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科作為極其重要的一門基礎學科,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能夠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拓寬學生的文學視野。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在新課改背景下悄然興起,對于提升語文學科的教育質量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從高中階段語文教學出發,探究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應用原則及應用路徑,希望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群文閱讀;高中語文;應用原則
作者簡介:于小花(1977—),女,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第二中學。
眾所周知,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而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方面作用有限,并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高中階段是學生學業發展的黃金期,學生的各項能力培養與提升都勢在必行、刻不容緩,語文閱讀作為培養其綜合學習能力的關鍵路徑,也需要進一步創新。基于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群文閱讀教學模式逐漸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注,并逐步被推廣應用,針對該教學模式的深入探討研究,具有積極意義。
一、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自古以來,無數文人墨客均強調閱讀的重要價值,并且成就了無數優秀文學作品,傳承著我國偉大精神的文化精粹。而高中階段的語文教育教學,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科素養和優秀的學習能力,并提升其文學素養。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應逐步引導學生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拓寬閱讀范圍,提升閱讀綜合能力?;诖耍诟咧姓Z文閱讀教學中引入群文閱讀模式,將充分發揮該新型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有效提升高中生的閱讀量,在拓寬學生文學視野的同時,為其思想認知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支撐,并將在群文閱讀中逐步啟發學生感知文學內在的韻律美和內涵美。此外,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應用,更是對傳統語文閱讀教學的一種創新與變革,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可進一步獲得新的學習體驗,也可在廣泛閱讀中掌握更多的文學常識,并逐漸延伸到寫作、演講等一系列學習活動中,進而達到提升學科素養的綜合目標。
二、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 一)興趣原則
基于語文新課程標準,想要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就必須在應用群文閱讀模式的過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則,以最大限度發揮這一新型教學模式的優勢和價值。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繁重的學業壓力,所能分配到閱讀上的時間少之又少。而教師作為學生學習路上的引導者,應促使學生主動進行閱讀。為此,群文閱讀教學必須遵循興趣原則,借助興趣最內在、最核心的驅動力,促使學生逐步投入群文閱讀中,擴大閱讀量。在興趣原則的作用下,學生將進一步產生深刻閱讀、深度探索的意識,發現文學作品的魅力和價值。久而久之,將形成正向的刺激循環,使學生感受到群文閱讀的無窮魅力。同時,教師應根據學生學情特點,進一步依托教材篩選出可以吸引學生閱讀的篇章,更重要的是必須保證群文閱讀之間的關聯性,這樣學生才能從興趣出發,循序漸進地完成系列篇章的閱讀任務[1]。
(二)主體原則
在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遵循主體原則,這與新課改提出的教學要求相契合。高中階段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較強,但在繁重的學業壓力下,學生對閱讀活動的興趣較弱,如果能在閱讀活動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必然能讓閱讀教學事半功倍。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采用的閱讀教學形式,容易局限學生的思路和行為,按照套路化單一化的閱讀模式開展,所能達成的閱讀教學成效必然不佳。而遵循主體原則的群文閱讀模式,能讓學生在不斷地深入閱讀中加深思考,加強探索,提高認知,進而真正從群文閱讀中獲得自我提升。同時,在遵循主體原則的基礎上,語文教育工作者應注意發揮教育引導作用,避免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出現迷失方向的問題,影響群文閱讀的進程和效果。適當給予學生引導和幫助,將更好地凸顯出群文閱讀的教學功效,使高中語文教育工作煥發無窮的魅力。
