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愈發重要.因此,數學教師應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重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綜合素養,以實現新課標學科育人的目的.文章簡述了STEM教育的內涵與初中數學融入STEM教育的內在價值,深入探究了基于STEM教育的跨學科融合教育與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優化路徑,旨在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為初中教學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STEM教育;跨學科融合;創造性思維
STEM教育強調跨學科融合,涵蓋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四個學科知識,對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受陳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影響,一些教師過于強調數學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培養學生數學素養和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性.這導致了教學效果的下降,難以滿足當前教學不斷發展的需求.因此,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有效提升教學質量,教給初中學生更廣泛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STEM教育的內涵
STEM教育是一種跨學科的綜合教育理念,其包括四個關鍵領域: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STEM教育旨在將這四個領域有機融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數學是STEM教育的核心,它提供了分析、建模和解決問題的工具,由此強調了學習數學的重要性.STEM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團隊合作能力、創新和創造性思維等關鍵技能,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
二、初中數學融入STEM教育的內在價值
(一)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數學作為STEM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為學生提供了抽象思維和問題解決的關鍵工具,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性思維至關重要.在STEM教育中,數學鼓勵學生面對復雜問題時運用抽象和邏輯思維解決問題.這種思維方式可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促使他們提出新的方法和觀點,而不僅僅是套用已有的解決方案.此外,數學強調模型的構建和問題的抽象化,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關鍵.學生需要將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然后使用數學工具進行解決.這個過程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尋找不同的解決路徑,促進了其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最重要的是,數學可以使學生在科學、技術和工程領域發揮創新的關鍵作用.學生可以應用數學知識改進技術,設計工程方案,從而解決實際問題.這不僅加深了他們對數學的理解,還使他們認識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價值,激發了他們創新的熱情.
(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STEM教育通過多學科融合,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和參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不同領域的知識,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認知、實踐、創造和合作等.第一,STEM教育強調跨學科合作,鼓勵學生在團隊中共同解決復雜問題.這種團隊合作不僅提高了他們的社交技能,還培養了他們的領導才能和溝通技巧,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職業和社交環境.第二,STEM教育能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使學生通過實驗、項目設計和工程應用等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這種實踐經驗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的實際價值,激發其對學習的興趣,并增強學科之間的關聯性.第三,多學科融合還能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知識視野,幫助學生理解世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全球視野,使他們更具國際競爭力.這一內在價值將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經驗,使他們在各個領域都能有所突破.
(三)推動教育多元化與公平性
STEM教育鼓勵學校和教育機構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穎的教育資源.通過跨學科融合,學校可以更好地組織課程教學,提供跨學科的學習體驗,讓學生接觸到多樣化的知識領域.這有助于拓寬學生的學科視野,提供更多的學科選擇,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與此同時,STEM教育強調實踐和實驗,這可以促使學校更加注重對資源的應用,包括實驗室設備、工程項目和科學技術設備等,同時可以鼓勵政府和學校管理者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實驗設備和資源,以提高教學質量.此外,STEM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使他們更容易適應未來的社會需求.這將推動初中數學教育的多元化,使學生更具發展力與競爭力.
三、初中數學跨學科融合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路徑
(一)掌握數學方法,培養數學思維
數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在STEM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邏輯性,需要學生掌握廣泛的基礎知識和方法,包括代數、幾何、統計學等,更為關鍵的是,學生需要理解這些數學方法之間的聯系和相互作用.以教學蘇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中的“軸對稱圖形”為例,在這一節課中,學生不僅需要了解軸對稱圖形的基本性質,還需要運用幾何知識深入分析這些圖形的對稱性.學生需要探究如何通過旋轉或折疊來實現對稱性,這涉及幾何中的旋轉對稱和折疊對稱.這種方法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軸對稱概念的理解,還展示了不同數學領域之間的聯系.學生還可以運用代數知識驗證軸對稱圖形的性質.通過構建數學表達式,學生可以定量描述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如對稱軸的方程,而這需要代數中的符號運算和方程求解技巧.將幾何和代數知識結合起來,學生可以全面理解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并將其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
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關鍵作用.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和任務,要求學生綜合運用不同的數學方法解決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將思考如何將代數與幾何相結合,如何將概率與統計相聯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決復雜的問題.教師還可以提供實際問題,鼓勵學生運用數學方法進行解決,從而使他們認識到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此外,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這包括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驗證解決方案的過程.通過反復練習,學生將逐漸掌握這一思維過程,不僅能夠應對數學問題,還能將這一思維方式應用到其他學科和實際生活中.
