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陳林
摘? 要:閱讀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知識儲備量,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創造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預習環節、教學環節中應用思維導圖,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語文閱讀內容的興趣,還能夠幫助學生明確文本的知識點與內涵,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清晰的認知,并推動學生深層次掌握語文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豐富學生知識、開闊學生眼界的重要途徑。好的閱讀習慣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需要理解和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而閱讀過程同樣也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過程。為充分發揮語文閱讀教學的作用,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整合信息的能力,這時教師就可以應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閱讀知識思維體系,提高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
一、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語文學習需要完成大量的閱讀以及對碎片化技能的訓練,這對學生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傳統的記憶訓練方法往往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難以記憶和理解。而思維導圖則通過圖形化的方式將知識點和概念連接在一起,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知識的內涵和意義;同時能夠激發學生對閱讀的主動性和思考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工具,能夠將知識點和概念以圖形化的方式呈現,清晰地揭示它們之間的聯系和關系。通過思維導圖,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識的內在結構和內涵,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和學科的全貌。語文閱讀作為一門涉及大量知識點的學科,各個知識點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利用思維導圖,學生可以迅速梳理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構建清晰的知識網絡,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文閱讀的知識要點。
(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在思維導圖中,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層次關系,這有助于他們更好地記憶和理解。同時思維導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在思維導圖中分析、歸納和整理信息,學生可以學會如何從大量的信息中提煉出關鍵點,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見解。這對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第一,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有些教師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導圖思維,更注重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技巧,未意識到思維對閱讀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中花費大量時間讓學生進行朗讀,但單一的朗讀方式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難以使學生真正融入文章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這是因為教師沒有充分利用好其他教學方式,如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等來輔助語文閱讀教學。
第二,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興趣。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通常是讓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來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這種方法雖然可以提高學生解題的正確率,但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同時給學生帶來學習壓力,導致他們的共情能力逐漸下降,難以進行高質量的閱讀,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第三,學生的課外閱讀常受到家長和學校的限制,導致他們的課外閱讀時間很少。單純依靠課堂閱讀教學,學生難以形成閱讀的習慣,無法通過閱讀真正拓寬眼界。而且學生在閱讀時,一般只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這不利于鍛煉他們的思維。有些學生讀到難理解的文章時,可能會產生恐懼心理甚至不愿意去讀,這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發展不利。作為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課外閱讀也是培養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有效手段,它能幫助學生從各個方面培養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共情能力。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一)課前引入思維導圖
預習是小學語文中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提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提前了解知識,掌握相關知識內容。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學生便可以和教師完成合作,共同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然而,學生在提前預習的過程中,由于對陌生的語文知識存在茫然心理,預習過程沒有框架,導致預習效果不佳。對此語文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運用于預習任務中,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對文章結構形成清晰的認知,預習任務也會變得更加有條理。如在初期,學生還沒有掌握思維導圖時,語文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任務,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維一點點制作他們自己的思維導圖。
例如,語文教師在設計《鳥的天堂》閱讀任務時,可以先讓學生將不認識的字、詞通過字典或教材等方式進行注音,熟讀文章內容,再讓學生分析作者兩次對“鳥的天堂”所運用的描寫方法,讓學生體會事物的靜態和動態,了解文章名字“鳥的天堂”代指的是什么。這樣一系列的流程下來,學生已經形成關于文章內容的思維框架,這個框架就是思維導圖。但是最開始,學生對思維導圖的運用并不熟練,因此需要語文教師長時間的引導,學生才會潛移默化地具備這種思想;在后續的預習中,其大腦就會自覺產生思維導圖的思想,對文章預習結構有了充分認知。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有條不紊地學習知識,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質量。當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在預習上有所進步時,學生就會對語文預習產生興趣,這時教師要及時鼓勵學生,增強學生閱讀的自信心,推動學生的更發展。
(二)課中引入思維導圖
學生在預習階段已經初步接觸了思維導圖,對此語文教師在閱讀課堂教學時,可以設計具有趣味性的思維導圖,這樣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可以通過教師設計的思維導圖了解課堂教學內容,在愉快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完成文本閱讀。教師在教學時,既要用思維導圖啟發學生的思維意識,又要引導學生自主構建思維導圖,讓學生自主理解文章內容,這能夠促進學生形成知識結構體系,有助于提高他們的閱讀質量,并幫助他們更深入地掌握語文知識。
