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非遺傳承保護與文旅融合發展是當前文化領域的熱點話題。非遺傳承保護工作的開展,不僅有助于保護和傳承臨澤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能夠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文旅融合的實現。本文旨在通過對臨澤縣非遺傳承保護與文旅融合發展的研究,探討非遺傳承保護如何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提出對策建議,以期為臨澤縣乃至其他地區的文旅融合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非遺傳承保護;文旅融合發展;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3—081—03
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社會意義[1]。在新時代背景下,非遺傳承保護成為國家文化發展的重點,同時,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也成為國家發展的新趨勢。如何將非遺傳承保護與文旅融合發展有效結合,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成為了當前文化領域的熱點話題[2]。
臨澤縣作為甘肅省文化旅游強縣之一,擁有豐富的非遺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本文以臨澤縣為例,探討非遺傳承保護如何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對于推動臨澤縣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非遺傳承保護的現狀及問題
(一)非遺傳承保護的背景和意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人類創造性精神活動的產物,包括口頭傳統、表演藝術、社會實踐、習俗、儀式、節慶、手工藝等方面[3]。非遺傳承保護是指對非遺資源進行保護、傳承、發展和利用的過程,旨在保護人類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
非遺傳承保護的背景是國家文化發展的需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強,非遺傳承保護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文化自信的體現。同時,非遺傳承保護也是地方文化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二)非遺傳承保護的現狀
我國自實施非遺傳承保護工作以來,已有許多非遺項目被列入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名錄。其中臨澤縣的“臨澤素席”“臨澤泥塑”等均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
雖然非遺傳承保護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非遺傳承人的數量不足,傳承環境和條件不夠理想,傳承傳統方式逐漸式微;另一方面,非遺項目的市場化和商業化趨勢加劇,非遺的原始意義和文化價值逐漸被淡化[4]。
(三)非遺傳承保護面臨的問題
非遺傳承保護面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傳承問題、市場化問題、保護問題和利用問題。其中,傳承問題是非遺傳承保護的最大難題,傳承人的數量和傳承環境是非遺傳承成功的關鍵因素。市場化問題則是非遺傳承保護的另一個難點,非遺項目的市場化和商業化趨勢讓非遺的原始意義和文化價值逐漸被淡化,同時也帶來了非遺產業的商業化和規范化問題[5]。保護問題則是非遺傳承保護的基礎,保護措施必須得到全面的實施和執行。利用問題則是非遺傳承保護的關鍵,非遺資源的挖掘和利用是非遺傳承保護成功的關鍵因素。
二、臨澤縣文旅融合發展的現狀及問題
(一)臨澤縣文旅融合發展的背景和意義
臨澤縣是甘肅省文化旅游強縣之一,擁有豐富的非遺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如七彩丹霞景區、流沙河景區等。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臨澤縣開始積極推進文旅融合發展,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文旅融合發展是臨澤縣發展經濟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強地方文化傳承和保護的有效手段。文旅融合發展還可以推動臨澤縣文化事業的發展,提高當地居民的文化素養和文化自信。
(二)臨澤縣文旅融合發展的現狀
臨澤縣文旅融合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旅游業和文化產業成為了臨澤縣的支柱產業之一。臨澤縣的非遺項目如“四月八河燈會”“臨澤泥塑”“臨澤面塑”等也成為了臨澤縣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資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觀和體驗。
臨澤縣主動融入全省旅游大戰略和大環線,全力實施全域旅游提質增效行動,著力打造“5+N”文化旅游產業鏈,積極推動文旅產業的發展,以“旅游+”“+旅游”為抓手,推動旅游業從單一的觀光旅游向多元化休閑、康養、度假目的地轉變,特色產業布局逐步形成。
(三)臨澤縣文旅融合發展面臨的問題