(二)挖掘科學問題,培養發現思維
在初中STEM教育中,挖掘科學問題并將其融入數學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路徑,其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特別是發現思維.這一方法在數學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能將數學與科學領域(如物理和化學)進行有機結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可以引入與科學領域相關的實際問題或現象,這些問題可以涉及物理學、化學等領域的概念,如速度、質量、化學反應等,通過引入這些問題,激發學生對科學現象的研究興趣,同時培養他們尋找數學解決方法的能力.
(三)應用技術手段,培養創造思維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強調:“要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融合”“促進數學教學方式方法的變革”.應用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在初中STEM教育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特別是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方面.通過將信息技術融入數學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應用資源,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工具(如計算機、互聯網和教育軟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包括電子教材、模擬工具、在線教程等,讓學生通過在線資源獲取不同的數學知識和解題方法.這種資源的廣泛應用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為他們提供了更多探索數學的機會.
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并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學生可以使用電子設備和軟件模擬實驗、收集數據、分析結果,這種實際參與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能提出新的問題,研究新的解決方案,并進行實驗性學習.這種實際參與還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以蘇教版八年級下冊“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入數據分析工具來指導學生深入學習.比如,教師可以設置學習任務“收集并分析班級同學的身高數據,并制作數據圖表”,讓學生使用電子表格軟件(如Excel)或在線調查工具來記錄同學的身高數據.學生可以創建一個表格,其中包括同學的姓名和身高,這可以通過電子表格軟件的數據輸入功能輕松完成.在電子表格中,學生可以使用各種功能來整理數據,如排序、篩選和去重,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數據的分布和特點.學生還可以使用電子表格中的圖表工具創建不同類型的圖表,如柱狀圖或折線圖,以可視化表示數據,這些圖表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傳達數據信息.同時,學生可以使用電子表格軟件的統計功能來計算數據的各種統計量,如平均值、中位數、眾數和標準差等,這可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數據的中心趨勢和分散度.通過融合信息技術,學生可以用更豐富的形式學習數學,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更多地參與問題解決過程.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四)開發數學工程,培養應用能力
數學與工程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數學常常是工程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在初中STEM教育中,將數學與工程相結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他們的應用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設計具體的項目或工程任務,要求學生應用數學知識進行解決.這些任務可以涉及工程、科學實驗、數據分析等多個領域.通過對項目的實際探究,學生不再將數學知識視為抽象概念,而是將其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有力工具.學生在項目中會運用數學知識設計、分析和解決問題,這鍛煉了他們的知識應用技能,使他們學會如何選擇適當的數學方法,如何進行數據收集和分析,如何優化工程設計,以及如何進行實驗和模擬.這些技能對學生未來的職業和學術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實際的項目操作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面臨復雜的問題和挑戰,需要創造性地解決它們.這就鼓勵學生提出新的想法,嘗試不同的解決方法,并在實際操作中驗證解決方法.這一過程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蘇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勾股定理的簡單應用”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學習項目,如“設計一座斜拉橋模型,確保橋的支撐結構和橋梁滿足勾股定理”.在這個項目中,學生要設計一座斜拉橋模型,包括支撐結構和橋梁,需要考慮橋的長度、高度、支撐點的位置以及橋梁的形狀等.這個設計過程需要將勾股定理應用于確定各個部分的尺寸和角度.接著,學生需要在模型場地上進行測量,以確定支撐結構的位置和橋梁的尺寸,可以使用測量工具(如測量尺和角度儀)獲取精確的數據.接下來,學生可以將勾股定理應用于計算橋梁各部分的長度和角度.他們需要確保勾股定理的條件得到滿足,以確保橋的穩定性.在設計和建造斜拉橋后,學生可以進行模擬和測試,以確保橋的結構是安全和穩定的.他們可以模擬不同的負載和條件,以驗證他們的設計是否符合實際需要.這種實際應用的學習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鍛煉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未來的學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 語
STEM教育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全面發展的機會,還為他們提供了應對現實挑戰的強大工具.教師通過讓學生掌握數學方法、挖掘科學問題、應用技術手段及開發數學工程探究學習等STEM教育路徑,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數學核心素養.這一教育模式的推廣和深化將對初中數學教學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陳煜.數中之術,學科融合:STEM教育融入初中數學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22(5):66-67.
[2]張融瑢.試論STEM教育理念下的農村小學生數學素養培養策略與方法[J].科普童話,2019(18):15.
[3]黃仕斯.“STEM”視角下的初中數學教學路徑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51-52.
[4]張萍.如何將STEM教育融入初中數學教學[J].新智慧,2022(26):8-9.
[5]邱健平.初中數學課程中的STEM教育探究[J].亞太教育,201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