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婷
摘要:民間藝術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藝術的生活性、審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決定了它的獨特教育價值。幼兒教師將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教育,不僅有助于增強幼兒對各地民俗文化的了解,促使幼兒自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文章從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教育的價值入手,分析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對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教育的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藝術教育;民間藝術;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25-0105-04
民間藝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勞動人民直接創造或在勞動群眾中廣泛流傳的藝術,體現了人類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和精神品質,極具藝術魅力和藝術價值。《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教師要把當地的自然生態、社會生活、風俗習慣等獨特的文化引進教育內容,為幼兒提供感受和體驗家鄉文化的機會,從而培養幼兒對社會的認同感,加深幼兒對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熱愛之情,為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奠定基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指出:帶幼兒觀看或共同參與傳統民間藝術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動,如皮影戲、剪紙、捏面人等。由此可見,民間藝術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幼兒園教育中融入民間藝術教育十分必要。
1.德育方面
幼兒德育,即幼兒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指按照幼兒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把一定的社會思想、道德規范、行為準則轉化為幼兒個體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過程。《幼兒園工作規程》中規定的幼兒德育目標為: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的情感,培養誠實、勇敢、好問、友愛、愛惜公物、不怕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部分民間藝術形式含有豐富的德育內容,很適合對幼兒進行德育。例如,幼兒教師可以給幼兒講解《精衛填海》這個民間故事,并引導幼兒感受和學習精衛鍥而不舍的精神。
2.智育方面
幼兒教師將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幼兒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開闊幼兒的眼界,還可以增加幼兒的知識儲備,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幼兒教師將民族舞蹈、民間戲曲等民間藝術形式融入幼兒園教育,可以幫助幼兒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幼兒教師將工藝品、剪紙、做面花等民間藝術形式融入幼兒園教育,不僅可以增強幼兒的學習體驗,還可以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提高幼兒的創造能力。幼兒教師將學唱民族童謠、復述民間故事等融入幼兒園教育,可以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促使幼兒了解更多的優秀傳統文化,有效增加知識儲備。
3.體育方面
部分民間藝術活動可以鍛煉幼兒的體能,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例如,幼兒教師在帶領幼兒操作一些民間打擊樂器時,幼兒的四肢會得到充分鍛煉,手腕力量會得到顯著提高。幼兒教師在帶領幼兒制作民間手工藝品,如泥塑、編織、面花等時,幼兒的手指動作靈活度會得到充分鍛煉,手指的精細動作能力會得到顯著提高。幼兒教師在帶領幼兒學習民族舞蹈動作時,幼兒的身體協調性會得到充分鍛煉,平衡能力會得到顯著提高。
4.美育方面
幼兒美育亦稱幼兒審美教育,指以審美形態和美感熏陶幼兒,提高幼兒認識美、理解美、欣賞美、創作美的能力,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藝術教育是美育最集中、最典型的形式,而民間藝術作為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審美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例如,幼兒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幼兒欣賞本地古文化建筑、古代藝術品等,培養幼兒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幼兒教師還可以通過帶領幼兒學習民族舞蹈、民歌等,教會幼兒運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美、創造美。
雖然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教育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也收獲了一定的成功經驗,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亟須解決。
1.幼兒教師的民間藝術素養有待提升
目前,從幼兒園教師整體藝術水平來看,對民間藝術能做到全面了解的幼兒教師較少。就拿民歌融入幼兒園教育來說,能夠演唱民歌的幼兒教師較少,能夠隨著民歌跳民族舞蹈的幼兒教師更少,而對民歌和民族舞蹈背后的民間藝術特點有深入了解的幼兒教師更是少之又少,這導致幼兒教師進行民間藝術融入教育的能力有限,融入效果可想而知。
2.幼兒園管理者對民間藝術的認識有限
部分幼兒園的管理者對民間藝術的認識有限,其在組織幼兒教師開展民間藝術融入教育時,并未結合幼兒教師和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教材,確定教學內容,而全憑個人喜好選擇自己認為好的教材,甚至出現頻繁更換教材和教學內容的情況,這給幼兒教師的實際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有幼兒教師表示,自己剛積累了一些民間藝術融入教學活動的經驗,幼兒園便更換了教材和課題,這導致自己不得不重新開始設計教學方案,因而很難將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教育做好、做深。
3.涉及民間藝術內容范圍較窄
