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波霞
【摘? 要】 現代化教育背景下,小學教育環境正逐漸發生變化,數據驅動不僅作用于教學活動,也作用于教研與教師培訓。在小學校本研訓實踐中,如何發揮數據驅動作用,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數字化教學能力與課程水平,是應當重點思考的問題。學校開展以數據為驅動的校本研訓,以校為本搭建研訓體系,基于課堂實際教學需要確定研訓主題,搭建研訓框架,開展了一系列的數據研訓活動,提升小學教師綜合素養,為建設更強大的教師隊伍提供支持。文章簡要分析了數據驅動下的小學校本研訓實踐思路,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數據驅動下的小學校本研訓實踐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 數據驅動;小學教育;校本研訓
數據驅動之下開展校本研訓,旨在合理利用數據,精準了解學生的學習行為與學習情況,分析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情況,明確學生的需求,從而提出更精準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研訓高效性。在實施過程中,學校應當利用大數據技術、互聯網平臺搭建具有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呈現、數據共享交互功能的校本研訓平臺。依托平臺,學校教師可以定期開展集體研訓活動,平臺數據功能可為教師打造科學研訓模式,開展研訓實踐活動;利用平臺功能,可在研訓的過程中幫助教師深入解讀學生學習行為本質,使教師在研訓中利用數據進行交流,不斷優化調整課堂教學模式,獲取更豐富的研訓成果。
一、數據驅動下的小學校本研訓實踐思路
數據驅動下開展校本研訓,本質是將數據技術與校本研訓工作相結合,可以從兩個層面入手。
利用數據分析跟蹤教師的教學行為,精準分析教師的教學情況,作為教研數據來源,發現問題,調整教學行為,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在實施過程中,對參與研訓的教師一一進行教學行為的跟蹤分析,為研訓實踐提供充足依據。同時對教師開展教學素養與數據能力的培訓,組織教師集體研究學生學習數據,利用數據分析問題,讓教師掌握利用數據進行學生學情分析、利用數據輔助教學設計的方法。
將數據技術作為教師開展教研的工具,讓教師們利用掌握的數據分析與發掘方法,進一步深入分析學生們的學習行為,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以此為依據調整課程教學思路,制訂出更科學的教學方案,進一步將數據技術運用到實際教學中,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二、數據驅動下的小學校本研訓實踐
在數據驅動的校本研訓實踐中,既要立足整體形成體系,也要兼顧教師的數據能力研訓與數據化教學。為了更好地發揮研訓作用,推動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建議在規劃校本研訓體系的同時,明確主題,搭建框架,利用數據技術組織開展豐富的研訓活動;同時組織教師利用數據調整課堂行為,讓教師在掌握數據技術利用方法的同時踐行于課堂上。
(一)明確教學目標導向
數據驅動之下,學校開展校本研訓,應當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從整體角度入手,規劃校本研訓體系,突出重點與目標,明確數據技術與研訓環節的結合關鍵,形成層次豐富、內容鮮明的體系框架。在實施過程中,學校應當根據本校總體工作發展框架,結合學校內老師的能力水平明確其數據化能力發展需求,以需求導向目標,以目標指引需求框架的構建。利用數據技術對學校教師進行分析,了解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教學實踐能力、信息化教學能力、數據與信息工具的使用技能、課程教學的設計與組織水平等,完成教師教研畫像,明確教師的教學需要,形成需求框架。同時應當分別從學校維度、學生維度出發延伸分支,明確學校對教師信息化素養、課程教學信息化的需要,明確學生對數據與信息化教學的需要。根據需求框架,確定需要提升的教師信息化、數據化素養,以學期為單位,每個學期選擇5項能力作為主要提升方向,包括數據化教學設計、數據化教學成果分享、在線教育、課堂實踐與學業評價,開展研訓活動,從而有計劃地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為了幫助教師更精準了解自身專業發展情況,在數據驅動校本研訓的過程中,應當對研訓數據進行分類,梳理教師教研的數據類別,按照數據分類確定教師專業化發展目標,為教師主動參與研訓活動提供依據。教師目標可以體現在:教育教學心理、教研行為、信息化工具運用、教學成果研究、社會交互數據分析等各個方面。教師可以登錄數據平臺了解自身專業化發展情況,也可以根據自身專業化發展程度選擇相對應的發展目標,作為自己本學期參與研訓需要完成的任務。
(二)確定研訓主題與框架,多角度評價輔助研訓
學校可以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結合教師實際情況,對以往的教研情況、網絡主題討論情況進行研究,找到阻礙學校教學與教研發展的實際問題。只有先找到問題,才能夠結合兒童哲學理論,聚焦兒童哲學視域,思考如何更好地落實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進一步確定研訓主題,搭建科學研訓框架。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將實際問題轉化為基于新課程標準的學科教學設計問題、學科課堂教學實踐問題、課堂教學評價問題,凝聚主題——“設計、實踐與評價”,借助數據技術解決真實的教學與教研問題,從而提升教學效能,讓數字信息技術滲透于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獲取良好研訓效果。
同時,學校可以在數據化研訓平臺上公示“現代化教研”的研訓計劃表,包括集體教研計劃、教學討論計劃、教師參與培訓計劃等。這些計劃共同構成了數據驅動的研訓框架,明確了研訓方向與要求,使教師參與研訓活動時可以有計劃有方向地做出相關行為。學校也可以利用這些計劃中的內容,對參與研訓的教師進行評價。通過多角度評價教師的研訓參與積極性、線上線下教研任務的完成度、小組內配合度、教研結論的課堂踐行程度等進行評價,讓教師能夠進一步了解自身優勢與不足,為其之后繼續參與研訓活動提供合理建議。
