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興萍
摘? ?要:小學語文與數學、美術、科學、信息、書法等進行跨學科整合教學,有助于利用其他學科的優勢,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與整合知識的能力。語文教師需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教材文本的特點創設最佳的課堂學習情境,在學科整合教學中幫助學生識記課本知識,提升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整合策略;學生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3)34-0026-02
小學語文跨學科整合教學指小學語文教師根據語文學科的文體特點,將小學語文有針對性地與數學、美術、科學、信息、書法等學科知識相聯系、融合,是有助于小學生獲得更好身心發展的學科整合,體現了語文教師的“大語文”觀。小學語文教師在做教學設計時,要結合語文教學內容的特點,拓寬小學語文學習和應用的范圍,引導學生將語文學習內容與其他學科教學內容進行交叉和整合。
一、語文與數學相整合
語文和數學是小學階段的兩大基礎學科。語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數學是所有自然學課程教學的中心。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題意是第一步,如果學生語文基礎不牢固,就會缺乏理解文本的能力,對數學的題意理解也會存在困難。可見,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數學學科的學習。
以一年級上冊課文第一課《秋天》為例。本篇課文描寫了天氣、樹葉、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點,呈現出獨特的秋日風光。整篇課文共有三個自然段,每一段觀察的對象、角度都不相同。本課的學習目標之一是“認識10個漢字,會認會寫‘了、子、人、大四個字?!毙W生由于年齡較小,剛開始認字,在字形、筆順和筆畫上特別容易出錯。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數一數每個字的筆畫,如“了”字兩筆畫,“子”字三筆畫,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識記生字,也有助于一年級小學生數數和計算能力的提升。
二、語文與美術相整合
語文學科與美術學科具有相通性,都是通過想象表達深刻的內涵,只是呈現形式有所不同。語文優美的語言描述和美術美好的圖畫意境,都能帶給人美的享受,這體現了語文與美術學科的關聯性。
以二年級上冊課文第八課《望廬山瀑布》為例。本詩從香爐峰入筆,運用夸張的手法, 展現出了廬山瀑布的壯觀景象,仿佛一幅鮮活生動的山水畫。語文教師在教學這首詩時,先展示三張瀑布圖畫,讓學生談一談喜歡哪一幅。學生在觀察中不僅認識到了瀑布的形態特點,而且有學生觀察到:瀑布高度越高,水勢越大,景象越壯觀。教師通過瀑布圖片導入,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在教學中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此外,教師需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飛流直下三千,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畫面。學生在語言描繪中既理解了詩歌內容,又感受到了李白所描繪的廬山瀑布的壯觀景象。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將想象中的畫面與多媒體上展現的三張瀑布圖畫進行比對,思考:這三張瀑布圖畫,哪一張最能展現“飛流直下三千,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畫面。學生明顯看出瀑布高度最高的圖畫,更能展現李白描繪的瀑布畫面。
三、語文與科學相整合
語文的人文性與科學的嚴謹性相整合,不僅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更有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拓展。小學語文教師將小學語文和小學科學進行跨學科整合教學,能引導學生接觸新的知識領域,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充分發揮兩個學科的積極作用,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以一年級上冊第十三課寓言故事《烏鴉喝水》為例。這一課主要講了一只烏鴉通過努力想辦法喝水的故事。學生從故事中明白了遇到困難時要多動腦,不要放棄,要認真思考問題,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并學會運用身邊的事物幫助自己解決問題。教師在進行《烏鴉喝水》教學時,把小學科學《力與運動》有關水、材料,以及力的內容進行整合,和學生一起進行科學實驗。教師和一名學生合作做實驗,其他學生觀察。教師把一顆顆小石頭漸漸放入水瓶中,水瓶中的水位慢慢上升;教師再把一個個小木棍漸漸放入水中,水瓶中的水位沒有變化。教師一邊做實驗一邊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可以讓學生對烏鴉喝水的故事有更深刻的認識,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印象。
四、語文與信息的整合
語文與信息的整合,主要是指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為語文教學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可以把語文課堂與互相網信息聯系起來,使語文課堂更加生動有趣,促進文字與畫面、音樂、動畫等相結合。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調動感官參與識字、閱讀等,能夠追尋和探索更加廣闊的知識,享受語文學習的快樂。
以一年級上冊第四課《四季》為例。本文是一首充滿童趣的詩歌。這首詩歌主要通過描述草芽、荷葉、谷穗和雪人展現四季的風貌。同時,這首詩歌運用擬人和排比手法,語言生動親切,能引發學生對生活的感悟。由于一年級小學生對于事物缺少持續的耐心和注意力,不喜歡文字較多的文本,因此,語文教師利用信息學科特點進行情景教學,在課堂導入時展示有關四季的圖片,能幫助學生辨識季節,識記課文內容。
五、語文與書法的整合
書法是一種展現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書法教學指教師引導學生對書法作品進行欣賞,使學生體會文字美,提升認真書寫的意識。教師將書法教育融入小學語文知識教學,有助于學生知曉漢字的由來,了解筆畫、筆順,明晰漢字的布局、結構特點,認同漢字的美,規范漢字書寫,提升審美能力。
如在一年級上冊進行識字教學時,語文教師把“月、日、鳥、兔”等字的發展演變過程融入寫字過程中,有助于學生認識漢字、理解漢字的意思,提升語文學習興趣和書寫漢字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展示不同書寫水平的漢字,可讓學生在對比中辨識書法并提升書法欣賞水平。教師引導學生效仿最好的書法作品進行臨摹,并且以比賽的形式進行評比,把最優的書寫作品粘貼到班級門口,有助于學生了解書法的相關知識,提升鑒賞書法的能力,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