民間藝術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可融入幼兒園教育的內容較多,然而部分幼兒教師的民間藝術認知有限,課程融入經驗和能力不豐富,其在組織開展民間藝術融入教學活動時,僅會涉及較少的藝術內容。例如,部分幼兒教師對于民間樂器的了解不多,因此其在組織開展民間樂器教學活動時,通常僅引入相對簡單的腰鼓等,導致幼兒對民間樂器的接觸不多,致使幼兒的相應藝術能力發展受限。又如,部分幼兒教師在組織開展民間造型藝術教學活動時,只涉及剪紙、皮影、面花等民間藝術形式,而對泥塑、編織等民間藝術形式涉及較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藝術能力的提高。
1.明確民間藝術融入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學目標是關于幼兒園教學將使幼兒發生何種變化的明確表述,是指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所期待得到的幼兒的學習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幼兒教師進行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教育的前提就是確定教學目標。只有在明確教學目標的指引下,幼兒教師才能制訂出合理的教學計劃,并在此基礎上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融入教學。幼兒教師可從知識、技能和情感三方面設定教學目標,以進一步明確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教育的內容。第一,通過組織開展民間藝術活動,引導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樹立傳承和弘揚民族民間藝術文化的意識。第二,通過藝術教育活動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發展幼兒的創造思維。第三,通過民間藝術融入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性格和學習習慣。
2.豐富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教育內容
(1)合理選擇民間藝術資源。并非所有的民間藝術資源都適合幼兒學習,幼兒教師必須結合幼兒的認知情況以及本地特色,合理選擇民間藝術資源進行融入。幼兒教師在選擇民間藝術資源時要遵循以下原則,以保證民間藝術資源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1)幼兒教師所選擇的民間藝術資源既要符合幼兒的興趣特點,又要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以確保幼兒可以從民間藝術的學習中獲得有益啟示。2)幼兒教師所選擇的民間藝術資源要方便取材,最好能夠充分利用身邊的現有資源進行教學。例如,在學習編織、印染時,幼兒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使用海綿紙進行編織,利用廢舊的白布、花布等進行印染,這既可以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又可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3)幼兒教師所選擇的民間藝術資源要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以有效拉近幼兒和民間藝術的距離,增強幼兒的情感體驗,從而更好地幫助幼兒在親身經歷中加深認識,增加收獲。4)幼兒教師所選擇的民間藝術資源必須是安全的,幼兒年齡較小,判斷能力不高,安全意識薄弱,因此幼兒教師必須注重活動過程的安全性,盡量選用安全、干凈、衛生的民間藝術資源開展教學活動。例如,在剪紙、編織活動中,剪子、竹子、藤條等材料對于幼兒來說都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借助直尺、海綿紙、紙條等進行替代編織,這樣一來既可以保證相關活動的順利開展,也不會給幼兒帶來危險。
(2)優化民間藝術融入形式。我國民間藝術歷史悠久、形式多樣,自形成之后便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內容,也是民間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幼兒教師要結合幼兒的興趣特點,深入挖掘民間藝術內容,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選擇合適的藝術形式進行民間藝術融入教育,以此使幼兒在民間藝術氛圍中增強對民間藝術的感受和體驗。例如,在進行內蒙古民間藝術教育融入時,首先,幼兒教師可以帶領幼兒欣賞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民間音樂,如馬頭琴曲目《萬馬奔騰》《歡樂的草原》《贊歌》等,以幫助幼兒充分感受蒙古族特色音樂的獨特韻味。其次,幼兒教師可以組織幼兒欣賞蒙古族舞蹈,如摔跤舞、哈達舞、擠奶舞等,并帶領幼兒學習其中一些較簡單的動作,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增強幼兒的情感體驗。最后,幼兒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組織幼兒觀賞蒙古族的雕刻藝術、服飾、蒙古包等,以此讓幼兒對蒙古族的民間文化有更多了解,從而有效增強幼兒對優秀民族文化的喜愛之情。
(3)組織開展幼兒教學活動。幼兒教學活動是指幼兒教師按照幼兒培養目標的要求,組織幼兒參與的教育活動,其有助于幼兒在實踐中受到教育,增長知識和才干。幼兒教師可以借助教學活動將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教育。具體操作如下。1)開展主題教學活動。幼兒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認知情況,開展周主題、月主題等主題活動。以“熱鬧的新年”月主題活動為例,首先,幼兒教師可以根據月活動主題設置不同的周活動主題,如剪窗花、畫年畫、做花饃等。其次,幼兒教師可以結合月主題,細化各個周活動的具體內容和方式,并組織幼兒開展周主題活動。例如,在“各式各樣的花饃”中,幼兒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幼兒播放花饃制作過程的視頻,以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并在后續的學習中為幼兒講解花饃文化,帶領幼兒親自動手嘗試制作花饃,以此增強幼兒的情感體驗,加深幼兒對相關文化的了解。最后,在整個月活動結束后,幼兒教師要帶領幼兒對活動全過程進行回顧和總結,以進一步增強幼兒的情感體驗,有效達成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教育的目標。2)開展區域活動。幼兒教師可以在幼兒園的區域活動中,有效融入民間藝術教育內容,為幼兒提供充足的動手實踐機會,提升幼兒對民間藝術的了解和認知。例如,幼兒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接受能力、動手能力等的發展情況,在泥塑屋、手工坊等具有民間藝術性的活動區域內投放民間藝術材料,鼓勵幼兒親自動手制作民間藝術品,并將幼兒完成的作品在區域內展示出來,以此激發幼兒對民間藝術的興趣,增強幼兒的情感體驗,有效達成活動目標。3)開展相關的環境教育活動。幼兒教師可充分利用幼兒園的環境,在幼兒日常生活中合理融入民間藝術元素,以充分發揮環境的“隱性”教育作用。一方面,幼兒教師可以將幼兒園的環境設計與民間藝術充分結合,如在幼兒園的走廊等位置展示幼兒日常動手制作的民間藝術作品,在幼兒園的墻面上張貼幼兒參與民間藝術活動的照片,在各班級的圖書角放置一些民間故事書籍、臉譜等,以此讓民間藝術充分融入幼兒生活的環境中,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幼兒民間藝術修養。另一方面,幼兒教師可以將民間藝術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如在幼兒早晨入園時,幼兒園可以通過廣播為幼兒播放一些喜聞樂見的民間童謠、民族音樂等,以此為幼兒營造民間藝術學習氛圍。除此之外,幼兒教師還可以邀請家長參與到幼兒民間藝術教育中來,鼓勵、動員家長搜集各類民間藝術資料,并邀請家長參與到幼兒園民間藝術表演活動中,以此將民間藝術滲透到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提升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教育的效果。
