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勁
摘 要: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偏遠地區的青年人選擇外出務工,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越來越凸顯,隔代家庭教育受到了社會和政府的重視。尤其是隔代家庭教育如何融入家校合力教學,更是非常值得考慮的問題。學校與家庭的關系是影響家校合作成效的重要因素,特別是隔代家庭教育下的家校合作。因此,如何克服其中的問題,更好地進行家校協作,是目前教育界所關心和研究的重點。基于此,本文對影響家校協作的主要因素進行了分析,指出了隔代家庭教育環境下家校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小學教育;隔代家庭教育;家校合作;合作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24-0014-04
Exploring the new model of home and school working together to promote common growth under the intergenerational family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DU Jin? (The Eighth Primary School of Jinchang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many young people in remote areas choose to go out to work, and the education problem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Intergenerational family education has received attention from the society and the government. In particular, how to integrate intergenerational family education into home-school joint teaching is an issue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and famil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especially home-school cooperation under intergenerational family education. Therefore, how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and better carry out home-school cooperation is the focus of current education circles' concern and research.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home-school cooperation,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home-school cooperation in the intergenerational family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se problems.
【Keywords】Primary education; Intergenerational family education; Home-school cooperation; Cooperation strategy
精神分析的相關理論認為,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童年期的經歷或者心理創傷對他們成年后的心理健康水平將會產生影響。從一定程度上講,家校共育可以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為了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教育者和家長都開始探索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面對較為特殊的隔代家庭教育問題,家校合作能在一定程度上為小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如何優化家校合作模式的運用,有效緩解隔代家庭中祖輩家長對小學生學習和生活方面的困惑和焦慮,是小學面臨的關鍵任務。下文針對隔代家庭分析了實際家校合作過程中面臨的問題,需要探索一些更加科學合理的家校共育的對策。
1.家校合作的現狀
(1)學校不夠重視
