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榮
[摘要] 課堂習題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鞏固學生課堂所學、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途徑,在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對課堂習題的重視程度,并做好習題的編制工作,以此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助力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和發展。本文論述了小學數學習題編制的意義,并結合實際對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習題的編制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 核心素養;課堂習題;小學數學;編制策略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日漸受到人們的關注。課堂習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它不僅能夠助力學生對概念和解法進行深入理解,還能讓他們在解題過程中實現邏輯思維能力、數學運算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對他們核心素養的形成有重要意義。為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提高對課堂習題的重視程度,并做好習題編制工作。
一、小學數學課堂習題編制意義
2022年版新課標指出,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布置習題是要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提升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學習當中,而不是徒增學習的負擔。但是,大部分教師對此缺乏完整且深刻的認識,在課堂教學中會為學生布置大量且重復性的習題,由此導致學生完成習題的過程仍是機械的動筆練習,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還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最終導致教學質量受到影響。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對傳統的教學觀念做出調整,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好對學生的引導,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此外,還要做好對習題的編制工作,讓學生在解答習題的過程中完成對知識的充分理解,由此來促進能力的提升。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需要通過解答與所學內容相關的、不同類型的習題才能實現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記憶,最終對所學內容有所掌握。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研究,并結合學生的發展實際做好習題的編制工作,以此來助力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同時推進核心素養的形成。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習題編制策略
就小學數學學科而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對學生數據分析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直觀想象能力、數學抽象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養。下面就小學數學課堂習題編制這一話題,筆者結合學生的發展實際,并參考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策略。
1.基于教材內容編制,培養學生邏輯思維
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習題編制的過程中要參照課程標準和數學教材完成習題的編制工作。在編制過程中,教師要對習題內容進行適當創新,使習題內容不止局限于數學教材本身。同時,要對其內容做出適當的延伸,確保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并以此實現能力的提升和發展。此外,教師在編制習題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實際,使得命制習題的內容能夠符合學生的能力特點。
例如,教師在進行課堂習題創編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發展實際將習題內容進行分層,為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編制不同的習題內容,以此讓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都獲得符合自身發展實際的學習內容,進而實現能力的有效提升。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要為其布置相對基礎的習題內容,以此來樹立學習的信心,同時將他們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為他們日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對于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則要為其編制有一定難度的課堂習題,在幫助他們夯實基礎的同時,促進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在講授人教版三年級下冊“面積”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基礎薄弱的學生編制以下習題:已知長方形的長是8厘米,寬是6厘米,請計算長方形的面積。該習題相對基礎,僅僅對長方形的面積公式進行了考查,學生在完成習題的過程中只要回顧并調用長方形面積公式即可完成習題。這樣設計有助于增強后進學生學習的信心。對于有一定學習基礎的學生則要為其編制有一定難度的習題:李先生有一塊菜地,長12米,寬6米,現在李先生想要在菜地的四周建一個寬度為1米的排水管道,求管道建成后李先生還有多少平方米的土地可以用來種菜?該習題需要學生在掌握基本公式的基礎上,再對思路進行適當的轉變,經過靈活變通得出結果。
再如,在講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基礎薄弱的學生編制以下習題:王奶奶在周末帶領歌唱隊的成員到公園劃船,已知每張船票的價格是38元,歌唱隊共有12名成員,請問一共要支付多少錢?這是一道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習題,學生只要認真審題,掌握基本的運算規律,就能準確完成習題的解答。對于有一定學習基礎的學生,教師則可以編制以下習題:一列火車共20節,每節長5米,每兩節之間相距1米。這列火車以每分鐘200米的速度通過81米長的隧道,需要幾分鐘?這一道習題的設置不再單一考查乘法計算本身,而是放在實際應用的背景下呈現。通過解答這一更加富有挑戰性的課堂習題,學生不僅能夠完成對知識的深入理解,他們的邏輯推理能力、數學運算能力也能得到鍛煉,對核心素養的形成更有意義。
2.基于現有習題改編,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在完成新課講授環節后通常會為學生出示相對簡單的習題內容,以加深他們對基礎知識的理解。為助力學生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和發展,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對現有的習題進行創新和改編,讓學生在完成習題的過程中對所學內容展開深入分析,在深入思考、靈活運用的過程中實現能力的提升。對此,教師要對教學內容充分研究,對相關的習題進行細致分析,并結合學生的能力水平對習題內容進行適當的
改編。