3.提升幼兒教師民間藝術素養
幼兒教師作為幼兒園實施民間藝術教育的直接責任人,其民間藝術素養直接影響著幼兒的學習情況,因此幼兒園必須高度重視對幼兒教師民間藝術素養的培養,積極為幼兒教師開展相關培訓,以提升幼兒教師組織開展民間藝術融入教育活動的能力,確保多樣的民間藝術能夠合理融入幼兒藝術教育中,保證其教育價值得到充分發揮,并助力幼兒審美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提高。首先,幼兒園要積極開展民俗教育講座,并邀請相關專家來到幼兒園為幼兒教師講解相關知識內容,以增強幼兒教師對民間藝術的了解。同時,幼兒園要鼓勵幼兒教師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與民間藝術活動,以拓寬幼兒教師的民間藝術學習渠道。其次,幼兒園可以利用節假日組織幼兒教師參觀博物館、民俗旅游景點等,以增強幼兒教師對民間藝術的了解。再次,幼兒園要鼓勵幼兒教師多閱讀有關民間藝術的書籍,以便深入了解剪紙、雕刻、民歌、戲曲、童謠等各類民間藝術形式背后的知識和文化,從而為日后組織開展民間藝術融入教學活動提供充足的素材。最后,幼兒園還要組織幼兒教師走進民間生活,多與民間手工藝人接觸,學習借鑒這些民間藝術創作者的優良品質,體會其優秀作品背后的文化精神,并通過參與民間工藝品制作過程深化幼兒教師對民間藝術的理解和感受,提升幼兒教師的民間藝術素養。
4.重視民間藝術應用評價
針對民間藝術活動的評價非常重要,在科學合理的評價模式下,幼兒教師才可以更好地調整、優化民間藝術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應用,進而逐步提升幼兒園民間藝術教育效果。首先,幼兒教師要學會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幼兒雖然小,但同樣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被尊重,也必須被尊重。在實際教學中,幼兒教師應當尊重每個幼兒的學習方式,保護好幼兒的天性,不以統一的標準要求幼兒唱得好、做得美觀,要在活動中學會發現幼兒身上的閃光點,給予幼兒鼓勵和認可,提升其學習自信心。其次,幼兒教師應積極采用過程性評價模式,充分關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而非一味地強調活動結果,從而有效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最后,幼兒教師還要豐富評價主體,增加家長評價、幼兒自評、幼兒互評等評價模式,改變以往以幼兒教師為唯一評價主體的評價模式,注重對幼兒學習情況的反饋,并積極發動家長、民間手藝人、幼兒等各方面主體參與到評價過程中,進而更好地促進民間藝術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應用。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幼兒園教育融入民間藝術內容,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民間藝術學習氛圍,滲透民間傳統文化,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是提升幼兒園藝術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在實際教學中,幼兒教師要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積極融入民間藝術元素,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史妍,李冰.優秀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美育的探析———基于《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J].豫章師范學院學報,2021(02).
[2]徐向前.鄉土資源融入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的價值分析[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9(05).
[3]龐沾亮.幼兒園開展民間手工藝術教育的實踐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7(07).
[4]張華.民間藝術資源融入幼兒園課程研究[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7(01).
[5]夏境遙,馬尚萍.維吾爾族民間藝術與民俗資源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J].喀什大學學報,2016(06).
[6]付宇.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的策略[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03).
[7]李曉杰.論幼兒民間藝術教育的重要性[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
[8]鄒榮華.民間藝術資源在幼兒藝術教育中的運用[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03).
Reflections on the Integration of Folk Art into Kindergarten Education
Ren Ting
(Dangchang County Kindergarten, Longnan City, Gansu Province, Longnan 748500, China)
Abstract: As an art form, folk ar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life, aesthetics, practicality and comprehensiveness of folk art determine its unique educational value. Preschool teachers’ integration of folk art into kindergarten education is not only helpful to enhance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local folk culture, promote children to consciously inherit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help to improve children’s aesthetic ability and improve children’s comprehensive quality. Starting with the value of folk art in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folk art in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f folk art in kindergarten education.
Key words: kindergarten education;arteducation; folk art; traditional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