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摘 要:小學中段數學教學有別于低段和高段教學,中段教學在小學教學中起著低段與高段的銜接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在中段教學過程中通過應用生活化教學策略來激發小學生在中段學習階段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在數學領域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能夠在生活化的學習環境中有目標、有方法、有信心把數學學好,并利用數學知識在生活中進行實踐,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同時,小學生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引導,教師要尊重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需求和意愿,匯總適用于小學數學中段的教學策略,以此作為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教學組成部分。
關鍵詞:小學中段;數學教學;應用生活化策略;教學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1-0219-03
小學生的學習要在生活化的情境創設中去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效果,教師要通過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制定來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這中間的關系需要根據教師的教學經驗和對學生的了解程度來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既要發揮數學中段教學在低段與高段間的承上啟下職能,也要充分利用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為學生提供適宜的學習環境,滿足學生在中段數學學習中的學習需求,在對學生思維、創意、探究、合作學習方面給予科學、合理、有建設性的教學支持。進而通過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創新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做好小學數學中段教學工作,將生活化的元素進行科學融入。
(一)激趣替代灌輸
對小學生的數學教學應根據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點來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教學方案的制定,如果在教學環節中,只是一味地進行灌輸教育,不僅不符合新時代的教學理念,也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感受。同時,小學數學中段的教學任務需要真正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需求,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找到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點,并使之成為可以引入教學內容的鑰匙,打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之門,以生活化的教學策略來為學生提供切實可行的數學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學會并可以順利、自然的應用于日常生活中。“激趣”一方面是通過一些有趣的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視為能夠與學生站在同一角度去進行小學中段教學方案調整的一種教學思考與實踐,只有激趣發揮作用,學生才會認可,教師才會收獲到優質的教學成果,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所以,教師要掌握激趣的方法,明確激趣的目的,進而在小學數學中段教學課堂上利用好教學時間,選擇適用的教學方法和激趣元素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使激趣替代灌輸,讓教育更加人性化,更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二)形象思維轉向抽象思維
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印象是有一些難度和挑戰性的,部分學生在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轉換上會有一些困難,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就要在小學數學中段教學期間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情況,并進一步根據學生的課堂接收程度做一些具有可行性的教學調整,使學生可以順利地從形象思維轉向抽象思維,并感受到數學的學習樂趣,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同時,數學學科具有系統性與抽象性的特點,要想學好數學有很多種方法,但是學生要從根本上進入數學的領域才能將方法活學活用,否則,不但無法產生真實的教學效果,反而會讓學生感覺數學越學越難以理解。作為科學類的學科,在新知識的教學中往往會讓學生感覺到有一些學習難度,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策略應用,就是為了讓學生可以通過生活化的學習跨越這些難點。并使學習過程以經驗的形式轉換成學習方法,以便于學生在后期的學習中得以自如的應用,從而提高學習成績。讓學生從形象思維轉向抽象思維的目的就是能使學生可以進入數學的世界,能用抽象思維來體會數學多變的創造力和多樣性的組合形式,這種體驗對于學生后期的學習與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也將成為學生學數學的積極動力。因此,教師需要借助一些教學方法,在教學課堂上進行靈活運用,融入一些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專門針對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轉換來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愿,并能夠讓學生在現有的基礎上,逐漸理解抽象思維并嘗試運用抽象思維,直到可以在數學學習中自如的運用抽象思維來做題、舉例和深入探究數學的奧秘。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概念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抽象思維的運用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數學在生活中的體現遠比想象的要多,形態也更加復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既要通過一些教學方法的應用來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認知,也要在生活化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看到數學的生活化形態,使學生有信心可以利用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簡單的小問題,以此來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同時,生活中的智慧無處不在,處處都能看到數學的應用,學生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是很難去主動發現的,進而教師在教學方案中,應適當地融入一些生活化的元素,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也能在學習實踐上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和探究機會,幫助學生能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學數學的重要性,收獲解決數學問題后的開心和成就感。
(一)結合生活實例設計教學方案
