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教學改革進入核心素養培養階段。在此階段,美術教師應當轉變傳統的國畫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評價方式,讓學生在經歷國畫學習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發展核心素養。文章將以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為重點,論述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美術中高年級國畫教學策略,希望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美術;中高年級;國畫;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52-0015-04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是美術教學改革的“指示燈”,提出“堅持以美育人”這一課程理念,指引一線教師以落實核心素養為起始點和落腳點,引導學生體驗各種藝術活動,促使學生通過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學習中華民族藝術精髓,同時發展核心素養。眾所周知,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使用毛筆蘸水、墨在絹、宣紙、帛上作畫。國畫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畫題材豐富、技法多變、形式靈活,具有文化性、審美性、創新性。小學生有效地學習國畫,不但可以掌握國畫的技法,還可以通過欣賞國畫的構圖、墨色、內容等,積累美術欣賞經驗,提升審美感知能力;通過繪畫國畫,感受國畫的奇妙,發展藝術表現能力、創意實踐能力;通過接觸國畫,獲取豐富的文化知識,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理解能力,有利于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此可見,國畫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助力。然而,到目前為止,有部分小學美術教師仍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下,采用講授加練習的方法實施國畫教學,忽視傳統文化、國畫欣賞、國畫創作等,缺乏恰當的教學評價,不利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針對此情況,要想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小學美術教師應當在轉變國畫教學理念的前提下,豐富國畫教學方法,優化國畫教學過程,創新國畫教學評價。
一、 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美術國畫教學的理念
(一)樹立生本教育理念
新課標倡導生本教育理念。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尹少淳曾說,基礎美術教育是一種生活美術教育,包括的內容應當契合學生當前和未來的身心發展需求。由此可確定,學生是國畫學習的踐行者。小學美術教師應當樹立生本教育理念,遵循中高年級學生的認知和心理發展情況,采用恰當的方式增強教學趣味性,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在體驗不同活動的過程中彰顯個性。尤其,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不過多地干涉其創作,使其增強藝術表現和創意實踐能力。
(二)體現個性化教學
不同的地域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積淀出了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新課標要求教師合理利用地方和社會文化資源,帶領學生發掘其中蘊含的中華文化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增強文化認同,建立文化自信心。因此,小學美術教師應當樹立體現個性化教學的理念,以地域文化為入手點,著力開發特色課程,并將其融入國畫教學中,拓展國畫教學內容、形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在欣賞國畫、創作國畫的過程中豐富文化認知,提升文化理解水平。
(三)堅定傳承、發展觀
與其他畫種相比,國畫具有極強的民族性,需要小學美術教師以日常教學為契機,借助教學這一手段進行傳承、發展?!皞鞒小笔侵冈诮虒W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國畫的繪畫技法,感受國畫中的文化內涵,體會國畫的種種美,品味國畫中的深厚情感?!鞍l展”是指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材料、表現形式、體裁等,或設計文創產品。在“傳承”“發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增進對國畫的了解,順其自然地發展核心素養,有利于成長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發揚者。因此,小學美術教師應當堅定傳承、發展觀,給予學生“傳承”“發展”機會,促使其獲得良好發展。
二、 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美術國畫教學的方法
(一)依據難易程度進行遞進式教學
國畫題材豐富、技法多變、形式靈活,其學習過程本身是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尤其,中高年級的學生沿著螺旋式上升的方向不斷發展。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小學美術教師應當依據國畫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采用遞進式教學法進行逐層教學。所謂的遞進式教學法是指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知識結構拆分學習內容,以基礎性知識為基礎,不斷地增加條件或變換條件,促使學生逐步獲取不同難度的知識點的教學方法。
以《水墨畫風景》為例,教師可以將本節課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重在引導學生探究中鋒、側鋒用筆,墨分五色。第二課時重在引導學生探究水墨畫中的樹、山石的畫法,用山水畫小品進行表現。第一課時的內容較為簡單,是大部分學生可以掌握的。在學習第二課時時,學生可以遷移第一課時的認知成果,積極探究新知內容,建構新舊知識聯系,形成知識體系。通過一步步地掌握基礎知識,學生可以欣賞山水畫作品,表述其表現特點,甚至大膽想象創作水墨畫,由此做到學用結合,切實發展審美感知能力、創意實踐能力等。
