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曼
摘? 要:語文是一門知識淵博的學科,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都離不開它。我國歷史悠久,擁有深厚的優秀傳統文化底蘊,了解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對個人、社會和國家發展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從學生發展與社會需求角度看,小學語文教育不僅要教會學生閱讀能力,還要培養他們的文化和精神,從基礎做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構建。分析當今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及問題原因,對真正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轉變為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教學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促進小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和世界觀,同時實現小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推進學生全面發展。對中華民族而言,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命脈,代表著最主流的中華文化和精神所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可以加強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生群體中的傳承和發揚,使小學生受到傳統優秀文化的熏陶。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在總目標中表明:“熟悉豐富的中國文化,掌握民族文化智慧。尊重文化多樣性,從人類最好的文化中吸收營養,提高文化質量。”然而在當今時代,教育大環境已經不同于以前,中國傳統文化教學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受到了來自各個方面的沖擊。時代變遷改變了很多東西,在受到不同思潮的影響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否還仍能夠安下心來研習傳統文化的精華;舊有的課堂內容和形式能否在新環境下繼續保持教學的效果;城市化對受教育主體即小學生的影響又如何;在商業化浪潮下,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如何在各種外國文化沖擊下保持強大的生命活力,繼續引領小學生群體的發展;新時代如何推進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開展,都是需要當前教育工作者重點關注的問題。
一、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五千多年演進后,反映民族特色和風格的文化總稱,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各種風俗、節日、文字乃至建筑,都可以成為傳統文化的載體,通過教育可以實現文化的傳承,其中語文教育又代表著最寬泛的文化內容的傳承方式。我國傳統文化自漢開始以儒家文化為核心,歷經千年的思想融合與文明碰撞,逐步形成了諸如道、佛、法等思想流派。中華文化是中國精神的重要構成因素,是民族精神的文化內核,同樣也是時代精神的傳承基礎。
二、小學語文教育現狀
(一)小學語文教育的要求
人的教育是通過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有意識地促進教育成果,響應預期的教育目標。它是由教育環境、受教育主體、教學主體、教育方式、教學內容等共同構成的一個統一有機體,在人的教育和個體發展中具有關鍵作用。語文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一個好成績,更是為了有一個良好的文學素養。小學語文教育不同于幼兒園教育和高年級教育,此階段的教育教學兼具系統性和基礎性,兒童處于心智發展的特殊時期,開始有能力進行一些較為復雜的邏輯思考,但思維還不完善。
(二)語文教學在小學教育中的作用
語文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地位極其特殊,它不同于其他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課程,而是一種最為基礎的教育,鍛煉人的社會交流能力,是學習其他知識的基礎。語文教育的重要性在當代中國不言而喻,從基礎性的學前教育起步,到基礎的小學階段,再到初中、高中乃至大學,都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存在于教育體系中。語文教育的重要性也體現在其本身學科的文化豐厚性上,它是各種形式的文化物化成的一門科學,包含著文化知識體系的縱向的深入和橫向的擴展。所謂縱向的深入,可以理解為基于中華文化發展,而形成的系統性文化體系,既包含著當代中國主流精神和文化,也可以追溯到歷史中,提煉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橫向的擴展可以理解為各種文化體系的融合,中外文化碰撞的成果也會在語文教學中有所體現。語文作為一種基礎的工具,對小學生認識世界、接受文化教育、提高語文素養有重要的意義。
三、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人的一生中,兒童期是成長最迅速也是最關鍵的階段,對以后個人綜合能力的發展起到奠基作用。小學低年級學生尚屬于兒童階段,心智與心理發展不成熟,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因此在素質教育逐漸推進的今天,我國兒童教育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應注意的關鍵點是:為了兒童的一切——不論是智力的還是情感的、生理的還是心理的、品德的還是人格的。培養健全的“人”是教師最終的教學理想。小學教育應成為一種塑造小學生心智良好發展的重要手段。在教育制度改革中,1999年全國第六屆教育工作會議決定要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全面育人”的理念。在教學中不斷積極探索,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終身幸福”為終極目標,是當代教育的一個基本理念,也是小學教育工作者對小學生群體最大的負責。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創造了系統的思想文化體系及其深厚的精神內核,蘊含人類生活的深刻真理,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境界。優秀傳統文化可以深入學生心靈,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提高他們的人文素質。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教育,可以為小學生的個人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促進學生樹立全球視野及其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推進愛國主義教育