以“數與代數”模塊教學為例,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在講解運算的相關知識時,通常會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完成相應的計算練習,以此讓學生充分掌握運算的法則,并助力其運算能力的提升。但是該類型的習題有著一定的機械性,學生在完成習題的過程中缺少對習題內容及其背后深層算理的分析過程,這會影響到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養的形成。對此,教師可以對習題內容進行適當改編,在幫助學生掌握基本計算方法的同時,讓他們加深對算法和算理的理解。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四年級上冊“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知識點時,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直接為學生編制習題:請列豎式計算90÷10。學生在計算該類型的習題時,會直接機械性地算出答案,對于算式背后所包含的意義沒有充分地理解。對此,教師可以對習題內容進行改編,將其改為:對于90÷10=9這一除法算式,其中的9代表的是什么?這一問題看似簡單,但是卻具有開放性、發散性的思維特征。這是因為,這樣改編能夠讓學生了解算式中不同數值的含義,學生要想解決就得進行深入思考,這對他們思維能力的發展有益。
在講授過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后,為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為學生出示以下習題:小剛做語文作業用了1/2小時,做數學作業用了1/4小時,問小剛完成作業一共用了多久?這一問題相對簡單直白,學生只要直接運用所學內容完成計算即可。為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對習題內容進行適當的改編:小剛做語文作業用了1/2小時,做數學作業所用的時間比語文作業少了1/4小時,問小剛完成作業一共用了多久?這一改編問題的提出能夠讓學生對“單位1”的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對于語文作業的完成時間,學生要將一個小時作為計算中的“單位1”。而對于數學作業的完成時間,學生要將完成語文作業所用的時間作為“單位1”。參照的主體發生了改變,學生解決問題的難度也有所提升。在梳理好題目中各個條件之間的關系后,學生再進行分數加減法的列式計算。通過對習題的改編,不僅能夠讓學生牢固掌握計算方法,還能引導學生對習題內容展開深入分析,由此對知識背后的深層道理有深刻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充分鍛煉。
3.基于教學內容創編,提高學生分析能力
在確保學生完成了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后,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創編與所學內容相關的新題型,以此來助力學生對所學內容實現靈活變通,同時促進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和發展。在進行習題創編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考慮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要關注不同學生的能力發展水平,盡量保證學生在完成相關習題的過程中能夠實現數據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數學運算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以此為他們日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在創編習題的過程中,要以所講授的內容為中心,以多元化的方式對知識進行考核,以此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所學知識及其靈活變式。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四年級下冊“運算定律”知識點時,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并結合其中乘法分配律的相關知識為學生出示以下習題:(1)26×62+38×26;(4+10)×25;
66×101-66;(2)(56+40)÷8;(14+56)÷7;
(3)18÷(11-2)。
面對第一組習題,學生能夠第一時間在腦海中想到乘法分配律的計算公式并完成計算即可。在面對第二組習題時,學生需要對習題內容進行分析,并找出這些變式題型與運算定律本身之間的關系,最終完成簡便運算。對于第三組習題,直接完成計算反而最為簡便,教師出示該題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并非所有的計算都能運用運算定律,避免部分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因為過度分析而影響了做題的效率。通過創編與所學內容相關的習題,能夠讓學生對新知識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豐富的考查形式也能實現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鍛煉,從而提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在講授過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知識點后,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編以下習題:水果店新進了200千克草莓,其中新進的桃子是草莓的1.5倍,試求出新進的桃子比草莓多多少千克?相較于教材中較為基礎的習題內容,該習題的難度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學生在完成習題的過程中要對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進行分析,并梳理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才能進行計算求解。面對這一習題,學生首先要找出題目中的已知量,其次要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的關系,以此能夠求得桃子的重量這一重要的中間結果,最終求得本題答案。學生在完成習題的過程中,要對題目中的信息進行細致的梳理與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這是對學生邏輯分析能力、數學運算能力等的全方位鍛煉。
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做好習題的編制工作能夠推動教學工作的開展并促進學生的進步。因此,教師要從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發展實際出發,編制相應的習題內容,以此來助力學生對知識充分理解,并實現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最終實現核心素養的形成和提升,為其日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文系福建省尤溪縣教育科研專項課題“基于‘雙減’政策下‘情思數學’課堂習題編制案例研究”(項目編號:yxkt21044)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夏文玉.小學數學課堂習題的分層設計探討[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17).
[2]杜霞.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中習題生活化的設計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23).
[3]張軍.小學數學課堂習題設計應注意的問題[J].學周刊,2020
(32).
[4]楊少華.學科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習題設計[J].學周刊,20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