樣布置作業。A層次:準確畫出水循環示意圖,充分理解水循環的意義。B層次:說出水循環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C層次:探索水循環在生活中的應用范圍。教師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課后作業,不但能有效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還能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信心,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有效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新課材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必須進行教學改革,以滿足學生地理學習需求,提升學生地理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實際教學中,高中地理教師應秉持長期實踐、長期思考、長期反思的教學態度,深入理解新課標和新課材,在優化地理教學全過程的教學實踐中建構新式地理課堂,從而逐漸提高地理教學質量,達成地理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彭俊芳,李冰潔,袁書琪.關注基于人地協調觀的高中地理新課標內容要求的更新[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9(03).
[2]朱晉,那玉林,程莉.新課標背景下包頭師范學院地理科學專業人文地理教學面臨的新問題[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14(02).
[3]劉勇.淺談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自主學習[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 2010(10).
[4]付樹林,李瑞軍.淺談高中地理新課標下如何有效組織“活動”內容的學習[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0(03).
[5]曾春霞,李友元.地理新課標下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對策研究[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8(06).
[6]王法忠.新課標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學嘗試[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05).
[7]劉玉琴,丁俊新.淺談高中地理新課標下地理案例教學方法———以“農業的區位選擇”教學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12).
Exploration of Geography Teaching Reform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New Textbooks
Zong Yan
(Zhaotong Experimental Senior Middle School, Yunnan Province, Zhaotong 657900, China)
Abstract: It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new textbooks for the teaching of various disciplines to implement teaching to stud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re competence,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growth. Based on this, se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ers must strictly follow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new textbooks, actively explore the way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reform,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good geography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geography core competence. Starting with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form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form strategies of the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xtbook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new curriculum materials, in order to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senior middleschoolgeography;new curriculumstandard; new textbooks;education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