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蓮芬 曹冬梅
摘 要:中職學校高水平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是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的基石,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法寶。重慶鐵路運輸技師學院在高水平中等職業學校建設中,通過開展“雙驅雙培”師資隊伍建設工作,以黨員大師工作室為載體,以校企共建“企業實踐+技術練兵”基地為平臺,探索多管齊下、全面推進、有序實施的高水平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路徑,推動學校向前發展。
關鍵詞:中職學校 教學創新團隊 建設路徑
一、創建高水平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必要性
(一)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題中之義
《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要探索組建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教師分工協作進行模塊化教學。《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也明確要求,要創建高水平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打造師德師風高尚、教學改革效果良好、專業特色明顯的教學團隊,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二)是軌道交通技術發展的現實需要
筆者所在學校是一所培養軌道交通類技能人才的學校。城市軌道交通是多學科、多專業的高新技術聯合體。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促進了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迭代升級。這給軌道交通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課題,也對軌道交通類職業院校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提升教師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內驅動力
教師素養是教學團隊以德立身、以德立教的基礎。與其他中職學校不同,筆者所在學校的教學對象除了初中起點的中職生外,還有大量的高中起點訂單班學生、大專及以上學歷起點的技能提升培訓班學生。在需求和就業導向下,筆者所在學校教師應主動適應并快速應對行業變化,提升技能,增強創新性和競爭力。
二、高水平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路徑探索
(一)頂層謀篇布局,畫好建設“路徑圖”
學校成立了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小組,黨政齊抓共管,在學校層面,依托黨員大師工作室,通過“傳播+傳承”同頻、“選人+塑人”同步、“創新理念+創新能力”同進,提升教師教學團隊師德素養和專業技能;在校企層面,以校企共建“企業實踐+技術練兵” 基地為載體,通過校企思想共引、技能共培,打造“德技雙馨”教師團隊。
(二)黨員大師工作室引領,創建團隊“輻射點”
學校以黨員大師工作室為載體,創建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輻射帶動整個師資隊伍師德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全面提升。5個黨員大師工作室,均建在專業系部,聚焦“一強調三突出”(強調思想政治建設,突出教學中心、突出攻關攻堅、突出過程管控),以“雙師型”教師為主體,以專業建設為平臺,以協同創新為紐帶,助推育人質量提升。在5個黨員大師工作室的基礎上,吸收適當比例的公共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建立了5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1.“雙傳”同頻,讓團隊“正起來”
“傳播黨的聲音+傳承工匠精神”是黨員大師工作室的任務之一。一方面,5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教師通過每月1次集中理論學習、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和“中國精神”宣講,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素養。另一方面,5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教師言傳身教,傳承工匠精神。梁攀黨員大師工作室的梁攀老師結合在世界技能大賽上的奪冠經歷,把世界技能大賽元素融入教學和集訓,將工匠精神傳遞給團隊每一位教師。
2.“選塑”同步,讓團隊“活起來”
一是“結構化”選人,打造團隊“領頭雁”。在統籌專業、職稱和年齡結構的基礎上,5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成員按“12321”的模式構成,即“1名領銜人+2名專業骨干教師+3名青年教師+2名公共課教師+1名企業兼職教師”。團隊成員從專業課、公共課教師和合作企業的兼職教師中進行海選,以此構建起適應職業教育與產業變革的“跨界”共同體。
二是“項目化”塑人,提高團隊“戰斗力”。一方面,實施“紅青藍工程”項目,打造學習共同體。5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成員均由“黨員+非黨員,老教師+新教師”師徒結對構成,團隊通過“線上+線下”“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定期參與軌道交通新技術、新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實施“素養提升工程”項目,打造教研共同體。建立“專業群模式”的集體備課制度,每周1次集體備課,引領教研教改,提升專業素養。
3.“雙新”同進,讓團隊“強起來”
學校要打造的教學團隊,是一支堅持創新理念,提高教育教學創新能力,“快、準、狠”適應行業需求,掌握前沿知識、創新教學方法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學校全面推行一體化教學改革,創新探索模塊化教學。學校率先在5個工作室團隊教師中開展試點,按照定時、定人、定內容的“三定”方針,開展一體化教學培訓、磨課、賽課,幫助教師更新理念、創新教法,輻射帶動整個師資隊伍“強”起來。
