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后習題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而且部編版語文教材的課后習題部分經過精心設計,值得教師開發利用,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深入研究如何用好部編版語文教材課后習題,以進一步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基于此,文章從教材課后習題的種類及功能和整合課后習題的方法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部編版語文;小學語文;課后習題
作者簡介:周慧(1982—),女,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朱碼外國語學校。
隨著時代的發展,課堂教學的目標不再僅是教授知識,教師還應關注學生核心素養及學習能力的發展。想要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需要優化教學方案,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教師可以合理利用教材的課后習題部分,課后習題通常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對于提高語文教學的針對性及實效性、推動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著明顯的作用。就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而言,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語文教材課后習題的應用效果仍不盡如人意,還有部分教師并未足夠重視課后習題。筆者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為教師對課后習題的了解不多,自身教學能力有限,無法將其效用最大限度發揮出來?;诖耍恼聦φn后習題的種類及功能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提出對應的教學策略,以期帶來一定啟發。
一、部編版語文教材課后習題的種類及功能
(一)朗讀題,掌握朗讀技巧
“聽說讀寫”是語文學習的基本技能,這里的“讀”指的是朗讀、閱讀,所以語文教材的課后習題往往包含許多朗讀題。而且,教材編寫者在進行朗讀題的設計時,會根據課文內容及特點提出朗讀要求,學生在這樣的指導下進行朗讀,可以更好更快地掌握朗讀方法。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完成朗讀題,使學生深入了解課文,并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朗讀技巧,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1]。
(二)問答題,理解課文內容
問答題也是課后習題的一種,對學生形成閱讀習慣有著積極作用。部編版語文教材中的問答題多圍繞著文章內容及內涵設計,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進行深入思考,由此,學生會更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掌握有效的閱讀技巧。此外,問答的形式也會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這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閱讀能力十分有益。
(三)積累運用題,發展實踐能力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開展語文教學并不只是要傳授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掌握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教材編寫者在進行課后習題設計時,會設計一定量的積累運用題,旨在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推動學生實踐能力發展。在完成這類習題時,學生需要靈活調用所學知識,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由此,其語文素養可得到有效培養,應用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提升[2]。
(四)讀書方法題,掌握閱讀技巧
要想順利完成閱讀,深入探究課文內容,學生還需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因此,教材編寫者在進行課后習題設計時,也設計了一定量的讀書方法題,旨在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比如精讀、快讀、瀏覽等的技巧[3]。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合理利用這類題目,讓學生嘗試對比閱讀等方法,確保學生真正掌握閱讀的技巧,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
二、部編版語文教材課后習題的運用策略
課后習題經過教材編寫者的精心挑選,具有一定體系,為確保課后習題發揮出最大效用,教師需采取靈活的策略來講解課后習題,讓學生得到有針對性的訓練。根據實踐經驗,筆者以為,教師可以通過對信息進行有效解讀、對課后習題框架進行整體把握、對習題支架進行深入探究的方式合理利用課后習題。
(一)對課后習題的信息進行有效解讀
對課后習題中各種信息的有效解讀,有利于教師提煉課后習題的設計目標及解決思路,從而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發展核心素養。
1.從籠統到具體,明確訓練目標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課后習題的特點是較為分散,這也導致一部分教師認為課后習題之間沒有什么聯系[4]。但其實認真分析課后習題,深入解讀課后習題的信息后,教師可以發現,教材編寫者在進行課后習題設計時,遵循了從籠統到具體的原則,教師可以依循此脈絡將課后習題串聯起來。
例如,在教授《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前,教師需要對教材的課后習題進行深入分析,了解習題中蘊含的各種信息,從而明確訓練目標。該課文的課后習題為:“朗讀課文。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觀察得特別仔細?!痹擃}涉及朗讀、分析兩項任務,在學生進行朗讀時,教師需引導學生對故事內容進行分析、思考,使學生了解作者看到了什么、采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重點朗讀部分課文內容,思考“滿墻都是”“一墻的葉子”“我注意了”“爬山虎爬的過程”等詞句發揮的重要作用。
2.從要求到方法,滲透學習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應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語文知識的同時,還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學習方法的滲透,確保學生逐步提升自主學習能力[5]。
例如,在教授《一只窩囊的大老虎》時,教師便可以滲透學習方法。該課文的課后習題中有這樣的一道題:“從開始對演出充滿期待,到最后疑惑不解,‘我’的心情有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那樣的變化?”為確保學生有效解決這一題目,教師可結合實際情況帶領學生進行表格填寫,引導學生逐漸將“我”的心情變化總結出來。如此一來,學生便可在教學活動中掌握具體的學習方法,發展自主學習能力,這可以為其進行接下來的學習提供保障。
(二)對課后習題的框架進行整體把握
課后習題與教材內容有著密切聯系,且往往指向課文主題、課文中的表達手法。要合理利用課后習題,教師還需要在深入解讀課后習題中的信息后,整體把握課后習題的框架,讓學生完成課后習題時更加得心應手,并從完成課后習題中收獲更多知識,發展各項能力。
1.從單列到統整,循序漸進開展教學
在進行課后習題設計時,教材編寫者往往會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能力,采用層層遞進的呈現結構。在指導學生完成課后習題時,教師需要抓住課后習題的這一特點,通過從單列到統整的方式開展循序漸進的教學,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掌握相應的閱讀方法,發展相應能力。
