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媛 曹麗媛

摘要:針對會計綜合實踐課程存在的以下幾個思政之痛:“言傳”大于“身教”,喪失綜合實踐課程實踐性強的優勢特點;思政“碎片化”、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重操作、輕理論的教學模式使課程思政難以嵌入;過程性評價考核缺乏思政表現一環。為此,本文提出課程思政在會計綜合實踐課程中的具體建議如下:提升實踐教學在課程思政中的作用,發揮實踐育人的功能;給實訓課制定系統規范的課程思政規劃;構建鏈接第一課堂與第二、三課堂的課程思政平臺;構建思政教育評價結果反饋平臺。
關鍵詞:綜合實踐類課程;課程思政;融合建設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3.097
0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針對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工作曾強調:“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所以,專業課程教育改革都必須在“大思政”這個大背景之下,思政元素之于專業課程,就好比鹽之于人體的重要意義;“好廚師,一把鹽”,是飯菜口味的關鍵,要使思政教育如鹽在肴、化于無形融入專業教學的各環節,所以任何專業課程教育改革都離不開“大思政”這個前提背景。在提倡將“大思政”教育觀融入高等教育觀的背景下,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的高低決定了我國會計事業的發展,人才培養工作的重擔最終是落實在不同的專業上,而決定人才培養質量優劣的關鍵之一取決于課程,課程質量的好壞會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效果。課堂教學是“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為理應占據半壁天下的綜合實踐類課程在財會類本科課程中也應是融入思政教育的主戰場,身體力行的實踐遠比光動嘴不動手的說教更深入人心,在如鹽入肴化于無形方面,實踐課程比理論課程更具有自然優勢,對于推動財會類綜合實踐類課程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
1會計綜合實踐課程的思政之痛
1.1“言傳”大于“身教”,喪失綜合實踐課程實踐性強的優勢特點
目前,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大多采用任課教師口述,只做到了“言傳”,缺乏“身教”,會計綜合實踐課程由于實踐性強,學生實踐能力鍛煉的較多,但是目前授課教師沒有利用好這個絕佳的融入思政教育的好時機,沒有對學生起到有效地引導,身體力行的去帶動學生養成一些上課的好習慣,例如,沒有引導學生保持良好的上機習慣,導致學生不愛護設備及環境衛生,操作完沒有關機、關燈、關空調的意識;缺乏團結協作教育使學生練習過程中沒有加強團結協作的意識,會使學生養成懶惰、不懂合作、投機取巧甚至發展成考試作弊的惡習。加之講授過程時間短,導入環節生硬,思政教育與會計專業教育 “兩張皮”現象,專業課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實施課堂教學時,主要目的是進行專業理論知識的講解、專業技能培訓,對會計人員要有的職業道德,學生愛國、敬業、奉獻、誠信等素質教育很少有具體的規劃設計,從而出現“專業課老師只教書而不育人”的現象,思政教學效率低下,無法達到該課程的思政育人的目的。
1.2思政“碎片化”、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
在目前的專業課程標準中,教學目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知識、能力和素質目標,缺乏與專業課程緊密結合的明確的思想政治目標和要求。有的老師存在思政教育任務只是“課前三分鐘”的誤區,與思想政治課程相比,專業課程在進行“課程思政”時,既缺少現成的教材,專業教師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面的專門培訓。 目前很多的會計專業課教師存在根據自己的偶然所思所想或興趣點來準備思政元素的問題,因此,在會計實踐教學中的“課程思政”呈現出碎片化、缺少系統性和連貫性的趨勢。
1.3重操作,輕理論的教學模式使課程思政難以嵌入
目前,會計綜合實踐類課程主要以“教師做、學生學”為主要模式,主要是老師先演示操作,然后學生模擬操作進行逐步的驗證性實驗,教學模式較單一,偏重財務軟件如何進行操作使用,加之本科院校教學計劃中實踐教學課時一般較少, 受課時的限制只能是給學生講解財務軟件的基本操作技能,較少涉及對學科發展的前沿和會計人員應該具有的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素養等思政內容講解。“就技能強技能”, 較少注重對學生職業精神的關注,會使財會類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思想道德素質、職業素質無法滿足社會真正的需要。
1.4過程性評價考核缺乏思政表現一環
傳統的考核模式,學生為考而學現象嚴重,考試偏重于以標準答案為導向,考核內容照著書上的操作步驟就能完成,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力;考試時只要完成系統任務就給分的考核弊端,致使許多學生平時不積極主動參與小組任務,期末考試靠求助平時任務完成較好的同學幫忙操作或抄襲就能滿混過關,平時成績沒有考核思政表現,沒有以過程性評價為導向培養學生良好學習態度,沒有養成愛護設備及環境衛生,節約用電的好習慣。
2具體改革內容
2.1提升實踐教學在課程思政中的作用,發揮實踐育人的功能
針對會計綜合實踐課程思政“言傳”大于“身教”,喪失其“實踐性”強的優勢特點,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將教學內容與崗位技能及崗位素質相結合,創設真實的工作場景,講解真實的崗位案例,布置仿真的工作任務,構建仿真模擬實訓室,讓學生模擬財務人員,充分了解財務工作的具體工作流程,使學生感受作為財務人員的工作環境和內容,明確具體崗位所需要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對于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教學方法還可以采用情景模擬的形式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堂,在模擬操作中,運用分崗實訓的方式授課,學生不僅能知道每一崗位的具體業務及崗位之間的關聯,還能強化獨立思考能力,拓展刻苦鉆研精神,理解團隊合作的必要性和嚴謹、敬業和諧的職業精神。在實踐教學指導中,根據實踐教學案例和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所遇到的具體問題進行深入講解,并在專業講解中融合思政教育和職業素質教育的內容,同時引入違規操作案例,進行課堂思政討論,引導依法處理經濟業務,遵守會計準則與會計法規,養成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的好習慣。實訓總結階段是實訓的最后一個階段,通過撰寫實訓報告,了解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及職業認同感。穿插小組匯報、觀察小組配合情況,檢測學生大局意識、團隊協作意識。提高課程的育人效果,使思政知識更好地指導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
