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健,宋小宏,工是
摘要: 認為要搞好化學教學必須“守正創新”,對化學教學“守正創新”的內涵進行了闡釋,提出要全面深入理解化學教學的功能、使命與目的、追求,并展望了化學教學的一些創新方向。
關鍵詞: 化學教學; 守正創新; 核心素養
文章編號: 1005-6629(2023)02-0008-03?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B
1? 要搞好化學教學必須“守正創新”
2022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兩個全面”奮斗目標,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了實現這個宏偉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報告中指出:必須從多方面作出努力,其中包括“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等等。習近平總書記在其報告中還特別指出要“堅持守正創新”。
什么是“守正創新”?“創新”是人類為了一定目的或需要,基于事物發展規律,對事物整體或某些部分進行變革,使該事物得以更新與發展,從而獲得能夠滿足自身需要的物質成果或精神成果的活動。要弄清什么是“守正創新”,還需要弄清什么是“守正”。我國先秦時代道家學派創始人、著名的古代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經·第五十七章》中說過“以正治國,以奇用兵”。據此,通常把“守正”解釋為“恪守治國正道”。人們還常把“守正”的情境拓展到治學、工作、做事等。就一般意義而言,“守正”是“恪守正道”的意思。所謂“正道”,實質上是指事物的內部構造規律,或者客觀存在的外部聯系,或者恰當、有效的運演法則,它們能夠使事物得以存在和順利運行,形成令人滿意的態勢、實現主體預期的目標,有效地為主體所用。“正道”不但寓含著有關規律、策略的正確性、妥善性、有效性等積極意義,也寓意著對有關規律、策略的準確、完整、恰當的認識和把握。
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說:“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這個論斷充分地、深刻地解釋了“守正創新”的重要意義與必要性。
國家治理的“守正創新”總是會體現于國家運行的各個方面;國家各個方面“守正創新”的整體綜合即形成國家治理的“守正創新”。治理國家不僅需要總體方面“守正創新”,還需要落實、搞好各個具體方面的“守正創新”。化學教學是國家運行的一個具體方面,盡管這個方面很小,但也必須“守正創新”,才能為“兩個全面”奮斗目標的實現做出應有的貢獻。本文對化學教學的守正創新做一些初步的討論。
2? 化學教學的“守正”
要搞好化學教學,首先必須弄清化學教學的“正道”有哪些,其次還要弄清如何踐行化學教學的“正道”。
化學教學有哪些“正道”必須堅守?這是關系到化學教學能否滿足社會發展、學生發展以及化學教學自身發展需要的、十分重要的前提性問題、方向性問題。一般說來,化學教學的“正道”涵蓋它的目的與追求、結構與功能、設計與構建、理論與實踐(過程、途徑及方法)、評價與革新等方面的規律、規則等。扼要地說,化學教學的“正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要明確、恰當和深刻地闡釋和重視化學教學跟人與社會的聯系,引導學生全面地認識化學教學促進社會與人健康發展的功能、使命與目的、追求,激發和引導學生學好化學。
說起“化學教學的功能、使命與目的、追求”,會想到“認識重要的實物材料,了解它們的組成、結構、性質、應用……”,或者想到“使學生形成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能夠應對升學考試的需要”……事實上,化學教學的功能、使命與目的、追求遠不止這些。
深刻、全面地認識化學教學的功能,是準確、深入、全面地認識化學教學的使命、目的與追求的基礎和前提。要全面、深刻地認識化學教學的功能需要從宏觀著眼、從大局出發。
具體地說,要從社會發展需要與人的發展需要的高度來闡釋有關問題。現代社會離不開化學,化學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從特定角度逐步深入地認識客觀世界的實物材料及其重要化學變化,逐步獲得人類和人類社會現實及社會發展必須具備的化學知識技能,從而適應人的發展需要、適應現代社會及其發展的需要。化學事實充盈著豐富的唯物辯證實例,恰當的化學教學能夠在引導學生獲得化學知識技能的同時,還能夠引導學生通過化學學習更好地領悟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初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體會、認識到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化學學科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社會及其發展的需要。
(2) 要實施全面的化學教育,全面發揮化學的教育功能。
培養全面發展的年青一代,是社會發展對學校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由此,我國制定了“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總的教育方針,又能結合化學學科特點,實施全面的化學教育,把德育、美育、個性教育等寓于化學知識傳授和化學技能與能力培養之中。
實施全面的化學教育不僅是化學教育自身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要求。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日新月異,急劇改變著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也改變著人、自然和社會的關系。要處理好人、自然和社會的關系,實現和諧發展,需要全面提高公民的綜合素質。因此,不但要重視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還要重視科學方法的教學,重視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優良思想品德的培養,重視發展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個性……這對于實施全面的化學教育,全面發揮化學的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十分必要。
