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長江
摘 要:家訓指的是我國古代家庭內部長輩對晚輩的訓誡和教誨,也是古代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多家書家訓保留了古代教育中精髓的部分,沿用至今,為現代的家庭教育做出了貢獻。本文在此基礎上對古代的家書家訓進行探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進行傳承與弘揚,使它們融合到現代家庭教育中,促進學生良好德行的培養,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古代家書家訓;現代教育;家庭教育;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78?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24-0001-03
Talking about the ancient family letter and family training and modern education
DU Changjiang? (Chengguan Town School District, Jingning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Family training refers to the admonitions and teachings given by elders in ancient Chinese families to younger generations, and it is also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ancient family education. Many family letter and family training have retained the essence of ancient education and are still in use today, making contributions to modern family education.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ncient family letter and family training, takes the essence, removes the dross, inherits and promotes them, integrates them into the modern family education, promote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good morals, and enables students to develop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Keywords】Ancient family letter and family training; Modern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家庭教育在小學生的成長中是必不可缺的一環,尤其是對素質教育中的德育方面,是能助力小學生身心健康正確發展的重要內容。通過古代家訓中對品德的教育以及其中蘊涵的豐富人生經驗和人生哲理,能讓小學生在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樹立健全的人格,培養他們堅定勇敢的美好品質,使小學生形成更好的精神面貌,擁有更加完善的精神狀態,也能讓小學生順利地成長,更有勇氣面對人生中的困難和挑戰,培養獨立自主和積極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可以讓小學生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在學習、成長與做人方面均衡發展,成為時代新人和中華好少年,為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我國古代家書家訓的發展與特點
我國古代的家訓指的是士大夫教誨子孫后代如何立身處世的教育讀本,也是專屬于我國古代文獻中的特別門類,匯聚了我國歷史發展中家庭教育的智慧,以《曾國藩家書》《顏氏家訓》等為代表。其中《曾國藩家書》和《聰訓齋語》更是集儒家教育理念精華所在,曾國藩的家書一共有330多封,也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完整、最多的。里面涉及了勸學、修身、治家、交友、用人等一共十個類型,非常有章法、邏輯和體系。而曾國藩本身受家風的熏陶,對弟子的教誨也非常嚴格,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仍然有很多可以沿用至今的內容,可以為現代家庭教育所學習。尤其對學生如何做學問、如何修身立命、勤儉持家甚至做人立世都能起到幫助,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現在,學生從學校到社會也應該具有這樣的品質。樹立美好的品德無論是在古代還是今天,都是需要去踐行的。《聰訓齋語》地作者張英曾經做官勤儉、為人謹慎,對百姓的人間疾苦可謂是知無不言,非常聰慧,對子弟的告誡和教誨也能發人深省。《聰訓齋語》中的立人品,盡言語、戒嬉戲、慎威儀,至今也具有教育意義。讀書部分包括溫經書,習詩文,練字體;養生部分包括淡飲食,謹起居,保精神;交友篇則包含簡交友,慎擇友以及怡情篇的含植花木、賞山水、識管弦等。這些內容充分涉及了讀書、做人、養生、交友等多個領域,能對學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具有非常深遠的教育意義。最重要的是,這兩種家訓中蘊涵的生活經驗和處世智慧,是后世的很多內容無法代替的。