臨澤縣文旅融合發展面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旅游資源開發不足,旅游產品單一,游客滿意度不高;二是文化產業發展水平較低,文化產品創新不足,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相對滯后;三是旅游和文化產業之間缺乏有效的融合機制和協同發展模式,資源共享和合作不夠緊密;四是旅游和文化產業的人才培養和引進不足,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缺乏創新型和高素質的人才。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臨澤縣文旅融合發展的進一步提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三、非遺傳承保護對臨澤縣文旅融合發展的影響
(一)推動旅游業的發展
非遺傳承保護工作的開展,可以促進臨澤縣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增加該縣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從而推動旅游業的發展。臨澤縣可以通過展示非遺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參觀和體驗,從而增加旅游收入,提高該縣的旅游競爭力。
(二)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非遺傳承保護工作可以促進臨澤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推動該縣經濟的轉型和升級。臨澤縣可以通過開發非遺相關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如非遺文創產品、非遺體驗課程等,提高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促進該縣經濟的穩定發展。
(三)促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非遺傳承保護工作可以促進臨澤縣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臨澤縣可以通過開展非遺文化的研究、記錄和傳承工作,保護非遺文化的傳承鏈條和文化生態,確保非遺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工作得到持續開展。
(四)提升文化自信心
通過非遺傳承保護工作,臨澤縣人民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認識自己的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心。文化自信心是非遺傳承保護工作的基礎和保障,只有讓人們了解和認同自己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傳承和保護非遺文化。
四、臨澤縣非遺項目文旅開發的案例
臨澤縣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擁有許多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這些資源可以與旅游業和文化產業相融合,推動文旅融合的發展。以下是一些臨澤縣非遺項目的例子,并詳細介紹了如何將其與旅游業和文化產業相結合。
(一)臨澤泥塑
臨澤泥塑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擁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內涵,是臨澤縣的重要旅游資源。可以通過建立臨澤泥塑博物館、舉辦泥塑文化展覽和比賽等方式,加強對臨澤泥塑文化的宣傳和推廣,提高游客對臨澤泥塑的認知和了解。可以將臨澤泥塑作為旅游主題,開發泥塑文化主題旅游產品,如泥塑文化游、泥塑制作體驗游、泥塑文化展覽游等,增加游客的參與感和互動性。可以在臨澤縣的城市規劃中,打造泥塑文化街區,將泥塑文化與城市景觀、商業街區相結合,形成具有特色的泥塑文化旅游區域,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光和參觀。
(二)臨澤剪紙
臨澤剪紙是一種傳統的民間藝術形式,具有獨特的創意和技藝。可以將臨澤剪紙作為文化旅游的重要體驗項目,通過向游客展示剪紙的制作技藝和歷史文化,讓游客更好地了解臨澤的文化傳統。此外,還可以組織剪紙培訓課程,讓游客親自參與剪紙制作,增加游客的互動性和參與感。
(三)臨澤傳統雜技
臨澤傳統雜技是一種古老的文化藝術形式,具有獨特的表演技巧和文化內涵。可以將臨澤傳統雜技作為文化旅游的重要體驗項目,通過向游客展示傳統雜技的表演技巧和歷史淵源,讓游客更好地了解臨澤的文化傳統。此外,還可以將傳統雜技表演納入到旅游路線中,為游客提供精彩的文化演出。
五、非遺項目文旅開發建議
(一)制定非遺旅游開發規劃
制定非遺旅游開發規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規劃過程中考慮如何利用和保護臨澤縣的非遺文化資源,同時也要兼顧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6]。規劃中應包括非遺項目的挖掘、開發、推廣和保護等方面,以確保非遺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要對臨澤縣的非遺文化資源進行全面的調查和研究,了解非遺項目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和發展現狀,為后續的開發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據。其次,要根據非遺項目的特點和旅游市場的需求,制定相應的開發計劃和路線,確定非遺文化旅游的主題和亮點。同時,還要制定保護措施,確保非遺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最后,要明確非遺旅游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向,制定相應的措施,為非遺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建立非遺展示和體驗中心
建立非遺展示和體驗中心可以為游客提供更好的了解非遺文化的機會。中心可以展示非遺文化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制作工藝,同時也可以讓游客親自參與到非遺項目的制作和體驗中,增加游客的互動性和參與感[7]。
