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華

【摘要】新時代教育理念提出,我們要大力發(fā)展素質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有機融合,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筆者以《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和性質》教學為例,探究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通過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設計問題串、開展數學活動等方式有機地將五育融合在一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五育融合;反比例函數
五育融合指的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融合.在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不單純指向知識的傳授、智育的開發(fā),也指向綜合育人、融合育人.因此,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五育融合相當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利用各種機會、各種途徑進行五育融合.
1 初中數學教學中五育融合的意義
在德智體美勞這五育中,德育是方向,起導向和推動作用;智育是智力基礎;體育是健康基礎;美育和勞動教育則起輔助作用,推動德育、智育、體育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其中,德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完美人格,通過數學文化的熏陶,使學生向著真、善、美的方向進步;智育是培養(yǎng)人創(chuàng)新發(fā)展能力的核心內驅力,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思想方法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數學運算能力等,從而發(fā)展智力;體育能夠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提升學生的意志力;美育關乎一個人的審美,從數學的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可以提高學生發(fā)現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勞動是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基礎,通過數學學習,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技能、方法能有效提高勞動效益,并樹立崇尚勞動、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觀念.
總而言之,教學中的五育融合使得德智體美勞對學生的成長具有統一的指向性,指向學生全面發(fā)展.
2 初中數學教學中五育融合的現狀分析
2.1 思想不重視,對五育融合認識不到位
沒有思想的武裝,就沒有行動的跟進.在現在的初中數學教學中,迫于升學壓力,大部分教師會更注重智育,仍然保持傳統的教學方式,課上還是以老師講解知識、學生做題為主,學生扎實掌握了知識就算實現了教學目標.于是大部分教師認為五育融合在數學教學中無法適用,思想上不重視,在教學中也就忽視了五育融合.另外,教師對五育融合的認識也有偏差,不少教師對五育融合的概念還不清晰,認為五育融合僅僅是簡單的疊加,分開滲透即可.因此,我們一線教師更應重視數學教學中的五育融合,加強學習五育融合的相關知識,理解五育為什么要融、該融什么、怎么融等問題.
2.2 備課不精心,五育融合教學設計不充分
當教師認識到五育融合的重要性時,在備課時就可以把五育融合進教學設計中.但實際上,很多數學教師不會去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五育要素,并有機地融入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有五育融合的意識,但在設計時也很難考慮全面,我們看到的數學教學設計主要體現的是智育,偶爾會有美育,很少看到德育、體育、勞育的滲透.這一方面說明教師備課不充分,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去研究教材、修改教學設計;另一方面說明教師的數學專業(yè)素養(yǎng)還不夠,不知道如何把這些五育要素融入到教學中.
因此,教師要積極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精心備課,圍繞教學目標,深挖教材中的五育要素,準確將德智體美勞等相關知識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恰當地融入到數學教學中.
2.3 課堂不落實,五育融合流于形式
現在的初中教育,應試教育的弊端依舊存在,初中階段存在的唯分數、唯升學的教育現狀并未從根本上改變,數學課堂教學很難落實五育融合.有的教師課前都預設好了怎么融合、怎么引導學生,但在實施過程中很可能因為學生的實際情況、知識本身的復雜性,省略了一些認為不必要的教學過程,最終還是偏向于發(fā)展學生的智育,忽視了學生的德育、體育、美育和勞育.因此,在數學課堂中進行五育融合需要學校、教師、學生等多方的配合,要將課堂作為進行五育融合的主陣地,從而將數學抽象、邏輯推理、直觀想象等核心素養(yǎng)滲透在德、智、體、美、勞中.
3 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五育融合實踐
《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和性質》是在學習完反比例函數概念的基礎上學習的,在這節(jié)課中,筆者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來實現五育融合.
3.1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滲透德育、體育)
問題1 播放2021年東京奧運會我國游泳選手張雨霏的比賽視頻,她在女子200米蝶泳中獲得金牌.請寫出在200米蝶泳比賽中,運動員所用時間t(s)隨著速度v(m/s)變化的函數關系式,此時,時間t是速度v的什么函數?你能畫出這個函數的圖象嗎?
設計意圖 通過播放奧運會金牌選手比賽視頻,讓學生感受運動員的堅持不懈、祖國的強大,借機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體育運動的角度來看,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融入體育運動,也借機增強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識,教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分析體育問題、解決體育問題,達到“體育”的效果.
3.2 類比探究,形成新知(開發(fā)智育、實踐勞育、滲透美育)
問題2 由上述問題得到時間t關于速度v的函數解析式為t=200v(v>0),它是一個反比例函數,前面我們學過一次函數y=kx+b(k≠0)和二次函數y=ax2+bx+c(a≠0)的圖象,那反比例函數y=kx(k≠0)的圖象是什么樣的?我們通常用什么方法來畫函數的圖象?要經歷哪些步驟?
問題3 畫出反比例函數y=6x,y=-6x,y=12x,y=-12x的圖象.
設計意圖 研究函數的性質通常從圖象入手,經歷用描點法畫反比例函數圖象的過程,讓學生總結畫反比例函數圖象的注意事項,不僅可以讓學生提前感受反比例函數圖象的對稱美,還可以從圖象中對反比例函數性質有初步、直觀的認識.
問題4 觀察反比例函數y=6x,y=-6x,y=12x,y=-12x的圖象,你能發(fā)現它們什么特點?
問題5 為什么不同的函數經過的象限不一樣?圖象的變化趨勢不一樣?這是由什么決定的?