2.2給實訓課制定系統規范的課程思政規劃
針對“課程思政”在會計專業實訓課教學中存在任意性、缺乏規范性的問題,需要完善會計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方案,通過增加德育素質目標的相關內容,給實訓課程“湯”里撒把思政教育“鹽”,將“敬業、合作、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明確作為培養目標,教師將其明確為培養任務,并有意識地設計和組織,例如,確定會計專業實訓課的課程思政標準、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思政素材庫、課程思政學期計劃、確定課程思政的重點和難點、研究課程思政的設計與教學方法。學期末組織教師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心得分享與交流;這樣就把思政教育貫穿于會計綜合實踐教學的始終,將“課程思政”教育做得規范化、常態化。特別是在挖掘思政元素時要考慮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開展教學,這樣才能保證每節課中的課程思政有精彩、有內涵、有成效。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責任與擔當、家國情懷、釘子精神、勤儉節約、規則意識、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等融入會計綜合實訓教學,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培育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的會計人才,發揮高校立德樹人的主陣地作用。同時要摒棄只依托“每課三分鐘”的錯誤觀念,課堂過程中要時時處處不忘滲透思政教育。
2.3構建鏈接第一課堂與第二、三課堂的課程思政平臺
針對會計綜合實踐課程一直注重實操、“技能強技能”,較少注重對學生職業精神的關注,要綜合運用第一課堂的理論教學和第二課堂的網絡平臺以及第三課堂的實踐教學(圖1),將“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兩者結合,充分挖掘第二、三課堂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實現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有機結合,通過第二課堂的網絡財務共享平臺,雨課堂等平臺拓展會計綜合實踐課程的廣度、深度,引入一些財經時事熱點案例,通過引發學生對案例的探討來引導學生的思想觀念。思政內容可以在雨課堂等線上發布討論話題,學生使用彈幕、討論區留言各抒己見。通過在線上讓學生觀看一些熱點視頻,剖析現實財務造假案例,如萬福生科、綠大地、瑞幸咖啡等會計違法案例,提倡誠信為本、嚴守職業道德規范,遵守會計相關的法律。
還可以通過第三課堂的實踐環節,通過開展各式各樣的社會實踐、實習實訓活動來拓展課程思政建設途徑。比如廣泛動員學生參加“1+X”職業等級證書考試,團隊協作參加各類會計技能大賽,在競賽活動中融入團隊精神,探索精神以及學生的誠信意識。豐富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方式,通過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來提升思政課程的育人效果。通過鏈接第三課堂的實踐教學的開展,把自己學到的財務專業知識運用到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上,運用到鄉村振興、精準脫貧偉大事業上,潤物無聲的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熱愛祖國的情懷。
2.4構建思政教育評價結果反饋平臺
針對目前過程性評價考核缺乏思政表現一環,應建立健全會計綜合實踐課程考評辦法,過程性評價體系中增加思政評價指標,以便能夠及時了解學生“三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素養的培育情況,通過學習評價和反饋來及時調整教學的實施情況,達到增強思政教育的成效。課程成績由專業技能部分 ( 80%) + 職業品德部分( 20%) 兩部分組成,其中職業品德素質側重考核學生的職業態度、職業情感等內容,具體考核標準可以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實行誠信原則一票否決制,如果平時作業或考試有作弊現象,德育分記 0分;要求學生明確崗位職責,將團隊協作能力納入考核,考核方式更注重過程考核,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形成性評價的精確性、合理性,保證學生思政教育效果的落實。
3結語
綜上所述,會計綜合實踐類課程存在以下思政之痛:“言傳”大于“身教”,喪失綜合實踐課程實踐性強的優勢特點;思政“碎片化”、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重操作、輕理論的教學模式使課程思政難以嵌入;過程性評價考核缺乏思政表現一環。為此,該文提出課程思政在會計綜合實踐課程中的具體改革內容如下:
一是提升課程思政在會計綜合實踐教學中的作用,發揮實踐育人的功能;二是給實訓課制定系統規范的課程思政規劃;三是構建鏈接第一課堂與第二、三課堂的課程思政平臺;四是構建思政教育評價結果反饋平臺。通過挖掘會計綜合實訓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以期最終能達到會計綜合實踐課程培養目標與思政育人目標融合,建立起教學大綱、教案、思政案例集及網絡教學資源,建立會計綜合實踐課程的績效評價體系等改革效果,充分發揮實踐育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程[N/OL].(2016-12-08)[2019-08-0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張崇友.金課背景下基于知識圖譜的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教學研究[J].當代會計,2020,(4):5-8.
[3]蘇子.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開發實踐—以財務會計實訓為例[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9,(4):72-78.
[4]章惠敏.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路徑探析—以企業ERP財務應用為例[J].當代會計,2020,(9):149-150.
[5]胡原.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改革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8):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