通過對現有小學教育的調研,發現一些學校的日常管理范圍非常廣泛,有許多問題是管理者需要關注的。在管理層面,家校的協作意識不強,有些工作與現實不符。在工作安排期間,家校之間的協作是一項普遍的工作,開展家校合作辦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所以學校應該加強家校合作,共同為提高學生成績和健康成長做出努力。但是現階段很多學校對家校合作方面不夠重視,將主要的精力放在教學質量提升以及教師的管理方面。主要表現為: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家庭環境給學生成長帶來的影響不夠重視,對教師的教學成果以及學生的學習成績比較重視。在隔代撫養趨勢比較明顯的現階段,很多學校對學生的成長環境以及家庭成員、家庭關系等方面的內容關心較少,隔代撫養并不能替代父母的愛,因此,很多學生都存在不同的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的存在往往與父母長時間不能陪伴學生相關。但現階段無論是隔代撫養的家長還是學校方面,都不重視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干預和疏導。
(2)學生家長不夠重視
許多家長覺得教育是教師的工作。殊不知家長的支持是非常有效的,家長的資源也是獨一無二的。但是許多留守學生不能直接受父母的管束。隔代家庭的教育問題更難解決,隔代教育中,學生的爺爺奶奶不講究教育方法,參加學校的教育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壓力和困擾。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加,很多學生家長長期外出務工,為了給予學生更好的物質條件,但卻忽視了長時間的分離對學生心理成長的不利影響。很多學生的父母過于注重物質上的豐富,對家校合作以及學生的心理成長方面不夠重視。這也導致家校合作中,很多學生的父母處于被動地位,學校方面也表現得不夠主動,家校的長效合作難以進行。這可見家長對家校合作的不重視,家長應該糾正這些錯誤思想,才有可能配合好學校的工作。
(3)隔代家庭教育
根據2013年的全國農村兒童普查數據顯示,農村地區的孩子數量已經達到了6000萬。而農村留守子女的數量則以西部鄉村家庭為主。隔代家庭中祖輩家長的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少足夠的教育知識和資本來引導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此外,父母在外地工作,孩子沒有機會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隔代家庭教育不僅會給學生的文化知識教育方面帶來障礙,還會導致學生出現很多心理問題,隔代家長管理學生主要表現為照顧學生的飲食起居方面,同時很多隔代家長過度寵溺孩子,甚至完全放任孩子,不重視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各方面行為習慣的管理,導致學生在生活中難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且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學生難以在家庭當中獲得幫助,也不利于孩子獨立自主能力的發展,導致學生遇到困難時容易出現挫敗感、無助感。
2.小學階段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
(1)合作水平偏低,效果甚微
目前,我國家校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單方面的教育。學校的活動是以教師和學生為中心的,沒有充分考慮到家長的需要,家長對教師及學校的安排只能被動地接受與合作。盡管有些決策不合乎實際,但是家長也沒有提出可行的建議,配合意愿低。通過走訪部分學校,對部分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很多學校的家校合作主要表現為,教師布置家庭作業以后,讓家長檢查作業并且簽字,并且方式大多比較單一。或者現階段還有很多教師會建立班級群,在群里教師經常以布置作業和檢查作業打卡等內容為主要溝通內容,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主要停留在文化知識教學方面。這些現有的家校合作模式的效果不理想,并且還容易導致家長與教師之間的矛盾。例如,很多家長對教師讓家長檢查作業這一項要求十分不滿,認為檢查學生的作業應該是教師的責任,很多教師卻讓家長簽字,這讓家長對家校合作的開展產生了排斥心理,不利于家校合作的進行。同時,很多家長和教師都僅僅在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升方面進行深入的溝通,過于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成績,對學生內心的想法和心理健康程度較少關注,這是家長和教師在合作當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2)教師、家長的教育能力有待提高
良好的交流為合作奠定了基礎,教師能否有效地進行交流,對家長和學校的合作關系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很多小學教師都缺乏有效的交流技巧。因此,家長與教師之間難以針對教學目的和精準的需求進行協作。隔代家庭教育更甚。在學校,教師教導學生要注意保護環境,不能隨意丟棄垃圾。但是,有的學生在放學后會隨意丟棄垃圾,隔代家長看到了也不干預。可見,家庭教育沒有跟上學校教育的目標,使學生存在言行不一致的問題。
(3)合作方式單一,家長指導教育不足
家長委員會是一種強化學校和家長之間的關系的組織機構,它的制度和機制還不夠健全,對于成員的資格、選拔、參與都沒有明確的規定。通常情況下,這些人并不是通過民主方式選出的,而是通過任命的,他們很少在學校里做決定。在家長的教育上,中國的家長學校已經成立,但是沒有足夠的經費,沒有足夠的重視。另外還存在缺乏針對性的教材、缺乏教師、缺乏家長的參與,教育流于形式,效果不明顯等問題。教師的工作壓力和負擔較大,較少與家長溝通。家長與教師之間的合作,大多數表現為對學生學習成績的管理,對學生生活習慣和其他行為方面缺乏指導。家校合作方式主要以微信交流、電話交流為主,相對比較單一,與家長和教師雙方面因素均相關。要想改變家校合作方式單一的現狀,也需要從多方面著手,著力解決家長和教師合作當中存在的多種問題。