小學中段數學教學結合生活實例設計教學方案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的體會更深,知識學得更扎實,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前,就要通過對生活元素的積累進行教學內容的融合,使學生在學到數學知識的同時,也可以豐富生活經驗,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例如,在“測量”的教學過程中,既要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完成測量學習以實踐的方式感受生活環境,又要讓學生能夠在對知識探索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保持學習興趣。同時,要想讓數學與生活之間產生聯系可以通過生活實例來設計教學方案,給學生打通生活與數學之間的隔膜,讓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學數學原來和生活有著如此緊密的聯系,并且開始認識到生活中的數學更有趣,懂得學好數學知識不只是為了考試,還能在生活中進行實踐,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而“測量”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夠結合生活素材完成課內、外的作業,既能讓學生感受學習樂趣,又能鞏固數學知識,實現寓教于樂的課堂教學。并且,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物體,如果學生沒有測量意識,這些物體只是作為生活用品而存在,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測量物體中找到數學的存在感,給學生布置課內、外的數學作業,以小任務的形式讓學生能夠保持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并且,在課堂上可以采取抓鬮的方式,讓學生抓到什么小任務就要去獨立完成它,并且將測量結果寫到紙上。然后,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后通過傳小球的方式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所理解的不同測量單位之間的關系,如1厘米=10毫米,并用自己的測量經驗來予以說明。另外,在家庭作業布置方面,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回家去找一些可以用來測量的物品完成測量作業,并將測量數據記錄下來,然后練習如何畫成線段,也可以鼓勵學生先進行估算,再進行測量,自己考考自己,增強作業的趣味性。
(二)利用生活元素導入教材內容
教師了解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程度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設計,而生活化的元素導入既可以讓教師的教學內容豐富多樣,也能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有實踐性。新時代的小學生在學習數學上往往更喜歡自己創造和發明,這也是新時代的教學方法要不斷創新的原因。因此,教師對于數學中段的教學設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對數學內容的感受,與學生多交流才能讓數學生活化、讓元素融合化、讓教學多樣化、讓學生的學習態度轉向自主化。
例如,在“時分秒”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并理解1分等于60秒,還要給學生建立初步認知和時間觀念,讓學生通過生活觀察探究去發現時間和空間,以及通過對時間的認識來從生活中進行知識的實踐。而學生在生活中對鐘表的認知有一定了解,但僅處于觀察感知層面,如果要想更加深刻的理解時間相對抽象的概念,對學生就會有一些難度。因此,通過學習教師要讓學生能夠對1秒、幾秒、1分的時間概念有更深的了解,也要讓學生懂得要珍惜時間。進而要讓學生有感受才能加深認知和理解,教師要利用生活元素引入教材內容,通過幻燈片的形式讓學生看新年鐘聲倒計時的視頻,以此來加深學生對于時間的印象。雖然秒的計量單位很短,也是比分要小的時間單位,但它也是時間概念之一,是需要學生在視頻中去體驗的,這樣才能從直觀的形象思維轉向于抽象的概念理解。在倒計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跟著一起倒數,通過倒數學生也會對“1秒”有更加深刻的感受。生活實例中學生會體會到鐘表更深一層的含義,不僅有分針和秒針,同時還有計量時間的單位刻度,而且不同鐘表的表盤樣式也是不同的,教師可以讓學生主動去搜集生活中的表盤樣式并把它畫出來,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表盤,然后針對自己的作息畫好時間,加深學生對時間概念的理解。最后讓學生以生活中的實際案例為原型進行時間的記錄,如刷牙需要3分鐘,洗臉需要5分鐘,讓學生在刷牙前看一下自己家的鐘表表盤,然后在刷牙后再看一下表盤,看一看時間是怎么變化的,是怎么流逝的,讓學生知道每天自己所經歷的所有生活活動都是在時間的記錄下完成的,進而可以教會學生正確利用時間,合理利用時間,和為什么要珍惜時間的道理。
(三)創新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環境對于學生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讓學生學習新知識、進行知識實踐的特定場所,而教師的教學設計不僅需要以學生為主體,還要讓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更透徹,并可以舉一反三的提高自身的學習內驅力。而創新教學情境可以有效地使學生在學習中保持學習興趣,只有積極的學習態度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更主動、更有目標。因此,教師需要通過教學情境生活化,創新教學設計,讓學生在生活化的學習中實踐數學理論。
例如,新時代的小學生具有極強的創造力,思維運轉速度也相對較快,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時,要給學生預留更多的自主發揮空間,創新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倍的認知”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輕松的教學情境中感受生活化教學策略所帶來的體驗感,在基礎知識講授過后,要讓學生進行實踐演練,針對容易混淆的知識點來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如,如果有很多小動物在河里玩耍,其中有4只小天鵝,小青蛙的數量是小天鵝的兩倍,小天鵝的數量是小水獺的兩倍,那么請問小青蛙和小水獺的數量分別是多少呢?然后,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幻燈片的觀看去感受河里各種小動物在一起玩耍的情景,通過動畫的形式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讓學生看一看小天鵝的美麗、去想一想小青蛙的靈活、最后在小水獺機靈可愛的玩耍視頻中去思考題目的答案,進而通過教學情境的營造賦予課堂內容更多的美感,提升學生的學習感受。
(四)通過合作學習提升探究熱情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趣、有效的教學形式被廣大教師和學生所認可,在合作學習中的學生更加自由,不僅能說出自己的想法,還能在別人的觀點中得到營養。因此,在小學中段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合作學習的組織來提升學生的探究熱情,讓學生在對數學問題的探究中去尋找答案,給學生營造開放性的學習空間,鼓勵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進行知識的交換與思路的拓展,這樣才能使數學與生活更貼近,讓學生所理解的數學更具生命力。
例如,在“公頃和平方千米”的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層次訓練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探究,分別讓學生在括號內填上合適的面積單位、進行面積單位轉換、嘗試用自己的方式來說明1公頃的大小,從而加深學生的合作學習認知。同時,引導學生通過相互交流試著填一填、練一練、說一說,通過層次訓練來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探究熱情,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旅游體驗去描述一下曾經去過的相對空曠的場所,用語言來形容一下遼闊的田野,從而喚起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相連接的主動思維和應用意識。
數學教學對于教師來說是教學任務,但對于學生來說學好數學、打好基礎是為了向數學更高領域攀登的階梯,小學中段數學教學應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不僅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更放松,還能讓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不再陌生,開始主動去挖掘生活中的數學應用,提升把數學學好的信心。因此,生活與數學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可以在教學中進行融會貫通的,教師要用創新和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教學,才能不斷設計出生活化的教學方案,讓數學課的精彩持續,讓學生有更好的課堂表現。
[1]胡航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J]. 新智慧,2021(34).
[2]王春娜. 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0(26).
[3]王麗. 淺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7).
[4]趙根生.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的方法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02).
[5]王華. 在生活中尋找數學——論如何應用生活化模式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 小學教學研究,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