(三)開展研訓活動,多角度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
學校可以以數據平臺為載體,依托平臺豐富的功能與開放的網絡環境,組織開展多樣化的研訓活動。相較于以往研訓實踐,數據驅動的校本研訓更具精確性與開放性,能為教師開展教研、參與培訓提供資源保障與技術功能支持,能夠充分激發教師的參與積極性,促使教師主動討論教研問題、教學現狀,主動嘗試利用不同的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設計、調整課堂教學行為。
1. 在平臺上定期組織理論學習
學校定期組織教師進行線上線下的混合式理論學習活動,教師可在平臺上獲取教育理論、信息化教學理論的文本資料,利用平臺功能搜集更多的素材,一邊搜集了解一邊與其他教師進行討論。讓教師了解、掌握更多的現代化教育理念,可以使教師了解不同現代化教學工具的特性與差異,為之后教師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開展教研工作、組織教學活動提供支持。參與研訓的教師們可以直接操作現代化教學工具,比如希沃白板、學習幫、云課軟件等,感受利用軟件開展教學的優越性。
2. 組織數據化教研培訓,跟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Moodle平臺是一個較為新穎的網絡化平臺,也是教師參與數據化校本研訓的平臺載體。熟悉平臺操作,是參與教研活動、參與培訓的保障。因此,學校應當組織全體教師學習平臺的使用培訓,讓教師以學習者的身份接觸平臺,參與網絡研訓活動。在培訓時,教師可以了解平臺的各項功能,學習利用平臺發送作業、獲取后臺數據、創建課程、添加資源、開展活動的方法。這一環節可以讓教師逐漸形成較強的平臺使用意識,促使教師們在參與研訓中主動規范使用平臺,增強校本研訓成效。
3. 以課例研究為研訓內容
利用數據平臺,組織開展數學、語文、英語、體育、勞動、美術等多個學科的課例研討活動,讓教師足不出戶就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學成果與觀點。在平臺上,教師可以發布自己的教學案例、課堂錄像,邀請同學科組的其他教師點評,互相交流教學過程是否符合現代化教學理念、優勢在哪里、不足在哪里等。這樣可以讓教師從更多角度了解自己的教學水平,督促教師不斷進步。教師還可以利用平臺開展不同主題的研討活動,比如:數學組教師可利用平臺對“混合式教學課堂實踐”這一主題進行研討,利用平臺傳輸自己的教學片段,互相討論;利用平臺功能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與其他教師一起研究自己教學中的不足,探索個性化教學發展。
4. 利用數據分析師生行為,提升教師的數據化教學能力
在數據驅動的校本研訓中,教師們可以認識到數字化教學的重要性,開展適應學生學習需求的數據化教學教研與交流。教師們可以利用平臺的可視化呈現與數據演示功能,動態呈現每個班級、學科的學生學習成績變化、現代化課堂中學生表現情況,以此開展量化分析,作為調整課堂教學方法的依據。
(四)數據支持展示研訓成果,讓研訓成果進入小學課堂
學校持續開展教師教研活動、教師培訓活動,使教師們掌握數據化教學工具的運用方法,大幅提升了教師現代化教學能力。校本研訓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為小學課程教學提供保障。因此,應當組織教師將研訓成果轉化為教學活動,讓研訓成果進入課堂、轉化為教與學的交互過程,充分發揮校本研訓價值。校本研訓成果轉化的重點,應當在“于智慧化環境之下設計教學防范”“利用現代教學技術進行學情分析與教學設計”“借助現代化工具組織教學活動”等方面,實現學科聯動、場景應用,逐步推進學校教學的現代化發展。
1. 開發能夠適應學生學習的數字化教學系統
學校可以將數字化教學系統的開發作為校本研訓的階段性任務,要求各學科教師組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確定系統開發方向、制訂系統開發方案、選用多種信息技術完成系統的開發。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確定小學數字化教學系統的開發要求,根據學科特性、知識結構,繪制小學各學科的知識圖譜;之后根據知識圖譜,運用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開展學生學習需要的適應性分析,進行數字化教學資源分類與整合。系統平臺內,通過繪制可視化的知識圖譜,可以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呈現學科知識之間的內在關系,為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提供支持。
2. 利用數據分析輔助開展課堂教學活動
在校本研訓實施的過程中,各研訓小組的教師應當將自己所掌握的數字化教學方法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如利用系統為學生提供線上學習、線上交流與線上答題的機會,生成豐富的學生行為數據。教師對學生行為數據進行發掘,以可視化的形式呈現學生的學習行為軌跡,展示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效率,形成可視化分析報告。教師可以將報告作為課堂教學設計的依據,也可以利用報告制訂個性化教學規劃。
三、結語
綜上所述,以數據為驅動開展校本研訓,其成果不僅體現在數據化的校本研訓平臺,也體現在教師們研究獲得的豐富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方案中。根據本次研究分析,可以發現:數據驅動校本研訓實踐,既可以利用平臺功能分析教師的教學行為,為教師互相交流教學思想、研究課程教學方法提供依據,為教師參與教研培訓提供支持;更可以作為教師參與研訓活動的工具,讓教師利用數據技術加強學生行為的分析,根據數據分析結果調整課堂教學方式。因此,在今后的校本研訓實踐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兼顧教師的訓練與教學。這樣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實現以技術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以信息賦能現代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