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媒體融合正以不可阻擋之勢成為當今媒體行業發展的潮流。融媒體的發展為新聞記者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帶來了更多挑戰,對新聞記者的工作能力和核心能力的要求都在不斷提高。為了幫助媒體更好地對新聞記者的整體工作能力進行評估,促進新聞記者核心能力有效提升,文章以融媒體時代為背景,采用文獻研究法和對比分析法,分析時代發展對新聞記者要求的轉變以及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應具備的核心能力,得出新的媒體格局下新聞記者核心能力培養至關重要的結論,并提出新聞記者應積極轉變思想觀念、認清角色定位、樹立創新意識等建議,同時,只有不斷地提升新聞記者的業務能力,才能保證其在媒體行業長遠發展。
關鍵詞:融媒體;新聞記者;核心能力;培養策略;傳媒
中圖分類號:G21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22-0160-03
當前,處于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并存共生、融合發展的融媒體時代,媒體融合使各媒體在功能、價值以及手段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代表著媒體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新聞記者作為新聞信息的采集者和傳播者,是推動媒體創新發展的中堅力量,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以積極創新的姿態迎接時代賦予的機遇與挑戰,才能順應時代潮流,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
(一)傳統媒體時代對新聞記者的要求
傳統媒體是相對于近些年興起的新媒體而言的,是被大眾所熟知的如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宣傳畫冊、平面廣告等媒體形式。傳統媒體時代,時間和空間制約著傳統媒體的信息收集和傳播,對新聞記者的能力要求相對新媒體及融媒體時代來說較低。傳統媒體時代,新聞記者對新聞素材的采集主要是以實地走訪、拍攝、寫稿等形式進行的,以確保新聞的時效性、準確性和真實性。但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媒體時代新聞記者的能力和工作方式存在的不足逐漸暴露,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新聞記者的發展。
(二)新媒體時代對新聞記者的要求
新媒體是指在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之后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媒體形態,主要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相較于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會帶給受眾更加多樣化的視覺感受和更強的實用性,同時媒體之間的信息交流也更加及時、順暢,從整體發展水平上看具有明顯的優勢。
新媒體是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二者之間存在很大的關聯,傳統媒體為新媒體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新媒體也為傳統媒體拓寬了業務空間,二者的有效融合對促進媒體行業良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因此,在新媒體方興未艾的當下,新聞記者除了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之外,還要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并且能夠根據所報道的新聞內容不斷創新形式,以此吸引更多讀者的關注,不斷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三)融媒體時代對新聞記者的要求
融媒體屬于新媒體,代表著未來媒體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向。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沖擊,但也增強了新聞報道的時效性。一方面有效推動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使處于媒體傳播前沿的新聞記者在思維方式、能力結構等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對新聞記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采編能力、攝影能力、寫作能力、網絡技能以及基本的設備操控能力等。新聞記者只有具備這些必備的核心能力,才能在媒體融合時代更好地適應自身的角色,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媒體的傳播需求。
(一)捕捉力與鑒別力
當前互聯網信息海量龐雜,可謂五花八門、參差不齊,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具備一定的捕捉力和鑒別力,使之能夠從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信息中捕捉到有價值的信息,不斷拓展搜集新聞線索的渠道,以此在新聞報道中搶占先機,從而使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實效性以及價值性得到有效保障。同時,新聞記者站在時代發展的前沿陣地,是媒體發揮黨和人民喉舌作用的重要執行者,因此應時刻將黨和國家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高度的敏感性捕捉社會生活中人們普遍關心的熱門話題,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努力將新聞報道做實、做深,以此確保所形成的新聞稿件具有積極向上的思想內容,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發揮積極正向的輿論引導作用。