設計意圖 通過類比一次函數,引導學生從圖象的形狀、位置和變化趨勢觀察,從形的角度看反比例函數的性質,感受自變量與函數值之間變化與對應的關系,再通過觀察4個函數圖象的區(qū)別,引導學生關注反比例系數“k”的作用,從而主動自發(fā)地進行分類討論.在這樣的設計中,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發(fā)現、去總結,達到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的目的,開發(fā)智育,實現深度學習.
問題6 對反比例函數y=kx,當k>0時,它的圖象具有什么特點?
追問 是不是所有k>0的反比例函數的圖象都有這樣的特點?你能從函數解析式的角度說明以上結論嗎?你能從表格中得出以上結論嗎?
問題7 對反比例函數y=kx,當k<0時,它的圖象又具有什么特點?
問題8 總結反比例函數y=kx(k≠0)的圖象與性質.
設計意圖 整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問題串的形式,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智育貫穿在每一個問題中,我們通過類比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的研究方法,來研究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和性質,體會從特殊到一般、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對圖象“特征”和函數“特性”之間的轉化關系也有新的認識,感受由“形”到“數”、由“數”到“形”.另外,讓學生親自動手畫函數圖象,提高學生用描點法作圖的能力,而后參與整個圖象性質的探究過程,從圖象、解析式、表格三個角度描述函數的性質,這其中也凸顯了勞育的效果.最后在研究一般的反比例函數時,通過幾何畫板動態(tài)演示看出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是一條關于原點對稱的雙曲線,讓學生在動態(tài)作圖中感受數學的對稱美,并學會畫出任意的雙曲線,提高學生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3.3 課堂小結,歸納反思(開發(fā)智育)
問題9 結合以下問題總結本節(jié)課內容:
(1)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是怎樣得到的?畫圖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2)在探究反比例函數的性質時,我們研究了哪幾類反比例函數的圖象?
(3)反比例函數有什么性質?為什么要強調在“每一個象限內”的性質?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歸納本節(jié)課的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讓學生對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和性質有更全面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再次滲透智育.
4 初中數學教學中五育融合的策略
4.1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所謂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即創(chuàng)設與五育相關的現實問題情境或者數學文化情境,在情境中探索問題以達到發(fā)展五育的目的.
例如 在《勾股定理》的教學中,引入數學文化情境:有一位偉大的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去他朋友家做客時,發(fā)現朋友家的地面反映了三個正方形面積之間的數量關系,進而發(fā)現直角三角形三邊的某種特殊數量關系,從而發(fā)現了勾股定理這一偉大結論.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感受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獨特的數學眼光,我們只有善于觀察、思考,才可能有大成就;同時,也讓學生看到地磚不是隨意拼接的,中間蘊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借機讓學生回家看看自己家里的地磚圖案,引導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再讓學生思考勾股定理是怎么證明的,提高推理能力.這樣的設計將五育更好地融合到課堂中,借此發(fā)展學生的五育.
4.2 設計問題串
所謂設計問題串,即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設計的問題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從而發(fā)展學生的五育.
例如 在《矩形的性質》教學中,通過設計以下問題促使學生積極思考:
你能給矩形下一個定義嗎?(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
你能舉出一些生活中矩形的例子?(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領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矩形也是平行四邊形,所以它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所有性質,那它是否有自己獨特的性質?(讓學生學會從邊、角、對角線去研究性質,掌握幾何研究的一般規(guī)律)
怎么證明你的猜想?(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
矩形是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感受特殊幾何圖形的規(guī)則美和對稱美,實現課堂的美育功能)
它有幾條對稱軸?你能用尺規(guī)作圖畫出它的對稱軸嗎?(讓學生思考選擇哪種尺規(guī)作圖方式并作圖,以此對學生進行智育教育和勞動教育)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問題串的形式,讓學生整節(jié)課都在思考中度過,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同時培養(yǎng)學生不怕困難、不服輸的精神,最終實現德、智、體、美、勞共同發(fā)展.
4.3 開展數學活動
所謂開展數學活動,即讓學生在課內外動手操作,利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實踐操作來發(fā)展五育.
例如 在數學活動課《黃金矩形》的教學中,不僅給出了黃金矩形的定義,讓學生初步感受黃金分割比0.618的美感,還介紹了用這個比例設計的很多建筑物、雕塑、繪畫,如希臘的巴特農神廟、斷臂的維納斯、世界著名的油畫蒙娜麗莎等,讓學生感受這些作品神奇的魅力,這些過程都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發(fā)現美、鑒賞美,發(fā)展學生的美育.在這之后還可以讓學生借助所學知識思考:怎么折疊出一個黃金矩形?怎么證明折疊出來的矩形是黃金矩形?通過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學會創(chuàng)造美,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達到勞育和智育的效果.
5 結語
總而言之,五育是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想要落實五育融合,需要數學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積極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積累專業(yè)知識,利用各種途徑將五育融合到數學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麗.“五育融合”的歷史演進、現實困境及實現之策——基于新發(fā)展階段背景下的分析[J].當代教育論壇,2021(04):1-10.
[2]鄭清榕.初中數學踐行五育融合的路徑探究[J].四川教育,2022(05):78-80.
[3]晏長林.五育并舉視角下的初中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開發(fā)[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2):160-163+165.
[4]陳菲.以情促知 知情共育——初中數學課堂中情感教育的點滴思考[J].廣西教育,2015(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