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丹
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精神、道德規范與文化內涵,具有較高的文化育人價值。文章分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時代價值與面臨的困境進行分析,探索二者融合的實現路徑,以期為大學生提供更加全面且深入的思政教育。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校;思政課;時代價值
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華和時代價值,教育引導學生傳承中華文化,富有中國心、飽含中國情、充滿中國味?!被诖?,如何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政課的時代價值,如何探索二者融合的實現路徑,是高校需要解決的課題。
一、高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的時代價值
(一)有利于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由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仁愛、孝悌忠信、自強不息、禮義廉恥、愛國等理念,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表的價值觀不謀而合。如“和諧、友善”是從儒家思想“仁愛”理念上進行繼承與創新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愛國”的思想源泉?;诖?,高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能讓大學生真正認識與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將其踐行到日常學習與生活中,真正領悟到中華民族精神、價值理念與追求。
(二)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高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知、情、行”的相互轉化與升華,全面提高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效率。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大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誠信、正義、仁愛、忠孝、愛國、自強不息等精髓要義,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到日常教學中,引領大學生在思想、情感與行為方面不斷規范和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人文素養職業素養、愛國情懷等,成為忠誠、可靠、有責任、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
(三)有利于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
在互聯網時代,大學生通過網絡容易接觸到良莠不齊的思想文化,而各種不良網絡文化容易對大學生尚未完全成熟的思想價值造成較大沖擊。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價值引導,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能有效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抵御各種不良網絡文化侵襲,同時吸引更多大學生走進傳統文化,弘揚中華美德,真正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語言美、意蘊美,提高大學生在傳統文化方面的認同感與自信心。
二、高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面臨的困境
(一)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缺乏認同
在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文化思潮,然而網絡環境中充斥著良莠不齊的文化思潮與價值觀,導致部分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缺乏認同感。不僅如此,大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認識不足。其實,中國傳統節日蘊含著濃厚的情感與價值底蘊,如端午節背后蘊含著屈原濃厚的愛國情懷,但是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大學生的價值觀與審美觀也隨之發生變化,他們比較青睞西方節日,如情人節、圣誕節、萬圣節等。在此環境下,大學生對思政課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缺乏足夠重視,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內容淺顯且少
高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通常只是泛泛而談,闡述缺乏說服力與實證性,未能對二者的教學資源、教學課程、教學內容等進行深度融合與研究。大多數教師選擇的融入點集中在以史講史上,只注重挖掘史實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念,缺乏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民族精神,導致二者融入內容比較淺顯,不夠深入。另外,大多數教師僅在理論知識教學中簡單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忽視了在實踐教學活動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且在課程設置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涉及較少,影響二者融合育人的實效性。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方法相對固化
在國家政策大力倡導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環境下,各大高校紛紛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并將其融入各學科教學。但是,部分教師依舊沿用口頭教育或者“灌輸式”教育,導致融入方法相對固化,未能深入挖掘、融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與情景教學的融合、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融合等。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未能將更多時間和精力花費在挖掘多樣化的融入方法中。另外,思政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且內容抽象、深奧,需要教師設置生活化情景,具象化處理知識,降低大學生的知識理解難度,突出知識的形象性、生動性、情感性、問題性特點。然而,教師未意識到這一點,無法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的實效性,影響到二者協同育人的效果。
三、高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的實現路徑
(一)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學生文化認同感
1.創新傳統文化宣傳形式
教師可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實際相結合,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課內容以音樂、電影、繪畫等形式呈現出來,并通過這一方式加大宣傳力度,獲得大學生的關注與認同。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六尺巷》視頻故事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故事主人公張英的“讓墻詩”是六尺巷的一段歷史典故,蘊含著張英寬容待人、睦鄰友好、禮讓他人的優秀道德品質。教師通過這一視頻宣傳,能讓大學生更加直觀、生動地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大學生學會寬容待人。
