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簡要分析了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學困生的成因,依據教學實踐提出了一些策略,希望有助于教師轉化學困生,幫助學困生提高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成績,促進學困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學困生;策略
作者簡介:熊金麗(1979—),女,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馬鞍學校。
筆者的學校屬于農村中學,但距離縣城不遠,所以部分條件較好的家庭和重視學生成績的家庭都把學生送到縣城條件較好的學校讀書。在流失的這些學生中,成績較好的占大多數,而留在本校就讀的學生大多是成績比較落后,家長對其學習不重視的,這導致我校面臨學困生逐年增多,學習優秀的學生變得越來越少的局面。因此,如何改善目前學困生的學習狀況,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是本校教師面臨的難題。教師需要分析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探索轉化學困生的策略,盡可能多地轉化學困生,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成績的目的。
一、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學困生產生的原因
第一,學困生的學習自覺性比較差,沒有學習目標,更沒有學習動力,得過且過。
第二,學困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對學科的核心觀點不理解,幾乎不背書。一般來說,學困生比較懶惰,怕背重要的基礎知識,甚至有的學困生從來不愿意背基礎知識。而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考試的特點是一道單選題可能會考好幾個知識點,如果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不能排除選項本身的知識性錯誤,就會導致單選題錯誤率高,丟分嚴重。此外,如果學生對核心觀點不理解,就無法準確地運用核心觀點分析材料,導致主觀題丟分嚴重。
第三,學困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科毫無興趣,上課無精打采,昏昏欲睡,學習效率不佳。
第四,學困生的學習習慣差,上課不認真聽課記筆記,課后不愿意背基礎知識,不愿意做作業。部分學困生即使寫了作業,態度也不認真,可能是隨便抄點文字應付教師。部分學困生在做題時,單選題不圈題干關鍵詞,不圈出選項本身的知識性錯誤;主觀題不圈材料的有效信息,不認真審題,導致錯誤率很高。
第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和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而本校屬于農村中學,外出打工的家長比較多,有很多只靠爺爺奶奶監護的留守兒童,父母給予這些留守兒童的關愛和教育非常有限。還有的家庭即使父母在孩子身邊,但種種原因導致父母沒能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和教育。以上這些學生因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和良好的教育,養成了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長此以往就變成了學困生,學習成績越來越落后。
二、轉化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學困生的策略
轉化學困生,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對于教師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作為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師,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轉化學困生,幫助學困生提高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成績,促進學困生的健康發展。
(一)多一點包容,多一點關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轉化學困生的效果如何,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學困生和教師的相處是否融洽。教師對待學困生的態度要溫和,尤其是當學困生沒有及時完成作業時,作為教師要從學困生的角度出發包容他們,允許他們犯錯,不能生氣,更不能罵他們,而是要心平氣和地指導他們,幫助他們把作業補好。教師對學困生多一點包容,多一點關愛,才能和學困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2]。
另外,教師還要多主動與學困生交朋友,主動關心他們的生活,與他們交流一些生活中的趣事,讓他們感受到教師是和藹可親的,是關心自己的,這樣才能拉近教師與學困生之間的距離。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如果學困生不討厭教師,甚至喜歡和教師聊天交流,就有更大的可能性喜歡教師所教的學科,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
筆者班級的學困生小A,上課不是睡覺就是在說話,作業幾乎不寫,是典型的學困生。但是,筆者一直在想盡辦法轉化小A。有一次,小A的腿受傷了,筆者及時給他帶來碘伏和創可貼,并幫他上了藥。小A感受到筆者對他的關愛,不僅在上課時不睡覺了,而且還能跟著筆者學一些知識,甚至經常主動在下課時來筆者辦公室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基礎知識。后來,小A的道德與法治成績雖然不太好,但是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進步。
(二)發現優點,關注進步,做學困生心靈的導師
每個學困生都有優點,教師要善于發現其優點,關注其進步,從而幫助其樹立自信心。學困生如果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就能對學習產生巨大的興趣和信心。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做有心人,積極尋找學困生的點滴進步,肯定他們的付出,每當發現他們有一點進步時,就要及時地鼓勵、表揚他們,讓他們在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上感受到“我能行”,從而激發他們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興趣和自信心。
在一次課堂練習時,筆者班級的學困生小B答對了15道單選題,而且這15道單選題是某一年中考的真題,題目有一定的難度。筆者抓住這個教育契機,在全班表揚小B,充分肯定他的進步。之后,筆者觀察發現小B聽課越來越認真,而且筆記也記得更加勤快了。
另外,教師要經常找學困生談心,除了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惑,還要做他們心靈上的良師益友,多開導他們,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
