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倩倩 葉婧
摘?要:為豐富大學英語精讀課的教學資源、改善其教學手段,可利用相應語料庫平臺中的思政語料,融語言教學與隱性育人為一體。文章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讀寫教程1?Unit1為例,借助上海外國語大學建設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數據庫綜合平臺,開展將語料庫運用于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初步探索。
關鍵詞:語料庫;大學英語;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3.021
0?引言
語料庫是一個有大量在真實情況下使用的語言信息集成的專供研究和使用的資料庫(Leech,1991)。以“語料庫”為關鍵詞在知網進行檢索,我們可以看到,語料庫作為宏大的數據庫,不僅可以用來進行應用語言學等方面的學術研究,同時還可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比如有研究討論如何在語料庫驅動之下,優化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效果(孫莉2022),也有研究分析將語料庫引入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從而提升教學效果(蔡永貴2021)。文章試圖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讀寫教程1?Unit1(下文簡稱U1)為例,借助上海外國語大學建設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數據庫綜合平臺(下文簡稱平臺),從中挖掘與本單元相關的思政語料,融語言教學與隱性思政為一體,從而探索大學英語精讀課“滴灌式”課程思政教學模式,以期服務于英語教學。
1?語料庫運用于大學英語精讀課的教學實踐
1.1?利用語料庫進行詞匯教學
以U1中重點詞匯confidence和pose為例,現示范如何利用平臺資源開展詞匯教學。
(1)登錄平臺,進入語料庫科研模塊,以confidence為關鍵詞在索引行界面下進行查詢,即可得到關于confidence一詞的若干思政例句。從中挑選出既符合學生學情、又對應時代需求的例句用于教學。如下:
①I?have?full?confidence?in?the?prospects?for?China’s?development?.
②Our?whole?Party?must?strengthen?our?confidence?in?the?path,theory,system?and?Culture?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
教師可利用例句②進行英翻漢練習,學生很快能夠譯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師可繼續提問“四個自信”的出處、意義等,引導學生樹立好“四個自信”。
(2)登錄平臺,進入語料庫科研模塊,以pose為關鍵詞在KWIC界面下進行查詢,即可查看pose一詞的語境共現情況,可看出pose常用于以下搭配:
pose?a?threat?to/?pose?threats?to/?pose?a?problem/?pose?new?challenges?for,那么教師便可將以上短語作為教學重點。
1.2?利用語料庫進行篇章解析
對于篇章學習,既要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主旨,又要吃透相關語言知識點,以U1中Text?A為講解重點,現示范如何利用平臺拓展文章主旨和開展語言教學。
(1)U1篇章A?的內容是美國某大學校長在開學之際對大一新生的致辭。新青年作為祖國的希望與未來,可以說是國家最寶貴的資源,以“youth/?young?people”為節點詞,左右側區間值為5,將“the/?and/?of/?with/?to/?are/?was/?your/?our/?my/?a/?an”等設置為停用詞,子節點數值設為15,在科研模塊搭配界面下進行查詢,見圖1。
不難看出,平臺中與“youth”相關率最高的詞語有country/?nation/?creating/?future/?strong/?education等,充分表明青年與國家興盛、民族復興、創造創新等有直接關系,從而引導學生強化責任擔當意識,升華本單元主題。
(2)U1篇章A中有許多重點句型及結構,以下列句型中結構為例,結合平臺開展教學。
③The?futureis?built?on?a?strong?foundation?of?the?past.(U1)
④You?will?have?the?freedom?to?explore?and?learn?about?new?subjects.(U1)
例③中,“be?built?on”用于闡明某事物的基礎因素,以此結構為關鍵詞(勾選“連續”)在科研模塊索引行界面下進行查詢,可得到例句“?Exchanges?andMutual?learning?among?civilizations?must?not?be?built?on?the?exclusive?praise?or?Belittling?of?one?particular?civilization.”(文明交流互鑒不應該以獨尊某一種文明或者貶損某一種文明為前提),鑒于此句稍難,可將部分難度詞匯進行標注后再引導學生進行翻譯訓練,幫助學生掌握“be?built?on”用法,同時引導學生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
例④中,“have?the?freedom?to”用于表示對事物相關屬性的認定,在平臺上通過對“have/?has?the?...?to”進行檢索,得到以下包括類似結構的例句:
(1)All?countries?have?the?right?to?development.(每個國家都有發展的權利)
(2)No?organization?or?individual?has?the?power?to?overstep?the?Constitution?or?the?law.(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
(3)We?need?to?have?the?wisdom?to?dissect?these?problems?;?more?importantly,we
Need?to?have?the?courage?to?take?actions?to?address?them?.