(三)延伸原則
群文閱讀比常規閱讀教學更具有延伸性,除了在閱讀材料方面的延伸,教師還應進一步在課堂上結合多種元素進行延伸教學,發揮群文閱讀的教學價值。一般來說,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時,需要找準切入點,選取合適的閱讀題材作為群文閱讀的核心內容。而在切入點的選取上,教師可從多元角度出發,建立群文閱讀的有效路徑和閱讀體系,進而形成科學的閱讀教學辦法。如從文章的題材出發,組建群文閱讀核心內容,能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同類型題材內容的典型特征,掌握相關技巧與辦法。從文章的主旨出發,能分析對比多篇文章,促進學生對其中表達的思想感情的深入領悟,形成情感共鳴。此外,還可從文章的寫作手法、寫作對象等角度出發,進行充分的閱讀延伸。每一種閱讀延伸形式,都將在無形中豐富高中生的閱讀體驗,給學生更多閱讀選擇。此外,群文閱讀的延伸原則,還表現在閱讀及寫作、演講等其他形式的學習活動上,通過群文閱讀進一步引導學生開展寫作活動、演講活動等,是群文閱讀價值的又一重要彰顯。
三、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一)教研出發,構建閱讀教學體系
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無論是難度還是廣度均要比其他學段更高,在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面臨一定挑戰,教師要不遺余力地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而群文閱讀與其他常規閱讀辦法又有所區別,教師必須研讀大量文學作品,并依托原本的教材內容,進一步探尋群文閱讀教學的切入點,組建合理的群文閱讀材料,供課上教學及學生閱讀使用。這也就給教師提出了挑戰,即教師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好一系列工作,包含群文閱讀的主題、群文閱讀的材料以及群文閱讀的方法設計等,工作量較大。因而,在新時期下想要真正有效地運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可以嘗試從教研出發,發揮教研工作的優勢,深入挖掘閱讀內容,并集中教師智慧,解決各類教學重難點問題。有了教研組的支撐,群文閱讀教學將集思廣益,整體效果必然更佳,教學體系也必然更加完善[2]。例如,在教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這一篇選文時,為了合理完成群文閱讀任務,以有效發揮這一經典文學作品的熏陶價值,教師與教研組成員一同對本次群文閱讀任務進行探討與商定,分別從群文閱讀的主題、閱讀的內容,以及閱讀中重點培養的目標、評價的標準等,進行全方位設計,并找準側重點,讓群文閱讀的教學體系更加完善也更有價值。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得到有效的指引和鼓勵,開展高效的群文閱讀活動。
(二)合理切入,組織群文閱讀材料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群文閱讀材料是決定整體閱讀效果的關鍵,因此,教師必須分配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用于組織群文閱讀材料,找準閱讀切入點。如果選擇不當,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抵觸心理,從而導致教學成效不佳。教師應從學生基本學情出發,根據教材內容,探究群文閱讀的切入點。新教材包含豐富的優秀文學作品,并且是圍繞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選擇的各類讀物。教師可依托教材,找出閱讀材料的組合辦法,實現根本教學目標。當然除教材外,還必須根據前期敲定的主題,篩選合適的閱讀材料。這樣能讓高中生在閱讀中清楚地了解閱讀的目標,并深入思考、發展思維。在此基礎上,閱讀材料的選擇要注重難易相當,盡量保證學生能夠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循序漸進提升閱讀水平[3]。例如,從《采薇》這篇選文出發,教師可考慮結合文章的題材,文章的出處,或是文章的內容主旨,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綜合分析下,教師一共篩選了同類型的詩歌體裁 5 首,作為群文閱讀素材,有《歸園田居》《孔雀東南飛》《氓》等。所選擇的5首詩歌難度呈梯度上升,學生能夠逐步在閱讀體悟中,獲得詩歌閱讀的技巧與常識,并感悟該種題材背后的文字美、文學美、意境美等。
(三)監督指導,豐富群文閱讀形式
