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標準下,強化特殊教育學校建設,需要一支高質量、高水平的師資隊伍,良好的職業素養是構建優質教師隊伍的關鍵,提升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職業素養勢在必行。基于此,本文以特殊教育學校為載體,分析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素養培養中的問題,就提升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職業素養的意義、路徑展開探究,希望為相關企業和從業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特殊教育,職業素養,職業技能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12.039
0 引 言
在當今特殊教育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現有特殊教育師資培養模式已逐漸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特殊教育發展的需求,亟待改革與完善。當前形勢下,高職師范院校特殊教育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規格、模式等方面已相當滯后,成為了阻礙特殊教育師資培養與特殊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2015年,教育部制定的《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明確指出“將學科知識、特殊教育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突出特殊教育實踐能力;研究學生,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因材施教,提升特殊教育教學的專業化水平”,對特殊教育教師的師資培養提出更高標準要求。
《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是國家對合格特殊教育教師的基本專業要求,是特殊教育教師實施教育教學行為的基本規范,是引領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是特殊教育教師培養、準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據[1]。該標準規范了特殊教育教師的職業素養即職業道德、職業思想、職業行為習慣以及職業技能。其中,職業道德、職業思想和職業行為習慣屬于根基,職業技能則是表象。如何在學生培養工作中,依據《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培養特殊教育師資,提高其職業素養,本文作出如下研究。
1 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職業素養普遍存在的問題
縱觀以往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職業素養的培養情況,會發現特殊教育教師普遍存在專業能力不足、職業認同感低等問題。不同于普通教育,特殊教育工作更加復雜、艱巨,在日常工作中,特殊教育教師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職業素養不夠高,遇到收入與回報不符合期望、工作難度過大的情況,很容易退縮,職業信心容易受到打擊,甚至放棄這一職業[2]。以往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職業素養培養中暴露出的問題很多,亟需解決。
2 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標準下提升教師職業素養的意義
依據《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特殊教育教師培養遵循的基本理念為:師德為先、學生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可以看出:師德為先、學生為本、能力為重均離不開優良職業素養的支撐。在日常工作中,特殊教育教師應當重視職業素養建設,樹立嚴謹、務實的工作態度,率先垂范、以身作則,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染、熏陶。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素養的提升,可以增強特殊教育學生從業后教書育人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促進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
3 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標準下教師職業素養的提升路徑
3.1 塑造良好品質,關心愛護學生
依據《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專業理念與師德維度要求,學生培養過程中注重強化職業理解與認識,養成良好的職業態度與行為,樹立德育為先、育人為本、能力為重的理念,培養富有愛心、責任心、樂觀向上等個人品質。在特殊教育工作中,特殊教育教師只有關心、關愛學生,才能夠為教學水平的提高夯實基礎。就特殊學生這一群體來說,他們并未得到上天的公平對待,在來到這個世界時,就帶著一些缺憾。特殊教育教師在日常工作中,應當用更強的愛心、耐心以及責任心來引導、教育特殊學生,多與他們交流、互動。久而久之,特殊學生也會更加認可、信賴特殊教育教師,將特殊教育教師當成“良師益友”,向其傾訴心聲;當遇到問題時,也會及時尋求特殊教育教師的幫助,有效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同樣,特殊教育教師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需求,予以相應的指導、幫助,做到“對癥下藥”。這樣能夠更好地獲得家長的尊重、信任,這對日后開展特殊教育工作是非常有幫助的。
3.2 注重專業教學,強化專業能力
依據《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維度要求,學生培養過程中要夯實學生發展知識、學科知識、教育教學知識、通識性知識,要注意培養環境創設與利用能力、教育教學設計能力、組織與實施能力、激勵與評價能力、溝通與合作能力、反思與發展能力六種能力。因此,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要想盡一切辦法,如:聘請名師、行業精英進校園,教授學生專業技能,開闊視野,拓展其知識面,提供參加學術交流會、研討會的機會。為學生提供優秀的實習、見習基地,助力其逐步形成職業能力。
3.3 樹立創新意識,學習先進管理方法
依據《特殊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特殊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還應該具備創新管理能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為新時代的特殊教育教師,要注重自身探索,養成獨特的工作風格,還應當緊扣特殊學生,優化、完善管理服務方式和方法。以往許多特殊教育教師將重心放在了特殊學生日常事務上從而“分身乏術”,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展開系統的管理理論學習。高校應當善于拓寬途徑,給學生提供學習管理方法的機會,為特殊教育師范生長遠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3.4 學習心理學知識,獲得社會支持
特殊教育教師職業認同較低是特殊教育工作者較為普遍的問題,要想增強他們的職業認同感,就需要統籌、協調,有效解決各種問題和矛盾,讓他們更加認同特殊教育,帶著更加積極的心態投入這項工作當中。依據《特殊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特殊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應具備的綜合育人能力中特別增加了心理輔導和家校共育能力。這就要求學校在培養學生時,首先,應提供心理支持。積極引進專家學者、名師,開展心理輔導工作,定期與特殊教育教師進行交流、溝通,認真傾聽特殊教育教師的心聲,分享經歷,答疑解惑,及時調整情緒,利用有效的心理措施來激發其潛能,讓其積累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讓他們學會自我調節,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工作。其次,注重情感聯系。對于特殊教育教師來說,情感聯系與其職業情感性、價值性認同水平存在著極為密切的關聯,不論是親人、好友,還是家長、社會各界,所傳達的情感溫暖能夠為特殊教育教師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特殊教育學校應當有意識地開展多樣化交流會,便于特殊教育教師與親人、好友等溝通交流,消除社會上部分人群對特殊教育教師的偏見,更加認可特殊教育教師的價值,更加尊重理解特殊教育工作者,并且積極配合特殊教育教師的工作。此外,家校共育是促進特殊學生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舉辦校園開放日,親子活動等形式,開展有意義的活動,提升學生家庭的參與度。特殊教育教師要具有與特殊學生、家長有效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并且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形成育人合力。社會各界對特殊教育教師的角色、職責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更加理解特殊教育教師,并且為特殊教育教師提供強有力的認知、情感支持。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強特殊教育教師的工作動力,提升特殊教育教師這一職業的吸引力,讓更多的特殊教育專業人才參與進來,努力實現我國特殊教育事業的新發展。
4 結 語
綜上,依據《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學校加大對特殊教育師范生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視力度,切實提升其職業素養,提高特殊學生的素質和社會適應性,幫助其更好地迎接未來的機遇和挑戰。
參考文獻
孟紅.特殊教育師范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以特教師范專業為例[J].大學(研究版),2021(15):100-102.
李秀.四川省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融合教育素養現狀調查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21,41(7):117-123.
李勝強,張寧寧.思學研行,提升特教教師專業素養[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1(5):43.
徐慧. 教師職業能力建設提升途徑與方法研究—— 全國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大賽案例探究[ J ] . 就業與保障,2020(24):120-121.
作者簡介
胡威,碩士,教授,研究方向為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師資培養。
(責任編輯:高鵬)