(我們既要有分析問題的智慧,更要有采取行動的勇氣。)
綜上,同類型的結構有“have/?has?the?freedom/?right/?power/?wisdom/?courage?to”,所以除了課本中的結構外,還可引導學生掌握其相似結構,做到舉一反三。
1.3?利用語料庫進行翻譯講解
本節將以本單元漢翻英(孔子)為例來展示如何利用語料庫進行翻譯教學。
1.3.1?語料庫與背景知識
想要翻譯好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就一定要了解其相關背景知識,教師可以設置教學活動,以“孔子”一詞開展頭腦風暴,喚醒學生記憶,學生也許很快就會說出“《論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等相關內容。以“孔子”為單詞,在科研模塊詞頻下進行查詢,我們會發現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孔子及《論語》出現過18次,例如:
(1)Confucius?said,“Do?not?do?to?others?what?you?do?not?want?others?to?do?to?you.”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Over?2,500?years?ago,the?great?Chinese?philosopher?Confucius?had?this?to?say,“What?a?joy?to?have?friends?coming?from?afar!”
(早在2500多年前,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就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3)Confucius?said,“He?is?not?concerned?lest?his?people?should?be?poor,but?only?lest?what?they?have?should?be?ill?apportioned?.?He?is?not?concerned?lest?they?Should?be?few,but?only?lest?they?should?be?divided?against?one?another?.”
(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可見孔子作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
教師可趁此機會補充一些《論語》中大家耳熟能詳的句子及英譯本,助其提高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
1.3.2?語料庫與翻譯技巧
除背景知識外,翻譯技巧是翻譯教學中一大重點。以以下兩句為例:
⑤不研究《論語》,就不能真正把握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U1)
⑥在21世紀的今天,孔子的學說不僅受到中國人的重視,而且也...(U1)
例⑤中,在翻譯“不研究《論語》”這句話時,我們會發現增添主語“one/people”后才能確保譯文意思的完整性。這是漢英翻譯常用技巧之一,增譯。進入語料庫教學模塊中的翻譯技巧與策略,選中“增譯”進行檢索,平臺便大批量的呈現使用了?“增譯”技巧的例句,可供學生學習使用。見圖2。
而在例⑥中,情況恰恰相反。“在21世紀的今天”中,為避免譯文累贅,“的今天”是不進行翻譯的,這就使用到了另外一個翻譯策略“省譯”。教師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展示平臺中有關“省譯”的例句。
1.3.3?語料庫與重點句型
除翻譯技巧與策略外,重點句型是另外一大重點。本翻譯有以下重點句型:
⑦不研究《論語》,就不能真正把握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U1)
⑧《論語》是…對后來歷代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U1)
⑨孔子的很多思想…對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U1)
例⑦中,“不…就不能…”這個結構對應的翻譯是“not...without...”,以“not...without...”為關鍵詞(勾選“共現”)在科研模塊索引行下進行查詢,可得到以下示例:
1.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is?prosperous?and?strong?.?It?would?not?exist
Without?the?CPC.(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新中國的繁榮富強。)
2.A?visit?to?China?would?notbe?complete?without?seeing?the?terracotta?warriors?andhorses.(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
3.We?hardly?notice?natural?resources?such?as?air,water,soil?and?blue?sky?when?we?have?them.?But?we?will?notsurvive?without?them.
(空氣、水、土壤、藍天等自然資源用之不覺、失之難續。
以上例句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not...without...”這一結構,它可以對應多種翻譯,如“沒有…就沒有…/不…就不算…/不….就不能…”等。同時這些例句也囊括豐富的思政元素,如共產黨精神、中國傳統文化及珍惜自然資源。
例⑧、⑨中的重點結構相同,都是“對…產生影響”,事實上此結構在漢翻英中出現的頻率極高(以歷年大學英語四六級為參考)。我們以“產生影響”為關鍵詞在科研模塊索引行下進行查詢,可以得到如下翻譯方式:
產生haveexertcreateyieldproducea/?an(什么樣的)widespreadprofoundgreatmajorhugelong-lastingsignificantfar-reachingcomprehensive影響effectinfluenceimpacton利用該平臺這樣我們幾乎是地毯式窮盡式地挖掘了有關“產生影響”的各個版本譯文,教師可將該表格作為語言重點去講解。
2?結語
將語料庫運用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借助其大批量呈現、真實語境再現等優點,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打破傳統外語教學中語料與現實實際脫節的壁壘。文章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讀寫教程1Unit1為例,展示了平臺中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僅為將語料庫運用于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初探,如何將語料庫運用于課前、中、后等各個環節,引導學生去挖掘平臺中的思政語料,實現課堂翻轉,這是值得進一步探索的。
參考文獻
[1]蔡永貴,余星.基于語料庫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J].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21,(3):1115.
[2]孫莉.語料庫數據驅動下大學英語聽力教學實證探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2,(4):265268.
[3]Leech.G:?The?state?of?the?art?in?corpus?linguistics.?In:K.?Aijmer.K.&B.Altenberg(eds.),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