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桃香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目前的教學發展,教師應該使用“互聯網+”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進行數學學習。尤其是小學數學教學,小學生處于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的形成時期,教師應該使用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讓學生了解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文章主要分析了教師應該如何采用“互聯網+”的教學手段,以更好地實現小學數學教學。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生;數學教學;教學方法
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使用新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目前,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已經離不開網絡,教師應該積極利用網絡創新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將“互聯網+”融入數學教學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互聯網+”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優勢
時代不斷發展,“互聯網+”在教學領域顯示出了它的獨特優勢,首先,教師進行數學教學時,使用“互聯網+”的教學手段,可以豐富數學教學資源,提高個人的授課能力,完善和提升教學水平;其次,教師在課堂上以播放數學視頻、多媒體課件等信息化的方式進行數學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擴展學生的思維,并及時地反饋學生的不足。所以教師應該充分發揮互聯網教學的優勢,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成績。
二、“互聯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采用“互聯網+”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應該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模擬生活,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在生活中體驗數學的樂趣。數學學習要構建科學性的數學思維,教師要讓學生深入了解數學的實際情況,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并鞏固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激發學習熱情,讓學生知道數學并不是一個很難的學科,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例如,在學習“比”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采用圖片呈現的方式,讓學生在動圖與圖片的直觀對比下,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掌握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懂得之間的聯系。教師利用互聯網技術輔助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使用“互聯網+”,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模式,為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高效學習。教師在劃分學習小組時,應該針對班級學生的數學基礎和學習能力,科學合理地分組,并針對性地開展小組教學和小組學習活動。學生在進行小組學習時,教師應該積極地為每位學生分配任務,讓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相互協助、共同成長,強化了語言表達能力與動手能力。
例如,在學習“位置與方向(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互聯網手段,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在課堂中,教師讓學生動手操作、積極討論,掌握“方向”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辨別方向的意識,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促使學生熱愛數學并產生興趣。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自主探究,感受到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和數學知識的魅力。
(三)通過多媒體手段,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應該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教師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近幾年信息技術發展迅速,信息技術的工具性可以與數學知識有機結合,教師完全可以把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手段融合,進行教育模式的改革,以提升教學水平,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印象,提高了學習能力。
教師可以努力探索,把課堂實際情況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如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采取云課堂等新型的教育方式,對小學數學進行創新式教學,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為小學數學教育做出貢獻。
例如,在學習“扇形統計圖”這部分內容時,教師應該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分析和了解必要的信息,幫助學生挖掘相關的數學元素,讓學生擁有收集數據的渠道,凸顯統計與生產、生活的聯系,從而體會到統計的實用價值。通過多媒體課件,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比條形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促使學生在多媒體手段中學會數學知識。
教師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互動教學,可以讓學生把遇到的學習問題在微課中進行標注或者提問,培養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盡快建立良好的課堂學習行為習慣。
比如,在學習“克與千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需要與學生進行課上課下的互動。課前線上引導學生理解概念知識,課中通過網絡技術的直觀展示功能,了解學生運用知識的程度,課后通過交流與互動,對每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了解,針對共性問題,在微信群中針對性地解決,針對個別問題采取一對一的指導。在這樣的互動教學之下,學生能透徹理解所學內容,并逐步學會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知識屬于一種抽象的知識,教師可以使用互聯網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直觀地了解數學知識,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愿望。教師利用互聯網技術,能夠快速呈現立體的課程知識,這不僅有利于突出課程的重難點,還能使學生積極地學習視頻所播放的知識點,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體現出了信息技術具有實際運用的價值和意義。
