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梅波

【摘 要】本文呈現了實例比較在習作主旨的把握、習作素材的選擇、習作思路的架構以及習作情感的表達這四個方面的助力作用,也呈現了學業質量視域下群文閱讀文本的靈活性與多樣性。
【關鍵詞】實例比較 群文閱讀 習作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第三學段表達與交流的學業質量描述,其中一項關鍵表現描述是能主動梳理、記錄可供借鑒的語言運用實例,比較異同,積極運用于不同類型的寫作實踐中?!氨容^”充分體現了多文本閱讀的思維優勢。通過實例比較發現、提取語言運用的方法規律,并遷移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這樣的建構式學習能更適恰地發揮群文閱讀在促寫過程中的助推作用。因此,實例比較可視為學業質量視域下群文閱讀助力習作教學的核心操作。本文試以五年級下冊單元習作《那一刻,我長大了》為例,呈現實例比較在群文閱讀助力習作教學中的全過程運用。
一、實例比較助力習作主旨的把握
習作話題“那一刻,我長大了”是從單元主題“童年往事”延伸而來,讓學生在了解他人童年的同時關注自己的成長歷程。教材第一部分是習作導語:“翻閱影集、日記……回憶自己成長的歷程,有沒有某一個時刻、某一件事情讓你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這段導語意在勾起學生回憶,幫助學生選擇習作素材。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先聚焦習作主旨“長大”,思考“何為長大”“為何長大”。教材中出示的三個實例即可構成一個群讀文本:
實例一:今年我過生日,媽媽給我切蛋糕的時候,我發現她的眼角出現了淺淺的皺紋……
實例二:今天爺爺走了很遠的路,給我買了一雙心愛的球鞋。接過爺爺遞來的球鞋,我感覺手上沉甸甸的……
實例三:三年級的時候,第一次在全校開學典禮上發言,我很緊張??吹酵瑢W們鼓勵的目光,我又有了信心……
在閱讀該群文文本的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實例比較:這三件事中的成長分別發生在哪一刻?通過這三件事,你發現成長意味著什么?學生的課堂反饋為:在發現媽媽眼角有淺淺的皺紋的那一刻,“我”學會關心媽媽了;在接過球鞋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爺爺沉甸甸的愛;在克服緊張情緒成功發言的那一刻,“我”變得自信了?!拔摇卑l現“成長”往往意味著:明白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學會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從學生的課堂反饋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一教學環節中的群文閱讀引導學生從局部走向整體,基于實例比較、發現并歸納“長大”的含義,使學生對“長大”這一習作主旨有了較為明確的認知與理解,對后面習作過程的展開起到了鋪墊和定向的作用。
二、實例比較助力習作素材的選取
教材第二部分提示了習作任務:寫一件自己成長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我們可明確素材選擇的數量為“一件”,特點是“印象最深”。這顯然需要一個對素材進行篩選比較的過程。在本次習作指導中,這一篩選比較的過程是借助“事件選擇”梳理單展開的。梳理單引導學生記錄2-3個成長事件,這就形成了一個待生成的填充式的群文閱讀文本。
“事件選擇”梳理單
(1)回憶自己成長的歷程,簡要記錄2-3個成長事件。
(2)比較記錄的成長事件,自評“印象深”指數,請兩位學生評“感興趣”指數。
(3)根據“印象深”指數和“感興趣”指數進行綜合考慮,選定要分享的成長事件。
當學生完成多個成長事件的填寫后,它們就構成了相對固定的群文閱讀文本。群文閱讀的過程即為實例比較的過程,通過實例比較完成“從三個事件中選擇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情”這樣的習作素材的選取。
三、實例比較助力習作思路的架構
教材第二部分在提示習作任務之后緊接著明確了寫的要求,其中前兩項分別是“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和“把‘那一刻的情形寫具體”。這兩項要求都與構思有關,在構思過程中學生要厘清事情的經過,并明確經過中需要具體展開的部分。在本次教學中,筆者對習作構思的指導是借助“時刻鎖定”思考單展開的。思考單引導學生回憶事情經過并分階段記錄;同時,引導學生基于前面對成長的理解有意識地聚焦需要具體展開敘述的“那一刻”。這同樣是一個待生成的填充式的群讀文本。
“時刻鎖定”思考單
(1)回顧成長事件的過程。
→? →? →
(階段一)? (階段二) (階段三) (階段四)
(2)思考:“那一刻”是指哪一刻?