群文閱讀形式是閱讀教學的關鍵。高中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文學基礎知識,并且在閱讀中積累了一些經驗,但在群文閱讀方面仍然缺乏科學經驗支撐。對此,教師要注意在這種新型閱讀教學模式下發揮好教學引導與監督作用,讓學生能夠自主完成預設的群文閱讀任務,取得理想的閱讀教學成效。而且更重要的是,高中生容易陷入應試誤區中,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做好指導監督,發揮好引路人的作用。另外,教師要注意跟進學生的閱讀情況,包括閱讀過程中的感悟,閱讀中的技巧辦法運用,閱讀后是否學以致用,等等,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群文閱讀教學進程,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收獲[4]。例如,在國家強調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的背景下,教師以“我讀工匠精神”為主題,組織群文閱讀活動,為學生安排閱讀任務。教師首先為學生推薦了幾篇典型的體現工匠精神的文學作品,供學生自主選擇對比閱讀。隨后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提出一些啟發閱讀問題,并要求學生提交閱讀感悟。教師從學生提交的內容中,分析判斷其群文閱讀進展及成效,靈活調整后續指導方式。閱讀結束后,教師鼓勵學生開展閱讀交流討論會,深化閱讀成效。
(四)結合實踐,鞏固群文閱讀效果
閱讀教學,絕不能單純地以常規形式為主,還應增加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將所學、所讀、所悟運用起來,鞏固閱讀效果。對于高中生面臨的學業繁重的壓力,教師有必要在教學中適當為學生放松身心,以達到勞逸結合的目的。而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活動與實踐結合能發揮這種積極價值,激發學生閱讀熱情。同時,高中語文群文閱讀中,有極為豐富的實踐切入點,教師只需做出合理選擇,便能讓學生有效融入其中,并學以致用。如演講比賽、征文比賽是讀寫結合的實踐路徑,角色表演、情景劇等形式是獲得深刻感悟的辦法。教師應盡量保證實踐的多元性與實效性,讓學生能從中獲得有效提升。例如,在教學《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時,教師組織了一次以寫作手法為切入點的群文閱讀實踐活動,為學生篩選了寫作手法相似的幾篇閱讀材料,如《登泰山記》《故都的秋》等,要求學生閱讀后,按照課上教學的閱讀分析辦法,重點比對不同文章中景物描寫的方式特點,進而結合閱讀理解,進行景物仿寫實踐。這種聚焦細致的閱讀實踐任務,能讓高中生清晰掌握閱讀目的,并在閱讀結束后學以致用,達到深度鞏固閱讀效果的目的。群文閱讀的實踐形式絕不局限于以上幾種,教師可根據學生學習情況、教學情況靈活調整,讓整體閱讀更有價值。
(五)定期回顧,交流群文閱讀技巧
在群文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定期回顧,并與其他同學交流閱讀技巧。高中生學業壓力大,很多時候記憶容易出現遺忘,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定期回顧,以達到深化閱讀成效的目的。而且在回顧過程中,學生能不斷摸索總結經驗,逐步找出更適合自身群文閱讀的學習辦法[5]。當然,教師也有必要做好回顧總結工作,集合多方力量,進一步完善群文閱讀活動,規范閱讀教學辦法,以實現更為全面的閱讀教學。例如,在組織群文閱讀活動時,教師應秉持開放性原則,在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后,嘗試在同年級多個集體中開展閱讀總結交流回顧活動,為高中生提供交流的機會與平臺。在這種交流研究下,學生集思廣益,激起思維的火花,也將產生深刻的閱讀體驗。教師還可利用班級內部的線上教學云平臺,開設群文閱讀的專題板塊,供學生交流討論,當學生完成閱讀后,可集中于這一區域交流閱讀經驗,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階段語文教師應積極引入群文閱讀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閱讀多篇優秀文獻,加深閱讀理解,掌握閱讀技巧,并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當然教師也要注意優化群文閱讀教學辦法,改進教學路徑,最大限度地發揮群文閱讀的價值,為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李瑤.淺談群文閱讀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路徑[J]. 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23(4):8-9.
謝劍宏.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現代散文教學中的應用[J]. 中學課程輔導,2023(2):57-59.
駱成秀.“群文閱讀”教學法在高中古代詩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新課程研究,2022(1):66-68.
孫煒康.“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J]. 新課程研究,2021(22):70-71.
仇鈺佳.“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摭談:以《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為例[J].教學考試,2021(19):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