(四)結合“互聯網+”技術,構建生活化課堂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材中,大部分的知識點都具有相當高的實用性,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庭生活中,小學生都可以隨時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了幫助學生可以更好地生活和學習,數學教師應當充分結合數學知識的特點實施授課。現實生活和學生所學的數學學科知識內容之間存在較大的聯系,可以說,學生所學的數學學科知識就來自現實生活,也終將適用于現實生活。所以,以生活為導向的數學教學,更有利于學生消化和吸收數學內容和知識。
教學的重要目標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學以致用。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和從適合學生認知能力的角度呈現數學知識,能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相對固定的教學內容和手段,學生的注意力便無法全部集中在課堂上。小學生天性貪玩,學習主動性相對薄弱,導致學生對抽象的知識點不感興趣,只能“填鴨式”被動接受教師的知識點與解題思路,不理解教師的教學核心和數學的學科魅力,束縛了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
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需要結合課本為學生創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首先,教師要充分結合小學生的特點,以學生的興趣為課堂切入點;其次,仔細挖掘出數學知識中的生活素材,發揮出課本的最大價值;最后,結合課本內容,讓課堂內容教學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加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100以內的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時,大多數學生都喜歡看電影,以《瘋狂動物城》這部電影為例,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的學習融入電影相關片段中,教師提問:“電影里的朱迪警官盡職盡責地負責維護動物城的秩序,但是她的搭檔尼克卻背著朱迪警官重新干起了販賣冰棍的老本行。尼克第一天賣了15根,第二天賣了18根,第三天賣了21根,第四天賣了24根。大家能幫朱迪警官算算尼克這4天一共賣了多少根冰棍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一目了然地知曉情境的內容,在聆聽課程時,學生將數學知識充分融入情境中,有效提高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逐漸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
借助“互聯網+”技術輔助教學,教師應把信息技術、多媒體資源融入其中,讓學生能結合相關的資源去處理問題。例如,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初步地了解這節課要講解的內容,記錄不懂的地方,然后再開展引導式教學,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師要為學生打造立體化的課程體系,讓學生學會通過吸納大量學習資源的方式,促進學生完成自我的成長和邁步,讓學生把書本中的知識和多媒體資源結合分析,繼而促進學生的能力和活力的迸發、噴涌。
(五)利用“互聯網+”技術,落實教學評價
教師要發揮這些信息化輔助工具的作用,結合教學評價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拓展指引,豐富小學數學課堂的內容,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成長。此外,網絡平臺為教師和學生之間帶來了更多交互的渠道,數學課程的邏輯性與嚴謹性較強,對部分思維能力不夠完善、思路比較單一的學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學習困難。教師應利用教學評價和學生之間實現良好的信息交互,彼此之間建立信任,互相幫助,向著統一的目標前進。教師應給予學生最為優質的數學學習引導,深入挖掘學生的潛在力量,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拓展自身的能力。
互動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專注度,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非常有效。小學數學課堂的互動引導應該貫穿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教學語言對學生進行點評,鼓勵學生展開自主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質量,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信息化技術則為互動教學增加了便捷,教師可以隨時在電子設備上進行批注,并通過電子設備良好的互動性,快速地得到學生的反饋,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把握學生學習情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對“簡易方程”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互動教學的方式,對學生基礎知識進行點評,通過設置題目,如未知數的求和方程“5x+4=24,那么4x+1等于多少”,教師要求學生自主分析解答,然后對學生方程運算的過程進行點評,如果有學生說出他的解題過程,然后計算出x=3。即使這個答案是錯誤的,教師也應使用激勵性評價語言:“你的思路雖然錯了,但你依然用心思考了,而且用自己的理解去運算了,也是值得鼓勵的。”然后對全班學生說:“答案不是數學學習的唯一內容。黑板上的題目在考試時不會再出現了,同學們應該拓展自己的思路,這位同學自己努力思考的方式是值得肯定的。”通過這種有效的評價,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又在教學評價中引導學生拓展了思路,更新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知。教師提升教學能力,豐富教學方式,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
(六)利用“互聯網+”教育模式,發揮家校合力
在小學生學習過程中,除了教師需要做好知識講解以及對學生的引導之外,父母對孩子的督促同樣不可或缺。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家校之間缺乏溝通與聯系,家長無法了解孩子的真實學習情況,家長通常只能借助于學生自己的講述以及家長會中教師對孩子的具體評價。這種情況下,由于缺乏真實的依據,家長對孩子的指導以及督促會出現針對性差的情況,無法發揮出家長督促的原有作用,并且容易讓孩子產生厭煩感,從而越來越排斥家長的督促。
針對此種情況,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與家長及時溝通與聯系,將孩子每天的課堂表現及學習情況反饋給家長,以促進家長對學生進行合理的督促。同時,家長也可以將孩子日常在家的表現反饋給教師,以協助教師調整教學模式及方式。
通過一段時間的家校合作之后,在發現學生遇到問題之時,教師和家長可以進行有效指導,讓學生遇到問題時不再慌亂,而是積極分析與解決問題,這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及效率。
三、結語
對小學數學而言,“互聯網+”技術輔助教學,這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教師應該更新教學觀念,積極采用行之有效的互聯網教學法,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喬繼蓮. 如何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J]. 新課程:上,2017(08):14.
[2]杜建英. 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探究[J]. 學周刊,2020(12):28-29.
[3]郭葆青. “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與思考[J]. 新教師,2019(12):52-53.
[4]王聯忠. 基于“互聯網+”環境探究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J]. 考試周刊,2017(51):148-149.
(責任編輯:廖? 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