(4)教育方式、方法不夠與時俱進
如今科技發展迅速,青少年對信息化、智能化接觸甚多。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要通過他們喜愛的方式,使其達到預期的效果。就當前的現實狀況而言,家庭教育特別是隔代家庭教育,在教育方式手段等方面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他們習慣于用傳統的方式和方法來對孩子進行教育。從某些方面來說,孩子無法與父母長期相處,而與祖輩的交流和溝通在心理上是不能彌補的。并且隔代教育方式方法的落后,青少年難以接受。
3.隔代教育面臨的困惑
大部分50~60歲的祖輩家長都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和休閑時間,他們能夠理解年輕的家長所面對的社會壓力。為了減輕子女的負擔,他們承擔起了照顧孫輩的責任。在許多訪談中,我們發現,在進行家庭教育的過程中,隔代家長也遇到了許多的困惑。其內容包括幾個方面。第一,管理和照護不力。老人的年紀越大學生獨立性越差,依賴重,愛玩好動。仗著老人對他們的疼愛,學生不尊敬長輩,不聽勸告,常常大哭大鬧。這是一種很大的代溝,不能很好地交流。第二,不恰當的教育方法。老人和孩子們很少有溝通,也常常關系太緊張。在教育上,老人經常將孫輩的生活與自己小時候的生活進行對比。對兒童存在的諸如沉溺游戲等不良行為和習慣,老人常常感到束手無策。第三,教育理念的滯后。老年人接受新知識、新觀念的機會和渠道很少,對兒童的心理發育特征缺乏科學的認識,常常無法耐心地聆聽,并給出正確的指導。比如,兩個孩子發生矛盾,老年人不懂得如何協調他們之間的關系,有時候處理方式顯得有失偏頗。第四,不同的教育理念。父母與祖輩家長的教育理念存在差異,在父母教育孩子時,老人也會介入,教育思想和行為都無法統一。
4.家校合作模式使用的意義
(1)有助于學校教育的改進
借助家校合作模式,我們能夠更準確地了解學生學習狀況、思想動態等方面的不足,有目的地做好在這一領域的教學,從而保證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孩子則是學校與隔代家庭之間的橋梁。唯有做好學校與隔代家庭雙方的交流和協作,才可以支持學校更加良好地發展。而且,在學校和隔代家庭雙方交流的過程中,也有助于家長掌握學校最新的教育理念,并配合學校完成教學,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同時學校還能夠了解家長的愿望,通過與隔代教育家庭溝通,他們也能夠更好地理解學校,從而推動了學校教學方法的進一步完善。對小學生來說,他們主要的活動范圍和獲取知識的場所就是學校和家庭。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對小學生的發展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其力量也是不可忽視的。學校結合學生在校之外期間的表現可以更好促使學校對教育作出改進。家校之間增加溝通可以讓家長更加理解學校,也讓學校可以真正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育方式,從而提高教育實效。
(2)有助于家長在家校合作中得到指導
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教育意識明顯不足,教育工作只依靠學生和學校。另一方面,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有限,與家長在一起的時間比與教師在一起的時間更多。為了保證家長進行正確合理的教育,家校合作模式也為家長做出了具體的教育方法與引導措施。特別是在隔代家庭教育中,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方法更加需要學校做好正確的引導。只有家校合作、加強溝通的基礎上,可以讓隔輩的家長更加了解學生的成長特點,以便找到正確的方法與孩子進行溝通,讓孩子的成長過程更加健康、快樂。在教導孩子的過程中,家長的方式往往具有個性化特征,并以他們慣用的方法來教育孩子。有些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恰當,并且沒有以身作則,嚴重影響了兒童的心理健康。但通過與隔代家庭合作,學校可定期組織家長會進行交流,并組織隔代家庭教育課堂教育家長,使家長更全面、系統地了解教育方法,進而降低隔代家庭教育中的沖突。如此,才能提升隔代家長的教育素養,給兒童創造一個良性的發展環境。
5.促進小學家校合作的策略思考
(1)召開形式多樣的家長會
學校要加強家校協作,建立多元化的家校交流模式。在學校管理中,要充分認識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把合作作為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學校和教師需要不斷探索更好的合作方式,與家長一起為小學生的發展做出努力。家長與學校始終應處在同一戰線,為增強合作密度,可以采取家長會的方式。家長要積極參與家長會,了解班級的運作,和教師一起學習。在對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后發現,家長會是目前較為普遍的隔代家庭教育協作形式。所以,學校可以舉辦多種類型的聯誼會。在每次家長會之前,學校和教師應該精心做準備,大到會議大綱,小到教師儀態、教室布置等。在家長會上,教師主要可以表揚學生,為他們加油打氣,與他們的爺爺奶奶溝通,探討和對話教育中的常見問題。或者讓家長圍繞著一個主題,就家庭教育的困難和突出問題,交流真實情況。或者隔代家長和學生一起參加家長會, 或者共同觀看學生的才藝表演。學校為祖輩家長提供平等的溝通平臺,讓祖輩家長意識到溝通和信任的重要性。