(二)依據學生年齡特點進行分段式教學
新課標將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分為四個階段,并依據四個階段的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課程內容、課程目標、課程提示等。新課標表明教師應當實施分段式教學。所謂的分段式教學法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組織方法,是指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學習內容進行分層,設定一個個課題,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學習、訓練的教學方法。
如,第一學段的學生接觸國畫的機會不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合并第一和第二學段,內容以國畫的內涵、發展歷史等為主,使學生站在整體角度建立一定的認知,增強學習國畫的興趣。第三學段的國畫教學內容為墨色變化、色彩、結構表現、山水畫技法。在實踐分段教學法的同時,教師可以依據每個學段的具體內容,融入遞進式教學法,繼續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梳理知識難度,由易到難地進行教學。如此教學可以使學生從“整體”到“部分”,循序漸進地學習相關內容,真正地獲得國畫學習機會,為發展核心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依據教學需求進行拓展式教學
新課標提倡“用教材教”。簡單地說,美術教師要以美術教材為基礎,以現實生活為補充,拓展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促使學生獲取更多的學習機會,獲得更多的基礎知識、文化認知等,實現1+1>2的效果?;诖耍W美術教師應當進行拓展式教學。所謂的拓展式教學法是指以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的,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規律,以課內為基點、以課外為拓展的教學方法。
以《妙筆生花》為例,這節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重在引導學生利用水墨的干濕濃淡、線條的曲直粗細,借助毛筆的涂抹、點染等筆法變化來表現梅花。福州鼓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植梅歷史悠久,梅花種類豐富。在梅花盛開的時節,鼓山風景名勝區可謂是一步一景。留戀于自然美景中,學生很容易產生強烈的創作欲望。于是,結合教材內容,教師可以引入地域文化資源,使用希沃白板展現鼓山風景名勝區梅花盛開的景象,帶領學生探梅、賞梅。在體驗情境的過程中,學生從不同方面了解梅花,如梅花的種類、梅花的生長習性、梅花的外形特點、歌頌梅花的古詩詞等,豐富知識儲備,尤其增強創作欲望。教師可以把握時機,利用希沃白板放大圖片,引導學生細致地觀察一朵梅花,與小組成員一起探尋其特點,設想畫梅花的筆墨變化情況。之后,教師可以采用示范法,演示畫梅花,并鼓勵學生細心觀察、探究畫梅花的步驟和具體畫法。依據學生的探究情況,教師可以耐心點撥。尤其,在學生建立一定的認知后,教師可以利用希沃白板展現自然美景,引導學生游覽、創作。在開放、優美的環境中,有利于學生發揮想象能力、創作能力,遷移課堂認知,自由創作。在整個拓展式教學過程中,美術課堂和現實生活緊密結合。有利于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體驗,感受自然之美,欣賞國畫之美,體會傳統文化之美,繼而自由創作。通過體驗學、創活動,學生不僅了解了梅花的姿態,掌握了梅枝的用筆技法,體悟了筆墨的干濕、輕重、疏密、濃淡變化,還順其自然地發展了審美感知能力、藝術表現能力、創意實踐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等。
三、 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美術國畫教學的過程
傳統的美術國畫教學以美術課堂為平臺,主要過程為課堂導入、課堂講解和課堂創作。這一教學過程割裂了美術課堂和現實生活的聯系,導致學生學習國畫的時空有限,不利于發展核心素養。新課標建議教師營造開放的學習情境,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優化國畫教學過程。以《筆墨游戲》為例,國畫教學過程如下:
(一)課前:自主探究,建立感知
課前是學生學習國畫的起始階段。在此階段,學生會在具體任務的推動下,發揮主觀能動性,使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探究,建立初步感知,有利于走進國畫課堂,與教師、同伴展開深入的探究。此外,通過學生進行課前自主探究,可以顛覆傳統的國畫教學流程,便于實現以學定教。所以,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布置任務,驅動學生進行課前探究。
在《筆墨游戲》這節課上,學生要了解中國畫的工具、種類、筆墨技法?;A知識是學生進行深入探究的支撐。為了使學生積極地體驗國畫課堂教學,教師可以緊扣基礎知識布置任務:“請大家閱讀教材,使用批注式閱讀法,圈點勾畫關鍵內容,了解中國畫的工具、種類、筆墨技法?!保▽W有余力的學生可以登錄網站,搜集相關信息,開闊自己的視野)
在此任務的推動下,學生會走進家庭生活中,使用不同的方式搜集信息,認真閱讀、分析,了解與國畫有關的內容,初步地感知新知。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鍛煉了閱讀能力、信息搜集能力等。
(二)課中: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課中是學生學習國畫的關鍵階段。在此階段,學生要走進美術課堂,遷移自學認知,與教師、同伴展開交流,合作探究新知內容,建立深刻的認知,發展核心素養。小學美術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自學情況和國畫教學重難點內容,采用恰當的方式與他們互動。
在進行《筆墨游戲》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先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依次選擇不同程度的學生展現自學成果。在不同層級的學生展現的同時,教師采用講授法、信息技術輔助法、演示法等,做出有針對性的補充,促使學生查漏補缺,進一步地認知基礎知識。基于此,教師可以組織國畫欣賞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希沃白板展示吳冠中的《獅子林》《春如線》《長城》這三幅作品。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欣賞、分析作品的墨色變化情況。在此過程中,學生會遷移課堂認知,從點、線、墨色、用筆、墨與色等角度進行分析。在學生建立一定的感知后,教師可以鼓勵他們走進學習小組中,與小組成員共享各自的欣賞成果。在個體差異的影響下,他們很容易碰撞出思維火花,發現各自的欣賞漏洞,認真討論,進一步地認知作品。