筆者班級的學困生小C初二下學期期末的道德與法治考試考了20分,剛上初三時,小C作業不寫,默寫也全不會。每次默寫完了以后,筆者都會把小C單獨叫到辦公室,要求他先把默寫的內容在書上找到并圈好,然后一句一句背給筆者聽。起初,小C基本不會背,筆者就一句一句地帶著他背,直至他全部背出,這時筆者會真誠地鼓勵他,并告訴他可以把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學好。在后來的期中考試,小C的道德與法治考了36分,過了及格線。筆者發現,小C從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學習中找到了自信,樹立了“我能行”的學習信心。
(三)立足課堂,關注學困生
1.整合教學資源,提高學困生的課堂參與度
教師在講授新課時,可以尋找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并且與學生的生活聯系緊密的時政新聞引出理論知識,讓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活起來,這樣既有利于激發學困生學習的興趣,也有利于吸引他們的聽課注意力[3]。學困生如果有了聽課的興趣,聽課的效率就會有效提高,成績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例如,講到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法不可違”這一課時,教師播放有關嚴厲打擊抗擊疫情期間的網絡謠言的新聞,并讓學生思考:抗擊疫情期間的網絡謠言有哪些危害?造謠者受到了什么樣的制裁?教師發現,班級的學困生看得津津有味,而且還與同桌討論問題,聽課效果比較顯著。
2.立足課堂,夯實學困生的知識基礎
學困生在學習上最大的問題就是基礎薄弱,而導致其基礎薄弱的最大原因就是其課后不愿意背誦基礎知識。教師轉化學困生要從最基礎的方面做起,幫助他們夯實基礎知識。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最基礎的知識就是教材上的核心觀點。課堂上,筆者當堂抓學困生基礎知識的背誦,一般以“開火車”的形式提問已教授的核心觀點,目的是讓學困生在課堂盡量多背一點基礎知識。但是,學困生站起來回答問題時,一般都表示不懂。這時,筆者就讓他們認真聽別的同學的回答,等全班都回答完畢了,筆者再給他們一次機會。一般來說,到這時學困生大多都能把知識背出來,如果他們再不會,筆者就會讓負責一對一幫助學困生的優秀生利用課后時間幫助學困生背熟知識。這樣,不僅能夯實學困生的學科基礎知識,也能幫助學困生逐步養成上課速記速背的好習慣。
3.立足課堂,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學困生上課不認真,聽課習慣比較差。教師要提高道德與法治學困生的成績,必須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讓他們學會學習,熱愛學習。
首先,在上新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提醒學困生勾畫書上的重要知識,記錄重點問題,逐步培養其記筆記的良好習慣。教師可以讓學困生把問題寫在書本相關知識旁邊,讓學困生知道這些知識是在講述什么問題。其次,教師在課堂上要多關注學困生的聽課情況,提醒他們少睡覺、少走神。再次,在上作業評講課的時候,教師要督促學困生按照要求,把單選題題干的關鍵詞以及選項錯誤的地方圈出來,再把正確的答案寫在旁邊,逐步培養學困生邊聽邊分析的良好聽課習慣。最后,教師在課后也需要及時地檢查學困生是否能夠完成作業,逐步培養學困生按時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
4.立足課堂,培養學困生的答題習慣和答題能力
學困生上課不聽,課后的作業要么不做,要么亂寫,學習自覺性不夠,導致其答題習慣差和答題能力的欠缺。學困生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沒有良好的答題習慣和一定的答題能力,就沒有良好的學習成績。教師要想提高道德與法治學困生的成績,必須要立足課堂,培養學困生的答題習慣和答題能力。
筆者在每次的作業課都會關注學困生的答題情況,及時對他們進行指導,督促他們按規范答題。在做單選題時,筆者督促學困生把單選題題目的關鍵詞圈出來,并把選項本身的知識性錯誤找出來,以提高單選題答題的正確率。在做材料分析題時,筆者督促學困生把題目的要求圈出來,教授學生先寫關鍵材料,再寫連接詞和書上與材料有關的核心觀點,邊指導邊讓他們動筆寫。在學困生寫完作業后,筆者當堂批改,如有錯誤就讓他們再重新訂正,直到他們按規范把題目回答正確,這樣有效培養了學困生的答題習慣和答題能力。
(四)課后“一幫一”結對
如果學困生比較多,教師沒有充足的時間單獨輔導學困生背知識點,就需要優秀生的協助。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內優秀生和學困生的具體情況,為每一位學困生尋找一位愿意幫助他的優秀生。優秀生專門負責檢查訂正學困生的課后作業以及督促學困生背誦基礎知識和核心觀點。
筆者班上的學困生小D平時不愿意和別人交流,作業經常不寫,成績比較差。為了轉化他,筆者經常讓他到辦公室來訂正課后作業,另外,筆者還請了一位和他玩得比較好的優秀生幫助他背書。筆者發現,小D比較喜歡在結對幫助他的優秀生那里背書,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小D終于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走出了道德與法治學困生的隊伍。
(五)有耐心,多關心,常輔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轉化學困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始終關注學困生,反復抓學困生的學習,這就需要教師有耐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4]。
筆者班上的學困生小E,雖然老實聽話,但因其學習習慣不太好導致學習成績不好,而且每次默寫時小E一個都默寫不出來。筆者就讓小E在別的同學默寫時當“小小巡視員”,并且讓他一下課就到筆者辦公室來背當天默寫的內容。有的知識點比較難,筆者就帶他一遍遍地讀,然后再讓他自主背誦。小E雖然背得比較慢,但在筆者的鼓勵下逐步能背熟大多數知識。小E的道德與法治成績從第一次月考考20分到期中考試考了34分,他自己非常高興,還表示下次要考到40分。
(六)家校合作
教師要通過家長會、電話、短信等方式經常與學困生的家長聯系,及時表揚學困生的進步,讓家長對學困生充滿信心,并且讓家長適當督促學困生背誦基礎知識,以便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家校合作共同轉化學困生,十分有利于提高學困生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成績。
結語
總之,轉化道德與法治學困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而是一項長期而又煩瑣的工作,面對他們的倒退反復,教師不能著急,更不能放棄他們。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足夠的智慧去慢慢轉化學困生,要靜待花開,相信他們能夠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曾繼芬.初中道德與法治學困生轉化策略探究[J].新課程,2021(37):199.
[2]呂巧霞.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J].考試周刊,2017(66):145.
[3]蘇逵.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的建構、實施與創新[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7.
[4]陳天平.初中道德與法治學困生轉化策略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