(3) 要突出重點,實施素質教育。
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以某些生理基質和心理功能為基礎,通過活動逐漸形成和發展的穩定的、能長期發揮作用的基本品質一般稱為素質。素質能影響人的活動意愿、主體性、能動性、方向選擇、活動行為及效果,最終影響人的思維、意識、行為、體質、品性、修養、成熟程度以及對環境的適應等等。人的素質中,除去由先天因素決定的那些成分之后剩余的部分(即決定于后天養育因素和環境影響的那些部分)常被稱為素養。素養以人的先天稟賦為基質,反映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更強調后天修習涵養的作用,強調學習提高的重要性。
實施素質教育時,必須首先抓住核心素養、抓好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1],然后再拓展到其他素養。
在學科教學中,通過學科問題解決等活動形成和發展的穩定的、能在學科學習或者學科問題解決等活動中長期發揮作用,作為人在學科學習或者學科研究方面進一步發展的基本品質通常稱為學科素養。化學學科所要培養的學科素養就包括:①關注物質(實物材料)的組成:具有考察實物材料元素組成或者復雜物質化學組分來識別物質的習慣和適當水平的能力。②重視在原子、分子層面認識物質,關注物質的結構:具有在原子及其電子結構層次考察物質結構及其與物質性質關系的習慣和適當水平的能力。③關注物質的化學反應及性質、功能:具有考察、識別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性質以及對生命和環境的影響的習慣和適當水平的能力。④了解化學的特點、基本觀念及其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有較濃厚的化學學科興趣,熟悉化學語言,具有敢于質疑,不怕困難,積極創造新物質、新方法,通過實驗等手段探究化學現象,尋找并應用有關規律解決化學問題的習慣和適當水平的能力。⑤關注應用化學滿足人類生活需要、改善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發展與進步:具有開發利用物質資源,制造新物質、開發新方法的意識和適當水平的能力;關注環境的化學保護和治理,對通過化學過程制得物質的應用持審慎態度,積極參與社會(社區)對有關問題的討論和決策,等等。
(4) 努力實現化學教學科學化、規范化、人本化、大眾化和現代化。
化學教學蘊含著科學。化學教學中蘊含著的科學需要通過精心的梳理和嚴謹的表述以對化學教學實踐起到指引和規范作用。為了化學教學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要始終關注、經常審視化學教學活動的內容、方向、路徑和實際效果,重視經驗的總結、發現、鑒定和推廣。要注意選擇、學習并應用認知科學、思維科學以及其他先進的現代教育教學理論來剖析、提升傳統的教育教學經驗,激發它們新的活力,用來指導化學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調整、提升,實現化學教學科學化、規范化、人本化、大眾化和現代化,順應社會發展的總趨勢,體現正確的發展變革走向。
(5) 不但關注學生的發展,同時也關注化學教師的發展。
教師是搞好教學的關鍵。沒有教師的良好發展,就難有學生的順利和良好的發展。教師沒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不會或者不善于開展創新教學,就難以在培養、提高學生創新品質方面取得實際成效。因此,在關注學生發展的同時,還要積極、全面地關注化學教師的進修與發展,努力促進教師創新品質與創新教學能力的提高。
(6) 努力搞好化學教學理論的建設。
沒有好的理論,就沒有認識的升華;沒有好的理論指導就沒有好的實踐效果。理論建設也是創新活動,而且是一種很重要的創新活動。在化學教學理論建設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還有很大空間有待填補,需要我們大家努力。人的發展理論、人的活動理論、一般教學理論在化學教學情境的闡釋,以及化學教學系統理論、化學課程理論、化學教學理論、化學學習理論等的形成,都是構建、發展化學教學(活動)理論的重要基礎。應該在提升、發展和豐富化學教學實踐的同時,努力開拓、完善、搞好有關化學教學理論基礎建設。
3? 化學教學的創新展望
和其他創造活動一樣,化學教學創新不是一種可以用“怎么做就能行”這種形式來表述的,沒有一成不變的固定公式可以套用,因而難以具體地預言。但是,化學教學創新應該也具有相對穩定的規律,例如統計性規律、演變性規律等。例如,在對化學教學創新進行統計分析基礎上,可以發現化學教學的多方面創新點。
化學教學的創新點既有理論方面、實踐方面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
在題材方面,化學教學創新常常包括教學理論創新、教學實踐創新和教學內容創新等基本方面,由此進一步細分、尋找,可以發現具體的創新點。綜合也是一種重要的創新手段,可以在化學教學創新中應用,典型的例子如“STS化學”的形成。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往往會導致化學或化學課程的創新(例如:“計算機化學”“網絡化學”“人工智能化學”的形成與實施等等)。
更多的化學教學創新有待于化學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余慧娟. 統籌推進立德樹人工作——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司長鄭富芝就全面深化課改答記者問[J]. 人民教育, 2014, (10):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