(二)融合力與創新力
從融合力角度講,新聞記者應本著“內容為王”的原則,不斷強化在數字化技術知識和實操技能方面的學習,在對信息資源進行全方位挖掘的同時不斷提升運作新媒體的能力,從而使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互為補充、協調發展。具體來說,融合力是新聞記者搶占新聞先機、提升競爭力的必備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其一,能夠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全媒體信息資源進行深入挖掘與整合;其二,能夠熟練地掌握圖像、視頻的網絡傳輸技術,以此快捷地發布多媒體信息;其三,能夠有效發揮多媒體信息資源交流互動功能。
從創新力角度講,新聞記者在報道新聞時應敢于突破陳規,摒棄以往新聞內容同質化的報道手法,力求以廣大受眾為中心,并為其提供視角獨特、思想新穎、形式多樣的新聞產品,以滿足受眾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從而不斷擴大新聞的影響力[2]。
(三)營銷能力和溝通能力
營銷能力是指通過對產品的統籌規劃,有效利用內部與外部資源使受眾群體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以此使自身獲得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融媒體時代,媒體營銷能力是影響媒體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媒體行業打造品牌和實現目標的基礎保障和動力支持。因此,新聞記者應增強對媒體產品的營銷意識、宣傳意識,遵守職業道德,維護自身良好的形象,從而促進核心素養全面提升。
同時,良好的溝通能力也是新聞記者必備的基本素養,只有不斷加強與外界的溝通聯系,才能從互動交流中捕捉到新聞線索,從中尋找有價值的信息資源,從而不斷提高新聞記者的傳播力和媒體的影響力,以此幫助新聞記者積累經驗與資源,為打造新聞品牌創造良好的環境。
(一)認清自身的角色定位,增強服務民眾的意識
融媒體時代,及時準確地捕捉信息成為新聞記者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法寶,因而信息成為各新聞媒體競相爭搶的重要資源。與此同時,由于新聞媒體的輿論環境隨著網絡信息的傳播發生了很大變化,社會上出現了大量“草根記者”,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捕捉信息而對信息進行傳播擴散,這就使得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發生了變化,以往那種以新聞報道為主要工作內容的格局被打破,如何對碎片化信息資源進行系統的分析、統合以及應用,成為當前新聞記者的重要工作內容。
在這樣的發展環境下,新聞記者須打破以往的工作慣性和思維模式,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定位,逐步適應從新聞生產者到新聞服務者、從推送信息到對信息進行解釋、分析的角色轉換。
同時,新聞記者還應增強自身服務于廣大受眾的意識,在新聞報道和策劃方面能夠真正從受眾群體的興趣愛好、生活習慣、審美需求等方面綜合考量,并努力為其提供豐富多樣且具有個性化特色的新聞信息,以此吸引更多受眾關注。
(二)精準把握核心內容,促進專業水平提升
新聞報道是一項專業性和規范性都強的工作,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具備出色的業務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在融媒體時代,要想使新聞報道的內容在層次和質量上有所提升,就要求新聞記者在新聞素材的選取、保存、分類等方面下功夫,同時能夠對自身的發展邏輯進行重新梳理,按照媒體融合的發展趨勢規劃個人的發展目標和方向。
一方面,新聞記者應注重提升自身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思辨能力,努力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包括邏輯思維能力、知識素養能力、臨場發揮能力以及現場報道能力,使之能夠精準定位與把握新聞的核心內容。在報道同一新聞素材時,新聞記者應力求從更深、更新的角度挖掘新聞內容的價值,從中尋找可以聚焦的亮點。
另一方面,新聞記者應不斷加強對融媒體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包括網絡技術、大數據技術、動態畫面以及有聲語言的操控技術,并能夠熟練應用現代信息傳輸設備和各種交互手段精準地推送新聞信息。除此之外,新聞記者還應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努力改變新聞媒體單向傳播的模式,并利用微博、微信等傳播載體增加新聞媒體與受眾之間的互動,以此促進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專業水平不斷提升。
(三)積極轉變思想觀念,從基層獲取新聞素材
融媒體時代,各媒體大顯神通,各種信息資源浩如煙海,這就需要新聞記者在素材選取方面遵循一定的原則,明確自身的職責定位,以此促進媒體行業不斷發展創新。
從社會價值角度而言,由于新聞記者選取的新聞素材主要來自民眾的生產生活,因此只有深深扎根于基層,才能使挖掘出的新聞素材更加貼近受眾群體,更好地滿足受眾群體的需求。新聞工作者應在扎根基層的過程中努力提升自己善于發現新聞線索以及深入挖掘新聞內容的能力,從而使報道的新聞更能讓受眾群體接受,更具有價值和意義[3]。所以,新聞記者應明確自身的職責和定位,適時轉變思想觀念,絕不能局限于對網絡信息的搜索,而是要在深入了解受眾群體需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策劃、采訪與報道,力求為受眾群體提供有價值的新聞服務。