例如,在教授《丁香結》時,教師就應當循序漸進開展教學,適時給予學生引導,使其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該課文的課后習題中有這樣兩道題目:“朗讀課文。說說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的?”“丁香結引發了作者對人生怎樣的思考?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教師可以利用第一道題目幫助學生站在內容層面上對文章進行概括,使學生對課文有簡單的了解;利用第二道題目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深意,使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將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所以,在指導學生完成習題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學習任務:(1)對文章進行初讀,了解文本內容;(2)基于語境感受文本情趣;(3)結合生活感知作者在文章中滲透的人生態度。在完成上述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循序漸進了解課文內容,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從而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能力。
2.從淺表到深入,逐步推動深度思考
思維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思維能力進行思考,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獲取相關信息。在指導學生完成課后習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度思考、探究,使學生逐漸掌握知識、內容,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并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授《青蛙寫詩》時,教師便可以利用課后習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分析,使學生了解這篇文章的敘事視角,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該課文后有這樣一道習題:“說一說青蛙寫詩的時候誰來幫忙了?”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習題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為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逐步思考文章涉及的不同“人物”,總結這些“人物”幫忙的內容。隨后,教師可以追問:“小蝌蚪、水珠、水泡泡它們在青蛙寫詩的過程中,分別幫了青蛙什么忙呢?”由此,學生可以逐漸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同時理解能力、鑒別能力、學習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培養。
(三)對課后習題的支架進行深入探究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后習題具有較為明顯的體系,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課后習題時,應當幫助學生正確把握習題作用,從而充分釋放習題的效能,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掌握足夠的閱讀、學習技巧,獲得思維能力的發展。
1.把握習題作用,輔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運用課后習題的目的一般有兩個,一是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相關知識,二是使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學會表達。所以,在指導學生完成課后習題前,教師需對課后習題的作用進行深入分析,并基于此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明確習題作用的前提下進行深入探究,確保學生在構建相關知識體系的同時學會運用。
例如,《曹沖稱象》這篇課文后有這樣一道習題:“讀第4自然段,給下面的內容排序,再說說曹沖稱象的過程。”這一習題的用意為: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課文內容,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表達。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課后習題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內容排序,將原本分散的內容整合起來,為學生的復述提供保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啟發學生,使學生意識到這類習題的作用,從而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構建科學完善的知識體系,學會巧妙應用所學知識。
2.釋放習題效能,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習題
總的來說,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后習題存在明顯的類型差別,解決類似題目的方法也較為接近。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引導,讓學生深入了解課后習題,為學生從解決一道習題轉變為解決一類習題提供保障。
例如,在《慈母情深》這篇課文中有這樣兩個句子:“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我的母親的眼睛……”“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腳并用的機械忙碌狀態……”上述兩個句子存在一定聯系,反復出現了關鍵性詞語。在指導學生完成相關的課后習題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例句中反復出現的詞語進行深入分析,讓學生思考第一句話中的“我的母親”和第二句話中的“立刻”的作用,幫助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感知文章的內涵及深意。此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煉完成課后習題的方法,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同時使學生深刻感知習題的價值,掌握完成相關習題的技巧。
結語
綜上所述,課后習題是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需要將課后習題充分利用起來,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課文的具體內容進行引導,使學生在完成課后習題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形成良好的學科素養,發展學習能力。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對課后習題進行有效解讀,將課后習題的設計目標及完成課后習題的方法提煉出來,對課后習題的框架形成整體的認知,并在引導學生完成課后習題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深度探究、分析問題,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收獲知識并有效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徐卉.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課后習題的應用[J].江西教育,2021(36):40-41.
[2]劉紅麗.統編教材小學語文課后習題在教學中實踐策略的研究[J].傳播力研究,2020,4(15):178-179.
[3]張艷春.淺析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課后習題的功能與用法[J].內蒙古教育,2019(26):89-91.
[4]林金榮.基于“語文要素”的小學語文課后習題教學[J].學苑教育,2021(25):29-30.
[5]陳友情.統編教材課后習題特征解讀及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9(28):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