2.我國古代家書家訓擁有的現實意義
家書能幫助學生讀書立德、勤奮好學。在《曾國藩家書》中始終強調的就是立德明理,其次才是學習,和現在的“做學問前先做人”有異曲同工之妙,也和“五育并舉,以德為首”的教學理念不謀而合。曾國藩對兒子說道:很多人希望自己的后代做大官,但是我不希望你能做大官,我希望你能成為讀書明理的君子。一個人只有學會怎樣做人才能心懷坦蕩、健康快樂地成長。尤其小學生會遇到很多的困惑和不解,在他們一路成長的過程中,價值觀會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擾和沖擊,這時需要堅定自己的內心才能保持好德行的發展,成為對國家有貢獻的人。隨著網絡的普及,大量的干擾因素充斥著小學生的生活,他們擁有了更多信息和知識的來源渠道,這理論上應該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但實際上很多小學生三觀還在構建過程中,并沒有非常精準的判斷能力,對很多事情可能會產生誤解甚至錯誤的認知,盲目跟風。這些都是家庭教育時應該注意的問題。一定要讓小學生有明確的是非觀念,能知曉黑白,培養他們成為正直善良的人,這也是小學生成才的最基本的前提。除此之外,《曾國藩家書》中最主要的內容還是勤奮。勤勞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代的很多家書和家訓中都證明了這一點,它能讓小學生在學習時不怕困難和挑戰,不懼學習中的艱苦,甚至能對枯燥乏味的內容擁有恒心、毅力和耐心,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培養他們自強自立的美好品質。《聰訓齋語》中立品篇的第一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品格是一個人隨身攜帶的一封最好的介紹信。好品格的形成必然離不開健康、科學的教育,這就需要教師、家長以及社會各成員擔負起責任,讓祖國的未來、社會的希望得到良好的學習與成長的環境,幫助他們打造智慧課堂、智慧學校和開明的家庭環境,讓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幫助。因此,教師和家長都是他們成長路上必不可缺的引領者。
3.如何利用古代家書家訓對現代學生進行教育滲透
(1)搭建良好的德育滲透環境
在古代的家書、家訓中,對品德的教育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它們延續至今,能根據現在小學生的發展規律進行德育的培養,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可以帶領學生從小學做好人好事,愛國愛黨,體會紅色精神的力量,在小學生內心埋下正直善良的種子。家長要多給小學生進行知識的熏陶,在家中存放一些正能量的書籍,讓小學生在充滿美德的環境中成長。學生會有意識地接觸更多的好人好事提高自己的判斷力,也能更有底氣地對外界信息進行篩選,明辨是非,真正知道什么可以學習的,什么是應該抵制的。尤其是現在的網絡信息如此繁多,學生更應該培養出敏銳的洞察力,能擁有識別正誤的嗅覺。當然,家長也需要言傳身教。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模仿對象,所以家長一定要注重自身品德修養的提高,才能給孩子帶來榜樣的力量。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通過細節對孩子進行美的教育,同時也要展開以德育為首的綜合教育,讓孩子能把品德修養排在第一位,并且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表現力、想象力、創造力等,讓多種綜合能力同時提升,使孩子成為一個品行端正、內心世界豐富的人。所以,家長需要和孩子處理好親子關系,充分地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見,能讓孩子真正把家長當成朋友,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能及時地向家長尋求幫助。在培養孩子的時候,家長需要有一種務實精神,不能給孩子過高的期望和壓力,應該保持健康的心態,一步一個腳印地讓孩子按部就班地成長。絕對不能有揠苗助長的心理,也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孩子只注重分數,應該讓孩子先學會做人的道理,才能為孩子的長遠發展做出成績。
(2)依靠信息資源豐富學生精神世界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的廣泛利用也充分地滲透到了教育領域中,而家長要能篩選出符合學生發展的有利資源,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家長可以通過互聯網讓學生體會到古代家庭教育中先進的部分,通過具象化的方式給學生展開講述那些人生經驗和哲理,也可以通過卡通故事、動畫等形式進行內容傳遞,充分符合小學生成長的特點。小學生天性活潑,純粹的理論性輸出很容易讓他們產生不耐煩的心理,也不利于小學生真正地對知識進行理解和吸收。而趣味性的方式更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小學生的配合,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方便小學生在家庭教育中充分享受教育。網絡資源應該合理地利用到小學生的成長中,成為小學生進步的有力武器。在這一環節中,家長還要讓小學生擺脫網絡上的負面知識,培養小學生智慧的目光和敏銳的嗅覺,豐富小學生的精神世界,增加他們的知識儲備和靈感來源,讓小學生在家里就能足不出戶地游覽大川大河,體會古今中外的知識。在古代家書中,做學問方面的內容具有地域局限性,而現代社會學生正好可以利用網絡打破這一點。古代有孔子游學,而今天學生在家里就可以利用電腦進行“云游學”。各種知識的搜索和助學App的合理利用,能讓學生成為知識淵博的人,培養他們好學和探索精神,這也是時代發展所帶來的優勢和便利。
