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音樂教學的開展,旨在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然而,受到流行音樂的影響,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發展受到了一定的沖擊。當下的一些年輕人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缺乏深入了解,過度關注流行音樂的發展,導致個人音樂審美能力發展不夠全面。因此,文章提倡將民族音樂融入小學音樂教學,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音樂審美能力,全面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小學教育;音樂教學;民族音樂;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王盈惠(1994—),女,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蓮花學校。
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民族音樂是教學重點。然而,當下音樂市場發展迅速,流行音樂在人們生活中廣泛傳播,導致年輕人對流行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民族音樂的發展有所忽視。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小學音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推動中國優秀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
民族音樂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是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所誕生的璀璨文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民族音樂文化,深刻理解和體會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從而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積極了解民族音樂文化,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
一、良好的氛圍營造
(一)設計課前導入
興趣培養是促進教學開展的重點,學生之所以對學習的興趣不高,主要是因為學生并未正確認識到音樂學習的重要性,無法集中精力于課堂之上,影響到了課堂學習質量的提升。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氛圍的營造對于學生開展學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當更加注重課前導入設計,結合學生的興趣取向以及民族音樂的特點進行課前教學內容的設計,突出民族音樂的特點,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到民族音樂的起源與發展。在設計課前導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構建生動化的課堂,帶領學生進入民族音樂文化的學習過程中,深刻了解音樂文化背后的含義和故事,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產生濃郁的興趣[1]。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一段動畫短片,其中包含民族音樂和生動的動畫形象,以將學生帶入民族音樂課堂中,深刻體會到民族音樂的樂趣所在。動畫短片生動的人物形象和趣味的情節設計,能夠讓學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課堂之上,使其認真跟隨短片的內容,了解音樂的發展歷史,這種方式有助于學生展開自主化的學習。教師可以設計多個動畫短片,讓學生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歷史產生濃郁的興趣。
為了能夠加強學生對于民族音樂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根據音樂進行舞蹈動作的改編,讓學生跟著音樂舞動,這樣可以增強音樂學習的樂趣,使學生認真感受音樂所帶來的魅力。另外,在民族音樂的演奏過程中,涉及不同的傳統樂器,包括古箏、琵琶、月琴等,教師可以通過不同樂器的演奏來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音樂氛圍,這樣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加強民族音樂文化的宣傳
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開展過程中,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課堂教學,主要是為了促進民族音樂的發展與傳承。小學階段的學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無法正確判別優秀的音樂作品。在教學引導的過程中,音樂審美能力的提升能夠促使學生快速識別出優秀的音樂作品,真正欣賞和感受音樂的魅力所在。在當下的教學發展過程中,許多學校對于音樂教學的開展重視度不足,導致學生在課堂之上所學習到的專業知識較少,進而影響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發展。在教學開展過程中,學校應當加強民族音樂文化的宣傳,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到本土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所在,積極跟隨教師的腳步,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2]。例如,民族音樂的教學可以從歷史文化上切入,讓學生對于民族音樂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不同的優秀民族音樂作品,使其切身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另外,在教學引導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站在專業的角度上剖析音樂作品本身,帶領學生正確認識優秀的音樂作品,進一步塑造學生良好的音樂審美能力。
(三)構建適合的教學環境
在音樂課堂的建設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當下教學的發展,教師應當根據時代發展的潮流以及學生的興趣取向,構建全新的教學環境,進一步提高教學的質量。民族音樂包含著深厚的民族情懷,圍繞民族特色、民族文化進行教學環境的構建,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不同的文化特色,深入民族環境中認真學習民族音樂,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讓民族音樂的光輝變得更加強大。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音樂文化,教師可以構建適宜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沉浸其中,正確認識民族音樂,提高自身的民族音樂素養。例如,《勞動最光榮》這一章節中包含了許多關于勞動的兒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歌詞內容設計不同的表演動作,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邊唱邊表演,這樣可以提高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3]。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講述不同的勞動歌曲背后的故事,促進學生對勞動的正確認知,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觀,保障學生的成長。民族音樂文化的學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這是民族音樂文化所具備的教育功能。
二、加強對于民族音樂文化融入的重視
(一)轉變教學觀念
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凸顯出民族音樂的魅力所在,而新型的課堂建設注重的是民族文化的傳播,讓學生在理解民族文化的基礎上開展專業音樂知識的學習,促使學生的音樂素養有進一步提升。當下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數據的高速化傳輸使得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到的信息內容更加廣泛,這導致學生在課堂之上無法產生濃郁的學習興趣,反而更加關注一些流行音樂作品,也影響到了我國優秀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在當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更加注重民族音樂文化的滲入,根據時代發展的潮流進行教學觀念的更新,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全新的音樂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在課堂之上加深學生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了解和認知,激發學習興趣,進一步推進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與傳承[4]。例如,《星空》這一單元中包含了許多優秀的兒歌作品,這些作品充分反映了兒童的童真以及充足的想象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音視頻技術進行情境化課堂的構建,使學生完全沉浸其中,從而激發學生認真學習民族歌曲的積極性,使其深刻感受到民族歌曲的魅力所在。傳統民族音樂與不同的場景相結合,能夠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加深對于音樂本身的理解,體會到音樂中不同的情感變化。教育信息化改革能夠有效推進音樂教學的開展,教師必須結合新型的教育理念,更好地突出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讓學生對于民族音樂文化學習產生濃郁的興趣。