展示和體驗中心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展示區,二是體驗區。展示區可以設置非遺項目的展示柜、圖片展示區、視頻播放區等,讓游客更好地了解非遺文化的歷史和文化內涵。體驗區可以設置非遺項目的制作區、體驗區等,讓游客親手體驗非遺文化的制作工藝和技藝,增加游客的互動性和參與感。建立非遺展示和體驗中心可以為臨澤縣非遺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時也可以為臨澤縣的旅游業發展提供新的亮點和體驗[8]。
(三)發展非遺文化主題旅游產品
發展非遺文化主題旅游產品可以為游客提供更為豐富和多樣的旅游體驗。可以開發非遺文化主題路線,讓游客逐步了解臨澤縣的非遺文化,也可以開發非遺文化主題旅游活動,增加游客的參與感和體驗感。
(四)引入新技術促進非遺文化的傳承和保護
可以考慮引入新技術,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來促進非遺文化的傳承和保護[9]。通過這些技術,可以讓游客更好地了解非遺文化,同時也可以保護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例如,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打造非遺文化的虛擬展示館,讓游客通過虛擬現實技術了解非遺文化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制作工藝。同時,可以利用增強現實技術,在非遺文化展示區設置相應的掃碼區域,讓游客通過掃碼,了解非遺文化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增加游客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引入新技術可以為臨澤縣非遺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五)加強非遺文化的宣傳和推廣
加強非遺文化的宣傳和推廣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臨澤縣的非遺文化,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譽度[10]。可以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和活動,宣傳和推廣非遺文化,讓更多的游客了解和關注臨澤縣的非遺文化。例如,可以利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平臺,發布非遺文化的相關信息和活動,吸引更多的游客關注和參與。同時,也可以舉辦非遺文化主題展覽、文化論壇等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體驗非遺文化,提高其美譽度和吸引力。
六、結語
非遺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旅游業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臨澤縣擁有豐富的非遺文化資源,可以通過旅游開發來推廣和傳承這些非遺項目。并且,非遺文化和旅游業的融合可以為臨澤縣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力和機遇。護和傳承、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等。非遺傳承保護和文旅融合發展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需要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通過合作與創新,才能實現非遺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推動臨澤縣文旅融合發展,為臨澤縣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參考文獻:
[1]張茵凝.文旅融合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研究[J].藝術品鑒,2023(17).
[2]劉宇青,徐虹.非物質文化遺產原真性保護和旅游開發助推鄉村文化振興[J].社會科學家,2022(10).
[3]魏學宏.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融合發展研究[J].旅游縱覽,2021(13).
[4]佚名.展現非遺魅力將詩傳向遠方甘肅省非遺傳播工作助推文旅融合發展[J].中國航班,2021(5).
[5]趙鵬霞.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布特征與保護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20.
[6]吳發健.非遺音樂文化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探究[J].藝術評鑒,2023(10).
[7]蘇皓男,趙逸.文旅融合視域下非遺的“數字生態”構建路徑研究[J].絲網印刷,2023(9).
[8]徐延章.元宇宙視域下城市文旅融合服務的創新表現策略[J].城市觀察,2023(2).
[9]陳淑琳.甘肅文旅融合發展短板及優化路徑實證研究[J].旅游與攝影,2023(6).
[10]張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性旅游開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J].旅游縱覽,2023(4).
作者簡介:易曉梅(1977—),女,四川成都人,本科,甘肅省臨澤縣文化旅游發產服務中心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大型文化活動策劃組織、舞蹈編導,群眾文化活動輔導、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