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禎
【摘要】數學符號包含了符號形式與符號意義兩大內涵.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其承擔著傳遞數學信息、展示數學算法的重要任務.教師關注學生符號意識的發展,從符號的應用、概念等角度理解算法、運算的要求,可以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實效.為構建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新模式,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文章以實踐教學經驗為參考,論述了以符號認知、符號應用等活動為載體的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策略,提出了幾點提升學生符號意識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符號意識
從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實施來看,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忽視數學符號、數學運算過程的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對于部分教師來說,數學計算教學的核心在于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算法、算理,而不是對基礎的符號知識進行研究,在數學課堂上,對符號意識的培養也依靠數學計算解題來完成,學生無法正確理解數學問題的現象依舊存在,也難以把握數學計算流程與計算要求,數學計算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教師只有關注對學生符號意識的培養,重視符號本身的工具性、約束性特點,以情境、問題、計算實踐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符號,才能有效提升小學生的符號意識.
一、認識數學符號,培養符號意識
教師基于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活動的實施要求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必須為學生創造認識數學符號、理解數學符號的機會,在教學的過程中分析數學符號的獨特性、差異性特點,將數學符號與數學算法知識結合起來,才能提升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質量,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數學符號進行積極應用,講解數學符號知識,從符號的應用、差異等角度展開教學,分析符號知識與數學知識之間的交互關系.教師對符號知識進行深入的分析、應用,才能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讓符號意識根植于學生的數學思維中.
針對數學計算教學的基礎性、實用性特點,教師可以嘗試將符號素材與數學知識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展開計算學習活動.以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材“混合運算”的教學為例,在混合運算的教學中,加、減、乘、除四種運算方法融為一體,如果教師單純要求學生進行數學計算,則學生無法理解問題中的數學關系.基于這一特點,教師可以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探究活動,如給出下列數學問題:某人去超市購物,一共帶了50元錢,已知其購買了2把牙刷,單價3元,購買了4盒酸奶,單價6元,則他購物后還剩下多少錢?
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數學符號的工具性特點,即其可以歸納數學計算過程,并對數學計算流程進行簡化.在提出問題之后,教師要求學生利用基礎數學符號列出數學算式,整合數學計算方法與計算經驗.學生列式如下.
算式①:50-3-3-6-6-6-6.
算式②:50-3×2-4×6.
每個數學算式所包含的數學信息是相同的,教師要結合符號的含義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幫助學生及時掌握數學符號的應用技巧.在互動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提出數學思考問題:對比算式①和②的計算方法、計算順序,二者有什么區別?然后結合情境問題對3×2與4×6等關鍵信息進行解讀,說明相關數學算式的含義.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自主計算,結合“每種商品的價格”這一信息,讓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標記相關數學符號,以“+”和“×”為對象說明符號的具體含義與具體應用,讓學生在計算實踐的過程中分析數學符號的特殊性,整理數學計算思路,進而提升符號意識.
二、組織自主運算,培養符號意識
符號意識反映了小學生對于數學算法、算理的掌握程度.教師要在數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符號意識,就要在活動中積極開發與設計帶有自主性的運算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讓學生獨立探索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以此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逐漸形成符號意識.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加入自主運算任務,引導學生基于此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并整合數學運算過程,開展自主運算活動,為學生符號意識的發展提供實踐環境,從而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整合其符號意識.
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導入自主運算任務,積極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借由學生的自主運算過程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如教學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數學知識創新小學數學課堂,結合“問題導入,學生探究,教學互動”的多環節聯動構建全新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教師負責導入數學計算任務,開展數學學習活動,學生則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數學運算思路與計算方法,從而發展符號意識.如數學問題:村里要種植10000棵樹苗,目前已經運送了3800棵,還剩下多少棵需要運送?在提出數學計算問題之后,教師應以語言交流的方式設計數學互動任務,從知識整合、問題解答等角度入手實現讓學生“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教師可基于數學運算指導要求,鼓勵學生整合數學計算思路,并在隨后的教學中對學生提出新的數學思考問題:在對相關問題進行計算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哪些數學符號與數學算法?以讓學生從基礎的加減法運算入手,對“+”與“-”的含義、應用范圍進行討論.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從最基礎的符號知識入手,引導學生結合數學符號知識推導數學算法,從而在計算的過程中降低數學學習壓力.教師要關注基礎運算任務的導入與應用,在進行教學的同時設計難度更低的數學計算方案,讓學生在分析數學問題的同時掌握計算思路.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已經掌握的“混合運算”知識引入數學問題,對數學問題進行細化.如數學問題:村里要種植10000棵樹苗,目前已經運送了3800棵,一輛卡車每天可以運送2500棵樹苗,它還要多少天能夠完成運送任務?這里,教師結合“混合運算”的有關知識為學生導入難度更高的計算問題,不要求學生直接給出答案,而是鼓勵學生說明計算思路與計算方法,引導學生設計數學計算思路圖,從而在圖示材料中對符號知識、數學概念進行整合.在隨后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講解數學知識,導入數學應用資源,促進學生符號意識的進一步發展.
三、微課視頻展示,培養符號意識
要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活動中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教師應該嘗試應用信息化教學技術,在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以微課視頻展示數學知識,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與數學應用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微課視頻能直觀展示數學計算過程與關鍵信息,從而讓學生在分析、計算時提高符號認知能力.教師還要堅持多元育人的教育思想,依靠問題、情境的引導創新教學模式,挖掘可用的數學資源與學習材料,借由微課視頻展現符號的多元應用價值,有效提升小學生的符號意識.
