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怡 陶芳銘
【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是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印钡闹匾d體,教科書中的榜樣人物形象體現了教科書所承載的核心素養。文章聚焦教科書中榜樣人物這一群體,運用內容分析法、比較研究法和文獻研究法,研究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中的榜樣人物,提出如何通過榜樣人物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并對教科書中的榜樣人物設置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 教科書 榜樣人物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3)21-63-05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青年要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向英雄學習、向前輩學習、向榜樣學習,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洪流中踔厲奮發、勇毅前進。”[1]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向榜樣學習是一項重要內容。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承載著教育青少年的歷史重任,培養初中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思想。教科書中的榜樣人物在青少年成長發展中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對提升青少年的核心素養有著積極影響。
一、概念界定與研究簡述
研究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中的榜樣人物,需要厘清榜樣及榜樣人物的相關概念,并且梳理前人對榜樣人物的研究內容。最早是在宋代張镃的詩句中出現榜樣一詞:“何妨云影雜,榜樣自天成?!保?]詩中的榜樣是指“樣子”的意思。若將“榜樣”這個詞拆解開理解,《說文解字注》中指出“榜”是矯正弓弩的工具,“樣”則是“栩實”的意思,能理解為具體的樣式、范式。[3]由此可以看出榜樣是能起到矯正作用的范式。
“榜樣”一詞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以人物的含義存在,即“榜樣是活靈活現的現實的具體的人,是抽象、靜態、灰色、隱晦的道德規范具體、生動、鮮活的體現”[4]。初中道德與法治中的榜樣人物涉及古今中外,榜樣人物的事跡也反映出青少年應當具備的核心素養。教科書用生動形象的故事編寫的榜樣人物相關事跡,可以達到教育學生向榜樣人物學習的目標?!鞍駱尤宋飳τ谏硇难杆侔l展、處于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關鍵期的初中生而言,其發揮的作用不言而喻?!保?]榜樣人物伴隨著青少年的成長,對青少年的發展具有正向的激勵、感染作用。本文將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中的榜樣人物進行研究,提出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如何協調國內外文化在教科書中的關系,以及如何實現文化自信。
二、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為全面了解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中的榜樣人物體現的教育內容,本文選取初中道德與法治全六冊教科書作為研究對象。六冊教科書中的榜樣人物及其對應的單元內容見表1。
通過梳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里榜樣人物,可得出以下結論:從榜樣人物的國別來看,其中以國內榜樣人物為主,國外榜樣人物所占比例較少。從榜樣人物的職業來看,榜樣人物的職業豐富,涉及教育、體育、醫學等多個方面。從榜樣人物的年代來看,各個年代都有涉及,其中近現代的榜樣人物占比較大。
(二)研究方法
通過研究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中的榜樣人物,運用內容分析法、比較研究法和文獻研究法,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文本進行分析,挖掘文本中榜樣人物形象所體現的核心素養內容。其中,內容分析法立足于教科書的具體內容進行研究,可以直接具體地分析出榜樣人物的事跡和品質。運用比較研究法來比較教科書中的中外榜樣人物,可以加深對不同文化榜樣人物的理解,對未來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有重要意義。此外,在研究道德與法治中的榜樣人物如何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育時,不能局限于對教科書中榜樣人物的內容本身進行研究和比較,而需要結合一定的相關文獻,對研究內容進行全面的了解,所以該研究中運用了文獻研究法,為本文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和研究框架。