(2)提高教師的素質
家校合作是學校和家長之間的合作關系,其目的是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在這樣的雙向關系中,雙方都需要為了這一共同目標做出努力。家長需要極力配合學校的教育活動,教師也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盡管家校協作教學模式注重師生共同完成任務,以達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主體還是以教育者為主導。因此,要想使家校合作模式得以順利實施,教師必須從自身的素質、自身的教育水平、教學水平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改善。因此,要加大經費投入,加強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培訓,以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專業知識技能。比如,可以定期開展教師之間的交流活動。在交流中,各個教師可以互換心得,以學習更多的方法。也可以開拓家長建議路徑,因為班級內學生人數多,對應的家長人數也很多,教師在一定的時間內可能沒有辦法全部及時回復。家長建議活動可以采取線上留言的方式,提高家長在學生教育過程中的參與度,也促進教師業務能力的成長。總之,教師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較強的溝通能力對家校的協作行為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在教育和教學中,教師要自覺地提升自己的各項知識和素質,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公平公正地對待所有的學生和家長。
(3)強化教師和家長的合作意識
學生的教育是學校與家長的共同職責。家校協作中,師生間的聯系需要更加緊密和合理。有些教育者還在沿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和教學策略,他們工作常常比較獨立,沒有協同家長的配合,難以實現家校合作的目標。為此,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加強合作意識,引導更多的家長改善家校合作模式。學校領導要轉變思想,加強家校合作意識,建立相應的合作機制,充分發揮家長和教師的積極作用,保證家校合作的順利進行。在實踐中,應從學校的教學入手,使教師發揮先導作用,主動與家長進行交流。在教學過程中,要轉變傳統的錯誤教育理念,培養與家長的協作能力,全面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系統化對家長給予教育方面的指導。通過宣傳、講座、會議等方式,開展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活動,促進彼此間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雙方應該共同努力,尋求最好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4)創新家校合作方式
要使家校協作模式更好地應用于新的時代,就必須不斷地進行創新與優化,使之與我國現行的小學教學相適應。首先,可以通過定期的家訪來了解學生的實際狀況,從而更好地利用家校合作的策略。同時,教師要重視和解決學生存在的實際問題,使他們在教師、家長的關愛下,得到更好的發展。其次,要充分運用電腦技術、多媒體技術,使家校的合作模式向現代化、信息化方向發展。比如,開設一個班級網站,把新的課堂作業上傳到網絡上。家長也可以評價孩子的學習情況。另外,可以在網站上公布一些關于隔代家庭教育的信息和知識,讓家長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同時,通過QQ群聊和微信群聊聯絡,使家長、教師的交流更加便利,相互借鑒,相互學習,增進師生間的信任與情感。
6.結語
學校和家長之間的交流和協作并非只有一種,而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為此,要根據學校、學生、隔代家庭等不同的條件和需要,制訂出一套科學的教學計劃,選擇合適的合作模式,加強家校合作,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以達到教學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段雪榮.小學家校合作育人機制實踐研究探索[J].新課程(上旬),2021(38).
[2]李揚.淺談隔代家庭教育的特點及指導[J].兒童大世界,2018(01).
[3]楊揚.新時代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20(01).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隔代家庭教育在家校(園)共育中的問題調查及對策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1】GHB076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