(二)組建專業的教師隊伍
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應當站在專業的角度來引導學生欣賞優秀的音樂作品,這對于教師的專業水平有著較高的要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文化,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加強文化自信。因此,學校應當注重專業教師隊伍的組建。具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能夠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制訂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民族音樂文化,提高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在專業隊伍的組建過程中,學校首先需要建立嚴格的招聘體系,根據小學音樂專業來進行音樂教師的選拔,從學歷、經驗等多方面進行嚴格化的審核,進一步保證音樂教師的質量。在日常培訓的過程中,學校應當建立專業化的教師培訓體系,根據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需求,制訂完善的培訓課程,促使教師能夠在培訓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在教學實踐的開展過程中,學校需要檢驗教師對于民族音樂文化滲透的基本情況,并對教師的教學實踐進行評價,這樣可以全面提高民族音樂教學的質量,讓學生能夠在濃郁的學習環境下提高個人的音樂素養[5]。
(三)定期開展民族音樂的演奏活動
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只能夠在課堂之上學習到相關的音樂知識,知識面較為狹窄,難以提高音樂方面的能力水平。在現代化教學的開展過程中,為了能夠讓民族音樂文化全面滲透進課堂教學,且讓學生對于民族音樂文化有更加全面的認知,學校應當定期開展民族音樂演奏活動,利用不同的傳統樂器演奏不同的民族音樂,讓學生能夠深刻感受到民族音樂的魅力所在。教師不僅需要在活動內容的設計中加入民族音樂,在活動場景的布置上,更是要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不同的民族音樂所傳達的理念不同,結合音樂的主題和風格,創設不同的活動場景,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融入音樂的世界。例如,在《春來了》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展示古箏、琵琶、豎笛等不同樂器的合奏曲目,促使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到民族音樂的魅力。中國傳統的樂器具有深遠的歷史韻味,在演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演奏需求進行演奏風格的調整,這樣可以使得學生沉浸于民族音樂的欣賞過程中。相較于當下的流行音樂而言,民族音樂更具有深意,在教學指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民族音樂的演奏來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使其更加關注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
三、創新教學內容
(一)開發更多的民族音樂教學內容
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開展過程中,部分學校在教學體系的構建上存在一定問題,導致學生無法在課堂之上學習到足夠專業的民族音樂知識。在現代化教學體系的推動下,小學音樂教學的開展引起高度重視,為了促使學生在課堂之上學習到更多專業的民族文化知識,對于民族音樂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師應當創新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之上接觸到不同的民族音樂文化,全面提高學生的民族音樂素養。在教學創新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開發更多民族音樂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欣賞民族音樂作品后建立正確的音樂審美,有效領悟優秀作品的魅力所在,以此促進學生的成長。在開發民族音樂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基于本土音樂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圍繞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創新改編,讓學生能夠更加關注本土音樂文化,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進一步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和傳承。例如,在《歌聲與微笑》這一章節的學習中,豎笛的練習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演奏方式,教師可以結合本土經典的民族音樂或者是兒歌來進行豎笛演奏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在掌握豎笛演奏技巧的同時,演奏出更多的民族音樂,深刻體會到民族音樂演奏過程中的樂趣,從而認真沉浸于課堂學習之中,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設計全新的民族音樂教學課堂
在當下的小學音樂教學開展過程中融入民族音樂文化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民族音樂素養,保障課堂教學的質量。在現代化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育信息技術的應用十分常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設計全新的民族音樂教學課堂,將學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課堂之上,認識不同的傳統樂器,熟悉不同的民族音樂作品,進一步推進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詳細介紹民族音樂的發展,指導學生在演奏過程中的重點內容和注意事項;也可以通過音樂模擬器,讓學生熟悉旋律,鍛煉學生的音準,使其在樂器演奏時準確把握節奏、音律變化等,對于基本的樂理知識有深入的認知。例如,在學習《歌聲與微笑》這一首歌曲時,教師可以通過虛擬課堂的構建,將學生帶入歌曲演唱的場景中,配合上不同的傳統樂器,營造出更加濃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進行歌曲的學習,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另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環境的局限性,學生對于許多傳統樂器并未有全新的認知,教師可以通過虛擬課堂的構建,呈現出不同民族樂器的演奏過程,讓學生能夠深刻感受到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所在。
結語
小學音樂教學的開展旨在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尤其在教育啟蒙階段,加強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滲透,能夠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懷和文化自信。教師應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全新的音樂課堂,讓學生接觸到不同的民族音樂和傳統樂器,提高對音樂的興趣,沉浸其中,從而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促進個人成長。
[參考文獻]
[1]李佩佳.民族音樂與小學音樂教育的融合路徑[J].中國文藝家,2022(6):127-129.
[2]余娜.小學音樂教學中傳承和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實踐研究[J].智力,2022(9):49-51.
[3]吳婷.融入民族音樂文化 讓課堂更有魅力[J].基礎教育論壇,2022(8):9-11.
[4]蒲雪.試析小學音樂課堂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策略[J].新課程,2022(8):120-121.
[5]姚麗麗.民族音樂文化視域下的小學音樂教學[J].江西教育,2021(3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