三、核心素養視域下的研究分析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道德與法治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個方面。通過梳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中榜樣人物的各個核心素養占比(見表2),可得出以下結論:與道德修養內容相關的榜樣人物占比最大,而與法治觀念內容相關的榜樣人物占比最小。各個核心素養的內容占比相對比較均衡,由于一個榜樣人物可能涵蓋著責任意識、健全人格等多種核心素養,所以研究根據榜樣人物較為偏重的核心素養進行分類。
(一)實現政治認同,繪就愛國篇章
政治認同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到熱愛我們的民族,熱愛我們的祖國。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熱愛祖國。在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文明與家園”中,學生可以了解到一位位榜樣人物,有“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有舍生炸碉堡的董存瑞,有共產主義戰士雷鋒,有鐵人王進喜等,他們為祖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祖國的驕傲。他們的愛國之心赤誠而又堅定,為建立學生的使命感有著榜樣作用?!敖滩闹械陌駱尤宋锼宫F的精神及其先進事跡不僅弘揚了正能量,而且其背后所映射的榜樣教育更符合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保?]通過榜樣人物用實際行動繪就的愛國篇章,能很好地讓學生形成政治認同。
(二)注重道德修養,弘揚傳統美德
中學時代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通過表2統計的教科書榜樣人物的各個核心素養占比可以看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道德修養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學生不僅要樹立道德意識,而且要在行動上表現出來。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許許多多的榜樣人物,教科書選取典型的榜樣人物,教育學生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例如突破自我、刻苦訓練的中國單板滑雪運動員蘇翊鳴,創辦私學、廣收門徒的教育家孔子,還有楊靖宇、趙尚志、黃旭華、顧炎武、梁啟超等榜樣人物,他們在行動中都踐行愛國、奉獻、自強等道德要求。此外,教科書中還講述了國外榜樣人物的美德,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之間深厚的友誼就是教育學生要求善以及從友誼中體悟生命的美好。
(三)樹立法治觀念,建成美好社會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樹立法治觀念和維護法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關于法治觀念的榜樣人物多集中于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走進法治天地”和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崇尚法治精神”。中華民族法制文明史上有不少秉公執法的歷史故事,其中狄仁杰、包拯、海瑞的故事讓人耳熟能詳。教科書中列舉這些家喻戶曉的榜樣人物,對于學生來說具有熟悉感,通過學習他們的事跡,能夠很好地樹立起法治觀念。法治觀念強調要有守法意識,如教材中的榜樣人物江家姐弟,就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他們幾十年間堅持做公平秤,稱的是良心,守的是道義。重視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才有利于建成公平正義的美好社會。
(四)塑造健全人格,培養優秀品格
健全的人格是青少年成長過程所必備的條件,可以引領他們走向正確道路,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可以讓優秀品格得到傳承。培養健全人格可以提高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這需要青少年認識自身,珍視生命,有積極的生活態度和關愛他人的心。人格的形成與自身素質、家庭環境、教育等因素息息相關,其中,教育因素的影響最大。所以作為學校教育重要載體之一的教科書,對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不言而喻。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中榜樣人物的故事,對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有正面影響。在“生命的思考”這一單元中,列舉了國內外的榜樣人物,包括中國榜樣人物林巧稚、屠呦呦、吳懷英、越王勾踐、張海迪,以及外國榜樣人物費利德、愛迪生、保爾·柯察金等。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從她的身上可以體味到生命是崇高的,對待生命要懷有一顆敬畏之心;愛迪生研制電燈失敗了上千次,最后獲得成功,在他身上可以感受到面對生命的挫折要有堅定的意志,不輕言放棄;天宮一號與神州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向學生展現了自信自強的風采。這些都是培養健全人格所需的重要品質。
(五)強化責任意識,擔當青春使命
