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瑩 顧學東
【摘 ? 要】統編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口語交際”的主題是“請你支持我”。根據班級教學的實際情況,借鑒周子房博士提出的寫作教學三大策略“情境策略”“支架策略”“同伴策略”,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和重新設計,開展口語交際活動,破口語交際迷局。
【關鍵詞】口語交際;寫作;策略
統編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口語交際”的主題是“請你支持我”。教材以說服老師辦報紙為例,給出了三條指導意見“禮貌誠懇地說明來意”“把辦報紙的設想講清楚”“設想老師可能的擔心,想辦法打消老師的疑慮”,并提出了兩條建議“先說想法,再把具體的理由講清楚”“設想對方可能的反應,恰當應對”。從中可以提煉出三條原則:禮貌、明確、應對。在此基礎上,教材提供了三個任務供師生練習:“說服媽媽,讓她同意你在家里養一只小狗”“說服同學,在班級設立‘生物角”“說服校長,在學校組織一次義賣活動”。
筆者根據班級教學的實際情況,借鑒周子房博士提出的寫作教學三大策略“情境策略”“支架策略”“同伴策略”,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和重新設計。
一、情境策略——創設真實情境,有話可說
“寫作學習任務情境具有真實性。”這里所指的真實性,“強調的是情境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意味著任務情境是解決問題的有意義的情境”。口語交際教學中,任務情境的核心特征也應是真實性。
初次教學時,按照教材設計,教師直接要求學生進行口頭表達。從實踐情況來看,學生對辦報紙、建“生物角”、組織義賣活動都感到陌生。養小狗也不足以激起他們的興趣,因為六年級學生已經清楚養狗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家長不會因為一次勸說而輕易同意。可以看出,教材提供的任務缺乏討論熱度。另外,課堂上單刀直入,直接布置口語交際任務,讓不少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思考、討論,回答時結結巴巴,甚至什么也說不出來。學生的參與度較低。
鑒于此,課上首先要創設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引出一個更受歡迎的話題。要注意情境與教科書的聯系,通過模擬微小的生活片段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根據平時對本班學生的觀察,學生經常交流用零花錢買到了什么新玩意。據此設計“說服父母給我零花錢”這個話題,貼近學生生活,更能激發學生興趣,因為要零花錢是每個學生日常都會遇到的且十分渴望的事情。
事實證明,所有人都積極參與了討論和交流。根據統計,30個學生共提出了11種要零花錢的理由。他們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這說明該話題非常符合學生的心理期待。
二、支架策略——提供具體范例,有跡可循
“學生在寫作學習中面臨諸多問題,歸根結底這些問題的實質就是學生現有的經驗水平與‘這一次寫作所面臨的寫作動機、生活經驗以及語文經驗之間存在落差。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就需要發揮支架在寫作學習中的特殊作用。”“教師的示范是非常有效的幫促方式……對寫作技能和策略的使用情況進行示范,以便學生能夠知道在相應的情境中如何使用。”同理,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也要為學生提供范例。這是因為教材雖然給出了詳細的建議,但是學生仍缺乏完整的“作品”進行仿照。而范例作為一種支架,能具體落實“禮貌、明確、應對”三點要求。
本課的教學中,面對“說服父母給我零花錢”這個話題,雖然學生十分興奮,但是多數人在表達時比較羞澀,語言簡短。于是,教師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A4紙,交給學生。紙上寫著本次討論的話題以及范例,范例內容如下。
親愛的媽媽,您好!周六好朋友雯雯約我去圖書館借書。您可以給我10元零花錢作為活動經費嗎?我想買點零食,以備不時之需。我不會亂花的。謝謝您!您辛苦了!
搭建范文支架,讓學生有跡可循,有樣板可以仿照。學生模仿時會有規范的格式,有稱呼,有禮貌用語,原因明確。而且,有不少學生還對內容進行了改善,例如把稱呼改成了“美麗善良大方的母親大人”“大美女媽媽”“貌美如花的媽咪”,語言生動活潑。
三、同伴策略——同學互學互惠,互相促進
“寫作學習者共同體強調學習成員為完成真實性的寫作學習任務而相互依賴、交流和協作,強調學習者分享各自的見解與信息,鼓勵學習者相互探究以達到對學習內容的深層理解。這一切以學習成員之間的互惠為基礎。”這里的“互惠”指“互為‘讀者”“互為寫作內容相關經驗的‘提供者”“互為表達經驗的‘促進者”“互為‘評改者”。這四種身份和所起的作用在本次口語交際教學中體現得非常充分。
教師準備了一張A4大小的紙,讓學生在課間按照座位順序傳遞,參考范例依次撰寫要零花錢的理由。這樣做的優點如下:第一,在傳遞過程中,學生會懷著好奇心,讀前面同學的作品,學習其長處,并思考自己如何別出心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學生“互為‘讀者”“互為寫作內容相關經驗的‘提供者”“互為表達經驗的‘促進者”。第二,這與其說是作業,不如說是有趣的課間游戲,既節省了課堂上討論和完成作業的時間,又活躍了班級氣氛,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了解。在傳遞時,時常會發生亂序,排在后面的學生爭相一睹為快,前面寫完的學生也十分關心后面的同學是如何寫的,學習和交流在十分輕松的氛圍中完成了。有的學生的作品甚至成為全班的話題,例如“滴水之恩,涌泉相報”一句引來很多學生模仿:“等我長大了給您買好東西。”“我會好好學習來回報您的。”……第三,彼此監督。按照座位排序,前后座的學生會督促中間的同學及時完成任務,并主動進行指導。此時,學生“互為‘評改者”。
教師要求學生把想到的理由寫在紙上,貌似把口語交際轉化為了一次簡短的習作。其實,寫和說之間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寫和說都是輸出,而且本次習作是實用性寫作,具有交際性質,與口語交際活動有很多相似之處。
另外,在下一次上課前,教師回收了這份流傳全班的“答卷”,課上重新出示題目,要求學生口頭回答,這樣再次將寫轉化為說。學生在沒有稿件的情況下,憑借思考和記憶,快速清晰地作答,表現得從容、自信。
綜上,周子房博士的寫作教學三大策略適用于口語交際教學。教師要創設真實的情境,設計真實的任務,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教師還要提供支架,讓學生有范例模仿;支持學生交流,讓學生互學互惠,共同提高。用紙筆做記錄,可以使思維可視化,幫助學生梳理自己的思維成果。脫稿回答,又可以使活動的性質回歸到口語交際,讓思維過程和成果保留在學生的腦海中。從口頭表達到書面表達,再從書面表達到口頭表達,恰當處理紙筆出現的時機,就能借寫作教學策略,破口語交際迷局。
參考文獻:
[1]榮維東.語文教學原理與策略[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周子房.寫作學習環境的建構[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1.天津市新海新區北塘學校
2.天津市實驗中學濱海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