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占德
摘 要: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以往墨守成規、理論灌輸的模式,要以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作為導向,對物理課堂教育模式、教育理念進行創新與優化,利用信息技術強化物理知識和實際生活元素之間的關聯,給予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實踐創新的機會,以此來實現物理學科的改革與優化,進而有效培育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互聯網+;初中物理;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24-0242-04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in phys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DONG Zhande? (The No.2 Middle School of Yumen Oilfield, Jiuquan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hange the previous model of sticking to the rules and instilling theories, and should tak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as a guide, innovate and optimize the physics classroom education model and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streng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s knowledge and the elements of real life, gives students the opportunity to operate, independently explore, and practice innov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reform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physics discipline, and then effectively cultivate the students' core literacy of the physics discipline.
【Keywords】Internet+;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Core literacy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引導下,在初中物理課堂教育活動中,教師不再把傳授物理知識、學科技能作為唯一的教育目標,教師要把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等三維目標融合在一起,在物理課堂中體現出學科育人的德育價值。教師在引領學生探析、剖析物理知識的同時,培育學生良好的學習品格,形成積極的價值觀念,鍛煉學生的自主實踐、創新能力。在物理學科教育中,教師要明確學科核心素養內容,以此來實施物理課堂教育活動與教育方案,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收獲學科知識、提升學科能力、鍛煉學科思維,展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師生之間共同打造高效的物理課堂,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理念。
1.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現狀
當前人們處于網絡時代,在初中物理課堂教育工作中,教師也要跟隨網絡時代發展步伐,展示出信息技術的教育優勢,著重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但是在實際的物理課堂活動中,依然存在一些教學問題,不利于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成長。首先,教師還是習慣用理論灌輸、習題練習的方式來講解物理知識,學生缺乏動手操作、自主創新、合作學習的機會,通常是結合教材內容來解答習題,物理知識結構有待完善。其次,很多教師知道在物理課堂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教育優勢,但是在具體運用期間,存在形式化問題,依舊把教材內容搬運到多媒體課件中,這樣不僅無法展示多媒體課件的教育優勢,還會浪費更多的課堂時間,物理課堂教育活動質量有待提升。最后,在初中物理課堂教育活動中,依然是教師主導的教育形式,學生處于被動學習地位,無法培育學生良好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2.“互聯網+”背景下培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
(1)物理觀念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育工作中,教師要圍繞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來落實教育活動,其中培育學生良好物理觀念是核心教學任務,教師要對物理觀念有全面、深刻的認知,才能真正讓物理觀念滲透在物理課堂活動中,讓學生在理解、剖析、分析物理知識期間,獲得能力、素養方面的提升。要想培育學生物理觀念,一定要讓學生擁有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的學習意識,逐漸掌握物理知識的形成規律與過程,感知物質之間存在的相互作用,實現物理知識結構的完善、優化,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質量、效率。在如今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師更應選擇多種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的物理觀念。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很多教師會使用物理概念、物理實驗等內容讓學生學習物理知識,進而形成物理觀念。這種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能通過基礎的知識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進而在興趣培養的過程中形成物理觀念,但是這種教學方法還存在著一些弊端,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一些物理概念的理解會存在偏差,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由于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的不正確導致物理學習存在問題,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物理觀念的形成,學生在理解、剖析和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出現很大的問題。那么,通過互聯網的物理教學就可以很好地彌補這一種教學上的缺陷,使用過互聯網進行教學的教師都有過類似的體會,那就是在互聯網的加持下,就是能利用更加形象化的、淺顯易懂的表現形式來教學物理知識,讓很多晦澀難懂的物理概念、物理原理能快速地被學生接受和學習,并且學生在互聯網平臺的幫助下能更快地形成對物理知識理解、分析的能力,并且在物理素質發展方面也會有很大的提升,所以在物理觀念培養的過程中互聯網能極大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為學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物理思維