目前,我國正在全社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育發展尤其是小學教育發展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實,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構建出深厚的文化自信,培養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諸多歷史故事,都蘊含了培養學生愛國主義、增強民族意識的價值。有《蘇武牧羊》等古典故事,也有《黃繼光》等近代英雄故事,更有現代《一面紅旗》《中國救援隊,真棒!》等鼓舞人心的文章,貫穿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線索,宣揚著中國精神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四、小學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問題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應滲透到小學語文教育的各個方面,每一個經典成語的運用,一次象征著精神文化的比擬,都是傳統文化在學生生活、學習中的體現。但是,現在的傳統文化教育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當今時代,經濟社會大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也需要注重一個實際存在的問題,那就是傳統文化觀念受到沖擊。在經歷社會大潮的快速變化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面臨著更多因素的影響,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可能更多浮于形式,導致文化內涵流失。經濟發展也催生出一系列的問題,城市化造成了許多偏遠地區的家庭人員外流,形成留守群體,處于教育初級階段的孩子是留守群體中一個大部分。各種外來文化沖擊,浮躁、形式化現象愈發凸顯,值得關注。
(一)教育系統對傳統文化重視不夠
目前教育系統內部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不到位,存在欠缺傳統文化意識的情況。教育系統中包括教育者,也包含與之對應的教育管理制度。在一些地方,語文教師的人文功底還有待提升。
在兒童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有良好職業素養和技能的教師對小學生進行引導教育,如果教育實施者對傳統文化理解和重視程度不夠,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傳統文化教育也就不免大打折扣。除了教師個人主觀理念之外,教育評價系統對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評定也有所偏差。傳統的課程評定以學生分數為關鍵指標,在開展教學評估時,對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方面考核程度不夠,這也造成整個教育系統對傳統文化教育的忽視。
(二)商業化進程造成對傳統文化的冷落
當今社會,外國文化已經滲透到了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許多學生都受到了影響,對傳統的文化學習不多、學習不深。英語教育是一個一直以來都被廣泛關注的領域,但許多學生及家長對漢語學習熱情不高。部分家長本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愿景,在課后學習和家庭教育中都會強調英語學習,希望孩子能更好地適應世界快速發展的趨勢,但是對能否準確使用祖國語言文字卻不夠重視,清晰地反映出我國教育正在受到外來文化的嚴重侵蝕。
五、小學語文教學中深化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傳統文化教育資源
在學校教育中,教育資源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開展正常教學活動的主要工具,可起到橋梁作用。基于此,為了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更好地滲透小學教材等教育資源中,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教師應梳理語文教育資源中的各種中華文化縮影,合理利用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讓小學生在語文教育中更好地學習理解優秀傳統文化之美。語文教材是小學階段教育資源的一部分,承擔了大多數的知識和文化內容。在教材編寫時,教研工作者就已經將頂層的教育思想融入了字里行間,融入了文言詩詞、古代名人故事、近代英雄人物、傳統節日習俗等知識,教育工作者通過在日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認真發掘這些承載著傳統文化的教育資源,可以更好地推進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以課外拓展為主,豐富課堂傳統文化
為了有效地將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教學中,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素養,教師不僅要深入挖掘教科書內容,還要在課堂上展示更多符合時代特征的傳統文化元素。小學語文課堂作為主要的傳統文化宣傳陣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課堂上的時間和可以發揮的空間有限,小學階段的傳統文化教育也需要在語文課堂的教室之外進行,當然這一任務需要語文教師的努力。為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文化教育的延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的文化主體活動,比如舉辦講名人故事、中華傳統主題節日活動等,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將傳統文化進行融入。
(三)家校合作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積累
小學語文教育的開展,不僅需要著重于課堂,在家庭中也需要有所行動。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主要集中在學校和家庭之間,在學校的語文課堂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在家庭中也需要進行延伸。這對家長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需要留意一些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最簡單的方式是注重傳統禮節規矩、節日文化氛圍等,并避免在家庭環境中引入過多商業性、娛樂性、流于形式的文化類型,為孩子發展創建良好的環境。
六、結語
學習漢語不僅是教科書中的知識,更是中國文化的反映,它體現了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偉大的祖國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文化。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不斷發展的精神支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學生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希望,學生學習漢語和了解傳統文化非常重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推進傳統文化教育,事關每個家庭和國家的未來,需要教育相關的每個人都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李占平. 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J]. 才智,2019(28):142.
[2]談永康. 培養有中國心的現代文明人——小學語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初探[J]. 小學教學研究,2019(01):9-13.
[3]胡建勛. 探究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 文學教育:上,2021(01):168-169.
[4]王淑麗. 學生素質教育與心理學關系探討[J]. 教育現代化,2017,4(22):55-56+87.
[5]嚴素娟.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入[J]. 文理導航:上旬,2021(11):15-16.
[6]李俊芳.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J]. 知識文庫,2021(17):58-60.
[7]劉香菊.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傳統文化教育[J]. 科幻畫報,2021(08):223-224.
[8]黃靜波. 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J]. 語文新讀寫,2021(17):12-14.
(責任編輯: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