與此同時,新聞記者在深入基層的過程中還應體現對民生的關注以及對弱勢群體的關心,力求在新聞報道中直擊社會痛點,正確把握社會輿論導向,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良好社會風氣,以此彰顯新聞記者和媒體的社會價值。
(四)調整考評機制,選拔融媒體優秀人才
人才是新聞媒體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為了更好地突顯新聞人才的主體地位,相關部門應根據具體情況對新聞記者的考評機制作出調整,并在新聞記者身份確認方面給予一定的制度和政策傾斜,深入發掘新聞記者的潛力,激發其工作熱情,培養新聞記者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以實現新聞信息資源的最優化配置。
同時,在融媒體人才的儲備和培養方面,應與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相契合,特別強調對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在培養方式上,可以采取人才輸出與定向培養相結合的方式與高校聯合培養,充分利用高校雄厚的師資力量與高水準的科研能力,為媒體行業培養和輸送綜合素質高的優秀人才[4]。除此之外,媒體行業還可以本著公開公正的原則面向社會招聘人才,以此將優秀的社會人才吸納進媒體行業,同時對內部的優秀人才進行選拔培養,不斷強化新聞記者隊伍的力量,促進媒體事業創新發展。
(五)融合自媒體技術,拓展新聞傳播渠道
自媒體具有體量龐大、內容豐富、形式多變、傳播方式靈活且速度快等諸多特點,因而被受眾廣泛接受,并對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自媒體發展勢頭強勁的背景下,新聞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到自媒體對推動社會進步的積極作用,努力運用其在傳播方面靈活多樣的特點,及時跟進與報道當下人們普遍關注的一些熱門話題以及具有現實意義的新聞,并深入挖掘新聞信息的社會價值,以此吸引受眾對時事新聞高度關注[5]。
當前很多傳統媒體已經走上與自媒體融合的道路,如部分報紙、雜志、電臺等都擁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和抖音號,進一步加強了媒體與受眾之間的溝通交流,極大地拓展了媒體的新聞傳播渠道。
(六)樹立創新意識,增強核心競爭力
融媒體時代,創新是媒體行業不斷發展的動力源泉,因此新聞記者應樹立創新意識,不斷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首先,應從思想認識層面培養新聞記者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是新聞記者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而要想培養創新能力,就要具備創新的思維意識,并且不斷優化創新理念,以此不斷拓寬新聞記者的發展空間[6]。新聞記者可以根據受眾群體的心理需求以及具體的新聞內容調整新聞報道方式,比如可以通過圖文直播或者是短視頻的形式報道新聞,以此提升公眾的關注度。
其次,應從內容選材和表現形式方面不斷創新新聞工作。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極快,每時每刻都有海量的信息內容源源不斷地輸入,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學會借助大數據技術篩選信息,不斷強化對新聞工作的創新,以此不斷擴大新聞媒體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其核心競爭力。
融媒體時代是新聞記者理念更新、思想升華的時代。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新聞記者必須認清形勢,保持良好的職業操守,認清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斷接受新知識和新理念,在工作中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在競爭激烈的融媒體時代占據傳媒行業的一席之地,將自己練就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
參考文獻:
[1] 孫浩.淺議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的核心能力[J].新聞傳播,2022(14):164-166.
[2] 楊吉紅.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應該具備的核心能力[J].記者搖籃,2021(11):29-30.
[3] 魏惠敏.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應具備的核心能力[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12):181-183.
[4] 朱泉屹.淺談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的核心能力[J].記者搖籃,2021(2):96-97.
[5] 王冬冬.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的核心能力探究[J].記者搖籃,2020(11):25-26.
[6] 郭玥.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的核心能力分析[J].傳媒論壇,2020,3(12):48,50.
作者簡介 鄭奕純,本科,助理記者,研究方向:新聞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