在初中物理教育工作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物理思維,不同類型事物中的對應關系、本質屬性、發展規律都是存在差異的,再加上學生自身的知識認知能力有待提升,每一個學生之間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存在差異,教師一定要以實際案例、事物作為開展物理教育活動的重要基礎,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與接受,讓抽象的物理模型知識更為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化,掌握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形成規律,對物理知識進行概括與歸納,引導學生展開抽象探析,通過知識推理、分析、論證,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嚴謹的思維,著重鍛煉學生的學科批判思維、知識創造思維,促使學生能力、思維方面的成長與提升。物理思維對學生學習物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互聯網的基礎上開展物理思維的培養能很好地彌補傳統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這對學生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在傳統教學中,很多教師對物理思維的培養并沒有非常明確的教學模式,只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并且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相應的物理問題,認為這樣就可以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從教學效果來看,這樣的培養方法只能讓學生單方面地掌握物理知識,并使用物理知識解決相應的物理問題,學生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并沒有從問題的提出、問題的假設、問題的探究、問題的驗證、問題的反思等多個方面體驗物理探究的過程,所以很多學生在這種教學環境中并不會形成很好的物理思維。而教師這樣教學的原因主要是課堂上的教學時間是非常緊張的,教師只能在教學的過程中以課堂內容教學為主。那么在互聯網基礎上開展物理教學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來解決學生物理思維受限的問題,教師在使用互聯網教學的時候可以將課堂教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學生在課下依托互聯網云課堂開展基礎知識的學習,并通過在線考試的形式讓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結果,這能在很大程度上節省出課堂教學的時間。另一部分是在課堂上開展物理知識的深度教學,學生通過互聯網云課堂已經掌握了教學中的一部分基礎知識點,那么教師就可以依托這些基礎知識點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對課堂教學的主要問題進行深度探究,讓學生體驗物理探究的整個過程,這樣能幫助學生在知識推理、分析和論證的時候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維,這對學生的發展是有利的。
(3)實驗探究
物理是一門把實驗作為重要基礎的課程,很多物理知識都需要在實驗探究、實驗操作中形成,由此,在初中物理課堂教育工作中,教師要改變以往示范式、講解式的授課形式,是要通過物理實驗教學的形式,讓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形成規律,學生在操作物理實驗期間,從中來獲取知識、處理信息,對物理實驗現象作出集中解釋,讓學生掌握物理知識本質內容,積極展開反思和評估,展現出物理實驗教學的教育優勢、作用,實現物理理論知識和實驗活動的深度融合,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效率。在運用互聯網培養學生實踐探究能力的過程中,互聯網平臺可以彌補教學過程中學生無法親手操作物理實驗器材,直接進行實驗的缺陷。學生可以在互聯網平臺中,選擇要參與物理實驗的器材,然后通過鼠標的拖動和鍵盤的控制能向控制真實的物理實驗器材一樣完成相應的實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雖然沒有親自操作真實的物理器材,但是通過這種模擬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實驗探究的過程,這不僅能大大破除了學生開展實驗的條件限制,還能讓學生在出現物理問題的時候隨時借助互聯網開展相應的物理實驗,能提高學生探究物理知識的興趣,這對學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4)責任態度
通過分析物理課程改革可以發現,在當前的物理學科教育工作中,教師要把培育學生情感價值觀、文化價值觀、責任態度作為核心教學任務,在傳遞物理教材知識的期間,培育學生積極的學習觀,感知到探索、運用、學習物理知識的實用性,端正學生的物理課程學習態度,從中積累更多的生活常識、學習經驗。在初中物理課堂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培育學生積極責任態度,在探究物理知識期間,尊重真實的物理學科結論,讓學生擁有尊重科學、探究科學的觀念,在收獲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責任感、榮譽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3.“互聯網+”背景下初中物理課堂中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1)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
在網絡時代背景下,在初中物理課堂活動中,教師在傳授物理知識的同時培育學生學科素養,一定要注重激發學生探究物理、剖析物理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基于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引領下,教師要調動學生參與物理知識探究的主觀能動性,不再把物理教材作為唯一的教學工具,而是要強化師生交流、方案設計,把物理知識用趣味性的教育活動呈現出來,讓學生能更專注、用心、認真探索物理知識,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科綜合素質。比如,在探究“浮力”物理知識期間,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教師要設計“物體的浮和沉”探究活動,并且用多媒體技術提前播放液體密度和物體承受浮力之間的關系,之后讓學生在自主探究、認真觀察過程中,了解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倒一杯水,之后把雞蛋放置水中,此時學生就可以發現雞蛋會逐漸沉入底部。這時候,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包鹽,用鐵勺在水中來添加鹽,學生用玻璃棒攪拌,這時候學生會驚喜發現水杯中的雞蛋慢慢浮了起來,這種趣味性的物理探究活動,能改變以往理論灌輸、動作示范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基于興趣驅動來學習、探究物理知識,促進學生的全面化成長、發展。在網絡時代下,教師在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過程中,不能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手段局限在課堂中,而是要能充分地利用網絡的優勢,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選擇,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學習并不只是局限于書本中,而是能隨時隨地地對自己感興趣的物理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究。在互聯網中,有越來越多的平臺開始提供有關初中物理的教學內容,這些教學內容不僅豐富多彩,也有著很強的趣味性,甚至學生能在互聯網平臺中使用一些軟件進行物理實驗的模擬,這無疑會增強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但是,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幫助學生在互聯網上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僅僅局限在學生感興趣的領域或者讓學生在進行教學內容預習的時候使用互聯網,不能讓互聯網取代正常的課堂教學。比如,在教學電路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布置預習的作業,預習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教師給學生發放預習相關的教案,讓學生根據教案的提示對學習的基礎內容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對教材中的一些物理實驗進行簡單的學習。第二種是在第一種方法預習的基礎上,針對教材中涉及的一些簡單的物理實驗進行模擬和分析。學生在進行物理實驗模擬和分析的時候,就要用到互聯網教學平臺。在互聯網平臺中,有很多的模擬軟件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本中的電路實驗選擇相應的器械,然后根據教材中給出的電路圖進行連接,這樣就能在互聯網平臺中對一些物理實驗進行簡單的模擬,這能有效提升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對學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2)引導學生了解微觀世界