之后,教師可以選擇學生代表,鼓勵其介紹一幅作品。在學生代表介紹時,教師和其他學生可以進行補充。如此,全體學生可以積累國畫欣賞經驗,進一步地了解國畫的筆墨技法、特點等,尤其是反復地感受國畫之美,發展審美感知能力。
基于學生的合作探究所得,教師可以組織創作活動——制作紙盤剪貼畫。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5寸的紙盤,要求學生用點線面方式進行裝飾設計,創作出一幅裝飾掛畫。此活動具有開放性,很容易調動學生興趣。學生在參與時,能自覺地遷移已有認知,認真想象,動手創作,實現學用結合,增強對所學的理解,鍛煉創意實踐能力。
(三)課后:自由創作,豐富生活
自由創作是學習國畫的目的之一,也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途徑和落腳點。新課標提倡美術教學生活化?,F實生活是藝術創作的來源與歸途。小學美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國畫學習情況,以現實生活為歸途,布置創作任務,驅動學生從美術課堂走進現實生活中,自由創作,豐富自己的生活。
通過體驗《筆墨游戲》課前自學活動和課堂互動活動,大部分學生了解了國畫工具材料的特性,掌握了國畫彩墨技法,積累了運用點、線、面進行表現的經驗,增強了國畫創作欲望。教師可以以班級生活為抓手,布置任務:“本班準備在前門門口處懸掛一幅裝飾畫。請大家觀察周圍的環境,把握其特點,使用點、線、面結合的形式進行創作,確保創作出的裝飾畫與周圍環境相契合?!?/p>
此任務具有開放性,很容易使學生產生興趣。在任務的驅動下,大部分學生踴躍地走進生活中,利用課余時間細心觀察教室前門周圍的環境,把握其特點,秉持和諧的原則,認真想象,在腦海中描繪精美的畫面。在做好準備后,學生主動搜集材料,同時遷移課堂認知,在紙張、紙盤、紙箱等上揮毫潑墨,自由創作。
在完成作品后,學生主動展示各組的成果,互相評價,選出精美的作品,將其懸掛于教室前門門口,營造出美的環境。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不光做到了學以致用,鞏固了學習成果,還切實地發揮了審美感知能力、藝術表現能力、創意實踐能力等,創作出精美的作品,也進一步發展了核心素養。
四、 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美術國畫教學的評價
教學評價是國畫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激勵、促進學生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發展核心素養是學生學習國畫的重要目標。學生的學習表現是展現核心素養發展情況的直接方式。在實施國畫教學時,教師要轉變過去“像不像”的評價標準,以學生的學習表現為著眼點,以國畫教學內容為依據,進行質性評價,了解學生知識、技能、素養發展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促使其獲得進一步發展。
例如,《筆墨游戲》教學過程中應用了生生互評、作品展示等評價方式。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應用課堂提問法,檢驗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耐心指導。教師還可以應用賞識法,發現學生的良好表現,大加贊賞。此外,教師還可以將教學評價權交給家長,引導其欣賞學生的國畫作品,憑借個人感受做出點評。在多元評價的作用下,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了解教學情況,由此推動國畫教學更好發展,逐步落實教學目標。
總而言之,要想在國畫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具體而言,在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師應當秉承生本教育、堅持個性教學、堅定創新發展等教育理念,依據難易程度進行遞進式教學、依據學生年齡特點進行分段式教學、依據教學需求進行拓展式教學,緊抓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使用多樣的方式組織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驗,并融入多元的評價方式,促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技能的同時,發展核心素養,確保學生學有所得,增強國畫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曹蒙娜.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美術趣味水墨畫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師,2023(8):81-83.
[2]馬紅.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美術中高年級國畫教學[J].天津教育,2022(21):135-137.
[3]徐國淦.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美術趣味水墨畫教學的應用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2(1):168-169.
[4]王潔.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創新思維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9):99-100.
[5]李苗苗.核心素養視角下創新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途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1(53):153-154.
[6]馮婭莉.培育核心素養,打造智慧課堂——小學美術教學改革與研究[J].教師,2020(34):80-81.
[7]袁雪芹.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策略[J].小學生(下旬刊),2020(11):75.
作者簡介:楊倩倩(1982~),女,漢族,福建泉州人,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東湖實驗小學,研究方向:小學美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