(3)利用戶外探索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古代家書在做學問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方面具有地域局限性,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則可以打破這一局限。所以,家長在進行家庭教育時,要多讓小學生去戶外探索,開闊他們的視野,讓他們能更好地體驗自然和人文這兩大因素帶來的磅礴力量。家長要從小帶領他們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游覽附近的地域風光,帶領他們體驗風土民情、看山川河流、觸摸花草樹木,在他們的視覺、聽覺、嗅覺等方面做調節,培養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命、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品質,這也充分的符合古代家書中培養情操的“怡情”環節。除此之外,對學生人文情操的培養也極為重要,家長可以帶領學生去附近的文化館、博物館、各種科技展覽館等,親身體驗在家庭和學校課堂中都無法直接學到的內容,讓他們接受更好的綜合教育,體會這些古老的文明具有怎樣的價值體現,能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令人震撼的歷史,對古人智慧的結晶擁有更深層次的感悟。室外探索還能很好地幫助小學生調節在室內學習的壓力和在家中長久學習帶來的枯燥和煩悶,能促進他們心理狀態得到更好的緩解,對他們的焦慮感能進行很好的修正,也更符合“雙減”政策的號召,讓小學生真正輕松、快樂地生活,沒有負擔和壓力地成長,這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4)利用合作交流培養學生人際交往
古代家書家訓中,對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一直是老生常談的內容。而在現代生活中,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也是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發展,讓他們樹立起自信自強的精神狀態,能不抑郁、不焦慮,在為人處事方面更具有正確成長的力量。人作為群居動物,必須進行團體合作才能在合作時集思廣益、博采眾長,消滅自己的短板,讓自己得到更加均衡的提升。所以,家長和教師要幫助小學生培養溝通能力。小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離不開朋友,家長和教師都應該打造出能讓小學生共同發展的環境。在學生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時,團體交流就顯得無比重要。教師可以在教學的時候讓小學生一起分小組完成學習任務,小組之間會形成良性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感。學生會投入更大的精力,擁有更多面對困難和挑戰的勇氣,還能形成“先帶后”的局面,讓在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帶動學習節奏較慢、進步不太明顯的學生,形成合作共贏的局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能成為自己的主人。古代家書在交際方面重要的是培養弟子們真誠正直的品質,而在現代交往中也要注意交友之間的誠意。與此同時,教師也要結合時代的發展,告訴學生交友需謹慎,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如果學生能擁有良好的品德,那么他交往的朋友也有可能是擁有正確三觀的朋友。學生應該遠離那些不良因素,讓自己朝著好的方向不斷發展、進步,成為一個越來越優秀的人。
4.結語
古代的家書家訓對現代教育仍然具有實際意義和可操作性,但是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配合,充分地掌握古代家訓中有利的部分,并且能結合時代的發展和現代學生的成長規律。尤其是在新時代的教育之下,更應該注重學生內心的想法,充分地尊重、理解、認同學生,和學生搞好師生關系和親子關系。家長和教師以及社會各成員都應該成為學生成長的助力而不是阻礙,所以也要緊跟教育的發展規律,充分響應各種政策,讓學生的成長擁有更多可能性,為他們的長遠未來打下基礎,培養他們獨立自主、自信自強的美好品質。讓學生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共同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翁福清,周新華.中國古代家訓[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
[2]陳書凱.曾國藩家書[M].北京:藍天出版社,2006.
[3]張英.父子宰相家訓:聰訓齋語澄懷園語[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5.
[4]劉曉丹.明清家訓家規文化及其對現代家庭教育的影響[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
[5]尹旦萍.中國家訓文化對當代家庭教育的啟示[J].江漢論壇,2001(12).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從古代家書家訓中挖掘現代家庭教育有效因素之研究”(課題批號:GS[2020]GHB2662)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立項時間:2020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