在初中物理課堂活動中,教師要把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作為開展教學活動的導向,引導學生全面、深刻地了解微觀世界,對自然科學知識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與看法,對物理知識結構進行梳理、整理、歸納,真正內化物理知識,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教師要展示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注重鍛煉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了解物理知識、微觀世界。比如,在探究“物質的結構”與“物質的尺度”相關物理知識期間,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意識到常見物質主要是由原子與分子組建的,而原子也是是由電子與原子核構成的,最終組建為原子模型。在此過程中,很多微觀現象、物理現象是無法用肉眼來觀察的,這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展示模型、圖形,讓學生強化對所學物理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當前人們處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教師要展示出互聯網的教育優勢、作用,通過海量網絡資源來豐富學生的物理知識面,讓學生通過網絡平臺開展自主學習,搜尋一些和物質組成資源相關的圖片、視頻,學生通過觀察直觀化的物理模型、圖片、動畫,基于感官層面來強化對物理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互聯網+”教育模式能打破傳統物理教育中的局限性,讓學生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地學習物理知識,鍛煉學生自身的信息獲取能力,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深入探究物理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微觀世界有更全面、深刻的認知。
(3)動態化演示出物理實驗
基于“互聯網+”教育模式下,在初中物理課堂教育活動中,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教師要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動態化演示物理實驗,引導學生建立物理模型,對物理現象開展動態化分析。在傳統初中物理課堂教育工作中,很多物理知識、物理現象無法在課堂中展示,比如,牛頓第一定律實驗、電場實驗、天體運行實驗、碰撞實驗、電磁感應實驗等,這些都無法直觀地呈現給學生。由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物理實驗模擬,直觀化展示物理事實,讓學生感性認知物理教學資料。又如,在運動學教育活動中,很多現象稍縱即逝,學生無法深入、認真、全面觀察,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暫停、快進、后退功能,讓學生反復觀察物理實驗現象,強化對所學物理知識、定律的理解。在“彈簧振子”物理實驗活動中,彈簧振子實驗通常都是振動自己就會停止,無法展示出簡諧振動特征,物理實驗的可信度有待增強,這些都可以用多媒體技術直觀化、形象化、動態化展示出來,讓學生認真、用心觀察簡諧振動中的動能方面的變化、加速度方面的變化、勢能方面的變化、位移方面的變化等,構建完整的、系統的物理實驗模型,綜合鍛煉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知識理解能力、事物觀察能力。在探究“全反射”物理知識期間,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集中表達折射角、光線亮度變化、反射角大小變化等現象,增強物理實驗活動的趣味性,取得理想化的教學成效。
(4)創設物理課堂教學情境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在初中物理課堂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來營造溫馨、和諧的教育氛圍,通過創設趣味性的物理情境,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現象深入探析、剖析物理知識,形成系統的物理知識脈絡,培養學生物理學科素養。比如,在探析“聲音產生和傳播”相關物理知識期間,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一些“敲鼓的鼓面振動”的視頻,以此來營造趣味性的生活化教學情境,讓學生對聲音產生原理有更全面的了解,激發學生的知識探索精神、求知欲望,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與情感體驗。又如,在探析“滑動變阻器”物理演示實驗活動期間,因為滑動變阻器中的電流較為抽象,學生無法觀察、聯想,這時候教師可以借助Flash腳本中的影片與函數等,制作對應的物理模擬動畫,用紅色來體現電流流動過的滑動變阻器,在此期間,學生可以直觀、形象、全面感知電流中的路徑,創設趣味性、生動性的物理教學情境,從中來掌握物理知識規律,讓動態化的物理知識得到動態化展示,通過分析、計算得出正確的結論。
(5)構建出探究式教學模式
在初中物理課堂活動中,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物理學科素養,一定要構建探究式教學模式,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探究、知識運用、合作探究的機會,構建完整的物理知識結構、體系,鍛煉學生自身的學科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比如,在講解“電動機與發動機原理”物理知識期間,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的形式,用動畫模擬方式來呈現電動機、發動機具體工作過程,并且給予學生自由探索、討論的空間,深入探究電動機、發動機中的工作原理,以此來突破難點、重點物理知識,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鉆研物理知識,提高物理學習效率。又如,在講解“壓強”物理知識期間,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走在雪地上”“滑雪”的視頻,并且提出問題:“在雪地中行走,為何能留下腳印?”“雪地中雪橇與鞋子留在地面中的印記存在差異,這是為什么?”“你會用何種器材展開研究?”通過視頻播放、問題引導,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拓展學生的物理知識結構,鍛煉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探究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而言之,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在初中物理課堂教育活動中,教師在傳授物理理論知識、學科技能的同時,要注重培育學生良好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以此鍛煉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強化對所學物理學科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感知到探索物理知識、物理實驗的趣味性,師生之間共同營造溫馨物理教學氛圍,提高物理教育活動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汪云華,王帆. 淺析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以歐姆定律學習為例[J]. 軟件導刊,2018(03).
[2]阿巖松,周欣彥. 基于PBL的物理單元教學設計研究——以初中物理《浮力》為例[J]. 教育現代化,20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