當學生完成成長過程四個階段的填寫后,這四個階段同樣構成了一個相對固定的群文閱讀文本。學生基于文本開展實例比較,借助“‘那一刻是指哪一刻”的追問,幫助自己明確需要重點展開敘述的階段。
雖然前文所述“梳理單”與“思考單”都是待生成填充式的表單,但在具體教學使用中有明顯不同。前后比照我們可發現,這一教學環節中基于群文閱讀文本的實例比較將習作的修改融入其中,有反思、有借鑒、有改進,這樣富有思辨性的實例比較能有效幫助學生形成明晰的習作構思。
四、實例比較助力習作情感的表達
教材第二部分關于寫的最后一項要求是“記錄當時的真實感受”,這項要求指向的是情感的表達。如果說“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和“把那一刻的情形寫具體”是本次習作教學的重點,那么“記錄當時的真實感受”(即“如何抒發真情”)就是本次寫作教學的難點。筆者對這一教學難點的突破是借助分類呈現的實例比較來實現的。如下所示,篇章一和篇章二是兩個類別的實例比較,這兩個篇章共同構成了一個群讀文本。
片段一:學騎自行車差點摔倒的我自信心大跌,說什么也不肯再騎一次了。這時,爸爸說:“兒子,你不要因為一次挫折就氣餒,生活中難免是會有挫折的?!蔽衣犃税职值脑掽c點頭,又一次跨上了自行車。擁有前幾次的失敗經驗,我騎得越來越順了。我開始在花園中繞圈子,我感到為我高興的不只有爸爸,還有周圍的一切:小鳥為我唱歌,花兒為我搖擺,風將我的快樂送了出去,樹葉都跳起舞來。經過這次騎車經歷,我感到我長大了,明白了不能遇到挫折就放棄,而要有一顆堅定的心。
片段二:到了講評試卷的時候,我發現有一處地方老師給我批錯了。要不要把這處批錯的地方當作沒看見?我心里就像有一鍋沸騰的熱水不停翻滾,又像下暴風雨時波濤洶涌的海面。糾結了一會兒,我打算把試卷交給老師。但我剛要拿起試卷時,手又像觸了電似的縮了回來。突然,我想起剛上小學時對著窗前明月立下的不弄虛作假的誓言,于是慢慢站了起來,拿起試卷交給老師。老師紅筆一改后,我如釋重負,心里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安心。
群文閱讀文本中的這兩個片段均是從學生例文中節選出來的,兩個片段分別指向了兩類抒發真情的表達技巧?;谌何拈喿x文本的實例比較旨在引導學生在閱讀比較中發現感知具體的表達技巧。師生因此進行了交流。
師:閱讀片段一和片段二,你發現這兩個片段分別是怎樣抒發真情的?
生:片段一的作者在學會騎自行車后寫道“小鳥為我唱歌,花兒為我搖擺,風將我的快樂送了出去,樹葉都跳起舞來”,這是結合周圍的景物抒發了自己的感受。
生:片段二表現了人物內心的糾結。作者把那一刻的內心活動寫得非常豐富。
師:是的,我們可以通過結合具體情境抒發真情,也可以通過展現豐富的內心活動抒發真情。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有的學生能在群文閱讀過程中自主發現并提煉表達技巧,有的學生會在聽了伙伴的分享后回到群文閱讀的具體語境中去印證或再發現,這都是一個習得的過程,習得之后便可嘗試遷移運用。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朝暉實驗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蘇少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