(三)校企共建教師企業實踐基地,打造培養“孵化園”
高水平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是基于專業群建設,對接產業鏈發展的。因此,學校的高水平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注重與軌道企業進行深度合作。
學校先后與無錫地鐵、溫州鐵投等多家單位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辦法》《教師企業實踐考核管理辦法》,建立了“黨建+專業、理論+實踐、師傅指導+自我探索、線上+線下”的聯培聯享機制。
1.搭建“雙聯”平臺,暢通“流動”路徑
一是探索聯合辦學。學校與神州高鐵聯合辦學。企業全過程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項目化課程開發與活頁式教材等教學資源庫建設,構建起校企教學共同體,為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提供資源共享、服務共享、品牌共享的創新平臺。
二是成立職教聯盟。依托訂單企業及合作院校,2019年,學校牽頭成立了“長江經濟帶軌道交通職教聯盟”,建立17個“教師企業實踐”基地,為教師技能提升創造了更多機會。
2.優化“雙培”內容,促進提質增效
一是思想浸潤,培養教師立德樹人能力。教師在企業實踐的過程中,融入黨建、文化、職業道德、安全生產教育內容。企業兼職教師定期以“線上+線下”的方式為團隊講授“微黨課”“形勢與政策”“行業發展現狀”等課程。
二是技能精進,培養教師的專業能力。堅持重點培養,鼓勵交叉融合。組建起校企合作、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團隊,聘請10名企業專家和3名工匠大師作為學校5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培訓導師,對接典型工作任務,提升依托專業、對接產業、內外整合、實踐強化、開放共享的教師協同能力。
(四)打造企業技術練兵基地,讓團隊“亮起來”
一是引進前沿技術,共建“全崗位、大聯動共享型實訓基地”,為企業打造適應軌道新技術發展的技術練兵基地,也為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教師提升專業能力提供平臺。
二是以承辦企業員工培訓、參與行業技能大賽為契機,讓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教師“亮”起來。學校先后承辦了鐵路綜合維修工培訓,蘇州、無錫等地鐵公司電客車駕駛崗位職前培訓,累計75 600人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中22名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全國職業院校鐵道牽引變電技能競賽、“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大賽等行業競賽,取得驕人成績。
三、高水平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成效
(一)探索高水平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培養路徑,推動學校內涵發展
經過三年實踐,學校探索出了“雙驅雙培”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培養路徑,為推動學校內涵發展提供了保障。2019年,學校獲評重慶市市直機關工委“先進基層黨組織”,承擔多屆世界技能大賽電子技術項目中國集訓基地任務。2021年,學校獲評“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單位”、重慶市優質課程資源開發基地學校。
(二)打造5個高水平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提升學校育人質量
這三年,學校依托黨員大師工作室,將20名黨員教師培養成技術骨干,輻射帶動培養53名優秀教師。教師梁攀斬獲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電子技術項目金牌,并獲批建立以其名字命名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工作室成員胡繼龍在第七屆中國·重慶職業技能大賽中獲電子技術項目一等獎。學生參加全國職業院校鐵道牽引變電技能大賽,連續兩年榮獲一等獎;13名團隊骨干教師為2019年“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提供技術支持。
(三)推廣創新團隊建設成果,對同類職業院校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學校承辦了第45屆世賽經驗交流暨全國知名技工院校改革創新現場觀摩會,在各類觀摩和專題會上作經驗交流10余次。“專業群244人才培養模式”(雙平臺、四融通、四環節)、“訂單定向234人才培養運行機制”(校企黨團雙引領、人才培養三層次、培養過程四共同)以及大學生崗位培訓模式被無錫地鐵等多家軌道企業學校借鑒推廣,發揮了示范輻射作用,進一步提升了學校的社會知名度。
四、高水平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實踐思考
一是需求導向,居安思危,奮力打造高水平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實踐證明,要實現“全面客戶滿意”辦學目標,就要有一批順應智慧軌道交通發展的德技雙馨師資隊伍。
二是優化制度,護航高水平創新團隊建設。建設高水平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需要向制度要效益,要與時俱進,在健全激勵、考核評價等配套制度上下功夫。
參考文獻:
[1]李國成,徐國慶.高職院校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J].職教論壇,2021(3).
[2]李科,王松.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高水平專業群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究[J].職業技術教育,2021(24).
[3]易雅琴,馮天祥.提質培優行動計劃背景下特色高水平高職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1(9).
(作者單位:重慶鐵路運輸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