例如,在學習《爬山虎的腳》時,教師可以將本節內容利用思維導圖列出來:1. 學會生字新詞,可以流利地朗讀課文;2. 了解爬山虎的特點;3. 學習作者對文章的運用形式。這樣的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清晰地知道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學生會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另外,語文教師可以用謎語進行教學引入:“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教師:“我們種絲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否則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爬山虎也是一株軟軟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爬到墻上、屋頂上,這是為什么呢?”學生:“因為它有腳。”教師:“哪些同學看過真的爬山虎?你們仔細觀察過爬山虎的腳嗎?葉圣陶爺爺就是一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爬山虎的腳》。”學生先自行閱讀文章內容,教師將文章中描寫爬山虎生長茂盛的第一段,爬山虎的葉子很美麗的第二段,爬山虎生長位置、樣子形狀的第三段,了解爬山虎是怎么爬的第四段,爬山虎腳的變化這五個自然段,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示出來,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更加清晰的認知,并引導學生以不同的情感閱讀每個段落,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
(三)引導學生應用思維導圖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已經掌握一些思維導圖的知識,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應用思維導圖,這樣學生才能更扎實地掌握思維導圖。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發展。在實際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畫出來,讓學生對思維導圖有清晰的認知,促使學生明晰自己的任務,這樣學生才能夠有目的地汲取知識,對閱讀知識有更深層的探究。當學習具有教育意義的文章內容時,教師可以將文章中的重點內容放在思維導圖的中心,讓學生對重要知識點產生更明確的認知,輔助學生掌握文章知識。
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搗毀》時,教師可以以圓明園為中心設計閱讀教學任務,將文章的所有知識都與圓明園串聯起來,這樣學生在復習時,只要想起圓明園,就會想起相關的知識內容。教師在文章閱讀的過程中,可以一段一段進行閱讀教學,讓學生在每一段中都產生不同的思想感情。教師可以提煉出文章中實施暴行的段落,替換文章中的詞語,原文:“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云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為了灰燼。”替換一些詞語后:“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來到北京,進入圓明園。他們把園內能拿走的東西拿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運不走的,就破壞、毀掉。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燒了三天,煙云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為了灰燼。”教師引導學生對這兩段文字進行閱讀分析,是替換后更好還是沒替換好,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
(四)課外引入思維導圖
僅靠課堂內的聯系是不夠的,教師還需要采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方式。語文教師要認識到,閱讀不應僅局限于課堂閱讀,還要擴展學生的閱讀范圍,這樣可以推動學生有效掌握思維導圖,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從而得到更好的學習結果。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課后閱讀等方式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促進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的個性化發展。語文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用腦習慣,提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自主性,促使學生產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有效延伸教學中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也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將閱讀范圍拓寬,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知識,這樣學生對相同類型的文章接觸到的次數會更多,從而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導圖能力。學生對文章內容與結構進行分類,更好地掌握文章結構和文章描寫方法,則為其寫作奠定了基礎,不斷發展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了學生的全面素質。
例如,在學習《羿射九日》的文章時,學生通過閱讀文章已經了解了為什么要射日:因為太陽過多,十個太陽一起照耀,人們的日子十分艱難;事情經過是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只留下一個太陽,最終大地重現生機,人們不必再經受陽光的炙烤。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文章中“禾苗被曬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連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化了”,利用多媒體課件將描寫的景象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體會、掌握作者在這段描寫運用的手法,并運用于后續的寫作中。神話故事能夠吸引小學生,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八仙過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課外內容,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作者想要表發的想法,讓學生對相同類型的文章內容建立思維導圖,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結語
總之,思維導圖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產生應用思維導圖的意識,讓學生借助思維導圖理解文章中的思維邏輯,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學生掌握思維導圖后,可以借助思維導圖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從而輕松掌握了語文知識,減輕了壓力,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深化對語文知識內容的理解,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朱敏彥. 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中的應用[J]. 小學生作文輔導:下旬,2023(03):30-32.
[2]敏敬霞. 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 讀寫算,2023(17):32-34.
[3]劉曉雨. 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中段習作教學中的應用[J]. 家長,2023(08):142-144.
[4]朱敏彥. 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中的應用[J]. 小學生作文輔導:下旬,2023(03):30-32.
[5]孫曉青,吳純純. 思維導圖在小學中段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22,24(06):131-135.
[6]唐旭棟. 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 名師在線,2022(31):73-75.
[7]謝艷. 善用思維導圖,提升作文水平:淺談“讀思達”教學法在小學閱讀與作文教學中的運用與策略[J]. 作文成功之路,2023(34):62-64.
[8]江燕. 用思維導圖,寫有效作文: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探析[J]. 格言:校園版,2023(24):38-40.
[9]公維珍. 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中思維導圖的實踐運用[J]. 山西教育:教學,2023(08):67-68.
(責任編輯: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