教師要重視微課視頻在教學活動中的綜合應用,依靠微課視頻的直觀展示、數學應用功能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在教學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數學情境與數學知識開展數學交流活動,在微課視頻的帶動下,鍛煉學生的數學分析能力與數學應用能力,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為學生播放微課視頻,展示數學問題:甲、乙兩位教師要分別給學生平均分發小面包,現在有5名學生,甲教師準備了25個小面包,乙教師準備了5個小面包,問:每名學生能夠得到多少個小面包?在進行數學交流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對微課視頻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對于這類“平均分”的數學問題應該如何進行計算?“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計算要求并不復雜,但為了提升小學生的數學計算效率與計算技能,教師可以嘗試借由數學知識來創新數學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分別利用+,-,×,÷等符號展開計算活動,對“分面包”和“每名學生得到多少個小面包”等問題展開推導,將不同的數學符號運用到問題解決中,從數學問題的構成、數學運算順序等角度展開數學教學活動.教師要積極創新數學計算教學模式,在教學的過程中延伸數學教學范圍,要求學生結合數學符號展開數學計算,準確地掌握計算知識.之后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微課視頻引導學生進行“試錯”,逐步對數學知識進行推導、整合,掌握不同符號在不同計算要求下的應用價值.教師還可將數學計算過程與數學符號知識結合起來,在優化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同時,要求學生配合計算、驗算的過程來逐步掌握小學數學計算方法,提升學生的數學計算效率.
四、趣味數學游戲,培養符號意識
教師以趣味數學游戲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可以將復雜的學科學習任務與數學互動結合起來,構建在探究中學習、在應用中互動的數學教學方案,依靠數學游戲創新數學技能培養路徑,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幫助學生整合學科知識.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要求學生獨立整合數學符號資源,對數學符號進行實際應用,結合具體且有趣的數學游戲開展符號應用教學,通過游戲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激發學生的符號意識.
教師關注趣味數學計算游戲的導入、開發與設計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符號意識,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新的切入點.在數學計算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計算教學要求鍛煉學生的數學技能,讓學生多角度掌握數學符號知識.以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依據學生的數學實際情況組織數學知識探究活動,將學生與數學、生活和知識聯系起來設計數學游戲.如將學習興趣與數學知識結合起來,教師先讓學生獨立準備0~9的數字卡片,依靠卡片資源提出數學問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將學生分成二人小組,每個學生輪流從對方手中抽取5張卡片,利用卡片上的數字組成一個三位數、一個兩位數,然后進行乘法計算.如學生抽到1,8,2,6,9五個數字,則可以將相關數字組合為182×69等數學算式.數學符號的應用較為單一,且對于部分缺乏數學計算經驗的學生來說,其無法展開有效的乘法計算學習.對于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其拆分數字,將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轉變為混合運算,以此提升數學游戲的育人價值,對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符號意識進行訓練.對于182×69這一問題,教師可以結合乘法、加法的協同應用來改變數學教學模式,將其轉化為100×69+80×69+2×69,從而鍛煉學生的符號意識.教師要從多角度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全面建構有趣的教學模式,從而提升學生的符號識別能力.
五、設計小組活動,培養符號意識
除了基于基礎數學知識進行教學指導,教師也可以嘗試將小組活動應用到數學教學中,依靠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經驗分享來構建數學教學新模式,提升學生的符號意識.由于年齡小、邏輯理解能力薄弱、學習差異大等原因,學生在認識符號、符號應用方面不太成熟.教師可以以小組活動來推動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逐步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為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增加合作互動教學,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輕松掌握數學知識.以教學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簡易方程”這一課為例,教師可巧妙運用本課知識點組織學生進行符號與知識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解決數學問題.如對于“未知數”這一概念的教學,教師便可以由設計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析相關數學問題.如鉛筆盒里放著一些筆,鉛筆和鋼筆的總數量為6支,鉛筆的數量是鋼筆數量的2倍,則鉛筆和鋼筆的數量分別是多少?為了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教師向學生提出數學思考問題:如何表示鉛筆與鋼筆之間的數量關系?在提出思考問題之后,學生小組圍繞著“鋼筆的數量×2+鋼筆的數量=6”這個數學表示進行討論,教師則在討論中引導學生分析知識點,正確運用數學符號.針對“如何表示鋼筆的數量”這一問題,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不同的數學符號,如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等,以數學圖形代表鋼筆的數量,對數學算式進行轉化,從而得出數學圖形所代表的具體數值.教師采用集分析、創設、組織、探究、應用于一體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快速掌握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的符號意識.
結 語
綜上所述,符號意識是學生學會計算的重要意識之一,教師要從數學符號的具體應用入手,將算理、算法技巧與知識點巧妙、合理地滲透進數學符號教學中,不斷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再從互動情境、數學概念、數學算法等角度對符號知識進行應用,有效創新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模式,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
【參考文獻】
[1]白璐.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培養學生符號意識的有效措施[J].試題與研究,2023(4):146-148.
[2]黃建利.如何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J].讀寫算,2021(13):164-165.
[3]黃勝英.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培養學生符號意識的策略探究[J].教師教育論壇,2020,33(8):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