初中生處在成長的重要時期,需要幫助他們樹立責任意識,強調遇到事情不應該選擇逃避,而應該積極面對,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六課“責任與角色同在”的“閱讀感悟”里分別講述了把研究、保護石窟當成終生事業、無怨無悔堅守五十多年的樊錦詩和從青春歲月到耄耋之年致力于為國家做事情的甘祖昌夫婦的故事。不論是大學畢業后懷著夢想、堅定地去艱苦環境工作的樊錦詩,還是老紅軍、新中國的開國將軍甘祖昌,這些榜樣人物都具有無比珍貴的品質,他們仿佛有著無窮的力量,全身心投入奉獻社會的事業中,積極承擔責任。透過這些榜樣人物的事跡,學生可以感受到自己身上擔負的責任,這也反映了教科書中榜樣人物對青少年的教育意義。
積極奉獻社會需要有一顆真誠的心來關愛他人。關愛會給人以心靈的溫暖,是人與人之間友好關系的紐帶,有利于社會形成良好的氛圍,促進社會進步發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七課“積極奉獻社會”中,就向學生介紹了詞作家閻肅在生活中關愛老人的故事。為了讓老人能夠安心坐到空位上,他和朋友提前兩站下車。閻肅作家在日常生活中給予他人的點滴關愛,也是積極奉獻社會的一種表現。
四、研究結論與思考
(一)研究結論
通過研究的內容和比例可知:首先,國內榜樣人物在教科書中的比重遠大于國外榜樣人物,在教科書中國內外的比例分配不夠均衡。其次,榜樣人物的職業涉及各個領域,可以看出職業是豐富多彩的,但不論是什么職業,榜樣人物所體現的核心素養都是一致的。最后,榜樣人物在各個年代都有所體現,不過主要集中在近現代。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適當增加古代榜樣人物的占比。
榜樣人物在教科書中具有示范作用,書中的榜樣人物形象也體現了教科書所承載的核心素養,榜樣人物的內容涉及廣泛,從自身出發到社區層面,再到社會層面,最后上升到國家層面,步步深入。但如何通過榜樣人物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仍是當前教科書和課程教學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二)對道德與法治教科書中榜樣人物設置的思考
1.求同存異,融會貫通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中有國內外榜樣人物,需要做到合理分配中外人物及文化的比例,處理好國內外文化的關系。在學習過程中,要堅持文化自信,求同存異。和我們文化內涵相同的、優秀的文化我們要學習,同時也要允許別國文化與我們文化存在不同,在與他國多元文化的不斷碰撞發展中與時俱進。中國文化有著深厚的底蘊,對于他國文化也一直保有開放的態度,透過教科書中的外國榜樣人物,可以學習外國文化的優點,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外國優秀文明成果融會貫通。
2.繼往開來,古為今用
中華民族有眾多優秀傳統文化,這些傳統文化可以通過榜樣人物這一載體進行繼承與發揚。中國古代的優秀文化數不勝數,如果好好利用,并且將其體現在教科書中,將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但我們也需要考慮到傳統和現代需要恰當地融合,才能更好地實現古為今用?!吧钊腴_展榜樣資源的研究整合,堅持傳統與現代有機融合,實現榜樣教育科學化、體系化?!保?]在對全套教科書的研究中發現,教科書中有許多古代優秀榜樣人物,道德修養這一核心素養通過他們的言行表現得淋漓盡致,因此“需要重新樹立榜樣模范的光輝形象,充分認識榜樣文化建設的時代價值”[8]。
3.大公無私,一心為公
大公無私,一心為公是集體主義的道德要求,教科書中榜樣人物的事跡就體現了這一道德修養內容。在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在集體中成長”中,榜樣人物的例子并不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注重集體利益,所以可以考慮在這一單元講述中國從古至今的榜樣人物事例。培養學生大“公”無“私”的重要品格,需要學生通過榜樣人物的事跡產生榜樣認同。榜樣認同是以理想中的自己為目標,并且付諸實踐去努力實現。當大部分學生對榜樣人物產生認同感時,榜樣教育就成功了。“青少年認同榜樣從本質上來說是追求一種社會認同,他們通過觀察榜樣獲得間接經驗,在模仿過程中更好實現社會化,從而更好實現自我認同、角色認同、社會認同的統一。”[9]榜樣人物起到標桿、旗幟的作用,在榜樣人物的形象影響下,強化榜樣認同就會讓學生有很強的驅動力去提升核心素養,努力向榜樣人物靠攏,也會將集體主義的種子種在心里。
【參考文獻】
[1]新華社.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EB/OL].(2022-04-25)[2023-09-20].https://www.gov.cn/xinwen/2022-04/25/content_5687105.htm?eqid=9809e9590002f40200000003645c7faf.
[2]張镃.南湖集[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4:192.
[3]許慎.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264.
[4]袁文斌.當代中國榜樣教育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0:1.
[5]張小發.榜樣選擇與榜樣教育:差異與統一——對《道德與法治》統編教材榜樣人物的選擇與教育的啟示[J].教育導刊,2018(2):36.
[6]姚曉嵩.榜樣人物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選取原則與運用策略探析[J].公關世界,2022(1):104.
[7]崔欣偉.新時代少年兒童榜樣教育的現實境遇和改進策略[J].人民教育,2021(7):34.
[8]邱其霖.新時代榜樣文化建設的三重維度:價值、載體與實踐[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2,34(1):75.
[9]王再新,冼欣宜.新時代青少年榜樣教育的向度與路徑[J].人民教育,2022(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