2.利用新媒體宣傳
教師可以借助新媒體進行宣傳,激發大學生的文化認同感。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視頻《逃出大英博物館》和網絡博主在國外宣傳漢服文化、中國傳統美食文化的短視頻,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懷,促使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與政治信仰。
(二)深入挖掘思政課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
1.選擇與思政課內容相匹配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
根據思政課教材內容與課程設置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在原有的教案與教學大綱中合理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豐富思政課內容,確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與思政課內容的緊密聯系,二者形成相輔相成的關聯性,發揮協同育人的作用。
2.多維度選擇與思政課密切相關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
教師可以將典故、成語、歷史名人事跡、古詩詞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與思政課重點內容有機融合起來。例如,在講授“量變和質變”時,由于該內容比較抽象,邏輯關系比較復雜,理解難度較大,教師可以將《老子》中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高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一思想理念與思政課中的“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相結合,即將“毫末、累土、足下”作為量變,將“合抱之木、九層之臺、千里之行”作為質變,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事物從量變開始,到達一定臨界點就會引起質變的過程,讓大學生對這一知識的理解更加具象。
(三)采用多元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方式
1.將傳統文化傳承人邀請到高校開展教學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豐富多樣的非遺文化,而非遺文化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道德品質與行為規范、價值觀與民族精神等,將非遺文化傳承人邀請到高校開展教學,以傳統文化為媒介,將思政課內容具象化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可以增強思政課的趣味性與生動性,還可以將理論知識內化為大學生的行為規范。
例如,福建某大學創建“非遺+思政課”模式,邀請十位當地非遺文化傳承人開展思政課教學,并舉辦思政課綜合實踐教學“傳承非遺技藝,踐行勞動教育”活動,涵蓋剪紙、版畫、軟木畫、篆刻、團扇、油紙傘等傳統文化元素,大學生跟著非遺大師在思政課綜合實踐課程中學習非遺技藝,提交了兩千多份作品,其中四百二十份優秀作品公開展出。不僅如此,該校先后與福建六家美術與非遺文化相關的單位共建實踐教學基地,加強課題研究、教學交流、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探索“高校+基地”的思政育人模式,實現資源共享與人才聯合培養目標。可見,高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課相結合,帶領大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受非遺之美,能有效激發大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增強文化自信,同時引導大學生學習其中蘊含的價值觀、哲學思想、倫理道德。
2.以社會實踐活動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課的有效融合
第一,教師可以在寒暑假或者課余時間帶領大學生收集民間傳統文化資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保護現狀進行調研,讓大學生深刻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保護現狀,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刻不容緩。
第二,教師可以帶領大學生參觀博物館、傳統文化遺址、古建筑等,或帶領大學生參加傳統節日活動等,讓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深度的了解,真正領悟其中的民族精神、價值觀、人生哲理等,并將其應用在社會實踐中。
第三,教師可以安排大學生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活動,如書法、民樂演奏、傳統手工藝制作等,通過親身體驗與操作,大學生能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技藝與精神內涵,獲取人生哲理,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人的工匠精神。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大學生到江西開展研學實踐活動,參觀與考察江西的古建筑,如滕王閣、贛南客家建筑等,了解滕王閣與贛南各家建筑的歷史文化背景、建筑風格,登上滕王閣領略王勃筆下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感受贛南客家圍屋建筑蘊含的客家人對生活的熱愛,以及他們團結、勇敢、奮斗、友愛、互助等優良品質。通過研學實踐活動,大學生能親身感受滕王閣、贛南客家建筑的傳統文化價值與精神,提高人格修養。
四、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課相互融合,能有效發揮出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增強文化自信等時代價值。然而,在二者融合過程中,高校仍然面臨諸多困境。針對這些困境,筆者探索出加大宣傳力度,增強文化認同感;深入挖掘思政課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采用多元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方式等優化路徑,以期充分發揮出二者的育人實效,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徐本巖,殷培鳳,陳子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時代價值[J].農場經濟管理,2023(3).
[2]張盛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價值與路徑研究[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6).
[3]郭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程的現實困境與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3).
[4]唐斌,魏世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創新路徑[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22(3).
[5]趙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路徑探究[J].職業教育,2022(32).
[6]辛宇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3(5).
(作者單位:陜西服裝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